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二参考答案.pdf_第1页
试题二参考答案.pdf_第2页
试题二参考答案.pdf_第3页
试题二参考答案.pdf_第4页
试题二参考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0 页 传感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与自动检测技术 仿真仿真试试题二题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试卷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1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 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 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 1 B 2 C 3 A 4 D 5 D 6 D 7 A 8 D 9 A 10 D 二 简答题 本大题共二 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6 分 共分 共 3030 分 分 1 什么是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答 直接测量 首先对与被测量有确切函数关系的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 然后通过已知的函数关系求出该未知量 即需要将被测量值经过某种函数 关系变换才能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间接测量 测量过程复杂 测量所需时间较长 需要进行计算才能得出 最终的测量结果 组合测量 在测量中 使各个待求未知量和被测量经不同的组合形式出 现 根据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数据 通过解一组联立方程 求出未知量的数据的测量方法 即这种测量方法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 才能得出最后结果 2 画出压电式元件的并联接法 试述其输出电压 输出电荷和输出电容的 关系 并说明它的适用场合 答 从作用力看 压电元件是串接的 因而每片受到的作用力相同 产生 的变形和电荷数量大小都与单片时相同 并联接法如图 第 2 页 共 10 页 与单片相比 外力作用下正负电极上的电荷量增加了 1 倍 电容量也 增加了 1 倍 输出电压与单片时相同 并联接法输出电荷大 本身电容大 时间常数大 适宜用在测量慢变信号并且以电荷作为输出量的场合 3 热电偶冷端温度对热电偶的热电势有什么影响 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可 采用哪些措施 答 由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以知道 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大小与两端温 度有关 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只有在冷端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才与工作温 度成单值函数关系 实际应用时 由于热电偶冷端离工作端很近 且又处 于大气中 其温度受到测量对象和周围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 因而冷端温 度难以保持恒定 这样会带来测量误差 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 常用的措施有 补偿导线法 将热电偶配接与其具有相同热电特性的补偿导线 使 自由端远离工作端 放置到恒温或温度波动较小的地方 冷端恒温法 把热电偶的冷端置于某些温度不变的装置中 以保证 冷端温度不受热端测量温度的影响 冷端温度校正法 自动补偿法 4 什么是全反射 光纤的数值孔径有何意义 答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 光线就不会透过其界面而全部反射到光密介 质内部 即发生全反射 光纤的数值孔径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能反映光纤的集光能力 光纤的 NA 越大 表面它可以在较大入射角范围内输入全反射光 集光能力 就越强 光纤与光源的耦合越容易 且保证实现全反射向前传播 但 NA 越大 光信号的畸变也越大 所以要适当选择 NA 的大小 5 透射式光栅传感器的莫尔条纹是怎样产生的 条纹间距 栅距和夹角的 关系是什么 第 3 页 共 10 页 答 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 光栅 1 光栅 2 叠合在一起 中间留有 很小的间隙 并使两者的栅线之间形成一个很小的夹角 这样就可以看 到在近于垂直栅线方向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些条纹叫莫尔条纹 在 d d 线上 两块光栅的栅线重合 透光面积最大 形成条纹的亮带 它 是由一系列四棱形图案构成的 在f f线上 两块光栅的栅线错开 形 成条纹的暗带 它是由一些黑色叉线图案组成的 因此莫尔条纹的形成是 由两块光栅的遮光和透光效应形成的 莫尔条纹的间距BH与两光栅线纹夹角 之间的关系为 三 分析计算题 本大题共三 分析计算题 本大题共 3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10 分 共分 共 3030 分 分 注意 自动化 电气专业的学生第 1 小题必做 并从第 2 4 小 题中选做两个小题 测控专业的学生在 4 个小题中任选 3 个小题 1 已知某金属棒的长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1 0 tLLt 在不同温度 下 测得该金属棒的长度如下表所示 请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0 时金属棒 的长度和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Cti 10 0 40 0 70 0 100 0 mmLti 20 0 21 0 23 0 24 0 d f d f d 光栅2 光栅1 d f d f d W BH 2 sin 2 H WW B 第 4 页 共 10 页 解 误差方程 iiti vtll 1 0 4 3 2 1 i 令 01 lx 02 lx 系数矩阵 0 1001 0 701 0 401 0 101 A 直接测得值矩阵 24 23 21 20 L 被测量估计矩阵 2 1 x x X 由最小二乘法 LAXAA 则 16600220 2204 1001 701 401 101 100704010 1111 AA 5050 88 24 23 21 20 100704010 1111 LA 018000 A A 4220 22016600 18000 11 2221 12111 AA AA AA AA 0467 0 4333 19 5050 88 4220 22016600 18000 1 1 LAAAX 4 19 10 mmxl 104 2 43 19 0467 0 3 0 2 C l x 2 当被测介质温度为 1 t 测温传感器示值温度为 2 t时 有下列方程式成立 2021 ddttt 当被测介质温度从 25 突然变化到 300 时 测温传感 器时间常数s120 0 试确定经过 480s 后的动态误差 解 把输入看作从 0 到 275 的阶跃输入信号 则 0 0 ttx 0 275 ttx 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s sX 275 第 5 页 共 10 页 又 12 2 0 tt d dt 即 1 120 ststs 1 1 01 2 sst st sH SS SXSHsY 275 1 1 0 进行拉氏反变换后 有 1 275 120 t ety 动态误差04 5275275 480 120 480 ey 3 有一吊车的拉力传感器如右图所示 其中电阻应变片 R1 R2 R3 R4 贴在等截面轴上 已知 R1 R2 R3 R4 标称阻值均为 120 桥路电压为 2V 物重 m 引起 R1 R2 变化增量为 1 2 1 画出应变片组成的电桥电路 2 计算出测得的输出电压和电桥输出灵敏度 3 说明 R3 R4 起到什么作用 解 应变片组成半桥电路 第 6 页 共 10 页 311 o 114322 R RR ER2 1 2 UE 0 01V RR RR RR 2R2 120 o u UE K1 R R2 R3 R4 可以进行温度补偿 4 有一台变极距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 其极板间的极限半径 r 4mm 假 设与被测工件的初始间隙 03mm 1 若极板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 10 m 时 电容变化量为多少 2 若测量电路的灵敏度 K 100mV pF 则在 1 m 时的输出电压为 多少 解 1 0r 0 0 A C d 1226 0r 6 A8 854 10410 C 44 48pF d10 10 2 d1 m 时 输出电容变化为 444 8pF 1226 12 0 3 8 854 10410 C 1 48 10F 1 48pF 0 3 10 0 C CC 1 48444 8 1 UC K 446 28 10044 6V 2 UC K 442 32 10044 2V 第 7 页 共 10 页 试卷二 综合设计分析综合设计分析题 本大题共题 本大题共 2020 分 分 若要你需要用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某测试平台振动的加 速度 请你 1 设计出该测量系统的框图 并作必要的标注或说明 2 画出你所选用的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图 并简述其 基本工作原理 3 给出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的测量电路图 并从工作原理上详细阐 明它是如何实现既能测量加速度的大小 又能辨别加速度的方向的 解 1 差动变压器式 加速度传感器 电压表 振动 测试平台 测量电路 电源 信号 调理 测试平台振动加速度的测量系统框图 2 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图 3 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的测量电路图 为了达到能辨别移动方向和消除零点残余电压的目的 实际测量时 常常采用差动整流电路或相敏检波电路 1 1 B 2 A x t 1 悬臂梁 2 差动变压器 第 8 页 共 10 页 法一 差动整流电路 把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输出电压分别整流 然后将整流的电压或电 流的差值作为输出 下面给出全波电压输出的差动整流电路 2 U R0 11 a b c d C1 C2 1 U x T 1 42 3 5 6 8 7 9 10 全波电压输出的差动整流电路图 从上图电路结构可知 不论两个次级线圈的输出瞬时电压极性如何 流经电容C1的电流方向总是从 2 到 4 流经电容C2的电流方向总是从 6 到 8 故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68242 UUU 当衔铁在零位时 因为U24 U68 所以U2 0 当衔铁在零位以上时 因为 U24 U68 则U2 0 而当衔铁在零位以下时 则有U24 U68 则U2 0 不论u2与us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 负载电阻RL两端得 到的电压uo始终为正 当 x 0 时 u2与us为同频反相 R a VD1 R VD4 R R VD2 VD3 2 u B A T2 s u us1us2 u21 u22 CD O RL M uo T1 us1 C R us2RL M u22R uo b us1 C us2RL M c D RR D u21 O O uo A 1 1 2221 2 21 2 2 n u uu n u uu s ss 2 2 1 122 L L L L o RRn uR R R uR u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不论u2与us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