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错误错误! 链接无效。链接无效。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对 本人递交的学位论文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版, 允许在校内和与学校有协议的部门公布论文并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西安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 导师: 日期: 日期: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i 摘 要 后踢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转身技术,具有速度快、力 量大、隐蔽性强等优点,有很强的杀伤力,是跆拳道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 之一。但是,后踢技术属于高难度动作,在比赛中的使用次数比起其他动作 来说并不多,这就要求运动员熟练掌握后踢技术动作要领,在比赛中灵活运 用,创造更多有利机会,取得比赛胜利。 本文采用三维摄影与肌电同步的方法,对 8 名跆拳道运动员的原地后踢 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获得后踢技术动作的时间、位移、速度、重心 变化等运动学数据,和参与该动作主要肌肉的原始肌电、积分肌电以及各肌 肉的激活顺序等肌电数据;从中更加深入全面地揭示后踢技术动作的本质特 征,为跆拳道后踢技术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后踢技术动作所用时间具有阶段性特征,起动转体时间、转髋提膝时间 和击打后还原时间都大于踢击时间;踢击腿髋、膝速度与踢击脚速度变化趋 势经历了“慢-加速-减速-慢”的过程;在跆拳道比赛中要求动作快速有力, 在训练中,运动员要在保持身体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起动转体速度和转髋 提膝速度,使整个动作起动时间短、动作预兆小,获得良好的击打效果。 (2) 通过踢击脚与髋转动的角速度相关性分析, 得出二者呈显著性相关 (p0.05) , 说明髋转动的角速度越快,最后踢击脚速度越快。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快速 转髋能力的训练。 (3)后踢技术动作过程中,运动员重心整体向前移动,左右 波动不大,但上下波动较大,健将级别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的重心上下波动值 小一些。因此在训练中,要加强身体稳定性和平衡性练习,上下波动尽量小, 踢击腿直线出腿、重心保持稳定,后踢时上体与提出之腿在同一平面内,扣肩、 压髋。 (4)由八块肌肉放电先后顺序可知,各肌肉放电时间间隔短,先后紧凑 协同放电。动作开始,右脚首先蹬地,将重心有两腿之间移至左腿,继而竖脊 肌用力收缩,身体转动背对脚靶,同时左侧肌肉开始用力收缩,形成单支撑, 右脚脚尖勾起,大小腿加紧,扣肩、压髋,继而伸髋伸膝快速击打。因此,在 训练中,要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加强动作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使上下肢 协调配合、各肌肉群协同发力,转身、提膝、后踢三个动作连贯有力。 (5)由 八块肌肉积分肌电值大小可知,右侧胫骨前肌和右侧竖脊肌等是主要的发力肌 肉群,右侧臀大肌的放电并不很强烈。因此,在力量训练中,要克服以往臀大 肌用力的经验主义,而应该加强竖脊肌、胫骨前肌等主要发力肌群的训练。 关键词:关键词:跆拳道;后踢技术;生物力学跆拳道;后踢技术;生物力学 论文类型:论文类型: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ii abstract rear kicking is a representative technique in taekwondo match, which have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quick velocity, big power and very strong concealmen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core means. but, it belong to high difficulty action, the frequency of use is not more in match than others. this requires that the athletes would to grasp the rear kickings technical action tips and use flexibly in match, creating more favorable opportunities win the game. in this paper, we make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situ rear kicking of 8 taekwondo athletes adopting the way of three-dimensional photography and electromyography synchronized method. kicking movement time, displacement, speed, center of gravity changes in the kinematic data, emg data and in the major muscles of participating the action of the original emg, iemg and muscle activation order; from these reveal more in-depth comprehensiv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actio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the technical training of rear kicking. through analysis of these results,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time of rear kicking has a stage characteristics, in which the time of kicking is shorter than the others; the hip, knee speed and foot speed trend of kicking leg shows a “slow-speed up-slow down-slow” process; in the game and training, the aathletes not only should keep the center of gravity (cog) stable, but also raise the rapid of turn-kack and knee lifting, and make the starting time short, acquired good impact effect. (2) kicking foot and hip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p0.05) shows that is the faster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hip rotating, the faster finally kicking the foot speed. so we sh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rapid hip rotation capacity. (3) in the process of rear kicking technical movements , the cog of the athletes all move forward, left and right have a small fluctuation, but the upper and lower fluctuations in value, the gravity fluctuations in the value about master-level athletes is smaller than the other athletes. (4) form eight muscle discharge order, we know each muscle discharge time interval is short, has compact collaborative discharge. when the action starts, right foot thrusts against the ground ,the gravity move to left leg, so right erctor spinae contract to the body back to the targat, at the same time, left muscle group contract strongly, right toe kack, the size of the leg keep minimum, and so on, then kicking rapidly. therefore in the training, we should keep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coordination, the three actions, these are turn-back, knee lifting, kicking, coherent strong. (5)form eight muscle iemg active orders, we know right tibia and right erctor spinae is the main muscle group, the right side of the gluteus maximus of the discharge is not very strong, so in the special quality trai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main force muscle group exercises.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iii key word: teakwondo; rear kicking; biomechanical analysis type of thesis: application research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iv 目 录 1 前言 . 1 2 文献综述 . 2 2.1 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概念 . 2 2.2 高速摄像在体育项目研究中的应用 . 3 2.2.1 高速摄像的原理与方法 . 3 2.2.2 高速摄像在体育运动当中的应用 . 3 2.3 肌电在体育项目研究中的应用 . 4 2.3.1 肌电的原理与方法 . 4 2.3.2 肌电在体育运动当中的应用 . 5 2.4 高速摄像与肌电同步测量技术的应用 . 7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8 3.1 研究对象 . 8 3.2 研究方法 . 9 3.2.1 文献资料法 . 9 3.2.2 专家访谈法 . 9 3.2.3 实验法 . 9 3.2.4 数理统计法 . 12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2 4.1 运动学结果与分析 . 12 4.1.1 运动阶段的划分 . 12 4.1.2 后踢技术不同阶段时间的特征 . 13 4.1.3 髋转动的角速度与踢击脚速度相关分析 . 15 4.1.4 踢击腿髋、膝速度与踢击脚的速度变化特征 . 16 4.1.5 后踢技术过程中身体重心位移变化 . 18 4.2 肌电的结果与分析 . 19 4.2.1 动作过程中肌肉肌电活动特征 . 19 4.2.2 后踢动作过程中各肌肉肌电活动时间顺序 . 20 4.2.3 后踢技术动作过程中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值(iemg) . 21 5 结论与建议.24 5.1 结论 . 24 5.1.1 . 24 5.1.2 . 24 5.1.3 . 24 5.1.4 . 24 5.1.5 . 24 5.2 建议 . 24 6 参考文献 . 25 7 附 件 . 29 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5 9 承 诺 书 . 36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1 1 前言 跆拳道运动起源于朝鲜半岛,是朝鲜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项运用手脚技术和身体能力进行自身修炼和搏击格斗的传统体育项目。 它把精湛的技艺、 坚忍不拔的精神、 完善的道德修养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 1980 年国际奥委会将它列为国际竞技比赛项目后,跆拳道运动在世界各国开展日 益普及,并受到较高的评价。 从 1992 年起,我国开始陆续开展跆拳道运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 基本步入正轨,建立了科学的训练、竞赛、管理和组织体制,加入了世界跆 拳道联盟和亚洲跆拳道联盟,并积极参与了重要的国际跆拳道比赛和活动,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 2000 年跆拳道首次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 陈中在 67 公斤以上级别获得首枚金牌,这一突破为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与迅速普及奠定了基础,2004 年雅典奥运会又夺两枚金牌,2008 年北京奥运 会我国再夺一枚金牌。这说明跆拳道项目已经成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中的又 一个重要项目。2012 年 9 月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也将首次 把跆拳道列入比赛项目,这更进一步促进了跆拳道项目在我国的普及和开展, 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跆拳道的行列中,为竞技跆拳道储备优秀后备人才。 虽然跆拳道在我国发展迅猛,但毕竟开设较晚,其中有些重要技术还不 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对一些基本技术的运用还比较枯燥。从各种类型技术 占技术总量的百分比来看,几种技术中横踢技术使用率最高,之后男子依次 为侧踢、下劈、旋踢、后踢;女子以此为下劈、侧踢、后踢、旋踢 1 。其中, 横踢技术作为重要的得分手段,它具有便于启动发力、动作运行路线长、力 量大,幅度小等特点,这也是国内外跆拳道研究都以横踢为主的重要原因之 一。后踢是反击横踢进攻的有效技术,其力量大,隐蔽性强,具有很强的杀 伤力,横踢的使用频率高使得后踢的使用频率和效果也随之增加,成为重要 的得分手段之一。 由于后踢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先转体 180 度,动作幅度较大,重心在这 个过程中很难控制,从而影响击打效果。在比赛中,如果运动技术掌握不熟 练,运用的时机、距离不合适,就会变优势为劣势造成漏洞,反而给对方得 分的机会,所以后踢技术的实际运用次数和有效率并不是很多。同时由于跆 拳道比赛中逐渐普及电子护具,它不像以前的人工打分,只要击打声音响亮、 力量大就很容易判分,而是要求运动员必须对其技术动作要领有更准确、更 1刘宝成,赵秋蓉,鲁凡. 1996 年“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调研报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 14(1) :48-51.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2 正确的把握,技术动作必须规格,否则声音响,力量大也未必能使电子护具 识别。2009 年 12 月在跆拳道新规则的修订中,将转身技术得分分值增大,这 一改革对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多的使用后踢技术有了更强大的诱惑力。 因此,随着裁判法和新规则的发展趋势来看,后踢技术在今后比赛中的得分 比例还会提高,更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综上所述,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正确掌握、灵活运用后踢技术,能更 好的使自己在比赛中处于优势位置,适应了竞技跆拳道的时代发展趋势。本 文应用三维摄影与肌电同步的方法,在获得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的运动学数 据的同时,同步采集参与该动作主要肌肉的肌电活动情况;在揭示跆拳道后 踢技术动作基本原理的同时,对后踢技术动作的肌肉活动和发力的特征进行 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揭示后踢技术动作的本质特征,为跆拳道技术 动作训练提供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概念 后踢技术 2是跆拳道中的转身攻击技术, 比赛中可以直接反击或与其他动 作配合进攻,运用得当会给对手以重创。可用于进攻对方胸、腹或头部,也 可以用于反击对方的进攻。 其基本动作要领:实战姿势站立(左式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右脚 蹬地,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旋转;同时,左脚 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外旋转 180,使脚跟正对对手,成背向对方姿势;此 时右脚蹬地提起,左脚支撑,右脚大小腿折叠,髋关节收紧,脚尖勾起;右 肩微下沉;随即迅速向后展髋伸膝沿直线向后蹬踢,上体侧倾,力达脚跟; 动作完成后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落地,成右实战姿势站立。 其动作要点:1,后踢时上体与提出之腿在同一平面内,要控制住肩部, 不要随之转动。2,提腿时大小腿应充分回收,蓄力待发 3,转身、提膝、后 踢三个动作要连贯有力。易犯错误:1,踢击腿路线不直、左右偏斜或出现弧 线出腿现象 2,击打时肩和上体随之转动,造成动作过大容易被对方反击 3, 转身、踢腿、后踢三个动作分解,踢击力点不准。 2王智慧.现代跆拳道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80-83.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3 2.2 高速摄像在体育项目研究中的应用 2.2.1 高速摄像的原理与方法 人体进行快速运动时,想要捕捉全部动作各个瞬间的时间和空间运动特 征,就必须利用图像才能收集到全部信息,图像的采集和记录必须借助一套 图像记录系统。因此,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图像记录系 统。其中,高速摄像是其中较为重要而且技术相对成熟的一种信息采集方法, 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体育科研项目之中。 在体育科研当中,高速摄像测试,也叫人体运动的影像分析,由二维分 析和三维分析组成。其中,二维分析即平面拍摄,通常是利用一台高速摄像 机拍摄运动图像,确定研究对象人体关节点的二维坐标,通过解析和平滑处 理,计算出所需要的位移、速度、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有关数据原始 指标,从而来评价运动技术。而三维摄像与分析,则是通过两台同步高速摄 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人体运动,用两个摄像机的二维影片按直接线性转换法 获得的公式计算出各个关节点及有关器械点的三维空间坐标。计算出所需要 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角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有关指标,以 提供运动技术特征分析。而运动中人体各个环节的运动几乎都是三维运动, 结合各个运动技术的特点和研究所需,只有三维摄像获得的参数才能更准确 的描述动作。 本文所采用的就是三维摄像与分析的方法。 2.2.2 高速摄像在体育运动当中的应用 运用高速摄像的方法,记录和分析体育运动中的技术动作,已得到人们 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在欧美比较发达的国家连中学生体育教学的评定也 都采用高速摄像技术。 无论是在田径、武术、球类、健美操,还是在跆拳道等运动技术等的运 动学分析研究中,三维高速摄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 在我国,专业队的日常训练,各体育院系的常规教学和研究生的学位论 文中,高速摄像的应用也相当普遍。 如:张勇3在第 29 届奥运会我国 20km 竞走集训及参赛运动员竞走技 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通过对我国第 29 届奥运会 20 km 集训竞走男女运动 员的跟踪技术监测与分析所采用的就是高速摄像技术。 3张勇.第 29 届奥运会我国 20km 竞走集训及参赛运动员竞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 报,2009, 26(5):589-594.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4 刘北湘、杨啸原、王冬梅4等在影像测量数据在武术运动技术分析中的 应用一文中运用影像测量的方法对武术运动技术进行分析。 张术学5等在羽毛球扣杀动作的分析中通过高速摄像方法对羽毛球扣 杀技术动作进行深入的分析。 在跆拳道方面,陈育6在对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中,对 横踢技术的研究是从技术诊断方面出发,通过两运动员的关节速度、关节运 动轨迹和完成动作所需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运动员动作技术的优势和 不足。 刘云峰7在跆拳道横踢动作的运动学分析中,就如何提高横踢速度进 行了分析,选取浙江队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男女各 4 名为研究对象。研究中 发现,各关节速度曲线中,髋关节速度较小并且变化不大。膝关节、踝关节 和脚尖的速度曲线变化明显。文章提出良好的技术特征中由大腿带动小腿踢 出,小腿在踢出前应尽量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快速、有力踢腿。 而在陈育的研究中提出提高踢腿速度的关键是展髋。 王正树8等人在跆拳道后腿横踢支撑腿的运动学分析与研究中,进行 了后腿横踢支撑腿的运动学分析与研究,选取了三男三女中国国家青年跆拳 道队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其支撑腿运动录像进行解析和数字化处理。得出: 跆拳道运动员在后横踢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提高是通过支撑腿提踵和伸膝实现 的,优秀运动员后横踢过程中支撑腿有向前滑行的总趋势,其中女运动员向 前滑行的距离要远于男运动员。此外,高水平运动员可以通过摆动腿大腿化 解内旋来代偿支撑腿外旋的不足。 这些研究方法与结论对跆拳道其他技术动作摆动腿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和借鉴。 2.3 肌电在体育项目研究中的应用 2.3.1 肌电的原理与方法 肌电研究是通过对参与某项动作技术的肌肉肌电进行采集,获得该动作 过程中肌肉用力的特征和规律,同时对用力顺序,用力节奏、肌肉配合关系 进行分析。 4刘北湘, 杨啸原, 王冬梅, 李威。 影响测量数据在武术运动技术分析中的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 2009, 35(4) :62-66. 5张术学,孙建华等.羽毛球扣杀动作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9(2):25-27 6陈育.对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0,(4):19-20. 7刘云峰.跆拳道横踢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1,(4):51-52,62. 8王正树,刘海斌,靳秋蓉.跆拳道后腿横踢支撑腿的运动学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0(11) :664-665.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5 肌电测量包括有损伤测量和无损伤测量两大类。运动实践中的肌肉活动 测量大多采用无损伤的表面肌电遥测技术,测试出肌肉在活动中的电信号变 化过程,称之为表面肌电图(semg) 。semg 的采集是将专用电极片贴于皮 肤表面,通过测两极间的电势差来确定肌电值。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而且无 创,易为受测者接受,既可反映整块肌肉的肌电变化情况,又可在运动中采 集。 肌电图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常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的不同状态、 肌肉之间的协调程度、收缩类型及强度、判断肌肉疲劳程度、肌肉损伤、评 定肌肉素质等。 采集的肌电信号的处理,表面肌电图的分析,通常包括“时域”(本文所采 用的方法)和“频域”两种方法。 (1)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是直接对时间变量进行分析,不涉及任何非时间的自变量。包 括以下指标:原始肌电图(emg) 、平均肌电图(rms) 、积分肌电图(iemg) 等。 原始肌电图(emg) :是肌电图直接记录下来的结果,从中可以直接看出 肌肉活动的强弱。 积分肌电(iemg) :是指肌电图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单位是毫伏秒 (mvs) 。通过 iemg 就可以判断肌肉活动的强弱,即在运动技术中各肌肉 的贡献率的大小。 平均值(均方根振幅,简称 rms) :平均值往往用来描述数据静态特征, 反映的是一定时间内的肌肉放电的平均水平。 (2)频域分析 频域分析是对生物实时信号的频率特性分析,也称之为频谱分析。获得 semg 信号的频谱,反应不同频率分量的变化,较好地在频率维度上反映 semg 的变化,目前,在频域分析方面常用以下两种指标进行分析,即平均功 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 mpf) 和中位频率(medianfrequency ,mf)。 2.3.2 肌电在体育运动当中的应用 肌电图研究能够反映运动时肌肉活动的不同状态、了解肌肉之间的协调 程度、收缩类型及强度、判断肌肉疲劳程度及损伤、评定肌肉素质等,在各 项体育运动研究中已有成功应用,但具体到跆拳道项目却还不多。 如:崔玉鹏,洪峰 9在表面肌电图在人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中指出, 运动时肌电图的振幅、频率等指标均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 9崔玉鹏, 洪峰.在表面肌电图在人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17 (1) : 102-104.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6 动方式、运动状态、肌肉疲劳密切相关。 王奎,刘建红,宋刚 10等在em g 技术在评价运动性疲劳方面的方法及 应用中,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表面肌电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介绍了表面肌电图评价疲劳的机理和主要研究方法, 并对这项技术在评价疲 劳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结果说明, 表面肌电技术因其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无创的操作性等诸多优势, 势必将成为监控运动 性疲劳的重要手段。 丁海勇,林世行 11通过表面肌电技术分析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跳发球空中 击球技术,指出“屈肘后引”是最优化的上肢鞭打动作,为排球跳发球运动 技术的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王健 12在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中, 通过肌电测试,观察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各个指标, 确定能够利于脊竖肌功能评价的semg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动态运动过程中, 腰部脊竖肌semg信号的mpf和l empel2ziv复杂度均呈明显的线性规律下降; 70%的受试者的近似熵呈先升后降型变化; 以mpf下降来预测腰部脊竖肌功能 水平的外部效度优于l empel2ziv复杂度。研究结果提示, semg信号的上述变 化可能是神经肌肉系统自组织调节活动的表现。 刘佳 13在我国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表面 肌电分析中,主要尝试将肌电技术运用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中,从 而测量出优秀铅球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物电情况,对测 量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肌电的变化情况,包 括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阶段的表面肌电图谱;各肌肉肌电活动的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持续时间;肌肉肌电活动的均方根振幅平均值;肌肉肌电活动的 积分值;所测肌肉在整个动作阶段的贡献率。为运动员在以后日常训练中技 术诊断和肌肉力量训练提供参考,提高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成绩。 王华 14通过表面肌电技术在自由式摔跤抱单腿摔和模拟负重动作中的应 用分析,指出在徒手上部抱单腿的测试中,股直肌,股外肌的放电值相对高, 是主要用力肌肉;在针对上部抱单腿的腿步力量训练中,应以颈前负重模拟 抱单腿为主要训练手段。 10王奎,刘建红,宋刚. em g 技术在评价运动性疲劳方面的方法及应用j. 安徽体育科技,2004 ,9 , 25(3):49-51. 11于海勇, 林世行.女子沙滩排球跳发球空中击球技术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 : 69-74. 12王健.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 semg 信号变化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4): 9-11. 13刘佳.我国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表面肌电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 2011 年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1,5. 14王华.自由式摔跤抱单腿摔和模拟负重动作的肌电图分析j.天中学刊,2002,(17):41-44.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7 刘敏 15在中国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持枪臂表面肌电特征及其训练监测 系统的应用研究中,利用长期系统地跟踪部分省市备战全运会的集训队的 机会,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等技术,对手枪射击持枪臂表面肌电特征进行测试 分析,进一步深化认识手枪射击目的基本特征,为提高本项目科学化训练奠 定了一定基础。 黄宝宏 16在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肌力特征中,利用 je-tb0810 肌电采集测试系统、isomed2000 等速训练系统,对 2 名跆拳道国 际健将的横踢技术分别进行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研究得到此技术主要发力 肌肉是右股二头肌、左右侧臀大肌、右股直肌等。这一研究在跆拳道研究领 域是一个突破。 2.4 高速摄像与肌电同步测量技术的应用 高速摄像是捕捉某一项运动过程当中每一瞬间的全部时间和空间运动特 征,而表层肌电则是捕捉在该项运动过程当中参与该动作技术的肌肉放电特 征。如果将上述两种研究方法同步运用到某项运动当中进行研究,就能更深 层测得在揭示某项技术动作基本原理的同时,对该项技术的肌肉发力的规律 与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揭示该动作的本质特点,为动作技 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依据。 王琨 17等人在我国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肌肉用力特征的分析 中运用摄像与肌电同步分析,获得运动员完整投掷过程中,参与动作肌肉的 活动特征,对肌肉活动情况和动作技术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 步揭示。 于建成, 王健等 18使用美国产 noraxon tekmyo2400r 遥测电仪, 采用 积分肌电图和高速摄影的方法对天津体操队男子运动员完成的自由体操,双 杠和吊环三种类型手倒立动作进行了同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手倒立 动作在完成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身体平衡肌群的肌电变化存在差异性(p 0.005) ,并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李秋萍,吴松林等 19速滑运动员个体蹬冰膝关节角表面肌电变化分析 中利用 megawin 表面机电信号处理软件对所获得的肌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15刘敏.中国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持枪臂表面肌电特征及其训练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 2010 年博士学位论文,2010,6. 16黄宝宏.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肌力特征j.体育学刊,2009,16(9) :110-112. 17王琨,张俊峰等.我国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肌肉用力特征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 18于建成,王健,余冬青等.不同类型手倒立动作的肌电变化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 (21):528-530. 19李秋萍,吴松林.速滑运动员个体蹬冰膝关节角表面肌电变化分析j.acta physiologica sinica, 2010,10,62(suppl.1) :10-19.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8 结合 apas 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将运动图像与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同步分析, 得到:速滑运动员单支撑腿蹬冰时膝关节角度与肌肉放电关系密切;双支撑 阶段右腿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标准化电压在不同角度时有不同的肌肉力量;运 动员均方值和积分肌电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等结论。 如何在后踢技术动作当中使动作技术更加合理化,更好的发挥出速度特 征。本文采用表面肌电时序分析与积分肌电分析技术分析出肌肉发力顺序和 肌肉用力特征,以及用力节奏、肌肉配合关系和运动学分析获得后踢技术动 作的关节角度、环节角度、踢击脚速度等基本运动学参数,最后把两者相结 合进行同步分析。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跆拳道运动研究的相关文 献并不是很多,其中国外研究的角度和内容更多集中在运动损伤和康复上; 国内研究主要则主要是从发展状况、规则特点、运动员选材、生理生化指标、 战术运用、运动损伤等方面,最近几年才见到有关基本技术和肌群工作特点 的研究。而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更多又是以跆拳道横踢技术为主,方法主要 有转动力学,运动学等方面。很少看到有包括后踢技术的其他跆拳道技术的 研究,同时运用三维高速摄像和肌电同步分析结合等生物力学方法的后踢技 术研究更是微之甚微。而运用高速摄像和肌电同步测量的手段,对某个动作 进行技术分析,更能深入和全面地揭示跆拳道技术动作的本质特点。 总之,高速摄像和肌电同步测量在跆拳道的基本技术动作上的研究来说 目前来说还是空缺,这使该项研究在研究跆拳道基本技术上有了创新和发展。 该项研究能够在揭示后踢技术动作基本原理的同时,对后踢技术动作的肌肉 活动的规律与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肌肉用力的特征和影响后踢技术踢击速度 与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揭示跆拳道技术动作的本质特点, 为动作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依据。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省跆拳道队优秀运动员(包括一级运动员和国家健将)来完成 后踢技术动作,共计 8 名,均为男性(见表 1) 。这些运动员都是经过长期专 业训练,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娴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符合本研究需要。 试验前 24 小时无剧烈运动,情绪稳定,热身充分,能稳定的发挥水平。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9 表 1 测试对象的基本情况 姓 名 年龄(y) 身高(cm) 体重(kg) 运动年限(y) 运动等级 许 波 29 193 100 12 国家健将 塔 拉 21 188 76 4 国家健将 王 兴 成 21 183 68 5 国家健将 梅 洁 23 188 89 8 国家健将 汤 化 刚 22 176 65 6 一级运动员 谢 天 龙 19 176 59 4 一级运动员 周 宽 非 23 179 72 6 一级运动员 陆 泉 23 190 100 5 一级运动员 sdx 22.62.92 184.16.58 78.6 15.84 6.3 2.66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中国全文期刊数据网和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跆拳 道方面文章、期刊和书籍。参考阅读运动生物力学高级教程 、 人体解剖 学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 运动训练学 、 体育统计学等工具书的有关 章节。较全面的了解跆拳道的研究现状,对有关运动学、以及肌电方面的研 究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跆拳道相关文献中所选用的主要指标数 据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整理。 3.2.2 专家访谈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教练员、运动员和生物力学专家进行访 谈,获取相关资料,了解跆拳道后踢技术动作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比赛和训练 中的重要性,确定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明确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要求,为测试 动作肌肉选择提供参考。 3.2.3 实验法 通过实验室测试,获得跆拳道完整的后踢技术动作图像、参与完成动作 的主要肌肉的 emg 等指标。 (1)实验设计 测试所需器材 casio-fh25 摄像机两台,拍摄频率 120hz/s;北京艾捷三维 dlt 立体框 架一个;内同步与外同步装置;三脚架;便携遥控肌电测试仪一套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10 (megawin6000),采样频率 1000hz;表面电极片 220 片;长纱布若干;剃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女方净身出户并放弃共同房产协议书
- 秸秆离田回收与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合作协议
- 生态农业项目三人合伙人共同投资与农产品销售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补偿协议示范文本
- 离婚协议书样本: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及债务分担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四级公共营养师理论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农村教师选调进城小学语文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1月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知识产权法
- 2025年精麻药品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疆劳动就业白皮书课件
- 视觉障碍老人护理指南
- 宠物医院建设方案(3篇)
- 2025年中学生法治素养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清单》知识解读
- 2025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三级律师试题题库及答案
-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收费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计算机视觉技术 课件全套 第1-5章 计算机视觉概述-图像噪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