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方法分类.doc_第1页
检查方法分类.doc_第2页
检查方法分类.doc_第3页
检查方法分类.doc_第4页
检查方法分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照检查的对象分为实物检查、人员检查,其中的实物检查又分为对文件的检查和除文件以外的实物检查。一、文件是指对公文书信或指有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文章。文件包括:规章制度、备案档案、记录、合同、证明、决议等。1、 规章制度: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2、 备案:备案就是存档备查。它是相对于审批的一个概念,既你有义务让上级主管机关或有关机构知道某件事,但不需要他们的批准同意。3、档案:档案是指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4、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5、合同:即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民事关系的协议。6、证明:是以机关,团体,单位或个人证明一个人的身份或一件事情,供接受单位作为处理和解决某人某事的根据的书信。7、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二、实物是指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物质,这里的实物指除了文件以外的物质。如工作环境检查。实物检查:包括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特种设备种类和数量检查等。三、对人员的检查是指将人员作为检查对象的检查活动,如现场询问、考试、工伤检验等。询问:是指检察人员向特定的工作人员打听、征求意见的交流过程。考试:是指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现场咨询现场咨询体检对人的检查考试检查方法实物检查除文件以的外实物检查对物的检查规章制度文件检查备案档案记录证明决议一、单项评定法(一)“格雷厄姆金尼”评价方法1.定义: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是以危险性等级为评价目的的一种定性、半定量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它简单易行,对于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评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生产、经营活动中,除对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外,还对机械、交通、火灾等事故发生后,所可能产生的损失后果值进行了探讨性的尝试,对危害辨识的充分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该单项评比方法计算简便、容易操作。2. 原理:“格雷厄姆金尼”评价方法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各类事故值的表示方法: 发生人身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机械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其简化公式是:其简化公式为:(,)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人身事故的辨识评价表格列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的损失后果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 发生人身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以下列出机械、火灾和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辨识评价表及简要说明。d. 发生机械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后果参照建质【1994】53号印发大型起重机械安全检查评定标准 (试行) 的通知中的规定,将损失价值为 (直接损失加间接损失)0.1-5.0万元事故的分数值值定为1,将损失价值 (直接损失加间接损失)为1000万元以上事故的分数值定为100。其中与损失价值(直接损失加间接损失)为1000万元以上事故分数值等同的事故还有:起重机发生倾覆、摔臂、折臂、脱轨、塔帽脱落。e.C3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根据公安部、原劳动部1997年1月1日发布的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造成人员轻伤的火灾事故的分数值定为1;将死亡10人以上损失价值100万元以上的火灾事故的分数值定为100;其它中间分数值按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分别定出。f.C4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根据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公通字1991)113号),将一次造成轻伤1-2人或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的交通事故的分数值定为1;将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交通事故的分数值定为100;其它损失后果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g.D 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总分在20以下可以视为低风险,这样的风险用一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比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骑自行车上下班(人身)、乘公共汽车上下班(交通)、在自家厨房用火柴点燃燃气灶(火灾)以及机械工人开动空载的卷扬机试车(机械)时所承受的风险,是人们所能接受的风险;如果风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具有显著的风险性,需要关注和认真地对待;如果风险分值在160-320之间,就是说风险性已经很高了,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如果风险分值在320以上时,就表示作业环境和条件非常危险,这种作业应立即停止,直到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后才能重新开始。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实践中,我们每一个辨识评价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分值的最后确定参照某些竞赛项目评委(裁判)去掉最高分和去掉最低分的评分方法。尽量避免人为的因素,尽量使之缩短与实际情况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确定重大危险及控制的参考依据:(1)根据专家和专业辨识评价人员的经验,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就应当判定为重大风险: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2)根据危险等级划分的危险程度,属于D160(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危害应上报公司,由公司控制;70D160(很危险或比较危险)的危害由各项目经理部、专业公司或相关责任部门控制,并上报公司;D70(稍有危险)的危害由各作业岗位自行控制,并报项目经理部、专业公司专职安全监督检查部门或人员。(二)指数矩阵法1、风险评价指数(Risk Assessment Code: RAC)矩阵法是定性风险估算常用的方法,它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危险严重性(S)和危险可能性(P),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并赋以一定的加权值来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2、优点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方法是一个简单灵活的分析工具,是一种评价风险水平和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简单方法;可以根据系统层次按次序揭示系统、子系统和设备中的危险,可以做到不漏项,并按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分类,以便分别按轻重缓急采取安全措施。与其它方法比较,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更适合现场作业,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用此法辨识出的一些重大危险,可结合故障树法和事件树法来进行详细分析。根据使用的需求(目标),该方法可对风险等级的数字划分进行修改,使其适用不同的分析系统。其更适合于适合那些设备多、环境复杂、周边环境恶劣的工作现场。3、 使用方法根据事故发生后人员、生产和设备的损害程度,将危险事件发生的严重性定性地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危险事件严重度等级。通常严重度等级分为四级,如表1所示根据危险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将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地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五级,如表2所示。采用RAC矩阵法来描述危险事件的风险,54矩阵如表3所示。表3矩阵中元素即为加权指数,也称为风险评价指数。风险评价指数是综合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后确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应的危害性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有灾难性的后果的事件;最低风险指数定为4,对应于危害性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并且后果是轻微的事件。考虑危害程度分别对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矩阵中事故的危险等级R其数值所对应的级别,见表4。下面是用这种方法对某油田油气集输站部分风险评价结果,见表5。4、缺点由于在分析中要参照过去经验和有关故障资料,列出所有故障类型,主观性比较强。如果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到,会对分析带来麻烦。因此,最好由安全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工人三结合进行3、 举例说明:火电厂(汽轮机部分职业健康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三)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1、定义和特点类比法是目前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该法是通过相同或相似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浓度)以及拟建项目有关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建项目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等。选择类比项目应当遵循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规范等原则。类比法具有以下特点: (1)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程度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强调作业场所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卫生工程措施的类比。(3)同类建设单位的明确定义较难确定,建设项目的选址类比性较差,总平面布置类比性较差。(4)数据、资料要求较高。类比法是以已有相同或相似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数据、工人健康监护资料等作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若类比企业上述资料、数据不完善,类比法就无法应用。(5) 费时、难度大。一些类比项目调查费用较大,而且国内缺少同类高、新技术项目的生产线,类比调查较为复杂。(6)类比质量受评价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实际评价工作中,即使是同一类比项目也可能由于评价水平及应用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能力等的不同,类比资料所起作用不尽相同。实现资料共享是类比法发展的前提。类比资料需要职业卫生服务部门相互协调和持续积累,相关部门(如卫生部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有针对性地按照类比资料的要求组织各级相关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状况调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供评价机构查询参考7类比系数的研究是类比法发展的方向。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建设项目的规模、生产工艺、辅助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措施、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研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给出根据类比项目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预测的类比系数范围是类比法发展的方向。定量分级法定量分级法是对建设项目(或类比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评价项目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新建项目可以依据工程分析和同类企业的类比调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根据已有资料(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等),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指数,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类推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或危害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可以依据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定量分级。定量分级法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依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进行分级,易于操作。(2)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定量分级法是在类比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资料可获得性要求较高。(4)我国现行有关标准、规范之间的不统一,给定量分级法应用带来一些实际困难。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之间的统一是定量分级法应用的必要条件。我国现行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粉尘测定点的测试频率等不统一,降低了类比资料的质量,限制了定量分级法的实际应用。缺乏类比资料的建设项目,如何通过模拟实验获取检测数据并进行定量分级,是定量分级法方法学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2、原理方法(1)定量分级法依据的有关标准目前已采用的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分级评价方法有有毒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噪声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及高温作业允许接触热时间限值、低温作业分级,冷水作业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及体力搬运重童限值等方法。我们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已尝试依据以下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进行定盆分级: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一9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748一86);噪声作业分级(LD80一1995);高温作业分级)(GB42(X).97);高温作业允许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一89).(2)定量分级法实际应用举例2003年10月我们对某化工厂一抓苯增产2万吨l年生产装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有毒化学物质,包括苯、氯气、氯苯等.采用的类比对象为该化工厂现有氯苯车间年产3万吨氯笨生产装置,该建设项目所采用的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与其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类比车间2002年9月苯、氯气及氯苯检测结果与评价见表1.我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GBZZ一2002)中苯和氯苯现均已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一5TEL),但类比数据仍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MAC),为了类比借鉴参考,将类比车间2(X)2年9月苯和氯苯的测定结果(MAC)转换为STEL.转换方法:对类比数据取得的检测过程进行细致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包括当时采样时间及检测方法,然后计算并确定STEL的参考值,并依据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进行结果判定(见表l)。最后判定类比车间各主要岗位空气中氛气和氯苯的浓度均未超标;敏化塔旁、中和泵房东西侧、苯罐和苯泵旁苯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根据以上类比资料的有毒作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依据GB12331一90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采用查表法,类推该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氯气及氯苯有毒作业危害程度为0级,属安全作业。或进行分级指数C计算,对建设项目氯化塔、蒸馏、泵房、苯储罐等巡检工作场所进行苯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分级指数C=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苯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结果见表2。因此类推该建设项目泵房巡视位苯有毒作业危害程度为一级(轻度危害作业),氛化塔巡视位苯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二级(中度危害作业),苯储罐巡视位苯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三级(高度危害作业)。该建设项目抓苯车间主厂房泵房、氛化塔等巡检岗位同时存在苯、抓气及抓苯等毒物,依据有毒作业分级评价办法,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分别进行作业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111.因此,评价该建设项目抓化塔巡检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二级(中度危害作业),泵房巡视位有毒作业危害程度为一级(轻度危害作业),苯储峨巡视位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三级(高度危害作业).2、 综合评价法(一)模糊综合评价法1、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糊集合理论的概念于1965 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 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2、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术语及其定义为了便于描述,依据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对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的有关术语定义如下:(1)评价因素(F):系指对招标项目评议的具体内容(例如,价格、各种指标、参数、规范、性能、状况,等等)。 为便于权重分配和评议,可以按评价因素的属性将评价因素分成若干类(例如,商务、技术、价格、伴随服务,等),把每一类都视为单一评价因素,并称之为第一级评价因素(F1)。第一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下属的第二级评价因素(例如,第一级评价因素“商务”可以有下属的第二级评价因素:交货期、付款条件和付款方式,等)。第二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下属的第三级评价因素(F3)。依此类推。(2)评价因素值(Fv):系指评价因素的具体值。例如,某投标人的某技术参数为120,那么,该投标人的该评价因素值为120。 (3)评价值(E):系指评价因素的优劣程度。评价因素最优的评价值为1(采用百分制时为100分);欠优的评价因素,依据欠优的程度,其评价值大于或等于零、小于或等于1(采用百分制时为100分),即0E1(采用百分制时0E100)。 (4)平均评价值(Ep):系指评标委员会成员对某评价因素评价的平均值。 平均评价值(Ep)=全体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评价值之和评委数 (5)权重(W):系指评价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 第一级评价因素的权重之和为1;每一个评价因素的下一级评价因素的权重之和为1 。(6)加权平均评价值(Epw):系指加权后的平均评价值。 加权平均评价值(Epw)=平均评价值(Ep)权重(W)。 (7)综合评价值(Ez):系指同一级评价因素的加权平均评价值(Epw)之和。3、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最显著特点是: (1)相互比较。以最优的评价因素值为基准,其评价值为1;其余欠优的评价因素依据欠优的程度得到相应的评价值。 (2)可以依据各类评价因素的特征,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度函数)。确定这种函数关系(隶属度函数)有很多种方法,例如,F统计方法,各种类型的F分布等。当然,也可以请有经验的评标专家进行评价,直接给出评价值。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中,应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选择评价因素,科学地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合理地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3、使用方法按照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现状模糊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如下5个步骤。(1)建立评语集评语集是对各种指标做出可能结果的集合,可请专家进行评估定级。根据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建立评语集为V=V1,V2,V3,V4,V5=好,较好,中等,较差,差。(2)确定权重集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中,不同的指标的重要性对功能的体现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赋权。一级指标的权重集可表示为:W=W1,W2,W3,W4,W5,W6 (1)式中,W1,W2,W3,W4,W5,W6分别为安全管理、工艺过程、作业环境、人员素质、生产设备、安全教育对应的权重。二级指标的权重集可表示为Wi=Wi1,Wi2,Wij (2)式中,Wi1,Wi2,Wij为一级指标Wi中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由于权重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合理,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常见的赋权方法有统计调查法、德尔菲(Delphi)法、AHP方法等。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现状的特点,邀请石油化工和安全工程的专家,对安全管理、工艺过程、作业环境、人员素质、生产设备和安全教育6个方面,以及它们包括的各二级指标进行评分,使各指标权重尽量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 为了在主观赋权的基础上得到更能反映客观要求的权重,采取了熵权评价方法,对主观赋权的结果进行客观化分析和处理,即通过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出各个指标相对于上层指标的权重。该方法将主观判断与客观计算相结合,增强了权重的可信度。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设m个评分人,n个评价指标,xij为评分人i对评价指标j的打分,x*j是j个评价指标中的最高分。x*j的大小根据指标特征而异,对于收益性指标,x*j越大越好,对于损益性指标则越小越好。所以,xij与x*j的接近度dij可以表示为根据熵的定义,m个评分人,n个指标的熵为当dij/dj相等时,条件熵最大,即Emax=lnm,用Emax对条件熵进行归一化处理,则评价指标j的评价决策重要性的熵为e(dj)=1/lnmE (5)评价指标的权值可以表示为(3) 建立评判隶属矩阵R式中,Ri对第i个因素的评价结果;Riji个评级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它反映了评价因素与评价等级之间用隶属度表示的模糊关系;n评语集中评级等级的数目;m被评价的因素的数目。(4)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首先,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用熵权评价方法计算出的指标权重W和已经建立的评判隶属矩阵R,运用模糊运算法则,进行综合运算,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因素Ui对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Si。然后,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总的评价向量A。 A=WS (5)等级参数评判在安全综合评价中,将安全现状分为5个等级:第1等级,安全现状好,评分区间: 90,100。第2等级,安全现状较好,评分区间: 70,89。第3等级,安全现状中等,评分区间: 60,69。第4等级,安全现状较差,评分区间: 40,59。第5等级,安全现状差,评分区间: 0,39。取相应的等级参数向量为V=(95, 80, 65, 50,20)T。设由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的评判结果A通过归一化处理后为模糊子集C=(c1, c2, cn),则等级参数评判结果为式中,F是一个实数。5/应用实例某顺丁橡胶生产装置有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年产15 000吨顺丁橡胶。主要生产设备包括12台聚合釜、10台计量泵、3台配制釜、6个胶液罐、4个凝聚釜、14台机泵, 2台挤压机、2台膨胀干燥机、2台提升机、2台压块机等。(1)收集评价信息 组织石油化工和安全工程方面的专家对领导重视情况、安全组织、安全规章制定等26个二级指标进行评定,得到了各指标的模糊向量集,如下表所示。(2)指标权重计算通过专家打分得到主观赋权的结果,再依据前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得到了如上表所示的指标体系权重。(3)模糊综合评价首先,根据上表及式(8)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S1=W1R1=(0.364 0.364 0.182 0.091 0)S2=W2R2=(0.13 0.51 0.03 0.07 0.26)S3=W3R3=(0.171 0.271 0.327 0.162 0.068)S4=W4R4=(0.20 0.40 0.16 0.16 0.08)S5=W5R5=(0.167 0.25 0.333 0.167 0.083)S6=W6R6=(0.246 0.328 0.221 0.164 0.041)再利用式(9)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A=(0.364 0.273 0.273 0.14 0.083)将其归一化,可得:C=(0.321 0.241 0.241 0.124 0.073)(4)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等级的确定应用前述式(10),可得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中各一级指标的评价分值分别为F1=S1V=(0.36495+0.36480+0.18265+0.09150+0)=80.08F2=S2V=(0.36495+0.27380+0.27365+0.09150+0)=78.715同理可得:F3=S3V=68.64; F4=S4V=71.00;F5=S5V=67.52; F6=S6V=72.995再应用式(10),得到二级综合评价结果的分值为:F=CV=0.32195+0.24180+0.24165+0.1450+0.07320=73.10对照前述安全现状等级划分标准,得到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安全现状综合等级为“较好”。进一步分析6个一级指标,可知安全管理、工艺过程、作业环境、人员素质、生产设备、安全教育的所属等级分别为“较好”、“较好”、“中等”、“较好”、“中等”、“较好”。(4)结论建立了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现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现状。采取熵权评价方法,将主观判断与客观计算相结合,增加了权重的可信性,从而提高了安全现状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根据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现状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装置的安全现状,而且可以通过对安全等级较差的指标的进一步分析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实现改善装置安全状况的目标。(二)安全度法(题目自取)优点:企业的生产运行系统从工艺、装置到设备、仪表大多精密复杂。要真正通过评价准确找出管理、生产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必须把装置、设施等安全评价对象作为一个总系统,根据功能将总系统细分为若干分系统、子系统,由此就会很容易通过评价发现薄弱环节的存在部位,找出下步工作的重点。如果不分层次,不论功能,将评价内容一锅煮,这样,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状况的了解就比较笼统,不能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及诱发因素,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安全评价的意义,这种现象在生产实际中并不鲜见。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定量计算得出评价结果,即系统的安全状况。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计算实际得分,后根据所得分进行分级。如,所得分数达到600分为基本安全型、达到850分为安全型、达到900分为本质安全型等等。这种用实际所得分来分级的方法运用得极为普遍。但是,这种方法至少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一是计算比较繁琐,如在分、子系统有缺项的情况下,还须根据所在系统权重进行换算才行;二是在没有计算出总分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在根据没有缺项情况下计算出总分并定出不同安全等级分值形成规定后,在以后评价过程中出现缺项情况下不再要求计算总分),光凭所得分数很难直观准确地判断评价对象的现状与目标状况的接近程度。如能用计算安全度的方法来确定安全等级,就可将上述问题很好地解决。1、评价系统的建立(1)油库安全评价系统分综合安全管理评价、作业场所安全评价两大分系统。(2)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分组织领导、规章制度、教育培训、隐患治理、安全措施、事故管理六个子系统。(3)作业场所系统分储油、发油、辅助、消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