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1页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2页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3页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4页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初三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第三学月考试初三语文试题(总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 (说明:1-3小题请填涂在机读卡上)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我是在白云的襁褓(qingbo)中笑着长大的。B、我父亲脸色早已煞(sh)白,两眼呆直。C、狡黠(ji)者鄙(b)读书,无知者羡读书。D、他恪(k)尽职守,对事业有锲(qi)而不舍的追求。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3 分 )A、暄 嚷 傅 采 警报迭起 心无旁鹜B、恣 睢 亵 渎 神色张皇 唯唯连声C、扶 掖 箫 索 精血诚聚 烽芒毕露D、谰 语 讴 气 红装素裹 豁然惯通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给生病的贫困孤儿王明补课。B、刘洋说:“自从政治历史开卷考试以后,我的成绩提高了,真是开卷有益啊!”C.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D现在,上网交流愈来愈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交际方式,但随之而来的不规范用字却比比皆是,给人们带来不和谐之音。4、下面语段中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据记载,随着生产力,爆竹经历了爆竿、爆仗、鞭炮、烟花几个阶段。有关爆竿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2000多年前了。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初一,鸡叫头遍的时候,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逐节将一根竹竿燃烧,来驱逐瘟疫和恶鬼。到了唐朝,这种燃烧竹竿的方式被人们称为“爆竿”。火药诞生后,有人尝试着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烧,渐渐代替了火烧竹子。到北宋时,民间已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烧物,还出现了单响和双响的区别,人称“鞭炮”。到南宋初年,烟花这种更具有观赏性的燃烧物才出现了。盛极之时,可同时放烟花百余架。(1)第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句句式杂糅,应删去的词语是 (3)第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4)第句关联词不当,应将 改为 5、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写两句话,与划线句子构成排比:( 4分 )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轮悬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迸发出灿烂的希望 。仿写: 6、根据要求填空:(3分)(1)范进中举的作者 是 (朝代)的小说家。(2)记住 (作家名)在 谈读书 中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是啊,凡有所学,皆成性格。7、综合探究(10分)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2分)【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2分)(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3分)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3分)(50字左右)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雾。窥,从缝隙中看。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8、默写填空(1)诚宜_,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2)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李清照醉花阴)(4) 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5)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6)辛弃疾在破阵子中,通过形、声两方面,侧面表现战斗激烈,预示战事顺利的诗句是: , 。(7)古人写“愁”的诗句颇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5分)出师表选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 11、对选文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报先帝而忠陛下”是作者对刘氏父子最诚挚的情感。B“后值倾覆”是指208年刘备被曹操战败的事。C 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 选文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并表达他对桓、灵二帝极端的痛恨之情和对后主殷切的希望。12、内容理解:(4分)(1)(1分)选文中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2)(3分)作者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一18题:(22分)棉 花 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13、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6分)答: 14、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3分)答: 15、“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答: 16、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_呆呆地看着17、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3分)答: 18、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3题:(18分)国宝大熊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19、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 说明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 、 等情况。(4分)20、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3分) 21、“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3分) 22、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4分) 23、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你谈谈熊猫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理由。(4分) 四、作文(55分)24、以下两题选做一题:1、题一:请以“这件事我做对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 写出“我”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2、题二:(1)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感受,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三学月考试初三语文答题卷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4、 (4分)(1)第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句句式杂糅,应删去的词语是 (3)第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4)第句关联词不当,应将 改为 5、 (4分)仿写: 6、 (3分)(1) (2) 7、 (1)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2分) (2) (3分)(3) (3分) (4)名称: (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8、(一)古诗文积累(10分)(1) (2) (3) (4) (5) (6) (7) (二)、文言文(15分) 9、(4分)(1) (2) (3) (4) 10、(4分)(1) (2) 11、 (3分)12、(1) (1分)(2) (3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2分)13、(6分) 14、 (3分)15、 (3分)16、 (3分)17、 (3分)18、 (4分) (二)(18分) 19、 (4分)20、 (3分)21、 (3分)22、 (4分)23、 (4分)四、作文(55分)24、2008-2009学年上期第三学月考试初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30分)1、C 2、B 3、D (各3分)4、第一句应添加的词语是“的发展”;第二句应删去“前”;第三句应该调整为“将一根竹竿逐节燃烧”;第四句应该将“才”改为“就”。(4分)5、仿写: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戈壁滩上一棵小白杨,一寸寸谱写着生命的顽强;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百花园中娇艳的花朵,一朵朵散发着春的芬芳。(运用设问、比喻的修辞,句式完整,表意清楚即可)(4分)6、(1)吴敬梓 清 (2)培根 (3分)7、(1)答题要求:内容上突出“竹”的品质特点,语言上体现例句的基本句式。示例:脱俗的神韵 坚忍的品性 正直的品格 高尚的气节 挺拔的气势 高雅的气质 (2分)(2) D(3分) (3)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诗句的主要意象(竹、日、山),描绘出画面;语言优美流畅。例一:一片竹林,落日余晖下,竹叶婆娑。远处,在山与天相接的天边,飘来袅袅云雾,从竹叶缝隙中看去,夕阳把整个天际照得金光灿灿。例二:独自漫步在竹林里,满耳是鸟雀回家的喜悦。抬头远望,群山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夕阳依山,云海迷茫。(3分)(4)答题要求:内容扣住“两岸竹友”,用语规范。示例:两岸竹缘 闽台竹友 闽台竹缘 闽台竹心 海峡竹缘 (2分) 二、古诗文(共25分)(一) 8、(10分)(1)开张圣听 恢弘志士之气 (2)池上碧苔三四点 (3)人比黄花瘦 (4)千古兴亡多少事 (5)斜晖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