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环境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环境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环境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环境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 业 论 文题目: 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环境教育的调查与研究组 员 * * 指导教师 * * 专 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 级 507*班 系 别 环境艺术工程系 完 成 时 间: 2011 年 6 月 18 日内容摘要由于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和创造者。因此,提高高职学校的学生的整体环境素质,促进高职环境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题以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调查实践相结合,分析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对中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首先,论文对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做了系统的描述,为高职学校教育中的非环境类专业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的环境教育研究作铺垫。然后就是针对论题展开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统计分析。其次对中国高职院校环境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概述,以突显本次研究课题的必要性和意义。再对我们学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环境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分析该专业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对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环境教育对策与建议。关键词:高职教育 环境教育 非环境类专业目 录第一章 序言4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41.2研究意义51.3研究思路和方法7第二章 环境教育发展与研究综述82.1环境教育发展历程82.2环境教育理论研究综述102.2.1环境教育定义与特点102.2.2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112.3五年制高职环境教育概述122.3.1五年制高职环境发展现状122.3.2五年制高职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现状132.3.3五年制高职环境专业环境教育现状142.3.4加强高职学生环境教育重要性14第三章、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153.1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153.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63.2.1学生环境素质163.2.2环境教育基本情况21第四章 高职院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环境教育对策与建议264.1职院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环境教育的对策274.1.1强化基础环境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274.1.2 加大宣传提高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对生态教育的认识274.2职院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环境教育的建议284.2.1 完善教学模式28第五章 论文总结295.1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295.2本研究的局限性31参考文献32致谢33第一章 序言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环境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以及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公众的环境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激发人对地球、对社会、对后代的责任心的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改善自己行为,以便与环境建立良好关系的教育。这是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接受的终身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一代人若具备了良好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就有可能避免许多环境问题的发生,因而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深入和广泛地研究,以不同的方式增加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如挪威政府实施一种“终身环境教育战略”,规定环境教育不应面向少数学生,应使所有受教育者均有机会接触环境知识;美国、日本等国也规定环境教育应面向所有受教育者,并渗透每个受教育者的一生教育中。环境教育也从单纯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转向以环境与发展为核心,而且,环境教育被视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也是如此,特别是近年来,环境教育事业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6.21条中明确指出,“要在高职学校普遍开设环境与发展课程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并且,我国从1996年开始,在中宣部、教育部和环保总局的倡导下,全国范围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同时,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融入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教育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1。目前,就环境教育在我国的整体普及情况来看,是比较滞后的且不均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公害事件的频频发生等环境问题,现在的环境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对环境教育的普及情况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我国高等职业的教育,高职院校是一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但是在这里环境教育往往是被忽视的,高等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对那些将要直接从事环境工作的学生进行的专业环境教育,即高等环境教育;二是对那些将从事其他各行业的学生进行的普通环境教育,既非环境类专业的环境教育2。研究表明,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专业设置以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类为主体,符合我国国情;专业点的地域分布基本适应了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环境意识的教育也只限于环境专业的同学,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同学来说,环境教育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专业的环境教育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不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非环境专业中,就会造成环境意识的参差不齐,整体环境意识的落后,这不仅对国家的环境保护施加压力,更不能将清洁生产的环保理念融入到非环境专业中去,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来说背道而驰。因此,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需求看,非环境的部分专业更需要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所以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现状还是非常严峻的。目前,在对环境日益关注的今天,如果还将环境意识的教育局限在环境专业上,这无疑是一种落后的现象,落后就要挨打,环境同样如此,因此将环境意识的教育渗透到各个专业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系五年制的建筑设备专业为非环境类专业,恰恰他们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与环境意识,清洁生产紧密相连。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室内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采暖通风、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上述介绍就可以了解到环境意识的教育对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建筑设备专业在对学生环境教育方面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开设的课程较少,甚至是没有,因此造成了该专业的学生环境意识不高,使他们对清洁生产、绿色环保及节能意识不强。1.2研究意义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非环境类专业,二是环境教育对该专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所较大的影响。三是该专业的课程中没有渗透环境教育。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在于,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学生及其家庭投入的教育成本较低,而教育效益和回报较高。它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它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精密模具制造、电子商务、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及旅游管理等,充分体现适用、新兴、现代、复合等特征,密切贴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评价,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被雀为“中专大学生”,就业形势很好。 建筑设备专业特点是:主要培养从事室内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采暖通风、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建筑设备专业在对学生环境意识教育方面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开设的课程较少,故环境意识不高,设备环保意识不强。(这点体现了环境意识的重要性)。综合上述的五年制高职的特点以及建筑设备专业的特点充分证明了环境教育对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的重要性,因此此次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也是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阵地。要解决环境问题,不仅要依靠专业的环境工作者,更需要其他学科、其他行业人员的支持与配合。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需求看,高职环境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环境专业人才,更是培养大批具备可持续发展思维和科学发展观的非环境专业人才。高职学生需要具备从事一定工作所必需的各种职业能力,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受过环境教育,没有清洁生产的意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他们就不可能在进行科技开发、推广时自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不能积极进行清洁生产、推广新的环保科技和污染治理技术。可见,高职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社会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其他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实施清洁生产,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上述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和高校对环保的重视,非环境类专业的环境教育整体水平不高,还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在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的研究上多数还停留在课堂内教育,因此如何将高校课堂内的环境教育与课外教育良好地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我国非环境类专业的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多数研究仍停留在意见、建议和重要性论述的层面,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较为笼统,缺乏实地的调查、统计、分析与研究3。所以认为,环境教育的研究离不开实地调查,因此,有必要在调查、分析和实践基础上,对非环境类专业的环境教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今天的高职学校是未来社会主要决策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是否能掌握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具有较高环境素质,将对未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综上所述,研究非环境类专业的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以及促进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新兴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而高职五年制建国设备专业是培养从事室内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采暖通风、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样应该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必须的环境知识,才能适应建筑设备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因而顺应这种形势,在高职学校中的建筑设备专业中开设环境教育课就显得十分必要了。1.3研究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对该专业学生环境教育的现状做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调查。研究主要是从参考文献,实证研究,调查分析和统计来进行的,采用了问卷调查发,实地探讨沟通法,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统计法等来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调查。针对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环境教育的研究,我们开展了以下的具体调查:1、对该专业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在了解该专业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哪些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份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表,该问卷调查表涉及到该专业学生目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如何、课堂内教育的现状调查,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与素质、对环境教育的了解以及兴趣,教学质量与条件等问题,全面了解该专业学生对环境教育的了解。2、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了解该专业学生的环境素质和学校该专业学生环境教育的现状。第二章 环境教育发展与研究综述2.1环境教育发展历程环境教育发展历程和其他事物一样,也经历了萌芽、诞生、成长和发展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 1949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委员会,这一组织十分关心环境保护教育的进展,这意味着人类利用教育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开端。 1965年,在德国的基尔大学召开了一次教育大会,会上对环境教育的理论作了专门的讨论,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理论设想。 1970年,美国内华达州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环境教育的定义,后来为自然资源联合会所接受。在同一时期,美国制定了环境教育法。2、诞生阶段: 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113个国家、联合国机构、非官方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确定了“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的正式名称,简称EE。会议发出专门的文件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环境教育的性质和对象,对推动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会上讨论了环境教育的作用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了贝尔格莱德宪章。贝尔格莱德宪章建议进行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制定发展规划、进行人才培训、编写环境教育教材、落实环境教育资金、重视环境教育评估等等,会议强调各国要根据本国的经济条件规划环境教育。3、成长阶段: 1977年10月14日,在前苏联第比利斯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召开了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会议对环境教育的任务、对象、目标、方针、发展战略以及教材、教学原则、区域合作等问题作了阐述,并发表了著名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会议宣言明确指出:“只有利用科技成果的教育才对加深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理解起着指导性作用”;“环境教育应以所有年龄的人为对象,在所有水平的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应理解为适应不断急剧变化世界的综合性终身教育,它显示了各国社会相互之间的依存性和全人类的联带关系的必要性”;“环境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社会”;“从其基本性质看,环境教育可贡献于刷新教育过程”。宣言还呼吁加盟国“要有意识地将对环境的关心、活动及内容引入教育体系之中,并将此措施纳入教育政策之中”。这次会议促进了环境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4、发展阶段: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支柱对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1995年,联合国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环境教育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将环境教育重新定向到可持续发展方向,这标志着环境教育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召开了“环境与社会国际会议教育和公众意识为可持续未来服务”。会议发表了塞萨洛尼宣言指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是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教育的新模式。2.2环境教育理论研究综述2.2.1环境教育定义与特点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环境教育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教育,是证环境价值和澄清概念的一种过程,是培养人们具有理解和评价人、文化及其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也包括要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环境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新的、敏锐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以及维护高质量环境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员。环境教育的实施原则包含:整体性、终身教育、科际整合、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世界观与乡土观的均衡,永续发展与国际合作。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全球性和学际性等特点。全民性,环境教育,从对象上看,是全民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因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每一个人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息息相关,没有全民的关心、参与和身体力行,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就难以解决。环境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家庭、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等。总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环境教育。 终身性,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 全球性,环境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互相影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管来自北美、欧洲或亚洲,在地球周围积存构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整个地球。虽然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但其灾难性后果必将是全球性的。地球只有一个,必须共同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因为人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 学际性,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各个学科协同进行的综合教育,具有学际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学际性特点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行。所以,环境教育决非某一学科的任务,而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各个学科,而且还包括技术科学、数学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只有这些学科通力协作,环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2.2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1975年贝尔格莱德宪章详细论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1977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充分肯定了贝尔格莱德宪章中的论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进行了系统地论述。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宣言和建议明确了环境教育两项基本目的,即“使个人和社团理解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造成这种复杂性的原因”;“要清楚地揭示当代世界在经济、政治和生态上的相互依存性”。在这两个基本目的的基础上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宣言和建议进一步提出了环境教育的二项具体目的:促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并关注城乡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方面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个人提供获取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价值观、态度、义务和技能的机会建立个人、群体和社会对待环境的新的行为模式。 环境教育的五个目标:意识: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对待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知识: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对待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各种经验和基本理解。态度: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一系列有关环境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培养主动参与环境改善和保护所需动机。技能: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需技能;参与:为社会群体和个人提供各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6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多年来为各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再加上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随着环境教育的发展和逐步深化,环境教育的目标也是动态发展的。环境教育的内容(1)环境基础知识教育即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环境和环境问题的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做出科学的判断。包括人类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过去和现在环境状况的差异;当地和全球环境问题,地区间环境问题的相互制约性;地方、国家和国际环境立法和政策制定;环境与发展的辨正关系。(2)环境技术基本知识教育即发展学生识别、分析和尝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包括交际技能,也就是能清晰地简洁地阐述一个环境问题,能撰写有关环境问题的观点和思想等;计算技能,也就是收集、分类、分析或统计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解释统计结果等;学习技能,也就是了解、分析、评价不同来源的有关环境的信息组织和规划环境改善项目;解决问题的技能,也就是鉴别环境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形成解决问题的设想等。(3)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即树立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充分认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形成新型的环境与发展观。包括欣赏、关爱环境及生命的态度;主动考虑经济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对他人环境的影响;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等。2.3五年制高职环境教育概述2.3.1五年制高职环境发展现状许多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在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环境教育列入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美国政府规定,环境教育应当面向所有人,并渗透到每个人的终身教育中。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每年都发表年度报告全球预警,该报告目前已成为美国583所高等学校、1106个专业的必备教材。我国政府对环境教育也十分重视,198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1992年,在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的方针。1996年,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全国环境保护宣传行动纲领文件,要求高等院校将环境保护定为必修课程。我国高等环保教育由此获得迅速发展,不仅有一大批高校开设了全校性的环境保护公选课,而且各个高校都不定期地开展了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和以加强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与全球性环境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我国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相比,我国高校环保教育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而且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环境教育更是相对滞后,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具体表现在除以环境教育为主体的系和专业以外,对环境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仅限于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导致很多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环境意识不强。这种局面与环境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的本质是不协调的。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普及率低。很多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仅仅局限于城市、资源、生态及其相关专业,并且是作为专业课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其他专业则很少或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导致高职生整体环境意识较差,自然观、生态观、环境观、节约观的意识比较淡薄。二是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依然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环境教育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保护、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水体污染等问题的了解,因此,加强实地考察与环保社会活动应是高职院校环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教材建设落后。环境教育教材的专业性较强,针对非环境专业的高职环境教材较少,即使使用较多的环境保护概论也主要是自然环境科学知识,很少涉及环境保护的人文内容。四是环境道德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1)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明显。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缺乏应有的尊敬、爱心和同情心。(2)过度浪费。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成为家庭中过度消费的“主力军”,不仅为了生活便利追求“一次性用品”,而且为追求时尚,过早过快地废弃尚能使用的物品。(3)缺失社会公德。自然环境既然是人类共同生存的空间,个人的环境行为也就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必须遵循社会公德。时下的大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残渣、乱扔废旧电池等有害物品的现象司空见惯。此外,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在师资、课时保证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2.3.2五年制高职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适应时代需求,不少高职院校相继开设环境类专业,但面向非环境专业学生开设环境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高校却非常少。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的院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了环境类课程,而每年高校招收非环境类学生数占招生总人数的99.5%以上。由此可见,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中,还没有将环境教育列人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也没有把环境教育课程列人学生的公共选修或必修课中。高职教材建设滞后。目前,我国环境专业的高职教材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环境保护、法律、可持续发展等环境类的教材严重缺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发展需要。环境教育形式一通过黑板报、广播等简单的形式来普及环保知识,是高职环境教育常见的形式,容易忽视向学生传授环保技能,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选修课太少,知识结构单一。目前,高职院校选修课占总学时比例少,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非常有限,出现相同专业学生所学课程都相似,这样极大制约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实际行动存在明显不平衡。学校的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环境教育的效果。如果学生知道废电池的危害,但学校里找不到回收废旧电池的垃圾箱,或是教育学生要绿色消费,抵制白色污染,但食堂却提供快餐盒、塑料袋等一次性消费品,这样的校园环境,就很难让学生将掌握的环境知识自觉、主动地融人到行为中。此外,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在师资、课时保证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2.3.3五年制高职环境专业环境教育现状目前在五年制高职环境专业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些许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学校实验室设备不全,环境类社团活动较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2.3.4加强高职学生环境教育重要性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也是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阵地。要解决环境问题,不仅要依靠专业的环境工作者,更需要其他学科、其他行业人员的支持与配合。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需求看,高职环境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环境专业人才,更是培养大批具备可持续发展思维和科学发展观的非环境专业人才。高职学生需要具备从事一定工作所必需的各种职业能力,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受过环境教育,没有清洁生产的意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他们就不可能在进行科技开发、推广时自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不能积极进行清洁生产、推广新的环保科技和污染治理技术。可见,高职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社会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其他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实施清洁生产,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章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环境教育是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的一门教育科学7,它强调培养受教育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动机和参与8。那么,目前南京高职校的环境教育究竟开展的如何?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环境意识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怎样?与预期的目的有多大的差距?环境教育中存在什么问题?伴随着这样的思考,本人对南京高职校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环境教育进行了个案调查和文献分析,以便把握现状,分析原因,为南京高职校建筑设备专业今后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依。3.1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本次调查时间为2011年4月,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法。选取南京高等职业技学校建筑设备专业学生,采取全面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作者借鉴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本研究的目的,编制成了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环保设备专业学生环境意识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23个题目,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编制,分别是: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和环境技能。问卷除有两道题为开放式问题外,其余均为选择题,且只有唯一答案。本次共发放问卷98分,收回问卷94份,回收率为89.7%。此次调查先由组员周婷和姚莎于13日进行问卷的发放,再由蒋娟、谢文韬和姜东卿三位同学于14日将问卷进行全部回收。然后全体成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经指导老师审阅,内容基本能真实反映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情况,问卷效度较好。3.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3.2.1学生环境素质考察学生的环境素质,可以反映学校在环境教育上的成效,以及学生自身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环境素质”可通过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知识、环境行为和环境技能五方面进行衡量。本次调查精心设计了23道相关问题,对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环境素质进行调查。3.2.1.1环境素质状况的统计与分析(1)环境意识表3.2.1 环境意识调查统计 题 目 选 项 % 是否经常关注和思考 经常 14.3%环境问题 较经常 17.1% 一般 25.7% 比较不经常 11.4% 从不 31.4% 认为所在地区的环 很好 8.6%境质状况 较好 4.3% 一般 51.4% 较差 17.1% 很差 8.6% 环境意识主要从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的敏感程度两方面进行考察。通过调查发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环境意识水平整体不高,在是否经常关注和思考环境问题这一问题上,选择经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4.3%,选择较经常的占17.1%,选择一般的占25.7%,选择比较不经常的占11.4%,选择从不的占31.4%。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的程度不高。对于他们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他们认为较一般,选择很好的约占8.6%,选择较好的约占4.3%,选择一般的约占51.4%,选择较差的约占17.1%,选择很差的约占8.6%。所做出的判断基本符合当地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 (2)环境知识表3.2.2 环境知识调查统计 题 目 选 项 % 世界环境日 4月5日 14.3%是哪天 6月5日 60% 8月5日 5.7% 不清楚 20% 刑法中有“破坏 有 25.7%环境资源保护罪”吗 没有 8.6% 不知道 65.7% 造成目前城市大 工业污染 52%气污染主要原应 地面扬尘和沙尘暴 22.9% 机动车尾气 37.1% 民用燃煤 2.9% 酸雨的PH值范围 小于5.6 37.1% 小于6 17.1% 大于6 1.9% 大于7 1.4% 不知道 11.4% 造成臭氧层破坏 汽车尾气排放过量 48.6%的原因 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浑浊 14.3% 一氧化碳排放过多 37.1% 问卷共设计了五道题,从当今环境的基本问题、常识问题和热点问题三个角度,对学生所掌握的环境知识进行考察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的环境知识水平较差。对于世界环境日是哪天有21人答对正确率为60%,有7人答错,另外还有7人选择了不知道。对于刑法中是否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23人表示不知道占66%,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不了解。造成目前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原因,13人认为是工业污染占约37%,8人认为是地面扬尘和沙尘暴占约23%,13人认为是机动车尾气约37%,仅有1人认为是民用燃料约占3%。数据表明大多数同学对造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判断是正确的。对于酸雨的PH值范围,选择小于5.6的有13人正确率约为37%,有7人选择的是错误的约占51%,还有4人表示对此不知道约占12%,说明多数同学们对酸雨的PH值范围不清楚。认为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汽车排放过量的有17人约占总人数的49%,认为是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浑浊的有5人约占14%,认为是一氧化碳排放过多的有13人约占37%,说明同学们对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基本了解。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培养和加强,因为五年制高职建筑设备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会主流人才需要有良好的环境道德素质,在此前提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环境知识,让学生了解与环境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以后对环境事业的发展。(3)环境行为表3.2.3 环境行为情况调查统计 题 目 选 项 % 在日常生活中是 有做到 42.9%否做到了垃圾分类 没做到,因为不懂如 20%何进行垃圾分类 没做到,因为太麻烦 40 % 参加环境教育活动 很高 11.4% 的积极性如何 较高 17.1% 一般 51.4% 较低 11.4% 很低 8.6 % 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环境行为,因为知识能够指导人的行为。此外,环境行为还表现在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程度上。通过调查统计发现,虽然同学们对日常的垃圾分类有基本了解,但多数人觉的此行为太麻烦而不愿意将垃圾进行分类,说明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对于个人参加环境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很高的约占11.4%,较高的约占17.1%,一般的约占51.4%,较低的约占11.4%,很低的约占8.5%,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选两头的人比较少,而选中间一般的人较多,说明学生们参加环境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还需要加强。(4)环境态度表3.2.4 环境态度情况调查统计 题 目 选 项 % 您认为目前我国应如何 先发展,后治理30%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67%护之间的关系为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3% 大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 完全同意18.1%环境意识,掌握一定的 基本同意43.7%环境知识和技能,并将 不清楚11.3%其运用到生活、学习与 基本不同意20.8%工作中”,对这一观点的态度 完全不同意 6.1% 问卷设计了两道题考核学生的环境态度,一是学生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