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阜桥,又名蚌埠桥,坐落于天津市台儿庄路与蚌埠道交口,横跨海河,于2007年10月7日正式通车。桥梁全长192米,主桥宽23.5米,辅桥净宽各3米,双向四车道,行人可以从带状公园上桥。金阜桥在设计时采用了平面设计呈反对称结构,对称中心为桥梁片面中心点。主桥结构和两侧人行道结构由空间纵、横拱网构造支撑并提供连接。主桥为单箱多室钢箱梁结构,辅桥为悬臂挑梁结构。桥梁的主要承重由设置在主桥和步行桥之间的两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实现。每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均包括连接主桥和步行桥的横梁及3道纵向拱、17道横向拱。其中,纵向拱不是简单的平面内拱形构造,而是扭曲的空间构造,以适应桥梁不同部位的受力及构造连接要求;横向拱既是重要的承重结构,又起到了连接主桥和辅桥使它们能共同受力的作用。纵、横拱的受力不是简单孤立的,与连接主桥和辅桥的6米一道的步行桥横梁共同组成了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共同承担结构负荷。桥梁采用内置灯光照明,强度可随外界光线明暗而变化,光线无论反射在冰面还是水面上,都能让桥梁显得宏伟而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与周围新型建筑物相协调。金阜桥不但造型独特,展现了天津作为现代化都市的新面貌,而且对于开发天津老城区、提升天津商业的品味,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奉化桥又名直沽桥,全长257.3米,可谓一件现代风格的艺术作品,该桥造型优美简洁,宛如从空中撒落在海河上的美丽花瓣。该桥于2006年7月基本完工,2007年1月正式通车。 该桥共分三跨,每跨由三道独立的拱组成,河道内不设桥墩,两边分别跨越河坝路及台儿庄南路,连接奉化道和红星路。桥梁主体上、下游两侧分别设置人行桥及景观步道。该桥建成后,从河西区奉化道到河东区六纬路,市民开车至少可节约15分钟的时间。奉化桥是一座钢结构的桥梁,但它是目前海河上用钢量最多的一座桥梁,整个奉化桥的用钢总量近9000吨,大沽桥的用钢总量则只有5000多吨,为此,建一座奉化桥相当于建近两座大沽桥。奉化桥不仅在海河上具有沟通两岸交通的功能,而且酷似美丽花瓣的外形设计还使该桥具有景观功能。由于该桥是南横快速路上的一座桥梁,所以它还具备联通快速路的功能。所以,海河综合开发建设和改造的桥梁中,目前只有奉化桥兼有这些功能。奉化道工程起于河东区八纬路,止于河西区广东路,全长2206米,为此,这座全长257.3米,设计为三跨连续结构的桥梁是海河上长度最长的一座桥梁。金钢桥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横跨海河,是天津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该桥为双层拱桥,上层桥采用三孔中承式无推力拱桥结构,下层桥为三孔钢与混凝土组合的箱梁桥。全长600米,车行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金钢桥始建于1903年,因不能负重,1924年又建新桥,即今改建前的金钢桥,至1996年经历72年历程,由于年代久远,桥底钢板锈蚀,桥身亦不能启动,且桥体整体下降,成为危桥,故1996年重建新桥,为了给大家留 下历史的怀念,天津市在重建时特意在金钢花园内修建一个旧金钢桥的模型,模型材质用旧金钢桥钢材制成,供游人参观。新桥造型新颖、美观、壮丽,具有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相匹配的时代建筑感,为海河又添一宏伟壮观的新景。天津金刚桥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纯用铆钉铆起来的钢铁浮桥,可从中间抬升,现在被拆除,在老金刚桥的基础上在上面有修建了一座彩虹式的金刚桥,新的金刚桥是中承式受力构造,钢结构的拱柱内灌混凝土,上方钢拱与桥采用拉杆相连接作为受力体系。这种拱梁式相结合的桥在力的传递与处理方面有着独到的好处,可以减少因车辆对桥的水平冲击力而造成的水平移动变形,与主拱桥相连接的两侧引桥由四分之一圆弧的钢管支撑,其间的一些立柱将桥上方的压力传递给拱和圆弧,进一步传递给地基。 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横跨海河之上的金钢桥,是天津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它始建于1903年,因不能负重,1924年又建新桥,即今改建前的金钢桥。1903年所建桥俗称老桥。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于1902年将原驻保定的总督衙门,移驻天津,将海河北岸原淮军的海防公所改为直隶总督衙门。袁世凯为了提高他的政治地位和为来往京津两地方便,于迁天津新址后,复在河北种植园南侧,修建新车站称总站,俗称北站。1903年车站建成后,从新车站修通一条直达衙署的大马路,命名为大经路。(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多次来津经过此路,改为中山路)为了与河对岸沟通,是年将原窑洼木浮桥,改建成双叶承梁式钢架桥,因是钢结构,故称金钢桥。 桥长76.20米,宽6.45米,下分三孔,中跨11.60米。桥台用条石砌筑,桥面铺木板,可以开启。但建后不能载重,故又于1924年在桥下游18米处另建成一座大型钢梁双叶立转开启式新桥。桥长85.80米,宽17米,两旁各有2米宽的人行道。桥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插入河底,距桥面24.4米,可以从中间用电力操纵吊起开成八字形行船。新桥沿旧称亦称金钢桥,即今改建前之金钢桥。新桥建成,大经路也于是年铺成沥青路。当时,从北站通过宽阔的大经路、金钢桥,直达海河对岸各地,交通方便至极。 卫国道立交桥天津市重点工程中心城区快速路卫国道立交工程于今年9月30日提前两个月顺利竣工通车。该工程坐落于东南半环昆仑路与卫国道相交处的迎宾线上,南北长1500米,东西长1400米,包括2条主线和12条匝道,建成后有效地提高了卫国道快速路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流量金汤桥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名金汤是取“固若金汤”之意。桥长76.4米,总宽10.5米,面积8022平米。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铁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桥早建约20年。金汤桥原为浮梁舟桥,由13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初名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详请盐院郑禅宝营造,故又称孟公桥。到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10月,因铺设从东浮桥至东站有轨电车路轨,由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资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存留至今。原来也是用电力启动的开合桥,1970年第二次大修时,开启设备才被拆除。 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天津的地形和守敌布防特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部署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是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经过一番激战,在突破外围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桥头,完成了“拦腰斩断”作战目标,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打乱了其作战部署,彻底动摇了国民党守军的信心。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于金汤桥成为全歼守敌的关键,金汤桥就此成为了天津获得新生的起点。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开始的解放天津的战斗,解放军投入了5个军22个师34万兵力,从东、南、西三十方向同时向国民党城防猛攻。根据天津市区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形特点和守敌布防情况,而制定的作战方针是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歼灭。战斗开始后,解放军38、39军从和平门、西营门一线突破,由西向东推进,44、45军从民权门、民族门一线突破,由东向西推进,46军从崔家码头向北推进,宜兴埠也有一个师向南推进。由于东、西主力夹击,南北部队助攻,逐街逐屋争夺巷战推进,以及在金汤桥附近的碉堡等工事前的激战,终于在15日凌晨5时半,东西路大军按计划胜利会师金汤桥,完成了栏腰斩断敌军的任务,并开始了分割围歼南北敌军的战斗。敌军陷于混乱之中,最后全被消灭。整个解放天津的战斗只用了29个小时,歼敌13万人。1949年1月15日,天津获得解放,进而促成了北京的和平解放。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天津的地形和守敌布防特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部署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是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经过一番激战,在突破外围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桥头,完成了“拦腰斩断”作战目标,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打乱了其作战部署,彻底动摇了国民党守军的信心。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于金汤桥成为全歼守敌的关键,金汤桥就此成为了天津获得新生的起点。 当年解放军会师的金汤桥,作为历史的见证,至今巍然如故。1994年6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把它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汤桥将永远是人们缅怀解放天津的英烈们的地方。 现已全面修改,建设成为玻璃结构的金属桥,桥身,阶梯,都由厚玻璃制造!是天津观光的一大亮点!狮子林桥主桥共分三跨,建于1974年,桥宽24.6米,上部结构为挂孔悬臂结构,跨径24m+45m+24m。1994年在老桥上、下游每侧各修建一座新桥,新桥桥宽为9.3米,结构截面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砼箱形连续梁,跨径为25.2m+45m+25.2m。2003年8月由城建集团总承包公司对桥体成功实施了整体抬升,抬升高度1.271米。狮子林桥的抬升工程是国内桥梁改造技术一大突破,开创了城市桥梁设计领域的先河。狮子林桥的抬升,在全国是史无前例的,是我国的第一个抬升工程!狮子林桥位于天津市海河上,为中国公路上最早采用的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桥。2003年对该桥进行改造,不到1个月时间里,就将桥顶升到位,创造中国桥梁史上一个奇迹。原先狮子林桥上的狮子有3种,一是雄踞桥头的两对同形的汉白玉石雕,二是桥栏之间石垛上的高浮雕,三是每个石垛间栏杆立柱上的铸铁狮子。三种加起来,狮子林桥上总计有184个狮子。另外,在原来的废桥墩上,1986年被能工巧匠建造的“哪吒闹海”和“二龙戏珠”造型,成为海河水面上第一组固定景观。1995年,又用六条由玻璃钢制成的金色盘龙将新设的一根直径600毫米的过河煤气管道缠绕起来,与原有的三条铜龙雕相映成趣,形成意蕴深远的新景观。新的桥梁景观设计采用现代设计理念,本着一桥一景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海河与周围景观、建设相协调的基础上,保留了桥头原来的四座石狮子,同时在桥栏、桥身、桥墩等不同部分新塑大小石狮子几百个,特别是桥墩处将采用的是狮子图像的浮雕,这意味着当人们行船通过这里的时候,从桥下也能看到可爱的小狮子,充分体现狮子林桥的特色。狮子的形态各异,每一只都不一样,有仰天咆哮的,有俯首休息的,有活泼可爱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狮子林。另外,狮子林桥的桥面处理上,将首次采用彩色沥青,在灯光处理方面更是别具一格,其夜晚效果尤为壮观。为不影响狮子林桥的整体景观,狮子林桥旁的煤气管道将改为河下穿过。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于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天津站旧称),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当时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奥、比9国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当时天津民众更愿意称它为“法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1902年法国租界当局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龙头车站附近(即现在的天津站),修建一座桥梁,当时被称为老龙头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开始修建此桥,桥梁共分四孔,采用变高度的连续钢桁架。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开始筹建新桥。1927年新万国桥建成,遂将旧桥拆除。新建的万国桥于1923年开工,1927年竣工。原定工程费用以100万两白银为限。开工以后,造价大为提高,主桥增至152万两,拆除旧桥等增至39万两,共计190万两白银,遂成为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该桥性能良好至今通车无阻,一直沿用至今。万国桥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式钢结构大桥,桥长97.64米,桥面宽19.50米,桥身分为3孔,中孔为开户跨。开户跨为双叶立转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桥部分背贴一固定轨道,开桥时活叶桁架沿轨道移动开启,以便让开更大的通航净空。合则走车,开则过船,“万国桥下过大船”,曾经是海河一景。万国桥靠近天津市中心,北侧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天津火车站,南侧是当时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中街,也是国民党各重要机构的所在地。1949之前,国民党守军在万国桥头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派驻重兵,把万国桥当作北翼守卫城南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对于攻城的解放军部队来说,万国桥则是我军在河西、河东两大战区迂回穿插的惟一通道,同样是势在必夺的战略要地。 1949年1月15日拂晓时分,解放军东野一纵三师二团经过1天的激战,终于冲进市区,沿海河南岸插到了万国桥前。驻守桥头的军民党军仍在负隅顽抗。为减少伤亡,同时迅速攻下大桥,我军派出1个排的战士从万国桥上游200米处强渡北岸,准备从桥北攻击敌人,同时另2个排的战士猛攻桥南之敌。守卫大桥的是国民党第九十四军留守处的部队,装备精良,但是他们当时已经得知上游的桥梁失守,明白大势已去,军心涣散。看到解放军攻到眼前,而且还在渡河准备包抄自己的后路,便开始溃逃。这样一来,仅20多分钟,我人民解放军只用了不足1个连的兵力,就击溃了人数众多、武器先进且有工事可以依托的国民党守军,占领了万国桥。万国桥一役,共俘敌50余人,缴获汽车80多辆。 万国桥看到了解放军神勇,也见证了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天津市光华桥是中环线上横跨海河的交通枢纽桥梁,位于新围堤道和东兴路之间。始建于1977年,原名四新桥。2006年5月2日,光华桥开始改造工程,于2007年6月基本完工,同年10月12日通车。光华桥是河西、河东两区间一条重要的跨河通道,于2006年5月2日,光华桥开始展开改造工程,于2007年6月基本完工,同年10月12日通车,改造后的光华桥在两侧各加两跨18米的引桥 ,主桥长度将由改造前的120米增至192米,桥面也将重新划分车行道,由原来的双向5车道改为双向6车道,人行道由3米缩减为1.5米,将过河的人流和车流分离,方便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使得光华桥桥上与桥下道路形成全新的立体交通,为海河两岸的交通“减负”,从而全面提升光华桥的机动车通行能力,另一方面也缓解大光明桥的车流压力,在大光明桥改造期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已被重新“包装”光华桥,桥体整体以银灰色为主色调,时尚、现代,予有“海河航母”之称。改造后的光华桥在两侧各加两跨18米的引桥,主桥长度由改造前的120米增至192米。此外,桥面加宽至40米,由原来的双向5车道改为双向6车道,人行道由3米缩减为1.5米。光华桥重新装修后,桥体整体以高级灰色为主色调,既简洁又高雅。桥的主跨梁将像一艘巨型“航母”横卧在海河上,绵延不断的底部装饰与上部栏杆设计的一气呵成,具有超时代气息,凸显了高科技时代特色,使景观效应、功能使用在设计中得到统一实现。光华桥每一个细节都接近航母的特点,其中,栏杆的造型设计最具代表性,每一根栏杆设计造型像航母上使用的一支“矛”,现代感十足。光华桥的新形象设计既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冲击力,但又不失桥梁建筑稳健安全的特征,体现了结构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天津市的大光明桥建于1983年,桥长350米,宽30.5米,是连接河东、和平两区的重要跨河枢纽桥梁。大光明桥紧邻小白楼地区,跨越海河,连接河东区十一经路与和平区曲阜道。作为连接河东、和平两区交通的重要跨河枢纽桥梁,始终承担着过大的交通压力大光明桥的改造工作于2007年10月5日正式开工,于2008年5月通车,5月15日正式完工,新大光明桥以“光明”为主题进行装修,其中包括:在桥头新建四个欧式的桥头堡,每个桥头堡上分别安装以日、月、星、辰为主题的雕塑,通过装修将把大光明桥改造成一座精致华美的欧式风格桥梁。天津市海河办党委副书记白纪元表示,四座雕塑融入了神话元素。通过从光明到黑暗再到光明的自然过渡,烘托光明、高尚、公平的主题。雕塑“日”象征如日中天是生命的源泉;“月”寓意唯美,家好月圆;“星”寓意善良、正直、明朗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辰”代表爱与美,理解与公平,均衡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质。天津大光明桥,始建于1983年,跨越海河,是连接天津市河东、和平两区交通的重要跨河枢纽桥梁。因桥净高不能满足海河航道通航的要求,于2004年10月5日起正式断交改造,2008年5月24日改造后通车。大光明桥,全长564.282米,其中桥梁长133.3米,宽30.5米,设有双向6条车道。改造后的桥增加了两条匝道,北匝道长115.331米,南匝道长150.673米,分别沟通海河东路和海河西路。改造后的大光明桥桥面采用环氧沥青砼铺装。在正常气温条件下,环氧沥青砼的养护期一般为45-60天,养护期内不允许开放交通,为缩短养护工期,快速提高环氧沥青固化强度。这在国际、国内均尚属首创。新大光明桥具有古典欧式风格,桥头新建四个欧式的桥头堡,每个桥头堡上都安装了主题雕塑,分别以“日”、“月”、“星”、“辰”来代表。“日”象征如日中天,是生命的源泉;“月”寓意唯美,家好月圆;“星”寓意善良、正直、明朗,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辰”寓意爱与美、理解与公平,以及均衡的理想、高尚的品质。桥两头分别设计两座“射手座”雕塑,体现大光明桥崇尚自由光明的内涵。大光明桥给人的感觉是精致华美,而且大光明桥的灯多,夜景最漂亮,有一种异国风情。大沽桥坐落在解放桥和广场桥之间的大沽桥去年7月6日正式开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成为海河首批新建5座桥梁中最先通车的一座。大沽桥的设计构思为“日月双辉”,由两个不对称的拱圈构成,大拱圈面向东方,象征着太阳,小拱圈面向西方,象征着月亮。“日月双辉”巨型双拱中的大拱拱圈弧长140米,向外倾斜18度;小拱拱圈弧长116米,向外倾斜22度,它们共由88根吊杆系于桥的两侧,与桥外伸出的半圆观景平台相对。据介绍,这种设计全称为“不对称外飘式联合梁系杆拱桥”,至今为止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截至目前,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工程共拓宽改造道路28条,总长51.1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2.85万平方米。海河区域道路面积增加了65.8%。抬升改造了狮子林桥、金汤桥、北安桥3座旧桥。新建的9座桥梁中,大沽桥已经开通,慈海桥、保定桥、蚌埠桥、奉化桥、新三条石桥5座桥梁正在建设中,通南桥、赤峰桥、富民桥三座桥梁即将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完工后,跨海河通道将新增车道81条,跨河通行能力增长3倍以上。在年国际桥梁大会上,由天津城建集团城建设计院合作设计、天津城建集团组织施工的大沽桥获得了全球桥梁设计建造最高奖尤金菲戈奖。 天津海河大沽桥是天津市海河综合开发工程中第一座新建桥梁,是一座中跨为敞开式大小拱空间四索面吊杆下承式系杆拱桥,边跨钢梁与中跨拱梁结构刚性连接,形成三跨连续结构。桥梁全长154m,跨径布置为24m+106m+24m,桥面宽为30-59m,机动车道宽为24m,两侧均有5.5m的镂空部分,在镂空部分的外侧为观景平台,观景平台为直径不同的两个圆弧曲线。大沽桥由国际桥梁大师邓文中提出设计方案,天津城建设计院和美国林同棪国际公司合作初步设计,由天津城建设计院年轻的团队具体进行施工图设计,天津城建集团负责施工。2003年7月大沽桥开工建设,2004年10月主体完工,2005年11月通车。天津市赤峰桥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中央金融商务区(CBD),位于现状赤峰桥北侧,横跨海河,连接和平区的赤峰道、海河西路与河东区的李公楼立交桥。天津市赤峰桥改造工程于2007年3月10日正式开工,2008年8月已基本完工。赤峰桥主桥横跨130多米,引桥为互通式立交桥。主桥塔高64米有余,好像风帆。塔底为船形建筑结构,是一处视线上佳的游览平台。远远望去,赤峰桥犹如海河上扬帆而来的一艘巨轮,蔚为壮观。赤峰桥主塔倾斜达63度、高64.923米,建成后的新赤峰桥西连和平区的赤峰道、海河西路,东接河东区的李公楼立交桥、海河东路,将有效缓解天津站地区的交通压力。是连接是和平、河东两区间的一条重要的跨河通道。 天津市赤峰桥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中央金融商务区(CBD),横跨海河,连接天津市和平区的赤峰道、海河西路与河东区的李公楼立交桥、华昌道,是和平、河东两区间的一条跨河通道。该桥总投资6.06亿元,是海河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桥改造工程于2007年3月10日正式开工,2008年8月已基本完工。此桥的设计采用国际现代设计理念,技术独特,工艺流程新颖,体现了天津历史文脉并富有鲜明个性,是天津海河桥梁史上的伟大神气杰作,被称为“海河之舟”、“天津之舟”。赤峰桥主桥横跨130多米,引桥为互通式立交桥。主桥塔高64米有余,主塔倾斜达63度、高64.923米。该桥一共需要挂索20根,每一根都是由数根钢绞线组成的,其中最粗的直径达到了800毫米,需要127束钢绞线。天津赤峰桥是国内唯一一座斜塔双索面弯斜拉桥,而斜塔的两个附属建筑物塔顶的球形建筑物和塔底的船形建筑物也成为了特色景观。建成后的赤峰桥从外形上看如同一艘巨轮,主塔犹如扬起的风帆。新赤峰桥不但能有效缓解该地区的交通压力,而且独特的桥梁造型也成为了美丽海河上的新亮点。天津市赤峰桥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中央金融商务区(CBD),位于现状赤峰桥北侧,横跨海河,连接和平区的赤峰道、海河西路与河东区的李公楼立交桥。 天津市赤峰桥改造工程于2007年3月10日正式开工,2008年8月已基本完工。 峰桥主桥横跨130多米,引桥为互通式立交桥。主桥塔高64米有余,好像风帆。塔底为船形建筑结构,是一处视线上佳的游览平台。远远望去,赤峰桥犹如海河上扬帆而来的一艘巨轮,蔚为壮观。 赤峰桥主塔倾斜达63度、高64.923米,建成后的新赤峰桥西连和平区的赤峰道、海河西路,东接河东区的李公楼立交桥、海河东路,将有效缓解天津站地区的交通压力。是连接是和平、河东两区间的一条重要的跨河通道。 北安桥桥头雕塑采用了西洋古典式风格,其中包括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的“青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让双针设备合同范本
- 软件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返聘人员兼职合同范本
- 逛逛商品推广合同范本
- 郑州商品房认购协议书
- 酒吧股份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及以后5年中国砂轮机市场供需预测及战略咨询报告(定制版)
- 酒店管理聘请合同范本
- 酒店请阿姨的合同范本
- 酒店食宿协议合同模板
- 超全自考英语二词汇表-含音标4500-个单词
- 按部位根据症状分科室
- 中班《猴王吃西瓜》课件
- 工业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指南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先进制造技术 课件 第一章 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 DL-T5001-2014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份对应的地级市与县级市一览表
- 堤顶道路施工方案设计
-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考核测试题四(第七、八章)-国开(ZJ)-参考资料
-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注浆孔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