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术160 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新式剖宫产术160 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新式剖宫产术160 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新式剖宫产术160 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式剖宫产术160 例临床分析作者:王海花单位:中阳县人民医院,山西 中阳【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术 2005年起开展新式剖宫产术,至今已完成160 例,因其所需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具有剖宫产指征患者中有160 例行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年龄2035 岁,孕36443周。56 例行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年龄2135 岁,孕37466周。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骨盆狭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少、前置胎盘、社会因素等为手术指征,差异无显著性。 1.2 手术方法 取耻骨联合上3 cm做弧形横切口长约1015 cm(长度由胎头大小而定)。在切口正中切透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达筋膜约23 cm,用两手食中指分离腹直肌,连同皮下脂肪一起分离至切口够大,术者用食指分离腹外脂肪,提起腹膜,切开小口,撕开腹膜。在子宫下段肌层横向切开12 cm,刺破羊膜囊,吸净羊水,娩出胎头。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常规娩出胎盘。以1号可吸收缝合线或2号肠线连续缝合筋膜,间断皮内缝合皮肤、皮下脂肪3针,间断外Allise钳钳夹5 min,术后留置尿管24 h,静脉滴注抗生素3 d预防感染,5 d拆线。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疼痛情况(需镇痛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并进行术后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2.3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见表3)表3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2.4 拆线时间及住院天数 观察组术后56 d拆线,住院56 d,对照组78 d拆线,住院78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新式剖宫产术采用腹壁横切口,顺应人体解剖及生理特点,且手术瘢痕少易被阴毛腹壁生理皱褶遮盖,且瘢痕细,不影响体表美观,对产妇心理影响小,易于接受。腹直肌钝性撕开,剥离面小,出血少,且撕开腹直肌的同时连同皮下脂肪一起被撕开,行走在其间的血管、神经借助本身的弹性保留下来,减少出血及局部缺血,有利于术后恢复,腹膜行钝性分开,不易损伤腹膜,对膀胱刺激小,腹膜由间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可在裂开的腹膜边缘迅速再生形成新的腹膜。单次连续缝合子宫全层,可使切口上下对合整齐,使血管不易回缩,减少了切口部位的缝线,避免了缝合过多造成的子宫出血、感染。剖宫产术中不缝合腹膜,不仅减少了组织坏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术后粘连,而且使关腹过程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及盆腔暴露时间,减少了切口感染机会,减低了术后病率。由于手术时间短,对腹腔作用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排气时间短。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新式剖宫产手术总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都明显较对照组短,术后切口疼痛需镇痛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通过对160 例新式剖宫产手术的观察,证实此种手术所需时间短、失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排气快、进食早、恢复快、拆线时间短、切口愈合好且外表美观,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有利于母乳喂养。另因其住院时间短,可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