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手机传播媒介初探传播学林妹妹115105392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新媒介的普及, 个体与媒介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媒介的精神性依赖进一步加强, 实用性依赖日渐突出, 这与新媒介自身的属性密切相关。而手机从最初的移动通讯工具,不断兼容其他媒介,如其与文字兼容后产生的短信息、手机出版;与报纸兼容后产生的手机报;与电视兼容后产生的手机电视;与电影兼容后产生的手机电影等等,再精密集成了照相机、收音机、录像机、闹钟、计算器、电子书、词典、上网、移动硬盘、录音笔、音乐播放器等附加功能后,俨然已经变成私人的移动信息终端。在手机“集中力量多办事”的当下,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应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手机媒介不仅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工具, 更表现为全新的大众化传播媒介, 并宣告着第五媒介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 既促成了信息传播革命, 又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交往理念、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诸多层面。一、手机变为移动信息终端国内手机媒体专家朱海松从广告和传播的角度认为手机媒体是“第五媒体”,并为“第五媒体”下了一个传播学定义:“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这个定义突出了手机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强调了成为移动信息终端的必要条件是“手机上网”后带来的海量信息,提出了手机媒介的特点是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手机俨然已从传统的信息通讯工具演变成新媒介的移动信息终端。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手机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向媒体的跨越,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化的革命性媒介手机媒体。较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机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无与伦比的便携性、互动性、隐私性、贴身性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更是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二、3G手机媒介的大众传播 手机将服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集于一身, 形成一个新的大众化媒体。手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对这些媒介的补偿。媒介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其独特性。手机媒介成为人类身体极好的延伸, 一切触手可及。手机的普及, 以及操作的简便性, 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 这也惠及大众传媒, 使其真正拥有了无处不在的眼睛,拓宽了信息来源, 丰富了报道内容。 其一, 手机出版。手机出版是电脑网络出版的延伸, 既包括已经完成的各类图书作品, 在线写作更是其特色之一。其二, 手机报。手机报一般包括有图片、天气预报、最IN 词语、谜语和生活常识几部分, 正以丰富的信息量、随时随地传播、价格低廉等特征日益成为广受欢迎的手机传播形式。其三, 手机电视。手机电视最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电视的移动性差, 节目接收受时空和环境的限制, 受众无法对节目内容进行选择, 且不易保存等缺点。手机电视是对传统传输手段(无线发射、有线电视网传输、卫星直播)强有力的补充和延伸, 激发了人类网络视频生活的新时代。其四, 手机广播。从广播到窄播再到手机广播的个播, 手机广播的制作首先就考虑到了受众心理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细分, 现在的手机广播中已经出现为特定群体订制的节目。同时, 手机广播受众可以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利用手机拨打电话参与节目的现场讨论, 或者利用手机网络直接进入论坛参与讨论。与传统的广播节目相比, 手机广播的受众接受率与信息有效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五, 手机网络。3G信息时代正以强劲的势头重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人类通过手机看新闻、视频、影视剧, 听广播, 查号码、定票, 购物, 写评论、微博等等, 手机网络的无处不在使我们充分领略到信息时代的高效与多元。3G手机的使用者成为现代社会快捷信息的消费者, 在信息社会中掌握了时代的命脉, 并成为时尚的代言人。三、对新时代手机传播媒介的思考斯坦利巴伦在对新技术对人类影响的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时这样表达说, 新技术的优势表现在个人可以对任何地方、从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进行交流。这保证了行动的自由和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方便, 个人对其他人的接触不会因为实际位置而受阻碍。我们终于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而新技术的劣势在于:谁想无时无刻都存在? 这种方便性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压力, 因为“空闲时间”已经更加难以找到了。3G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更加地关注手机3G 时代的现实传播意义, 因为新媒介的出现, 使得人类的交往更加方便、迅速和便捷, 对新媒介的依赖也正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体现。手机媒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快速发展, 即将成为或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部分, 并且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定位等等。手机技术及手机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手机媒介的理念将随之完善, 与手机相关的专业队伍也正在形成和发展。随着3G技术在中国的逐渐普及, 相关法规也将逐步完善, 手机媒介将实现宽带化, 成为可随身携带、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介。手机技术的发展, 推动着手机的产业链(手机产品制造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增值业务服务商等)逐步完善, 手机生活已经成为新的创业和就业的热门领域。3G手机媒介传播使文化消费更大众、平民和互动。网络手机用户利用手机媒体展示自我、创造个性, 形成新的草根文化。通过手机媒介这个平台传输的各类信息, 几乎涉及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各个角落, 手机生活成为人类工作、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存在着监管困难和手机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等现象, 但是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手机媒介与其他媒介融合的加速、以及手机媒介对社会的公共影响力的增长是手机传播的主流倾向。3G 网络实现了手机媒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转型, 手机媒介文化是大众传媒亚文化的典型代表, 成为构建新型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载体。总之,手机俨然已经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集大成者。伊尼斯曾指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新的技术媒介使得新的社会互动成为可能,它改变或消解了旧的互动形式,为行为和互动创造了新的焦点和场所,因而也就重新建构了作为其中一部分的现存的社会关系,以及体制和机构。”可以说,手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影响力改写着我们对时空的认识,手机使社会关系从前现代社会的地方性的面对面相互影响的抑制中获得了自由,允许社会关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延伸。手机突破了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而真正的实现了“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去中心化的功用。正如“数字之父”尼葛洛庞帝的断言:“计算机的意义与计算机无关。它关乎我们的生活。”此论断同样可以用在手机上手机的意义与手机无关、它关乎我们的生活。然而,在论及手机的超级媒介的时候,也应该清晰地看到,手机报比传统报纸便携,但是深度和容量不及后者;手机电视比传统电视互动,但是在营造家庭氛围、收看愉悦方面不及后者;手机听音乐省去了携带专业MP3 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电路板元件回收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行车注意事项
- 电视剪辑课件
- 电装检验知识技能培训课件
- 电脑趣味知识培训课件
- 苗木补偿合同
- 房屋拆迁补偿委托合同
- 电脑摄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缆销售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子宫内膜病理课件
- T-CITSA 57-2025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主数据标准
- 质量风险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住院病人防止走失课件
- 【星图研究院】2025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白皮书
- 202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南康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的幼儿体育“家园社”协同共育模式研究
- 2025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定增基金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