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叠己 j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 日期 丝年二月三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 可以采用复印 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 耄么塞 导师签名盔 i 塾日期 边竺年 月l 日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 既具有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又具有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 同时 还兼有企业文化的影子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重要环节 研究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拓展和丰富大 学校园文化的内容 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还可以推进社会文化 的发展 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大学生社区是指处 于高校之中或高校周遍 主要由大学生为主体组成的 以学生宿舍为 主 包括文体活动场所 学习场所 生活场所等在内的学生课堂学习 之外的生活区域 大学生社区有其特殊的人群 结构 心理等要素 在对社区理论基础的考察中 着重分析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概 念 从大学生对当今他们所在社区文化的了解度以及大学生社区中大 学生的主要活动及场所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呈现当前大学生社 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已往研究侧重点不同 以纵向维度进行分 析 从我国大学生社区管理的体制 大学生社区的群体特征 社团建 设与大学生需要 网络文化形成四方面分析了成因 通过对大学生社 区文化的定位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坚持人本思想 明确多方管理 和客观渐进统一的三原则 大学生文化建设的社区文化硬件设施建 设 学术及文体活动设计 制度规范与行为养成三方面的内容等构思 结合调查的材料 从对大学生社区文化的重视度 学生管理团队主自 力 社团组织建设支持 课余活动开展及网络文化引导五方面提出了 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社区 大学生社区文化 大学社区文化建设 f 毒 哥哥冲昧淘牛昧高黪h 一刃 o一 一刃 n一 一1 1 0 ooll ruoh 011 o oo一一o o tu厶oil oonl窜llll 9ll占re i s a j l 一in口ort il ooilll 011011一o o 111口c oc tu o h 11 矿 寸p 一o ollp o ori ic o 一亨o oo警 tri c ioll o叶oo一一o o tll厶011 oonlhlc声it oc一一c o is霉1iill口ort nt 它 r t o o蓉它o 9ll占re 一 lo tu厶 叶oo一一o o tu盘 il oo暑111口墨it oc ture oaj 110 oil一 o 它p口厶aip厶 墨rioll 110 oo警 011 o叶o 暑口a oc一 ch e fc 一 o 它roiilo o t h o 厶o o o口iiloll一 叶 o o i a oc ture oo一一02e ll厶 警 t oo置nlc譬it is 111aill一 ooill屯 o厶 110 tu厶011 譬盆 110ir ivin re 011 o c厶o 口ort 011llo c厶 h e 11 o o口一 厶o llo llil nir itv 一110 tljaoil oo富111cil ty 1 1 p 它ooia一 它 它c一 ioil ructllrev a n 厶它 of 一o ic 一fao rs 田 o厶 il 110 110 逻 叶oo旨111口ility ll叶 t114弋fooll 011 誊o oo警cept 厶o 一in 11 110 ooil 一ruo io墨 叶oo一一o o ooill瞽c11it oc tljre 嘲roill 110 ocrroll drvo o唧o 一一o o tu厶oil o iv hie an4 110ir ivin re 110 tu厶 一一一di plp ino它ro 一olll o o 11 一ruo ioil o 叶 oo一一o o ooin暑c11it oc一 ll叶o o ffiereil fooc h roiil 110它re ioa re o 011 一110 11 一弋 is riofl o p1 re foa一 弓oo一 v llat is tho 111 叶o 一一o o oo警富c11it 富 11 ollloll一一 r o 011 一 o ori ic o oo一一o o c盆011 oo富毒c警it t o 1100厶 o oo一一 的o 一c厶oil p警厶 llo fo营atioil o叶 110 1 1 0 oc hcre 一11 oil 11 110 一一oo i0墨o oo一一oge c厶011 ooill亭cilit oc一 cre in c oocll 害厶1 p o厶 警 110 da o llrvoy 一王lo r e o a r c h propo o 暑o ooll hruo ivo 一ra o ie icll fo一一 r oo它riiloip o 一二它矿 一di墨 o piri o 11clil 毒is譬一 一 l i11 ln二一iti 12rel 111 11 onloll一 a11厶 bjoctivo du 一prooo厶cre 唧oll墨de4 011一llo ooll 11jo ioll o oo富11暑警 ty o口一tu o 11 rd aro 一110厶o igil o o 40富ic 墨厶reoreat 011 o ivitio 11厶 一厶 ysho巨 o 111 暑 olnont 1 1 厶 fo薹1atioll o tudeil 011 ior 1 1 0 ooll hruo ivo rahogio oc一盆ino c盘o fi o p 口oo o oo一一 器 tuao墨 ooillillcitlilit og t11 o 110毫 o olll它ll izo l l o oo暑111c11it o口一 cre一 一f o c它弓ort o i l ooil ruo ioil o oo誉墨911it 叶 cp o f re一 an ooril富二il ty 兽 墨 oitloll t 1 1 0 de o一 它ftlo暑一o 叶 currioc一 一 o ivi ies 瞽厶 告 一 oc一 c o 圈吲 鼍 力口 r 1 1 t l o oo一一 阳o tu厶011一 oo 111c11 y 一 lo no一一 强 c厶ont o iiliilcil ty oc hcre 叫f o 11 t1 uo ioll o o 一一o o noilliilc毒it olllture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2 2 4 有关宿舍文化的基本调查 2 8 2 3 结论 3 3 第3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3 4 3 1 我国大学生社区管理体制 3 4 3 1 1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主体认知缺失 3 4 3 1 2 大学生社区管理规划不够明晰 3 4 3 1 3 大学生社区管理中学生参与度不够 3 5 3 2 大学生社区群体特征 3 5 3 2 1 思想开放 价值取向多元化 3 5 3 2 2 平等民主权利意识较强 3 5 3 2 3 独立自信 而耐挫能力偏弱 3 5 3 3 高校社团建设与大学生需求不等 3 6 3 4 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 3 6 第4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构思 3 8 4 1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 3 8 4 1 1 价值导向健康 3 8 4 1 2 思维观念开放 3 9 4 1 3 载体现代化 3 9 4 1 4 内容高品质 3 9 4 2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原则 4 0 4 2 1 坚持人本思想 4 0 4 2 2 明确多方管理责权 4 0 4 2 3 遵循客观与渐进性统一 4 0 4 3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 4 1 4 3 1 社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 4 1 4 3 2 学术 文体活动设计 一4 1 4 3 3 制度规范与行为养成 4 2 第5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4 4 5 1 高度重视 与校园文化并齐 4 4 5 2 加强领导 建立学生管理队伍 4 4 5 3 完善组织 给予社团多方支持 4 5 5 4 搭建平台 扩大学生参与面 4 6 5 5 正确引导 占领网络新阵地 4 6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目录 摘要 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 i i i 绪论 1 0 1 课题来源 1 0 2 研究现状 2 o 2 1 国外研究现状 2 o 2 2 国内研究现状 2 o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o 3 1 研究意义 目的 6 0 3 2 研究创新点 6 0 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7 0 4 1 研究思路 一7 0 4 2 研究方法 7 第1 章大学生社区及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概述 8 1 1 社区及社区文化 8 1 2 大学生社区及大学生社区文化的界定 9 1 2 1 大学生社区 9 1 2 2 大学生社区文化 1 0 1 2 3 大学生社区文化的特点 1 0 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1 2 2 1 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研的构架 1 2 2 1 1 问卷的编制 取样以及实施程序 1 2 2 1 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1 3 2 1 3 选取调查对象缘由 1 4 2 2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1 4 2 2 1 大学生社区及其文化的基本认识现状 1 5 2 2 2 有关社团活动的调查 1 8 2 2 3 有关上网的基本调查 2 5 i i i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结语 4 8 参考文献 4 9 附录 5 2 附录一 访谈提纲 老师与学生 5 2 附录二 问卷调查 5 3 致谢 5 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5 7 v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0 1 课题来源 绪论 从2 0 世纪9 0 年代未至今 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内涵建设上都取得了快速 发展 高等教育迅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高校的学生人数呈现了骤增的趋势 伴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学分制实施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 学生居住观念的变化 高校原有的住宿条件和住宿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的需 求 迫切需要高校改变原有的学生住宿和管理方式 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建 设了大量的区域相对集中 地域相对独立 区域内各种服务设施较完备的具有社 会开放性的学生居住区 这种以学生宿舍 公寓为基本单位的学生居住区称为 大 学生社区 或 学生社区 n 1 但学术界为了突出大学生的主体 习惯于称 大 学生社区 或 高校学生社区 本文称 大学生社区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生 活 学习和活动的特定区域 它不同于高校学生公寓和学生宿舍区 它包涵了学 生公寓 学生宿舍区及其附属的生活 服务设施 如学生食堂 文化体育活动场 地及公寓 宿舍区的各种商业服务网点 居住在大学生社区内的学生有社会归属 感 大学生社区的出现 使高校这个小社会的内涵和功能更加丰富和完善 大学生社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 其发展历史短 文化积淀较缺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体表现 部分高校在大 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思想和观念方面的不适应 加之后勤社会化改革的 影响 大学生社区文化构建在物质层面有了较大的突破 但在精神 制度及行为 层面上还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 大学生社区具有 较强的开放性和管理的自主性 学生容易受到诸多的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自我 因素的困扰 使大学生社区这个特殊的时空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复杂 给大学生 社区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部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观念的差异和对 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的理念及文化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给大学生社区文化 建设带来不小的阻力 因此 迫切需要有科学 系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 作为高 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和探讨 1 常子龙 中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 d 南昌大学 2 0 0 8 7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大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 同时又是课堂的延伸 是学生学习生活 思想交流 信息沟通的综合性场所 是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 阵地 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和依托学生 社区进行的其它文化活动 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的提升 心理 承受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 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学生社区文化环境 营 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区文化氛围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成了高校教育 管 理者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 也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近几年在我国出现和兴起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形态 属于大 学校园文化的范畴 有综合文化的功能 它既具有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又具有 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 同时还兼有企业文化的影子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研究大 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拓展和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 促进校园文化的建 设 还可以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对过 去已有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 目前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 需要我们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o 2 研究现状 0 2 1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情和国外高等教育体制差别 国外的高校学生住宿管理模式与 我国差别甚大 国外大学生住宿形式主要是走读为主 其学生的住宿形式 和管理模式与我国高校不一样 因此在研究对象上的差异较大 国外关于 大学生社区文化研究的文献目前几乎没有发现 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读秀 图书全文库 超星数字图书中尚未找到有关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方面的研究成果 0 2 2 国内研究现状 对大学生社区文化进行研究 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它已一出现就受到教育 工作者的关注 不少教育工作者从对大学生社区 大学生社区文化 大学生社区 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 的研究 对社区与大学生社区 社区文化与大学生社区文化进行了对比归类 并 2 中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对大学生社区 大学生社区文化以及相关的概念界定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通过查 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读秀 图书全文库 超星数字图书等文献发现对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不多 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 以1 9 9 0 年一2 0 0 9 年为时间段 以 篇名 为检索项 分别以 学生社区文化 和 学生生活园区文化 为检索词 检索到专门论述学生社区文化的论文记录 2 5 条 以1 9 9 0 年一2 0 0 9 年为时间段 以 篇名 为检索项 以 大学生社区 文化 为检索词 检索到专门论述大学生社区文化的论文记录2 3 条 与学生社 区文化的相关研究的文献主要有学生社区管理研究 以1 9 9 0 年一2 0 0 9 年为时间 段 以 篇名 为检索项 以 学生社区管理 为检索词 检索到专门论述学生 社区管理的论文记录1 9 条 以1 9 9 0 年一2 0 0 9 年为时间段 以 题名 为检索 项 以 学生社区管理 为检索词 检索到专门论述学生社区管理的硕士论文记 录2 条 高等教育学者们对学生社区及社区文化研究主要分为四个层面进行 第一层面为对学生社区管理的研究 1 学生社区的兴起 管理现状 内容 目标 原则 研究学者如方婷 王升才乜 大学生社区的诞生直接得益于后勤社会化的改革 后勤社会化的实质 是高校自我服务后勤系统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之中 调动 选择和利用社会资 源来建立一个满足高等教育需要的 融入社会第三产业之中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 系统 后勤社会化之后 高校借助社会力量增加了大量远离教学区的学生公寓及 配套设施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宿舍管理目标与高校后勤社会化后管理目标是不一 样的 研究学者们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就学生社区 管理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2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 研究学者如武亚珍口1 任海涛h 1 曹英 谢金 平 沈莉嵋1 等 主要观点有 一是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 这里主要是指物业 公司进入高校 学生社区的管理由原来高校的直接管理向调控管理而转变 一是 大学生自治管理模式 即在原有的学生事务工作部门之外 为适应学生社区的需 1 1 方婷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 d 浙江师范大学 2 0 0 6 2 6 2 1 王升才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初探 j 航海教育研究 2 0 0 6 1 9 4 9 5 3 l 武亚珍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j 高校后勤研究 2 0 0 9 2 1 5 1 7 4 任海涛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f j 中华文化论坛 2 0 0 9 7 1 1 7 1 1 9 卵曹英 谢金平一关于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 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2 6 4 0 4 3 i l l 谢守成 吴俊文等 高校学生事务的社区自治模式研究 j 当代青年研究 2 0 0 7 1 2 6 3 6 5 1 2 l 陈荣武 汪碧云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j 化工高等教育 2 0 0 1 2 4 2 4 4 雅 大学生社区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新视角 j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9 1 0 2 1 0 4 4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精神文化 活动文化的总和 l 第二 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存在 重硬件 轻软 件 的意识误区 社区文化组织管理力量薄弱 专职社区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不 足 社区党团组织建设不完善 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缺乏落实载体等 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不明确 我国许多高等 学校都大力推行后勤的社会改革 学生社区由原来的学校 包办 变成了学校和 后勤集团 共同管理 因此存在着高校 后勤集团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协调的问 题 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力量薄弱 学生社区文化缺少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1 2 第四层面是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主要从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建设 宿舍 建设等单个方面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钱佩忠 朱婷在分析了学生社区的特点的基础上 对学 生社区的建设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结构 即取消班级和院 系 管理学生的建制 成 立学生发展教育部统一管理学生社区 形成隶属学生发展教育部的学生社区一宿 舍楼一 楼层 一宿舍的社区式管理体制 同时 在学生发展教育部下设包括招生 就业 日常管理 勤工助学 心理咨询 德育 第二课堂等工作中心 学生发展 教育部受学校党委和行政直接领导 独立运作 d 1 李世琼在其 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的论文中着重论述了高校学生社 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 开展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发 挥社区学生社团组织优势 以强化学生虚拟组织为特征的学生社区网上思想政治 教育 以建设学习型社区为龙头的学习观念 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培养教育 以 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的社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社区学生自我教育 同时 他针对现行学生社区建设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问题 谈了改进的意见 如 必须打破以往将学生寝室单纯视为居住休息场所的观念 赋予学生社区衣以文化 内涵和教育内涵 理顺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与传统教育管理 院 系或部 班级教育 管理 后勤物业公司管理的关系 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加强学生社区工作 i i l 陈继生 卢亚君 赵建平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7 6 4 4 4 5 1 2 1 唐宁 和谐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j 消费导刊 2 0 0 9 7 2 4 6 2 4 7 1 3 1 钱佩忠 朱婷 学生社区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j 1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 0 0 4 6 1 7 7 1 7 9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队伍建设 加强大学生集群行为的控制与引导 h 1 从以上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关于对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内涵 功能 特征及存在 的问题和建设的思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一些实 践经验 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现有的文献 资料的研究分析 可以看出 1 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比较零散 单 一的研究较多 基本上是从某一角度和单一层面来进行研究 全面系统的研 究比较少 2 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总结经验体会 多是从表层文化的维度上进行研 究 研究的深度不够 3 研究极少涉及系统的保障体系 迄今为止 暂未查到关 于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专著 0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0 3 1 研究意义 目的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 化形态 是一种新的区域性文化 大学生社区是高校的一个基本单元 也是社会 的一个特殊社区 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 对其进行研究 有助于丰富社会学的理 论研究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方向之一 对大学生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相对充足的理论阐 述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大学生社区主体的角度出 发 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主体的认知度 活动场所及活动内容等纵向维 度进行实践调查 并运用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成因分析 提 出建设构思及实施途径 以求给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提供借鉴 从而使大 学生社区文化真正发挥起功能 为大学生及高校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 0 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 4 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社区发展及大学生社区文化内涵和基本理论进行探讨 其 次通过调研分析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及问题成因 然后就大学生社 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基本思路 策略及原则进行探讨 最后就大学生社区文化建 设的保障机制进行研究 推进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0 4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 调查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等 方法 并力求将这些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开展研究 通过对中国期刊数据库与博士 硕士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查阅大量有关社 区 学生社区 文化 社区文化 校园文化 宿舍文化和大学生社区文化的论文 及著作 然后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解析出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内涵 特点 和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内容构思等问题 选择了湖南省内三所不同性质的大学作为调查对象 对这三所大学生社区进 行考查和调研 收集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研 究 以期找到问题 寻求对策 通过对大学校园文化 宿舍文化 社区文化等相关领域的问题的比较研究 弄清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 定位 提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和保障机制 7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大学生社区及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概述 第1 章大学生社区及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概述 1 1 社区及社区文化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也是越来越普及的一个名词 人们在社会生 活中 不仅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而且总离不开一定的地域条件 社区 一词 源于拉丁语 原意是亲密的关系和共同的东西 将 社区 这个词作为社会学的 一个范畴来研究的 起于德国的社会学家斐迪南 滕尼斯 1 8 5 5 1 9 3 6 年 滕 尼斯将其定义为 一定因素组成的共同生活的人群 人类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有 一定界限的地域 相对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相互配合的适应社区的关系和相应 管理机构 一定社区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成员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n 1 从2 0 世纪3 0 年代起 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著名人类学家 社会学家吴文 藻先生和费孝通先生等为代表的社区研究学派形成了一个以社区研究为特色的 社会学 中国学派 1 9 8 4 年 由费孝通主编的我国社会学重建以后的第一本 大学教材 社会学概论 中 社区的概念被表述为 若干社会群体 家庭 氏 族 和社会组织 机关 团体 聚集在某一地域里 形成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 大集体 现大多数社会学教材把社区定义为 是指一定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这 种共同体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的社会个人 群体和组织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 依据一定的社会文化规范结合而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既是一个地域性概 念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概念 是社区概念的内在含义 本文运用的社区概 念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国内学界普遍认可的社区概念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定的地域 一定规模的人 群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区文化则是社会文化在社区的反映 是由居住该地区 的居民共同创造 体现该地区居民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特征的文化 隆1 1 1 1 韩明谟 社会学概论 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 9 9 3 1 7 4 2 1 周中之 伦理学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 0 0 4 7 1 学城 但是不论校园形式如何变化 学生社区在兴起后就处于不断发展当中 被 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 许多学者努力探索学生社区管理的新模式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 大学生社区小社会的内涵较之以 往更加丰富 在绪论中笔者已对本文所要阐述的 大学生社区 有了基本的界定 即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生活 学习和活动的特定区域 它不同于高校学生公寓和 学生宿舍区 它包涵了学生公寓 学生宿舍区及其附属的生活 服务设施 如学 生食堂 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及公寓 宿舍区的各种商业服务网点 它不仅是学生 休息活动的场所 更是课堂的延伸 是学生成长 成才 成功的园地和获取信息 交流思想 沟通感情的重要阵地 一方面 它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 和环境 另一方面 它使学生通过群体生活走近社会 感悟人生 接触同学 学 会相处 培养遵守纪律 服从集体的良好行为习惯 可以说 学生社区是青年大 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是他们进入社会前的彩排舞台和实习基地 在这个 特殊的社区里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和人际学习 完成自己的社会化和人格塑造 大学生社区的概念 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化教育时代转换的 过程中渐渐产生和形成的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与学生校园生活相关的班级 社 团 宿舍等概念 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等教育的日 l 安小静 我国高校学生居住社区空间环境初探 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 0 0 1 1 2 9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l 章大学生社区及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概述 益国际化 信息化和现代化 促使着传统的校园生活社会形态逐步向现代校园社 会转型 并且在学分制下的班级结构 多院系背景下的社团组织 校园人群社会 关系和校园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 大学生社区除了单纯的学生住宿区 和生活区之外 还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生态 1 2 2 大学生社区文化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以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主体的特定地域内 兼并了 高校社区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以体现大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文化现象 的综合团体意识 反映的是大学生生活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本文 主要指以大学生生活园区为单位 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为纽带 以大学生为主体 所形成的综合群体意识 包括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行为规范 兴趣爱好 审美 情趣 知识结构等多种内容 它从属于校园文化 是构筑校园文化的亚文化 是 高校精神面貌的反映 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氛围 与校园文化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 2 3 大学生社区文化的特点 一是社会信息化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使得我们每个人和世界的距离 变成 了眼睛和电脑屏幕的距离 信息技术的革新 瞬间就终结了过去漫长的时代 这 种强烈的社会特征不仅颠覆了高等教育的观念与手段 也改变了学生社区中学生 的社会生存 用一个时髦的术语叫 数字化生存 把肉体与精神的生存体验变 成了二进制的推算与演绎 信息化或网络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特征 决不 仅仅只是因为信息复制和传输技术的革命 而是它改变了社会生态的物质基础 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属性 这在信息高度密集 对信息技术高度依存的学生社区里 尤为显著 事实上 现在的高校学生社区存在着两度空间 另一种被称做为 虚 拟社区 它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典型体现 学生社区的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越 来越高 互联网不仅是大学生的学习工具 而且是他们了解社会和交流沟通的平 台 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结构多元化 这种结构性的多元化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社区主体特征 大学生社区的主体是大学生群体 这一青年群体相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个性特 点 有着不同地域的性情特征和文化观念 他们对社区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 击和影响 从而使得学生社区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 这种多元化的学生 社区文化经过碰撞 包容 融合 汇成学生社区主流文化 同时 也因此形成不 1 0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大学生社区及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概述 同的群体 包括学生会 社团等正式学生团体和网友 老乡会等非正式团体 二 是主体对社会信息敏感力 文化主体的教师和学生 对社会风云变幻要比其他群 体更为敏感 社会上一有风吹草动 便会在社区里有所反映 使大学生社区文化 与社会同步多种文化并存 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叔本华的 反理性思想 再到通俗化的经商热 电脑热 外语热 考研热等 多种热点在社 区中同时存在 令人目不暇接 三是主体流动性 有句话是 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 形象地反映出了社区 主体成员居住的特点 大学生社区居住人群的总量在一定阶段内保持相对的稳 定 但每年有进有出 使社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群体性的流进与流出 对归属 感的建立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加大了社区控制的难度 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 了在同社区内 社区外的文化交流与循环 保障了大学生社区文化的新陈代谢和 持续发展 也促进了社区外文化的交流 四是心理同质性 大学生社区的主体是拥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年轻人 正处在 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 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 成 他们不停地在思考 选择和探索 他们具有较为相似的求学经历 彼此的行 为习惯 思想方式都具有共通性 情感情绪日益丰富 自我适应增强 批判性思 维增强 感情脆弱 意志薄弱 依赖性强 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色彩的爱情 婚 姻 等道德观念发生变化 思维活跃 主体意识增强 等等 因此 他们的同质 性相对较强 彼此也容易互相影响 这种高度的心理同质性是普通居民社区所不 具备的 这是研究大学生社区文化所应关注的 五是整体融合性 大学生社区所归属的高校本身历来就是各种文化思潮汇 聚 交融的地方 整个的校园文化在确定自身走向时 总是吸收传统的 现代的 民族的 外来的 世俗的 精神的 超前的和滞后的各种文化因素 今天的校园 文化不仅有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有外来文化的有益养分 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的整合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融的产物 这些都 是直接引导与影响着大学生社区文化的走向 大学生社区内主体是生活在一个动 态的 开放的体系中的 在这个体系里他们的思想也是相互交流 频繁碰撞 相 互融合 其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人际关系 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都在进行着彼 此的渗透与融合 从而逐步形成了大学生社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社区精神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2 1 对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研的构架 2 1 1 问卷的编制 取样以及实施程序 通过文献分析 访谈研究 根据大学生社区的基本概念和社区主体所活动的 区域特征进行调查 问卷对象基本情况 有关大学生社区及文化 有关社团组织 上网 宿舍五方面 笔者在怀化学院选取了3 0 名学生进行了试测 试测主要针对问卷中文字的 表达 题目顺序 调查内容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 问卷回收之后 在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下 对问卷问题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删改了语义重复 具有模糊性的问题 再测问卷 共发放5 6 0 份问卷 回收了5 0 7 份 见表2 i 回收的有效度 达到9 7 表2 i案例处理汇总 有效492 9 7 0 案例已排除 1 53 0 总计 5 0 71 0 0 0 此次问卷对象来源湖南省内三所不同层级的高校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和怀化学院 主要以本科生为主体 见表2 2 其中 男生2 5 6 份 占有效问 卷的5 0 8 女生2 4 8 份 占有效问卷的4 9 2 见表2 3 其中大学一年级学 生2 2 3 份 大学二年级学生1 2 8 份 大学三年级学生1ii 份 大学四年级学生 4 0 份 研究生5 份 见表2 4 表2 2调查学校名称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怀化学院 2 0 74 0 4 0 8 4 0 8 有效翥喜斋薹大学 2 0 0 3 9 9 4 7 3 9 9 一 4 8 0 3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表2 3 不同性别调查情况 2 1 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运用s p s s 统计工具中的r e l i a b i l i t y 可靠性 分析和f a c t o r 因子分析 来 求得问卷的信效度 第一 信度分析 用s p s s 统计软件对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分别计算出3 8 个项目的得分 在此 基础上计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进行r e l i a b i l i t y 可靠性 分析后 得到的 克龙巴赫系数 a l p h a a q o 8 3 7 说明该问卷信度较好 见表2 5 表2 5 可靠性统计量 项数 0 8 3 7 第二 效度分析 对此次问卷的效度进行因子分析 其k m o 的值为0 6 4 1 k m o 的值 o 5 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还可以 见表2 6 大学生社区文化现状呈现出复杂性 在总体上是前进的 但也存在不容忽视 因此正确分析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是了解其成因的基础 笔者 1 4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主要从大学生课余之外的 社团活动 宿舍 网络 及对 大学生社区及其 文化 的基本认识四个主要方面的现状入手 同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三所 学校的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走访 以弥补问卷调查获得资料的不足 2 2 1 大学生社区及其文化的基本认识现状 作为主体的大学生 对 大学生社区 及其文化建设有多少了解和认识 是 社区文化建设最基础的条件 对 大学生社区 及 大学生社区文化 的了解 笔者在对三个学校的老师 和学生进行走访时 部分老师是了解大学生社区文化的 但要具体说清楚学校和 学生在这方面做了些什么 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是不明说明白了 大部分学 生则完全不明了 大学生社区 这一概念 有的则缩窄了这一概念 有的说是宿 舍文化 有的说是网络虚拟文化 有的则认为等同于周边居民社区 在问卷调查 中4 0 6 选择了 不太了解 有1 0 9 是不知道的 只有1 5 6 的学生是了解大 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 见表2 7 大学生对 大学生社区 了解程度直接影响 着社区文化的建设 如何让大学生更深层地了解 大学生社区 更和谐地融入 这个社区就成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 表2 7大学生社区文化的了解程度 社区区域范围的了解度 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大学生社区主要包含的区域是文 体活动场所 图书馆和宿舍区 这三个选项的个案百分比均在5 0 以上 其中选 择 文体活动场所 的占7 8 9 图书馆 的占6 6 5 宿舍区的5 6 9 见表 2 8 这反应出在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时应该以文体活动 图书馆 宿舍区为主 要实施场所 1 5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表2 8大学生社区活动区域情况 大学生社区主体的了解度 调查显示最主要的主体是学生和辅导员 老师 分别占个案百分比的8 5 2 和7 2 1 后勤服务工作人员选项占个案百分比的 4 5 9 9 6 而学校领导只占了3 0 5 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 设的参与及实施主体以学生和辅导员及老师为主 见表2 9 而学校领导对大 学生社区的了解度较低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不重视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原 因之一 表2 9大学生社区不同群体情况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表2 1 0大学生社区文化具体体现情况 学校现有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和设施建设 学校现有文化活动的开展最主要的 是以下三种类型 知识讲座及技能培i r i 文艺表演和文体竞赛 分别占个案百分 比中的6 6 1 6 3 7 和6 1 7 见表2 1 1 而科普宣传类相对较少占个案百分 比的3 2 1 学校主要提供的文化实施是 报纸宣传栏 网站论坛 和 文体 活动场馆 分别占个案百分比的6 8 1 5 8 1 和5 0 1 见表2 1 2 有5 0 7 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提供的文化实施一般 还有2 7 7 的大学生觉得不太满意和 不清楚 见表2 1 3 还有3 1 6 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社区文化发展是停滞的 1 4 2 的认为是倒退 2 2 6 的人不知道或不关注 只有3 1 6 的调查对象认为大 学生社区文化发展是前进的 见表2 1 4 因此 丰富大学生社区文化活动 加 强现有的文化设施 建设新的文化设施及提高质量就成了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重 要任务之一 表2 1 1大学生文化活动类型情况 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表2 1 2大学生所在学校 院 系 提供文化设施情况 表2 1 3大学生对所在的大学生社区的文化设施的满意度 表2 1 4大学生社区文化发展情况 2 2 2 有关社团活动的调查 社团是大学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自愿组成的 能反映广大会员意愿和利益 的社会团体 它是大学生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既是同学们发现自我 展现 自我 超越自我的舞台 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为 1 8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丰富大学生活 为将来走进社会打好基础的前沿阵地 同时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 展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社区文化 有利于学生第二课堂的拓展 有利于正确引导 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 理应受到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 持和高度重视 第一 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 动机是支配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也是一种内部刺激 从问卷统计数据中 见 表2 1 5 显示大学生之所以参与社团 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 占有效百分比的 6 2 5 其次是想学点技能 占有效百分比的2 3 3 而打发时间和跟着别人 所占比例较少 分别是9 3 和4 9 此外 在走访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的学生 表示参加学校社团是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 完善自己的个性而参与社团的 但也有学生侧面表明为了一些综合评比和将来的升学与就业 综合这些 发现大 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整体是健康向上的 然而也不难发现 当今的大学生虽然在 自我成长意识的驱使下纷纷参与社团活动 但他们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和动机不 再具有单纯和理想化的特点 他们从市场社会中悟出了更多更具理性的准则 在 这个社会主导行为方式的影响下 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努力遵循着这样 一个准则 根据可计算的 可能带来现实利益为选择目的 同时选择能最有效达 到目的的手段n 1 表2 1 5大学生加入社团目的 第二 大学生参加社团的数量 大学生加入社团的数量直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社团参与行为的广度 而且从 某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调查显示 个案中4 2 3 的调查 对象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见表2 1 6 8 1 9 的学生参加过学生社团 但仍有1 8 1 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 参加三个至四个社团的学生占有效 施章清 徐颖等 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影响的研究们 思想理论教育 2 0 0 4 1 2 5 1 1 9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百分比的1 1 1 见表2 1 7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大学生在选择参与社团时较理 性 在做出决定前 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 时间 同学的建议等各方面的因素 并不是一时的盲目冲动 此外 在进行 年级 与 您参加过学校 院 系的社 团组织有几个 两个变量之间的交叉制表时 发现大三学生一个社团也没参加的 比例最高 这是值得学生社团工作者关注及研究的一部分 见表2 1 8 2 1 9 表2 1 6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 频率百分比个案百分比 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学习 1 8 53 0 73 6 8 社会实践 2 1 33 5 44 2 3 谈恋爱娱乐休闲 1 3 12 1 82 6 0 其他 7 31 2 11 4 5 总计 6 0 21 0 0 01 1 9 6 表2 1 7大学生参加过学校 院 系的社团组织情况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1 2 个 3 3 16 5 36 5 86 5 8 没有 9 l1 7 91 8 18 3 9 3 4 个 5 61 1 01 1 19 5 0 5 个或以上 2 55 05 01 0 0 0 合计 5 0 39 9 21 0 0 0 缺失系统4 0 8 合计 5 0 71 0 0 0 2 0 表2 1 8 参加学校院系的社团组织情况交叉制表 您参加过学校院系的社团组织有几个 苗订 没有1 2 个 3 4 个5 个或以上 计数 3 31 5 2 2 61 02 2 1 大一年级中的百分比 计数 大二年级中的百分比 计数 年 大三年级中的百分比 级大四芝曩中的百分比 呦 计数 硕士年级中的百分比 计数 博士年级中的百分比 1 4 9 2 l 1 6 4 3 2 2 9 4 4 1 0 o 0 o 1 2 5 0 6 8 8 8 3 6 4 8 6 3 5 7 8 3 2 8 0 0 l 1 0 0 o 0 o 1 0 0 0 1 2 8 1 0 0 0 1 0 9 l o o o 4 0 1 0 0 o l 1 0 0 0 4 1 0 0 0 计数 9 13 3 15 6 2 55 0 3 年级中的百分比 1 8 1 6 5 81 1 1 5 01 0 0 0 表2 1 9 大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活动情况交叉制表 请问您参加过学校的各种竞赛活动吗 想参加 但是管订 经常偶尔没参加过 觉得没实力 计数 大一年级中的百分比 计数 大二年级中的百分比 计数 大三年级中的百分比 年 计数 级大四年级中的百分比 计数 硕士年级中的百分比 计数 博士年级中的百分比 1 2 3 5 5 2 7 0 5 4 7 5 6 5 0 5 2 5 6 2 5 1 1 0 0 0 1 2 5 0 4 4 1 9 7 2 6 2 0 3 3 l 2 7 9 6 1 5 o 0 o 0 o 3 92 2 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