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经腹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研究.doc_第1页
改良的经腹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研究.doc_第2页
改良的经腹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良的经腹子宫切除术30例临床研究 【关键词】 子宫子宫良性疾病临床上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我们用改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病理资料 本组30例,年龄3545岁,平均41岁。子宫肌瘤2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例。术前子宫颈刮片排除宫颈癌。术前3天每日冲洗阴道,术前宫颈外口涂龙胆紫。1.2 手术方法与步骤 开腹用常规妇科手术,子宫圆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或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子宫动脉的处理均与传统的子宫切除术相同,在平子宫动、静脉断处环绕子宫峡部切开子宫颈筋膜层,深约0.30.5cm,向下次切子宫颈管,保留宫颈筋膜层,切下的组织标本可见宫颈呈锥形,其锥形顶端有龙胆紫色。常规消毒断端,用组织钳钳夹宫颈筋膜最下缘向上提起,以1号可吸线自下而上缝两圈,形成实体宫颈,将腹膜缝合后,清理腹腔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逐层关腹术毕。2 结果本组30例的手术时间为4570min;术中出血量5090ml。术后仅1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未做处理,24h自止。1个月后复查,30例术后恢复均良好,无腹部不适感。残留子宫颈光滑,柔软,无息肉形成及糜烂面。随访3个月,性生活与术前相比无异常。3 讨论子宫良性疾病须行子宫切除者,是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尚有争议 1,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残端癌发生率为0.2%0.4%,对腹腔及支配阴道及宫颈的自主神经干扰极少,从而使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快且术后性生活良好。全子宫切除术后最多见的医疗纠纷是泌尿道损伤,损伤率为0.5%2%。对性生活的影响比次全子宫切除术有较多的性快感丢失。改良的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该术式是在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式的基础上的改良术式,汲取了两种术式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优点是:(1)既保证了宫颈,又保存了阴道的完整性,不影响性生活;阴道顶端无切口,减少了术后感染、息肉形成等;(2)手术未切断宫骶韧带、主韧带、盆底神经、血管损伤少,仍形成实体宫颈,保持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对周围组织无损伤;(3)该术式切除子宫颈的鳞柱 上皮交界组织,避免了宫颈残端癌的发生。该术式操作简单,在筋膜内切除宫颈时要锥形向下切除宫颈管,仍保持实体宫颈形态,但缝合颈管要闭合严密,以免术后渗血。另外,次全切子宫颈管前要对宫颈的大小,形状做到心中有数,环切时尽量一次完整切割,不要分层太多,用力要均衡,且要直达子宫颈管的鳞柱交界部,以保持组织切缘整齐,易于对合。改良术式尤适用于盆腔广泛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宫颈切除困难者,但术前必须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或该组织的病理检查,尤其重要的是锥切必须达到宫颈管的鳞柱上皮交界组织。术后常规补液,24h灌肠排气,患者术后较全子宫切除者恢复快,离床活动时间提前,易为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1 罗丽兰.妇产科保存功能性手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17. 作者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