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与小学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理念的塑造文章分析了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并进一步对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小学教育 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资源教育对象接触得越早所受的影响就越深刻小学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通过科学设计和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知识结构调整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优秀文化但相应地也存在一些糟粕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和改良在此基础上知识学习、情感培养、道德塑造等都要循序渐进一方面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素材选择到融合方式侧重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引入历史上的人物、事件让民族地区了解本民族的习俗特征和历史发展等进一步扩展到现代生活领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尊师爱友、孝敬父母、诚实礼貌等良好品德另一方面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技能如学习写毛笔字学习诵读古诗词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 二、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进入新世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不断加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小学阶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从课堂教学、校内活动、校外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着手从而有效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人文学科教学中 由于存在多方面的限制小学教学工作主要在教室内展开课堂教学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一方面会消耗掉小学生大量的学习精力;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智育和德育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过度地关注知识传播和技能掌握客观上强调“灌输式”教育忽视了人文理念的传承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目标开展各科教学工作既可以规避德育和智育不协调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填鸭式”教学方法带来的疲劳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基于课堂教学方式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应该侧重于人文学科的应用如思想品德、社会、历史、语文等学科它们在知识主线、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等方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便于各方面要素的融合例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情怀等 (二)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开展校内活动 当前教师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解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而小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不足知识体系也不丰富很难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直观的理解尤其对民族大义、高尚道德等抽象性概念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工作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与生活脱节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性”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是写在书本上而是“活”在生活之中具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开展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尽量让学生都能够亲身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歌曲联欢会活动绘画、书法、茶道、武术等艺术活动等 (三)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开展校外活动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同时也是社会和家庭的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走出校园将校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功能例如组织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在家贯穿“孝悌”教育让小学生懂得谦让、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当前小学教育机制相配合选取教育内容时需要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赵海霞赵雪芹单位: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小学 参考文献: 1丁琳琳,刘振宇.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6):28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