“性理疗病”的治疗方法.doc_第1页
“性理疗病”的治疗方法.doc_第2页
“性理疗病”的治疗方法.doc_第3页
“性理疗病”的治疗方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性理疗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总则“找好处,认不是”凤仪先生指出人际交往中,尤其在家庭生活中最易产生矛盾,而此过程中所生成的五毒情志是人体产生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大学日:“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古人强调修身为性命双修即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修行,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大学中阐发的“四不正”指出了二者的内在关系。“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都是由心所生之情志,其影响到心,使心不能正常发挥统率五藏六腑的功效,致疾病的产生,即心不正则身不正。心者,本也,身者,末也,凤仪先生据此经义对病患采用调心之法,通过语言帮助患者找到引发病患产生消极情志,进而导致疾病的对象及事件缘由,并通过言语劝说,解开患者的心结,并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生气是一种错误行为,通过反省自己的内心,在心中真正的悔过,则心神得明,内心得安,脏腑气机恢复正常功能,机体自身会通过汗,吐,下三种渠道将病邪排出体外,使疾病顿愈。 具体细则 对医生的基本要求:医乃仁术,不可妄存贪图患者财物之私心,是医患双方互动信任的基础。而“性理疗病”又是在劝善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一种治疗手段,所以对讲病者本身的道德修养有很高的要求,讲病人必须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这样在讲病的过程中才能给患者以正确的指导,才有很好的说服力,所以在生活中有真做实行的人,无论地位职位学识高低都可进行讲病,反之则不适于此项工作。 收心法:寻求此法治疗的患者,大部分是多方求医但效果甚微的疑难重症患者,或者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贫困患者,因经济困难无力去医院求医问诊。这样的患者因疾病延久不愈,心中已无定见,其心神必定涣散,难 F气定神闲,如果急于开始讲病,效果难以明了。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出治病的五法:“一日治神,二日知养身,三日知毒药为真,四日制砭石小大,五日知脏腑血气之诊。”为什么强调治病以治“神”为先?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指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以“君”喻“神”说明了“神”在人体中的绝对地位,我们治疗也是如此,要紧紧抓住“神”为先导,才能在治疗中处于主导地位,才不会被单纯的疾病牵着鼻子走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讲病者先要安抚其心,亦是安其神,使患者信任,不信者不可治也,“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亦是内经所训。 顺心法:据患者的疾病,推测其属于五毒中的哪一项所主,循循善诱,使其讲述出心中的不满情志,患者讲述中难免情绪激动,有失偏颇,讲病人不可横加拦阻,一定候其宣泄殆尽方可。此过程可助其释放五行中之阴面。 养心法:是承接上法而来,在医患双方的言语交流中,观察患者的“五毒”释放殆尽,心情趋于平稳,这就是内经中所谓的“治神”之法。当不满情志郁结于胸中,患者很难看到对面人的好处,看对面人是越看越气,心情很难冷静平复。这时候无论怎样劝说也是无济于事,这就是心神不明的表现。要想使心神重明,就要使君火复明,而君火于人身,好比天上的日月,而五毒就好比天上的浓密乌云,遮住了天地光明的来源,而一旦雷雨过后,天空就可复见光明。所以要患者适当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就如雷雨一样,雨过才会天晴,这个时候再用语言引其反观自心自行,结合凤仪先生的性命学说和儒家的伦常之道分析其事件原委,使患者自净其心,自明其意,能够客观的看待事件的缘由,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宽恕他人,这就涉及儒家的核心“忠恕”,也就是凤仪先生所说的:“找好处,认不是”。劝病时离不开伦理关系,病人必有个对面人,或夫妻,或父子,或兄弟,或朋友等,性理疗病也实含有伦理疗病因素,二者是相辅而行的,不可分割的。此过程目的是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的情志感受,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 驱病法:经上述劝导,使患者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生气是一种错误的行为,通过反省自心,在心中真正的悔过,心一动则百骸皆为之所动,脏腑经络气机恢复正常功能,机体自身通过汗,吐,下三种渠道将病邪驱出体外,使疾病顿愈。此治疗过程亦暗合张从正攻邪之法汗吐下三法之理,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中这样阐述:“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张从正是以药来攻邪,而“性理疗病”是完全依靠人体自身的正邪关系,使正胜而邪自退,从而可使疾病快速痊愈。 愈后调理病愈后针对患者的养护方法亦独辟蹊径,无需药养食补,教育患者遇事“不怨人”,欲做到“不怨人”需明儒家的“五常”之礼(即仁,义,礼,智,信也)采用以礼养心,以五常养五藏之法,伤寒论序言“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心者,神之本,心火者,君火也,君火以明,明五常之礼,使神安而后五藏平,同时明礼亦可通达人与人之间的五伦之道,此乃中庸所述的“五达道”,尔雅日:“五达谓之康”。五达既成,心即为之“康”,心康则体亦健矣。故知患者树立起良好健康的心态,可从源头上防止消极情绪产生,真正从根上杜绝疾病复发。中庸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在康熙字典释为“心也”,“正也”。古人认为有修为之君子可做到“时中”,此境界乃风仪先生所释的“不怨人”,即当一切可喜,可怒,可哀,可乐之事来临都能心如止水,杜绝一切嗔念,用积极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自然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态。这一境界,不是普通人轻易可以做到的,退而言之只要达到“发而中节”即适时适地的释消极情绪且事过即止,也是有益机体健康的,这种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