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doc_第1页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doc_第2页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doc_第3页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三国、两晋、十六国三国两晋十六国(公元196439年)是含魏、蜀、吴三国鼎立及两晋、十六国两个历史时期。三国魏初实行实物货币为主的货币政策,至明帝,才铸“曹魏五铢”。蜀汉广铸“直百五铢”大钱。吴更铸“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五千”等大钱。两晋时期,西晋沿用“曹魏五铢”,东晋主要用孙吴及蜀汉旧钱。十六国时期,后赵曾铸“丰货”,成汉在成都铸造过“汉兴”小钱。夏铸“大夏真兴”。前凉曾铸“凉造新泉”。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两晋货币: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南、北朝钱币东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1)。南朝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期代。北朝经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后改为北齐。西魏后改为北周。南朝宋铸“四铢”、“孝建背四铢”、“大明背四铢”,重量不断减轻。至永光和景和年间,出现了更轻的“永光”和“景和”两铢钱。南朝齐基本没有铸钱。南朝梁铸“天监”五铢及“公式女钱”,又铸铁五铢钱。后又复制铜钱“二柱五铢”,“四柱五铢”。南朝陈整顿币制,改铸“天嘉五铢”,新造“太货六铢”钱。北朝北魏铸“太和五铢”和“永平五铢”,后改铸“永安五铢”。北齐铸“常平五铢”。北周铸三大美泉:“布泉”当五大钱、“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当十大钱。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南朝铸币名目复杂,民间私铸普遍,劣钱泛滥。刘宋时期的铸币有“四铢”、“孝建四铢”、“永光”等。 天监五铢”和公式女钱为萧梁所铸,上述两种钱都是梁武帝所铸,后来的梁元帝与梁敬帝分别铸造了面有两星的两柱五铢和面背各有两星的四柱五铢。陈朝的钱币比较精美,其中陈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始铸的“太货六铢”,钱文为玉著篆,轮郭深峻,十分精整。从公元388年北魏建国到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北方的近200年时间,在北方先后出现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北魏时最重要的两种钱币是纪年与纪重合体的“太和五铢”和“永安五铢”。以后西魏又曾铸过一种“大统五铢”,北齐代东魏之后,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开始铸行“常平五铢”。此钱篆法精妙、笔画圆润流畅,十分精好。北周灭西魏以后铸行了“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三种钱,钱文均为华丽的玉筋篆,加之制作精美,被誉为“北周三品”。到了隋代则专用五铢钱,“隋五铢”在形制上仿西魏“大统五铢”,大多制作精良,整齐如一。隋朝钱币隋朝钱币,品类单一,只有“五铢”一种,隋朝建立后,整顿币制。隋文帝推行新标准的隋五铢钱。但到隋末,劣币重新泛滥。隋朝的建立,使混乱的货币又一次趋向统一。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史称置样五铢,同时禁止各种旧钱流通。但到隋末,各地铸钱和民间私铸严重,致使劣币重新泛滥。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封建国家-隋朝。建国后即整顿货币积弊,实行通货紧缩政策,铸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