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现代海关制度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国内外对我国海关工作提 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海关能够提供更加高效 便捷 廉洁的服务 国内外 后一段时 期海关工作的主要矛盾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 从 1 9 9 8 年开始 我国海关正式提出并 实施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跨世纪工程 目前 我国海关以通关作业改革为核心的第 一步走战略目标已经实现 进入了实现和建立现代海关制度最为关键的第二步走阶 段 本文分析了国际海关现代化改革的潮流及对我国的影响 提出了实现我国海关 制度与国际海关制度的协调接轨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关制度问题 首先 本文对我国现代海关制度的科学内涵与定位进行了科学界定 指出海关现代化应主 要是海关行政理念的现代化 海关行政能力的现代化 海关行政体制的现代化 海 关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以及海关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等五个方面 探讨了现代海关建设 的量化指标体系问题 设计了守法与监管 贸易便利化 科技应用 国际合作 内 部管理 人的素质等六个领域的 4 5 个具体量化指标 其次 对我国现海关制度建设 的基本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海关风险管理 海关自动化和数据分析 业务 程序管理等是海关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最后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以宜昌海关为 例 提出了建设中国现代海关制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现代海关制度 难点 指标体系 定位 对策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china 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work at home and abroad on china s custom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stoms and excise department can provide mor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incorrupt service the pressur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nd customs management of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resources making close supervision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 current and future work of the customs and excise department for a period of time one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starting from 1998 in light of this situation chinese customs official pres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customs system of cross century project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customs clearance operations as the cor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taking the first step has been achieved entere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customs system and most crucial stage of taking the next step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national customs modernization and reform the trend of china s influence put forward china s customs system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stoms system into lin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a modern customs system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on china s modern customs system an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a scientific definition that should be the main customs modernization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customs administration philosophy the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of customs moderniza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ustoms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modernization of customs management and customs management and other modern means of the five areas of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customs system of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problems design and supervision of law abiding trade facilit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l management the quality of the six specific areas of 45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secondly this paper on china s customs system is the basic ques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an analysis pointing out that customs risk management customs automation and data analysis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stoms and excise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department is the key link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yichang customs and excise department as an example to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of china s modern customs system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odern customs system difficult index system positioning countermeasur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论 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的进程加快 人类在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后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现代物 流 电子商务 即时生产 零库存管理等新的生产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特别是我国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对海关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国海关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 新要求 新挑战 例如 w t o w c o 贸易便利要求对我海关通关效率提出了新要求 区域海关合作的发展趋势对我海 关监管多样性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对我监管和执法提出 了新课题 1 同时国际海关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对我海关制度产生影响 使海 关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在此基础之上 为使海关能够更加科学 高效 廉洁 文明 和谐把关与服务 中国海关提出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海关现代化奋斗目标 现代化海关是一个包括 深刻内容的范畴 是中国海关建设与发展所坚持的战略目标 其核心其实就是要实 现与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市场化相适应 与 w t o规则和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海关制度现 代化 而海关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具体化的概念 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 着 它与生产方式 上层建筑 现代文明和法制文明密切相关 正如全球海关顾问 委员会主席 m i c h a e l h l a n e先生所说 任何国家政府都必须认识到 在海关机 构现代化和改革方面的投资 将带来财政收入增加的短期收益和国家繁荣的长期收 益 2 探讨海关制度现代化 首先应该通过定性的方式分析现代海关制度的科学内涵 远景目标 指标体系及其建立途径 突破口的选择 现代化管理手段等问题 通过 定性分析 研究现代海关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合乎理性的客观规律 以转变海关管 理理念 创新海关管理技术和手段 调整海关管理职能 改革海关管理制度 其次 1 世界贸易组织 wto 基础知识 m 北京 全国海关教育培训中心 2000 218 2 美 国际物流新概念 m 秦阳译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0 5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还要分析研究现代海关制度的 量 的规定性 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 以数字化的 方式将定性的标准转变成更加直观 更加容易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定量的标准 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切入点 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科学 高效 廉洁 文明 和谐的现代海关制度 实现现代海关组织管理制度和职能实现方式的有机统一 1 1 中国海关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从国际形势来看 新世纪中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和平 发展 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单极还是多极 的斗争依然是世界各种力量较量的主线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国际经济竞争 依然深刻复杂 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扩大 世界经济逐步回升 全球产业结构 调整步伐加快 区域经济和双边经济合作更加活跃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更 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并存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科技创新 成果应用和推广加速 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正在改变国际贸易的成交 运输和管理方式 国际间货物 资金 信息 服务及人员的跨国界流动进一步扩大 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不断增多 3 从国内形势来看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 快发展的势头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职能 特别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更大范围 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机会增多 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 贸易结构不断优 化 吸引外资规模持续增长 与东盟 东亚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 同香港 澳门经贸关系更加紧密 同时 外贸增长方式粗放 进出口不平衡 贸易摩擦等问 题更加凸显 对外经济发展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增加 从国际海关现代化发展来看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来 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 兴起 了一场世界性的政府改革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海关现代化浪潮 4 w t o w c o 等国 3 范筱静 浅述中国海关参与国际合作的几点思考 j 特区经济 2008 3 4 佳宏伟 近 20 年来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述评 j 近代史研究 2005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际组织日益重视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 w c o 先后修订了 京都公约 制定了 全球 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 全面规范海关制度和标准做法 海关面临反恐 维护 社会稳定 协助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非传统职能不断增加的挑战 欧美等发达国家 不断强化贸易安全 相继推出了 集装箱安全倡议 c s i 海关 商界反恐伙 伴关系计划 c t p a t 特大型港口计划 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 等 5 各国海关纷纷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修订海关法规 实施机构重组 调整人力资 源配置 改革业务制度 拓展管理资源 推进信息化应用 同时广泛应用风险分析 信用管理 绩效考核和海关稽查等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 由此 使海关改革出现 四 个转变 的趋势 即 管理理念从 行政主导 向 客户导向 转变 管理对象从 以物为主向物和人并重转变 管理方法从单一模式向分类管理转变 管理方式从各 自为战向广泛合作转变 6 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国际海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我们必须清醒 地看到 长期困扰海关管理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在执法 层面上 维护贸易秩序和促进贸易效率 打击走私违法活动与保护合法权益把握得 不够全面 还存在着执法随意性 在管理层面上 重业务建设轻队伍建设的倾向依 然存在 带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没有得到根治 严密海关监管与方便合法进出有时 顾此失彼 监督制约与效率效能兼顾得不尽合理 在体制层面上 上级海关决策 监督 控制的能力不够全面有力 下级海关的执行不够规范统一 海关机构的设置 和整合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等需要不够协调 口岸协调配合机制仍须强化 海关应 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机制亟待完善 进出口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 7 这些矛盾和问题 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各种需要与海关在管理理念 管理制度 管理 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不相适应的集中反映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 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 础的基本规律高度来认识全面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8 5 杨志强 安格联与中国近代海关 1911 1927 d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9 6 杨奕锋 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理论探讨 j 法制与社会 2008 8 7 柳水才 海关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路 j 中国海关 1997 12 8 龚正 创新海关制度 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j 港口经济 2006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1 2 中国海关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建国以来 中国海关已经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海关制度 第一步发展战略 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海关制度初具规模 并为我国的进出 口贸易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 1 9 9 4 年 中国海关已经提出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 的思路 力求从海关的管理思想 管理制度 管理方法 管理手段上变革海关管理 在 1 9 9 8 年初的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 提出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 两步走 的发展战 略 通过了 海关总署关于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决定 当时提出了建立现代海关 制度的 8 大体系 把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目标具体化和系统化 比较清晰地勾勒 出现代海关制度的基本蓝图 1 9 9 8 年底至 2 0 0 2 年底 全国海关确立并坚持 依法行 政 为国把关 服务经济 促进发展 的海关工作方针 以通关作业改革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海关信息化 全面改革海关业务制度 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走私斗争 严厉 惩治执法腐败 实施关衔制度 坚持从严治关 大力加强海关队伍正规化建设 9 2 0 0 3年初 根据海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新任务和新要求 海关总署提出全面 建设现代化海关 实现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 力争到 2 0 1 0 年 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海关制度 把我国海关建设成为科学 文明 高效 廉洁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 目前 中国海关实施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已 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1 0 1 3 主要研究思路 在研究现代海关制度过程中 首先引入了质和量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事物的质的起点和基础 认 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在量的基础上的深化和精确 一切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过程 都表现为先从量变开始 量变超出一定 限度 就会引起质变 在新质的基础上 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 以此不断循环 建立现代海关制度是中国海关现代化的奋斗 9 海关总署 海关规范性文件汇编 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118 10 姚梅棱 中国海关概论 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3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目标 要探讨现代海关制度的科学内涵 远景目标 指标体系及其建立途径等难点 和对策 从研究现代海关制度质和量的规定性入手 是理想的切入点 下面分别从 质和量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1 所谓质的规定性 一般指对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分析作出本质概述 反映出 被研究对象一般的 合乎理性的客观规律 研究建立现代海关制度 从质的规定性 看 范畴很广 本文以国际海关现代化改革的潮流作为讨论背景 着重研究现代海 关制度的科学内涵和远景目标 2 所谓 量 的规定性 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一套现代化指标体系 将现 代海关制度的定性描述转化为量化的标准 构建现代海关制度的指标体系 目的在 于能够对海关现代化建设实践 起到科学的定向 客观的评估 充分的激励和有效 的推进作用 提高科学性 有序性和实效性 从而加快海关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现 代海关制度指标体系构建应主要体现 共性和特性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构建和局部 先行相结合的原则 软指标和硬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规范和操作简便相结合的 原则 等等 总的来看 现代海关制度质的深刻内涵 量的评价体系和由量变至质变的演变 机制 构成了现代海关制度完整的三维框架 在这个三维框架中 我们既要从宏观 上审视质的规定性 以现代海关制度质的表现为方向 又要在微观上注重量的规定 性 以可阶段性 局部性评估的量化体系为标准 坚持时间上的分步实施到总体实 现 空间上的局部到全局 时间和空间相结合上的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的有机融合 互为补充 互相作用 把握事物发展的进度 深度和适度 坚持系统性 科学性和 有效性 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实现 质 量 度 三者的有机统一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2 国际海关现代化改革的潮流及对我国海关建设的影响 全球化时代以来 为积极应对贸易全球化的挑战和日益蔓延的商业欺诈和走私 犯罪威胁 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海关制度现代化的浪潮 特别是随着中国更加紧密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 中国海关现代化的脚步加快 国际 海关现代化的潮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海关现代化的进程 2 1 国际海关现代化改革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走向 综观各国海关的发展历史 一个国家海关的兴衰存亡都与其能否有效实现海关 管理的各项基本职能 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密切相关 澳大利亚 海关的改组 一些发展中国家海关被迫实施装船前检验 甚至被剥夺部分权力等事 例 都是很好的例证 所以要分析现代海关制度 应先把握国际海关现代化潮流的 特点和发展走向 国际海关现代化潮流的特点主要有四个特点 1 1 第一 调整海关管理职能 各国海关在继续强化监管 征税和打击走私等传统 职能的同时 分别根据本国实际调整或新增了以下几项职能 支持贸易便利化 促 进提高贸易效率 突破传统的边境货物监控范畴 打击跨国犯罪 包括反恐 反跨 国毒品贩运 反走私 反洗钱 反商业欺诈 防止核武器扩散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 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 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 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 间的协调配合 广泛开展国际海关合作 构筑边境执法安全链 提供更准确 及时 全面的统计信息 辅助宏观经济决策 服务企业和社会 加强对各类自由贸易区和 实行关税同盟等税收优惠政策货物的实际监管等 1 2 第二 改革海关管理制度 与海关职能调整相配套 各国海关相应改革内部管 理制度 包括 制定战略规划 修改海关立法 重组海关机构 调整人力资源政策 11 马永飞 浅谈入世后我国海关现代化改革与发展方向 j 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12 万中心 关于化解海关保税加工监管矛盾的探索与思考 j 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改革通关 监管 税收 稽查等业务制度 拓展海关管理的时空和资源 推广信息 化管理 改革教育培训制度等等 以适应新形势 新任务和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需 要 第三 转变海关管理理念 许多国家海关在现代化进程中 积极倡导管理理念 从 行政主导 向 客户导向 转变 监管重心从物 货物 向人 包括企业 转 变 业务制度从 一刀切 向 量体裁衣 转变 税收征管从保证数量向量质并举 转变 监管目标从 货物 向 货 企 人 转变 工作方法从 以我为主 向 综 合治理 转变 1 3 另外 还加强了计划的可操作性 引入了进程控制的战略思想 第四 创新海关管理技术和手段 力图通过技术的进步 手段的创新 有效解 决海关管理资源匮乏 难以实现有效监管与便利贸易 边境执法与服务社会有机统 一的矛盾 一方面 积极引入风险管理技术 社情调查技术 企业分类技术 绩效 考核技术 外部审计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切实提高海关管理 效能 1 4 另一方面 紧密依靠科技进步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有效提高海 关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增强海关的情报分析和远程监控能力 提高海关监管的水平 和效率 2 2 对我国海关现代化改革的影响 在国际海关现代化发展潮流的影响下 我国海关现代化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 过去的几年中 我国海关为与国际海关现代化制度接轨 在完善管理制度基础上推 进海关的现代化建设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通过管理思想 管理制度 管理方 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需要的 满足新形势 要求的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海关管理新体系 全面地 高质量地实现海关各项职能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完善我国海关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5 1 建立现代海关法制体系 用法律来调整海关工作中的相关社会关系 规范 海关管理的各项制度和程序 保障实现海关职能 维护国家利益的各项权力 明确 13 杨奕锋 中国海关风险管理理论探讨 j 法制与社会 2008 8 14 随清春 中国海关的风险管理机制与海关稽查 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45 15 马永飞 浅谈入世后我国海关现代化改革与发展方向 j 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海关工作人员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 同时健全海关法制工作机制 2 建立企业守法管理体系 使海关对货物的实际监管与对企业的风险评估 分类管理有机结合 促进企业守法自律 3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 发挥信息化管理在决策支持 业务处理和监督控制 等方面的基础性 先导性作用 4 建立现代通关管理体系 实现海关通关管理的信息化 集约化 规范化和 专业化 5 建立物流监控体系 对海关监管货物及其运输工具实行全过程实际监控 6 建立现代海关缉私体系 实施全关境缉私战略 加强集中统一指挥 增强 海关反走私行动能力和打击力量 7 建立现代海关行政管理体系 重新划分层级事权 调整职能机构 转变职 能管理方式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优化人 财 物资源配置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8 建立海关公共关系体系 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合作 开展国际交流 加强新闻宣传 营造良好的海关执法环境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 海关只有通过不断转变管理思想 按国际通行规则改革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手段 才能与时俱进地履行职责 跟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面提高海关执法能 力和通关效率 有效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2 3 我国海关制度与国际海关制度的协调接轨的实现 海关业务在国际上的专业共通性 手续的相似性和海关职能的涉外性 使得国 际间海关行政互助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一定程度体现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 力 一个现代化的海关不走向世界 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不在行政互 助中彰显合作与友谊 海关管理不与国际海关接轨 是不可想象的 我国海关自 1 9 8 3 年 7 月正式加入海关合作理事会 1 9 9 4 年改为世界海关组织 w c o 以来 先后加入了京都公约 内罗毕公约 关于海关行政互助的国际公约 协调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制度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 在 w c o w t o a p e c 等国际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1 6 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实现中国海关制度与国际海关制度的协调 中国海 关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大的方面来讲应从三方面入手 1 7 一是海关法律法规和海关 业务要与国际海关公约和国际规则相适应 海关业务和海关技术的国际化是国际海 关合作的大趋势 特别是新修订的 京都公约 的实施 为统一和简化海关手续明 确了标准和目标 二是中国海关要走向世界 在国际海关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与中国 这个一个大国相称的作用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海关在国际交往和合作应加 大力度 特别是在 w c o 框架下和双边合作中要主动承担责任 履行义务 扩大影响 三是在具体的行政互助中体现中国海关的诚意 能力和责任 我国海关在 w c o框架 下开展的 控制下交付 情报与技术合作等行政互助以及双边协议合作都取得了 积极的成果 为海关制度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 国外现代化海关制度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我们在现代海关制度的设计 思想上 既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海关的现代化模式 也不能只着眼于对当前问题的解 决 而必须把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先进国家海关的现代化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既立足国情 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 又从更高的层次上展望海关未来 努力做到把 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理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在协调中国海关制度与国际海 关制度的基础上 坚持从中国海关实际出发 通过管理思想 管理制度 管理方法 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需要的 充满 生机和活力的海关管理新体系 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海关的战略目标 16 陈诗启 中国近代海关史问题初探 m 北京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97 71 17 柳水才 建设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海关管理体系 j 中国海关 1999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3 我国现代海关制度的内涵及科学指标体系 3 1 我国现代海关制度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现代海关制度 中国海关在 2 0 0 3 年全国海关关长会报告中提出 再用 8年左右时间 到 2 0 1 0年 基本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 与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相配套 与国际海关通行规则 相衔接 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结合的现代海关制度 把我国海关建设成科学 文 明 高效 廉洁的现代化海关 1 8 笔者理解 现代海关制度与传统海关制度的不同在于它的基本特征是 现代化 它的核心是 管理的现代化 总体上看 它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 9 一是适应现代社 会发展要求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 与国内统一市场体系 与现代企业制度 与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转变相一致 二是立足中国国情 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求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是与现代国际海关 制度接轨 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通行惯例要求 管理上严密与高效相统一 四是 把关 与 服务 并重 体现海关既是国门的把关人 又是经济的建设者 对打击各种新手段 新形式的走私反应迅速 积极有效 对合法企业和合法进出的 支持和服务优质高效 五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根本标志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 高工作效能 六是具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行政运行机制和具备现代素质的海关队 伍 在分析了现代海关制度与传统海关制度的区别的基础上 构建我国现代海关制 度主要应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2 0 1 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制体系 包括 以 海关法 为主体的相关 的中国国家法律法规体系 包括国务院的有关政策 这是中国海关依法行政的基本 依据 也是实现海关职能和体现国家意志的依据 对国际通行规则和相关做法的研 究和运用机制 为国家经济安全服务 通过设置专门研究和协调机构 实施普及培 18 姚梅棱 中国海关概论 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86 19 胡华 强化有效质量管理建设卓越质量型海关 j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07 3 20 柳水才 海关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路 j 中国海关 1997 1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训等措施 增强海关对 w t o 规则 协调制度 h s 等一系列国际通行规 则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增强对贸易磨擦 反倾销 知识产权等各种新问题的快速 反应能力 形成预警机制 有效配合国家采取应对措施 完善的海关业务管理制度 2 1 海关稽查 保税 查私以及企业守法评估和分类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 必须完备 全面 符合国际通行惯例 海关内部的规章制度 要分层次逐步形成内部治理机制 体现规范执法 自我约束 主要包括各种制度规章 操作规程 廉政规定 服务规 范等 2 是以现代科技为重要保障的信息化通关模式 包括 适应电子商务 无纸 贸易等新型国际交易方式 以电子海关 无纸通关为标志的海关通关信息化管理全 面建设 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分析功能 风险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方 法得以充分实现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平台 对商品风险 企业信用风险 物流情况 数据等大量的 繁杂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析 实施风险监控 全面实现办公 自动化 提高办事效率 科技为海关行政机构的高效运行提供保证 海关办事效率 全面提高 3 是以诚信为本和互信合作协议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与管理相对人 包括外 商 私营业主 形成公开 透明 自律 和谐规范的工作关系 它是以海关的法制 化进程为保障的 海关的法律法规 办事程序实现完全公开 双方自觉依法办事 依托企业及贸易法人资信信息档案 对企业及贸易法人 实施分类管理 在充分掌 握企业及法人实力 信用程度的基础上 对资信优良企业 尤其是完全信得过企业 和法人将实行超常规验放 乃至直接放行制度 不仅为企业实现低成本 零库存提 供条件 海关工作效率也将得到根本提高 使监管重点更为突出 海关的管理方式 发生变化 与物流管理企业 运输工具管理人 包括铁路 交通等建立完善的信息 沟通机制和合作协议 企业守法自律和自我管理意识得到根本加强 海关的执法与 服务 成为为促进贸易发展和为企业创造法治环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 资源 具体地说 就是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法治要求 海关成为经济运行 规则 的维护者 更有效地通过打击违法 促进合法 4 是以情报开发为主要手段 行政与刑事执法相结合的反走私综合治理 情 报开发要形成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 对海关业务数据分析 取得规律性情报和对 21 余波 现代国际物流发展对海关监管的挑战及应对 j 求索 2007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走私进行预测 建立全国海关反走私情报网络 与公安 边防 税务 外汇管理等 联检单位和相关执法部门情报信息联网 情报共享 与铁路 交通等部门实现联网 自觉履行向海关提供走私情报的法律义务 在境内外的物流网络中建立情报站点 通过国际反走私合作 群众举报和密报 形成全面有效的反走私防控体系 通过风 险管理和后续稽查以及现场电子检测 监控设备的现代化 形成稳 准 狠的打击 走私工作特点 审单中心为现场提供信息保障 反价格瞒骗将成为通关管理重点 2 2 缉私警察成为海关反走私的快速反应力量 指挥调度更加集中统一化 队伍更加军 事化 刑侦手段更加专业化 缉私装备更加现代化 工作范围更加全关境化 现代 海关制度下 开展专项斗争仍然是海关根据反走私斗争形势的需要而采取的行之有 效的方式 5 是集中统一 科学文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各级海关各级机构和一线工作岗 位之间层级责权明晰 政令畅通 运行快捷 构建规范科学的决策程序 重大事务 实行调查和评价制度 业务上建立和完善风险评审委员会 后勤服务工作建立资产 评置和采购评审委员会 建立高层次管理者的决策制衡机制和风险评审机制 有效 地防范道德风险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实施绩效考核 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 制 以主要负责人为目标设定指标考核体系 实施定期绩效考核 并将绩效考核扩 展至每一名职工 综合评定工作绩效和贡献率 将考核结果与任免 奖惩 职务晋 升与培训使用相结合 2 3 海关与社会各界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 形成适应新形势 要求的对外宣传机制 与检法机关建立廉政建设和监察联席机制等 6 是廉洁高效 团结奋进 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海关现代化不仅在于业 务指标 技术指标 也包括人文指标 创建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形成朝气 蓬勃的海关风貌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把海关发展与个人的事业发展相结合 主旋 律与多样化相结合 大目标与不同个性相结合 海关干部队伍不仅具有政治 业务 科学文化素质 还具有良好的心态 心理素质 适应时代节奏 3 2 构建现代海关制度指标体系 建立现代海关制度意味着中国海关从体制到机制 从制度到管理 从方法到手 22 郑俊田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 m 北京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3 57 60 23 司鹏程 吴尚鹰 中国海关法论纲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91 9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段 从物质到精神 都将经历一场现代化的洗礼 国际化和特色化两者都将构成中 国海关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根据现代海关制度质的规定性 结合目前中国海关现代 化建设实践 笔者认为 现代海关制度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守法与监管 贸易便利化 科技应用 国际合作 内部管理 人的素质等六个领域 具体可分为 4 5 个具体量化 指标 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2 4 1 在遵守贸易规定 保护贸易秩序 边境安全和税收征管方面达到国际海关先 进水平 主要内容 海关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确保采取有效手段创造安全的边境 打击国 内和国际上违反海关法的走私犯罪活动 维护良好的进出境贸易秩序 确保海关税 收应收尽收 为国家财政作贡献 通过全面提高海关执法能力 进一步加强边境安 全和反商业瞒骗 特别是严厉打击偷逃国家税款 非法走私毒品 武器 反动宣传 品 淫秽物品等走私活动 使海关法得到严格遵守 国家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主要 指标包括 2 5 1 对进出境货物风险值进行综合分析 自动判别 实时监控 提高实际监管 的针对性 海关布控查验数不低于总查验数的 6 0 查获率不低于货物总量的 5 2 6 实施通关改革后 布控与查验职能相分离 各司其职 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一度 比较紧张 互相抱怨 布控部门认为自己的布控要求没有被如实贯彻 查验部门认 为布控的要求不合理 没有依据 缺乏针对性 事实上加大查验部门的工作负担 规定这一比率是要防止布控部门布控的随意性 从而加重查验部门的负担 查验质 量下降 规定查获率 就是要提高布控的质量 在认真风险分析的情况下有针对性 地进行布控 2 建立反价格瞒骗防范机制 提高货物归类和估价准确率 归类 估价补税 不低于征收税款总额的 3 归类和估价补税是防止税收流失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 t o 估价协议的某些要求迫使我们在进行商品估价时不能采 用以前常用的 在进口国所生产货物的销售价格 货物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 格 货物外销至进口国以外其他国家的价格 和武断的或虚构的价格等 这样 24 李卫勇 中国海关管理创新及其技术支撑研究 d 中南大学 2007 46 25 张丽川 海关统计 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70 82 26 海关监管实用手册 m 北京 海关总署监管司 2000 6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直接增加了进口商品估价的难度 因此规定了相对较低的比率 2 7 从实际各海关归类 估价补税的情况来看 通常要大于这个比率 但是 在建立指标体系时 不应强行 要求 以免各海关为完成任务 在归类 估价时违反估价协议 或者将本来正常的 征税行为变换方式 以归类 估价补税的形式虚增这一比率 3 继续推进加工贸易集中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出口加工区 保税区 联网 监管区等特殊监管区域加工贸易量不低于总量的 7 0 加工贸易核销补税不低于征收 税款总额的 1 0 规定这一比率的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前往上述区域进行加工贸易活 动 提高加工区 保税区的利用率 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 策 4 提高缉私办案水平 刑事案件转捕率不低于 8 0 法定办案时间内的结案 率不低于 8 0 缉私办案水平首先体现在刑事案件的转捕比率上 如果调查取证的证 据确凿 取证手段高超 则在转为刑事案件时 检察机关批捕的可能性就大 反之 发回缉私部门重新补充证据的可能性就加大 此外 为维护司法的严肃性 对法定 时间内的结案率也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以敦促各缉私局及早完成案件审理 防止人 为的一拖再拖 给犯罪嫌疑人相互串通 毁灭证据的时机 使取证难度加大 导致 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也避免使案件审理成为滋生的腐败的温床 5 提高海关统计数据质量 全国海关统计差错率不高于 0 5 2 8 海关统计是 海关重要任务之一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决策者决策的有效性 海关统计 不仅受到海关法相应条款的约束 而且受到 统计法 的规范 统计差错率的计算 公式 统计差错率 差错金额 进出口总额 对于某些非量化的统计指标 例如贸易 方式的差错 计量单位的差错 应以发生的次数 进出口报关单数 以金额和非量化 的指标进行双重判断 6 拓展海关监管时空 海关对进出口企业稽查率不低于 3 0 其中查获率不 低于重点稽查数的 3 0 对进出口企业进行稽查的比率应为硬性指标 进出口企业的 数量和稽查部门的稽查人员 稽查能力在一定期间内相对固定 随着海关监管重点 的后置 下企业稽查越来越成为海关监管工作的重心 规定稽查率就是要通过指标 考核将直属海关的监管工作引导到稽查工作上来 对某些不重视稽查工作的海关来 27 世界贸易组织 wto 基础知识 m 北京 全国海关教育培训中心 2000 21 28 张丽川 海关统计 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说 有了明确的比率 将会使他们主动合理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 以达到稽查率和 查获率的标准 7 通过海关监管 打私和稽查 规范企业管理 海关企业管理系统守法企业 率不低于 8 0 2 9 所谓守法企业 就是指那些遵守国家进出口法律法规 不仅仅是在 海关又一个良好的纪录 而且在其他政府部门如商检 税务等部门纪录清白 这就 要求各海关在规范企业管理方面要加强横向联系 深入了解企业资信状况 降低企 业管理的风险 一旦比率低于一定的标准 就应当加大惩罚力度 不再允许某些资 信极差且屡教不改的企业继续从事进出口贸易 而对那些虽然违反过国家法律法规 但正在努力纠正违法行为 消除影响的企业 则留一条悔过自新的路 以保持口岸 进出口贸易的相对稳定 2 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达到国际海关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 最大限度地协调 简化和采用与便利货物和人员流动有关的海关手 续制度 将影响贸易 服务和投资的障碍减至最小 促进货物和人员的合法跨境流 动 积极推动海关跨关区互助合作 突破条块管理格局 实现监管作业一体化 加 强与商界的合作 以及与相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协作 适应不同地区 不同时期 不 同类型企业的需要 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简化手续 提高效率 最大限度地适应 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 推行关务公开 建设透明化海关 主要指标包括 3 0 1 海关开箱查验率不高于 1 0 开箱查验率 当年海关查验报关单数量 海关 当年进出口报关单总量 海关的监管工作应当将重点放在风险分析 提高查获率上 查验率不可应当过高 过高的查验率 将加大合法企业的通关成本 降低通关速度 同时也加大了一线海关的工作量 2 实行信任管理的企业数不低于进出口企业总数的 4 0 能够实行信任管理 的企业数量 反映了一个海关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可以这么认为 在严格执行信任 管理标准的情况下 实行信任管理的企业数量越多 则反映海关执法环境越好 执 法环境的改善必然与海关的执法能力相关 从而反映海关执法能力的增强 3 网上办理海关手续 实行无纸通关的货物不低于进出口货物总数的 6 0 29 张丽川 海关统计 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70 74 30 张丽川 海关统计 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76 7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4 缩短货物在口岸滞留时间 实行预报关 预归类 预审价 原产地预确定 和担保放行的比例不低于 6 0 5 区域性海关实现通关管理一体化 实行一次申报 一次查验 一次放行的 货物不低于进出口货物总量的 7 0 6 倡导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海关与主要监管对象 进出口额合计占总 额 6 0 的大型企业 税收大户 签署 m o u 的比例不低于 8 0 7 建立全国统一的海关法规发布平台 海关监管规定和收费项目 收费标准 1 0 0 对外公布 3 在科技应用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方面达到国际海关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 适应全球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基础 性 先导性作用 将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实现职能管理数字化 行政决 策科学化 通关作业网络化 物流监控智能化 同时 加大科技装备投入力度 提 高海关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应用水平 主要指标包括 3 1 1 1 0 0 的海关通关管理业务 包括货物 快件 邮件 旅客行李物品等 实 现信息化管理 具有辅助决策功能 2 1 0 0 的海关通关管理业务均在全国海关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 3 1 0 0 的业务监控和职能管理全部实现信息化 实时化 具有辅助决策功能 4 海关各类职能管理系统高度整合成 1 个统一的系统 并在全国海关统一的 信息平台上运行 5 7 0 的进出口通关业务可以利用中国电子口岸实行一站式办理 6 8 0 的海关执法依据 监管要求可以转化为计算机指令 由计算机系统辅 助执行 7 海关在通关环节运用计算机辅助决策和检查监控装备查获的走私违规案件 案值占总案值的 9 0 以上 8 9 0 的海关内部办公业务采用信息化方式 以直属海关为单元运作和管理 取消纸质作业 9 1 0 0 的核心内部办公业务在全国海关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运作和管理 4 在参与国际海关事务 增进国际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