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皇家海湾国际酒店建设项目简本.doc_第1页
大连皇家海湾国际酒店建设项目简本.doc_第2页
大连皇家海湾国际酒店建设项目简本.doc_第3页
大连皇家海湾国际酒店建设项目简本.doc_第4页
大连皇家海湾国际酒店建设项目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大连皇家海湾国际酒店建设项目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大连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址: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综合区2010-49号地块A地块,具体位置见图2-1。项目投资: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5亿元人民币。2.2项目用地现有情况项目用地原址为空地。大连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净地形式获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规划用地性质为旅馆业用地。大连机工机械环保研究所 EIA-2011 5建设项目位置比例尺:1:64290 2.3规划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1389m2,规划总建筑面积108961m2。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项目运营后工作人员及顾客数量及工作时段见表1.2。项目平面布局图见图1.1表1.1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数值备注规划总用地m231389.0总建筑面积m2108961.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82104.0地下建筑面积m226857.0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m2124896.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92465.0地下建筑面积m232431.0酒店客户数间704容积率/3.98含地下建筑面积绿地率%35建筑密度%32.6停车位个392其中地上停车位个14地下停车位个3781.4总平面布局项目位于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综合区,北滨海路南侧,综合区17号路北侧,综合区29号路西侧,呈长方形地块。 设计将其会议中心、餐饮中心、洗浴城及大堂等内容作为裙房,处理成“U” 形平面。宾馆的入口广场面向综合区17号路,中间为酒店主入口,西侧有洗浴城的独立门厅,东侧有会议中心的独立门厅,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设于广场东、西两侧。1.5项目周边环境情况项目选址于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综合区,项目周围环境概况如下:北侧: 隔北滨海路为规划长兴岛公园东侧: 隔综合区29号路为规划绿化带南侧: 隔综合区17号路为规划住宅用地(目前为空地)西侧:规划休闲景观区1.6基础设施规划 1.6.1给、排水给水:区域用水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项目地下一层设备间设有给水泵房。排水:区域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区域铺设独立的雨水排放管道,接入综合区17号路雨水暗渠,最终排入长兴岛海域。污水:餐饮部独立设置油水分离器,初步净化后汇入建筑物设置的2个独立隔油隔渣池净化(位置尚未确定),污水再经化粪池(位置尚未确定)厌氧分解后排入长兴岛北部污水处理厂。1.6.2供 气本项目餐饮厨房用气采用液化气,由市政燃气管网直接供给。1.6.3采暖及制冷采暖:项目冬季采暖为集中供热,供热单位为大连吉鑫供热公司,该供热单位总装机容量为224MW,供热能力为220万平方米,目前供热面积为70万平方米,本项目新增供热面积82104.0平方米,该供热公司供热能力能够满足本项目供热需求。制冷:初步规划采用4台Q=850RT和3台Q=350RT水冷离心机组,对应设置7台冷却塔。制冷机房设于地下设备间,具体位置见图2.5;冷却塔全部位于三层屋面(洗浴部分屋面),具体位置见图2.6。1.6.4供 电本项目的用电负荷主体为照明及整栋建筑的设备用电等,由城市电网统一供电。项目在地下设备间设置1个独立开关站及1个变电室,初步规划设置7台1000KVA变压器1。1.7能源消耗及用水量情况1.7.1用气量统计本项目用气主要为餐饮厨房使用液化气,根据就餐人数及经验数据核算出本项目液化气消耗量,具体情况见表1.3。表1.3 天然气用量统计表项目用气规模指标用气量m3/dm3/a酒店员工945人0.2 m3/人d18948762餐饮顾客1000人0.2 m3/人d20073000总量2611217621.7.2用电量统计项目用电主要为照明及各种设备运行所需电耗,预计年电耗为150万KWh。1.7.3用水量统计本项目用水主要为购物中心工作人员及顾客盥洗、冲厕用水、餐饮用水、洗浴用水、游泳池用水等,项目绿地面积约为38451m2,绿化养护外包给专业绿化公司,采用中水进行绿化。项目用水量具体见表1.4。表1.4 项目建成后用水量统计表项目用水规模用水指标用水量来源t/dt/a服务人员945人0.06t/人d(365d/a计)5720695.5自来水客房1400床0.2t/床d(365d/a计)280102200自来水厨房餐厅1000人0.02 t/人d(365d/a计)20073000自来水洗浴100人次0.15 t/人d(365d/a计)155475自来水洗衣房1400床0.04 t/人床(365d/a计)5620440自来水空调循环补充水5%10%3010950自来水游泳池循环补充水5%10%4014600自来水小计678247470自来水未预见水量1%72555自来水合计685250025自来水绿化用水38451m20.2万t/(km2d)(按150d/a计)7711535中水1.8项目实施计划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36个月,2011年8月开工建设,2013年8月底完工。2.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2.1环境影响识别为确定并突出评价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内容及规模识别出工程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具体见表2.1。表2.1 环境影响矩阵表环境项目工程活动影响因子工程阶段建设期营运期大气环境施工作业扬尘餐饮公建油烟地下车库汽车尾气烟尘、SO2、NO2、THC绿化工程景观、减少污染声环境施工作业施工机械噪声交通运输交通噪声配套设施设备噪声经营活动社会生活噪声水环境生活污水COD、SS、动植物油、NH3-N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注: 为严重正影响、为中等正影响、为轻度正影响 为严重负影响、为中等负影响、为轻度负影响 根据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及初步分析,确定该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污染因子如下:2.1.1大气环境污染因子(1) 施工期间地面扬尘(属无组织排放);(2) 项目投入使用后居民厨房产生的含油烟废气。2.1.2水环境污染因子小区内居民日常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NH3-N。2.1.3声环境污染因子(1) 施工期间机械噪声;(2) 项目投入使用后给水泵房、变电所内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3) 区域内交通噪声。2.1.4固体废弃物 (1) 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土石方;(2) 运营期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2.2施工期工程污染及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各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场地平整、掘土、基础设施建设、地基深层处理及土石方、建筑材料运输、设备装配等施工行为,在一定时段内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是属于可逆的,待施工期结束后将一并消失。4.2.1施工期间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2) 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3) 施工产生的弃土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4)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2.2.2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2.2.2.1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及分析(1) 噪声污染源统计分析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A)以上,其中声级最大的是电钻,声级达115dB(A),这些设备的运转将影响施工场地周围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2.2,施工各阶段的运输车辆类型及其声级见表2.3。表2.2 各施工阶段的噪声源统计施工期主要声源声级dB(A)施工期主要声源声级dB(A)土石方阶段挖土机7896装饰、装修阶段电钻100115冲击机95电锤100105空压机7585手工钻100105打桩机95105无齿锯105底板与结构阶段混凝土输送泵90100木工刨90100电锯100110云石机100110电焊机9095角向磨光机100115表2.3 施工期各交通运输车辆噪声排放统计 声源大型载重车混凝土罐车、载重车轻型载重卡车声级dB(A)958085752.2.2.2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排放分析施工期对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TSP,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平整土地、清理现场; 开挖地基、回填平整; 施工弃土堆放运输; 施工材料水泥、砂石等运输和装卸使用过程; 开挖泥土被雨水冲刷外流,遇到干燥天气引起的二次扬尘污染; 施工材料:水泥等运输过程沿途散落在路面上,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二次扬尘污染。建筑施工活动的粉尘排放量是与施工面积和施工水平成比例的。空气污染排放和控制手册中提供的建筑施工操作的粉尘排放量与土壤的泥沙颗粒含量成正比,根据类比调查,建筑施工操作的近似排放因子为每4046m2占地面积排放1.2t粉尘。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1389m2,最大施工面积按总占地面积的2/3考虑,由于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地面挖掘及平整土地,统计出本项目在土建施工期的排尘量为6.21t。另外,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m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而且成线形污染,根据类比数据,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mg/m3。2.2.2.3施工期废水排放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石方阶段降井水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及各种车辆冲洗水。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平均施工人数200人,人均排放生活污水40L/d计,则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t/d。预计本项目的施工期为36个月,则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8760t。废水中COD浓度约为300mg/L,SS浓度约为200mg/L,氨氮15mg/L。则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2.63t,SS排放量为1.75t,氨氮排放量为0.13t。建设单位必须要建设生活污水防渗收集池和化粪池,污水定期清理,用罐车运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2.2.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渣主要为基础施工地下挖掘和场地平整过程产生的土石方。项目挖方主要为地下建筑施工挖方,初步核算项目弃方量约为14万m3,回填土主要为地下车库顶板回填土和用地范围内场地平回士填土,项目弃土主要西侧规划休闲观区河道清整及规划商服中心用地回填,不需外运。另外,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废渣土及废弃的各种建筑装饰材料等。本项目按施工人员200人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4kg/d人,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为87.6t。对于生活垃圾应进行单独收集,及时外运。房屋装修阶段产生的装修垃圾按1.3t/100m2计,本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82104m2,则产生的装修垃圾共约1067t。2.3运营期污染源调查与分析2.3.1废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3.1.1厨房油烟废气厨房油烟废气污染物主要有SO2、NO2、烟尘及油烟。由环境统计手册可知,燃烧每百万立方米燃料气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氮氧化物1843.2kg、二氧化硫630kg、烟尘:302.0kg。根据表2.4核算结果,该项目建成后年煤气消耗量为101322m3。由污染物排放因子可估算出项目煤气燃烧产生的各污染物量,具体结果见表4.5。表4.5 餐饮厨房废气污染物排放统计 污染物名称烟 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排放量(t/a)0.030.190.06排放源强(kg/h)0.010.090.03注:排放源强按6h/d计另外,食物在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出油脂、有机质及热分解或裂解产物,从而产生油烟废气。根据类比调查,人均食用油日用量约30g/人d,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餐饮部日均接待客流量为720人次,酒店工作人员就餐人数为945人次,估算出本项目油烟产生量约为0.05t/a。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餐饮厨房设15个灶头,属大型规模,建设单位应配置配置净化效率不低于85%油烟净化器,则项目油烟排放量为0.008t/a。2.3.1.2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地下车库概况项目地下车库主要位于地下一层,共设地下停车位378辆,地下车库设2个出入口,分别位于项目东南侧和西南侧,具体见图2.2。该项目设地下停车位378辆,按每天车流量更新4次计,则泊车流量为每日1512辆。车型按100%汽油车考虑,耗油量平均按12L/100km计,每辆车在停车场内的平均行驶距离为200m,根据环境统计手册资料,燃汽油机动车每耗油1L产生的污染物量为:二氧化硫0.295g/L,氮氧化物21.1g/L,烃类33.3g/L。根据污染物排放因子进行定值,确定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见表2.7。表2.7 停车场废气污染物排放统计污染物名称NO2SO2烃类(THC)排放量(t/a)0.280.0030.44排放源强(kg/h)0.250.0030.40注:排放源强按3h/d计2.3.2废水污染物排放分析2.3.2.1生活污水排放分析根据前文表2.5计算,项目运营后生活用水总量为218.4t/d、69509.6t/a,主要为项目员工、客房部及餐饮部顾客生活用水。根据环境统计手册中的有关资料,污水的产生量约占用水量的80%,则该项目运营后污水产生量为174.7t/d,55607.7t/a。类比调查一般生活污水水质情况,统计出项目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排放情况见表2.8。表2.8 项目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质产生量废水产生量(t/a)主要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mg/l)污染物产生量(t/a)55607.7COD30016.68SS20011.12动植物油150.83NH3-N251.392.3.2.2游泳池废水排放分析项目设有游泳池,用水为来源于城市供水管网,泳池一般初次充水或换水的周期为6h计。也就是说,要求在6h内完成整池的换水。至于间隔多长时间换一次水,应根据用户对于游泳池的使用要求和经营情况而定。由于池水是在不断循环过滤和消毒的,间隔时间相对比较长,可以是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游泳池约半年换一次水,泳池每年更换水约100t,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由于游泳池排水为清净下水,故不计入污水排放总量中。2.3.3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所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酒店工作人员及顾客排放的生活垃圾及少量办公垃圾。根据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对全市累年垃圾接受处理统计结果表明:每人每天的垃圾产生量平均为0.8kg,工作人员生活垃圾折半计算,顾客生活垃圾按照1/4计算。则项目运营后生活垃圾排放情况见表4.9。表4.9 项目投入使用后生活垃圾排放表项目人数估算排放标准时间d/a排放量kg/dt/a员工9450.4kg/d258378.097.5顾客10220.2kg/d365204.474.6合计582.4172.12.3.4噪声污染源分析项目投入使用后,主要噪声源包括配套设施噪声以及由于项目建设引发的交通流量增加产生的车辆噪声及社会活动噪声。表2.10 项目投入使用后主要噪声源源强 单位:dB(A)噪声源源强备注水泵8590地下设备间给水泵房、消防泵房、换热站等变压器6575地下设备间风机7585地下设备间、建筑物顶层屋面制冷机组8085地下设备间冷却塔6075建筑物顶层屋面社会活动6575公建客流电梯间60进出车辆7075运输车辆及客流车辆大连机工机械环保研究所 193.环境影响预测分析3.1施工期影响预测与分析3.1.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1) 噪声源情况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根据实测及类比调查,将各噪声源情况统计于表3.1。表3.1 施工期各设备噪声状况声源载重车推土机挖掘机振捣器电锯打桩机升降机噪声峰值dB(A)90959610511010580(2) 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与分析本报告只对施工噪声传播至场界和敏感目标(居民住宅)进行预测和分析。预测模式基准预测点噪声级叠加公式:式中:叠加后总声级,dB(A)。声源至基准预测点的声级,dB(A)。 噪声源数目。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噪声源点至基准预测点的总声压级,然后以基准预测点的噪声强度为工程噪声源强。噪声源至某一预测点的计算公式式中:距离基准声源米处的声压级,dB(A)。离声源距离为米处的声压级,dB(A)。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噪声预测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公式,对建筑施工设备噪声的传播情况进行预测计算,结果列于表3.2中。表3.2 施工期各设备运行时的噪声传播至不同距离预测结果 单位:dB(A)阶段土石方结构打桩装修声源载重机挖掘机推土机电锯振捣器打桩机升降机噪声峰值90969511010510580场界值(距施工边界10m*)7076759085856085979166东侧居民住宅(距施工边界48m*)5662617671714665777146注:*均指最近距离将预测结果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极端的情况下(即所有的设备同时作业,并均达到最大声级)施工机械噪声传播至场界处,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产生。施工噪声影响属于短期行为,施工结束后影响将随之消除,建设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影响,具体见污染防治措施篇章。施工复合噪声传播至东侧居民住宅时,部分施工阶段的机械噪声将超过居住区噪声标准,会对周边单位人员的工作、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求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对于大噪声机械设备应安装消音减振设施,同时在晚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不得作业。3.1.2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施工起尘量的多少随风力的大小、物料的干湿程度、施工作业的文明程度等因素变化,影响可达150-300m范围。根据相关资料,在未采取措施,风速为2.5m/s的条件下,下风向施工扬尘影响程度见表3.3。表3.3施工扬尘下风向影响预测下风向距离(m)103050100200300TSP浓度(mg/m3)0.5410.9870.5420.3980.3720.264从项目周边环境来看,西侧、南侧规划住宅尚未建设,不会受到本项目施工影响,西侧居民住宅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项目施工扬尘影响,但这种影响属短期行为,施工结束后会一并消失。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挡,对土堆、料堆进行覆盖,施工道路硬覆盖等,避免扬尘无组织排放,影响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2.1噪声(1) 设备噪声 变电室内变压器噪声本项目拟设置1个变电室,其设置1000KVA变压器7台,全部位于地下设备间中。地下变电室的设备噪声采取隔声、减噪措施并经墙体及地面隔声后噪声值可降至45dB(A),传播至设备间外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功能区标准,同时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居住、文教区标准。 各类水泵噪声建设单位规划将给水、消防及中央空调水泵设于地下设备间。主要噪声及振动源为水泵。水泵的噪声源强约为80-90 dB(A)。通过对泵体采取减震措施和对设备间采用隔声措施后,泵房内噪声经墙体及地面隔声后噪声可衰减45 dB(A)以上,传播至设备间外噪声值低于45 dB(A),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功能区标准,同时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居住、文教区标准。 风机本项目各类通排风风机大部分位于地下设备间中,另外一部分风机(餐饮送风机及排风机、洗浴中心送风机及排风机)设置于所在建筑物屋面临北滨海路方向,尽量远离居民住宅。风机噪声源强为70-75 dB(A),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其中风机进排气口的噪声是最强的噪声源。为降低其运行噪声及振动对西、南侧规划居民住宅的影响,应设置隔声设备间,同时在风机进排气口安装进排气消声器,并在风机基础上安装高弹性橡胶衬等措施,采取以上措施后,可降低噪声40 dB(A),传播至设备间外噪声值低于45 dB(A),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功能区标准,同时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居住、文教区标准。冷却塔项目共设2台中央空调冷却塔,位于建筑物屋面,选用低噪声冷却塔,单体设备噪声源强约为70 dB(A),冷却塔的水流声可周围用消音百叶进行围合,降低水流噪声强度。采用斜板式落水消能降噪装置使水塔落下的水流噪声降低,据有关资料的实验数据,采用此装置后噪声可降低25 dB(A)以上。项目大部分配套设备均位于地下设备间内,经建筑物隔声屏蔽作用,不会对外环境构成不利影响。冷却塔及部分风机等设备放置于建筑物屋面,其运行噪声可能会对周边居民构成一定影响,评价采用导则推荐的室外点声源模式进行预测,结果见图6.1。预测结果表明,项目洗浴中心屋面设备噪声传播至周边居民住宅区可低于45 dB(A),满足1类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不会对其构成不良影响。(2) 交通噪声该项目国库主要设于地下一层,洗车启动时的噪声约70 dB(A)。车库设于地下,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从环保角度可利用地下室来屏蔽车库噪声。地下层隔声量能达到40 dB(A)以上,因此对周边环境及酒店内部环境均影响不大。汽车出入口由于是上下坡,因此将产生一定的交通噪声,为减少车库出入口噪声对临近规划居民住宅区的影响,要求合理设计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车库不得使用卷帘门,应选用低噪音电控门;将车库出入口斜坡上方封顶,出入口侧墙及顶部作吸声处理;同时地下车库出入口的防滑路段上空加吸声雨棚,其顶部进行人工绿化。另外,为进一步降低车辆噪声对工作人员及顾客的影响,建议加强酒店的交通管理,如对交通道路进行规定,设立禁鸣标志等。该项目地面商业停车位,由于车位比较分散,并与规划住宅小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汽车在地面上启动和行驶时间较短,因此地面停车位的汽车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2.2变电室电磁辐射分析项目设1个变电室,位于地下设备间中,输出电压为10KV,进出线均采用地下电缆。类比天兴新家园居住区西北角长兴变电室电磁辐射的检测结果(长兴变电室为10KV室内变电室,进出线全部采用地下电缆。),该变电室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长兴变电室电磁辐射监测结果辐射源监测位置监测结果参照标准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mT)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mT)变电室变电室界外距变压器5m处1.0650.000840000.1变电室界外距变压器25m处1.0630.0003由上表可以看出,变电室电场强度及磁场强度均符合标准要求,项目变电室选址及设计应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要求。3.3周边环境对本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使用功能为酒店,对外环境的敏感度低于居民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环境。环评仅就周边环境对项目建成后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可能对本项目造成负面影响的周边环境概况见表3.5,影响因素统计于表3.6中。表3.5 建设项目周边概况简介调查对象相对位置红线距离(m)简介北滨海路北20路宽30m,昼间车流量为1008辆/h,夜间车流量为738辆/h综合区17号路南30路宽24m,昼间车流量为650辆/h,夜间车流量为395辆/h规划住宅区东、南30属于2010-49号地块开发项目,其中东、南侧地块预计2011年7月动工表3.6 周围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因子识别统计项目影响因子噪声污染源北滨海路交通噪声综合区17号路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北滨海路昼间噪声值传播至本项目北侧边界处昼间为67.8 dB(A),夜间为52.1 dB(A);综合区17路噪声传播至项目南侧边界处昼间为64 dB(A),夜间为51.8 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本项目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两条道路交通噪声影响,但其建设内容为酒店,相对而言对噪声敏感程度较低。3.4生态影响分析植被换算系数见表3.7表3.7各种植被的绿“当量”建议值植被类型绿当量1m2草地1花坛0.7长绿篱0.81株生长5年以上的刺桐171株大灌木或小乔木1.5项目用地原址为空地,基本无绿化植被,建设闪绿当量(eq)为0,项目建成后,拥有35%绿化率,全部按照绿化草坪估算,建成后绿当量(eq)约为10986,可见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4.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4.1施工阶段的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4.1.1施工扬尘的防治污染措施本项目在地下挖掘过程以及施工建设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地面扬尘,这些扬尘尽管是短期行为,但会对附近区域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如喷水,保持湿润,及时外运等。房屋建筑要实行封闭式施工以防止扬尘的扩散。同时:(1) 施工单位应在工地边界周围建筑围墙或设置1.8m以上的围挡。实践证明,在风速不大时围挡阻挡扬尘的作用很明显,可以有效地减少扬尘扩散。例如,北京市某环保所曾对4个市政项目(两个有围挡,两个无围挡)的扬尘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围挡可使被污染地区的TSP浓度减少1/4,有效防止扬尘扩散。(2) 施工作业区应配备专人负责,作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在基础施工期间,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工程进度,并将土石方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缩短堆放的危害周期。(3) 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小起尘量,施工便道应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少起尘量。(4) 工地口设过水路面。(5) 场地内的建筑材料、水泥白灰等料堆应利用仓库、储藏罐等封闭堆场形式,避免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对于废弃物料堆,应设置高于废弃物料堆的围挡、防风网、挡风屏等。堆场露天装卸作业时,视情况可采取洒水活喷淋稳定剂等抑尘措施。(6) 运土方和水泥、砂石等时不宜装载过满,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遮盖、封闭措施(如用苫布)。对不慎洒落的沙土和建筑材料,应对地面进行清理。(7) 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对于施工作业中的大型构件和大量物资的运输,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以缓解交通压力。此外,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协调一致,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疏导,避免压车和交通阻塞,最大限度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4.1.2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防治措施建筑施工由于各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组合情况不同,所以噪声辐射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基础施工阶段设备多属高噪声机械。主体施工阶段,噪声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强度高。相比之下,装饰期间的噪声相对较弱,一是卷扬机和搅拌机运转频率减少,另外一些噪声较强的木工机械又可搬入已建成的主体建筑内进行操作。由于建筑施工是在露天作业,流动性和间歇性较强,对各生产环节中的噪声治理具有一定难度,下面结合施工特点,对一些重点噪声设备和声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和建议:(1) 降低声源的噪声强度对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发声设备:空压机、风镐以及气锤打桩机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考虑采用以下措施进行代替,如使用水力混凝土破碎机代替风镐,使用水力撞锤代替打桩机,这将都将大大降低噪声源强。(2) 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为突出且又难以对声源进行降噪可能的设备装置,应采取临时围障措施,在围障最好敷以吸声材料,以达到降噪效果。(3) 对主要发声设备电锯的噪声治理措施施工现场的电锯在运转时,空载噪声为98100dB(A),负载时噪声为100105 dB(A)。在锯木料时,锯齿受到反作用力而产生声波;另外当锯片压盘垂直度不良时,磨刃齿形不匀,也会造成锯片动平衡失调及轴承磨损,从而加剧振动噪声,此外还有锯片高速旋转时产生的动力性噪声。根据上述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治理措施:a、取消滑架上的集屑斗,降低旋转噪声。b、在工作平台上粘附泡沫塑料,使工作台起到一定的吸声作用。c、在机腔内四壁和轴承座平面上贴附吸声材料,使机内变成多层阻性消声器。d、在锯片工作部分,在距平台高100mm处增加吸尘消声器。e、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锯片压盘的垂直度和锯齿形状的均匀度,避免失重,减少振动负荷。采取以上措施,使电锯空载噪声降至84dB(A),负载噪声降至86dB(A),可大大减轻对操作人员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噪声源应尽量设置在远离工商局的地方,减少扰民现象的发生。4.1.3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对于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建设单位必须要建设生活污水防渗收集池和化粪池,污水定期清理,用罐车运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化粪池需做好防渗处理,由不透水的材料制成,施工期结束后,须对其进行环境恢复。4.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定点收集,定期清运至城建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对于施工期间挖掘产生的土石方,除部分用于场地平整外,其余部分委托施工单位外运,目前外运路线及地点尚未确定。项目废弃土石方应运送至指定地点堆放或利用,从环保角度考虑,外运路线应选择非交通要道并避免经过居民集中区,对运输车辆应采取覆盖苫布等措施,避免引起弃土沿途撒落和二次扬尘污染。4.1.5施工期环境保护要求根据大连市房屋开发暨建设施工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地必须达到国家及省规定的环保标准。施工场地周边必须设置标准围挡;房屋建筑要实行封闭式施工;施工工地要铺设石渣路面;工地出口要设置清除车辆泥土的设备;做到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泥浆不能流入施工场地外;建筑及生活垃圾严禁凌空抛撒,要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运;要按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未经批准在大连市区内禁止在晚间22:00至次日的6:00之间从事有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建设单位如需夜间施工应另行办理审批手续并进行公示,确保附近可能受施工噪声影响的居民享有知情权。4.1.6文明施工建议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场地整洁、卫生,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度合理的一种施工活动。文明施工的基本条件包括:有整套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临时设施和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按平面布置堆放整齐,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设施得当,水电线路整齐,机具设备状况良好,使用合理,施工作业符合消防和安全要求。(1) 对现场场容管理方面的建议a、工地主要入口要设置简朴规整的大门,门旁必须设立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和工程负责人姓名等内容。b、建立阐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c、施工现场场地平整,道路坚实畅通,有排水措施,基础、地下管道施工完后要及时回填平整,清除积土。d、现场施工临时水电要有专人管理,不得长流水、长明灯。e、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办公、生活用房、仓库、料场、临时上下水管道以及照明,动力线路,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搭设或埋设整齐。f、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丢洒在楼梯、楼板上的砂浆混凝土要及时清除,落地灰要回收过筛后使用。g、砂浆、混凝土在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要做至不洒、不漏、不剩,使用地点盛放砂浆、混凝土必须有容器或垫板,如有洒、漏要及时清理。h、建筑物内清除的垃圾渣土,要通过临时搭设的竖井或利用电梯井或采取其它措施稳妥下卸,严禁从门窗口向外抛掷。i、施工现场不准乱堆垃圾及余物,应在适当地点设置临时堆放点,并定期外运,清运渣土垃圾及流体物品,要采取遮盖防漏措施,运送途中不得遗撒。j、根据工程性质和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围护和遮挡措施,并保护外观整洁。(2) 对现场机械管理方面的建议a、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按平面布置规划固定点存放,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及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b、清洗机械排出的污水要有排放措施,不得随地流淌。c、塔吊轨道按规定铺设整齐稳固,塔边要封闭,道渣不外溢,路基内外排水畅通。(3) 对运输过程管理方面的建议本项目施工及运输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汽车运输砂土、石子等易起尘的物料要加盖蓬布,并控制车速,防止物料撒落和产生扬尘;卸车时应尽量减少落差,以减少扬尘的产生量;施工车辆进出道路要硬覆盖,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润湿,以减少施工车辆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要求运输车辆减缓行车速度,运输路线应尽可能避开城市交通要道。此外,建议建设单位尽量避免冬季施工,若冬季施工严禁使用含氨水的防冻液。4.2项目建成后的污染防治措施4.2.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4.2.1.1厨房油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投入使用后,厨房废气包括煤气燃烧和烹调过程产生的NO2、SO2、烟尘及油烟等污染物。对于此类废气,在项目设计施工时,已规划在建筑内预设统一的排气烟道,使烟气经排气烟道高于楼顶集中排放,以避免烟气无组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餐饮油烟废气应根据建设规模采取符合环保标准的油烟净化器净化后经专用内置烟道外排。4.2.1.2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治理措施在地下车库中,由于汽车行驶、起动和制动过程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SO2、烃类、黑烟等有害物质,必须对车库采取强制通风换气措施。 通风系统的选择诱导通风系统是利用高速喷出之少量气体来诱导及搅拌周围之大量空气,并带动至特定的目标方向。其主要运用理论来自空气动力学中高速喷流的扰动特性,扰动喷流能够有效的诱导周围静止的空气,从而带动空气流通,使其通风有效度理论上可达100%。与常规通风系统相比,诱导通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风换气系统通风有效度高;第二,诱导通风系统处理某一尖峰负荷所需的时间仅为常规系统的一半;第三,利用对喷射角度的调整可使 CO随主气流位于地表面,使呼吸地带的CO浓度下降;第四,使用诱导通风系统可在保持车库良好通风效果的前提下使车库的层高减低300mm,节约土建费用。第五,从系统设置来讲,诱导通风系统代替了常规通风系统的送风管、排风管、各种风口阀门和为克服这些阻力的压头,从而大大减少了电耗。第六,诱导通风系统结构简单,系统泄漏可能性小;系统变动弹性大,即使系统施工完毕,仍可视实际情况增减风量;由于诱导通风系统不使用风管,基本无需维护;其气流流线可以据建筑特征布置,消灭死角。因此,本报告推荐地下车库采用诱导通风系统。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设计要求a、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不应与上层通风或空调系统混为一个系统。b、对于气流组织,要求排风口布置均匀,应使在任何地方的烟雾都不能聚集不散。排风系统的总排风口应位于建筑物的最高处,以免造成二次污染,送风系统的送风口宜设在主要通道上,送风速度不宜太大,防止送风与排风短路。c、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的送、排风机可选用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或斜流风机,而电机宜选用防爆电机。为了防止车库内空气外泄,运行中应保持车库处于负压状态,因此,排风机与送风机宜联动,以防止单独开启送风机,造成地下车库内处于正压状态。d、应尽量选择低噪声风机,并采取隔声、吸声和隔振等降噪处理,确保风机噪声达标排放。 地下车库风机、排风口设置地下车库送风及排风风机设于车库地下设备间中,地下车库平时通过各通风口进行自然通风,不定期采取机械引风进行换气。项目规划在地面设置2个出地面进风口及4个排风口,并对地面进风及排风口作一定的景观处理,地下车库排气口位置见图2.9。4.2.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排水实施雨污分流制,在排水管网并网之前应征得排水主管部门的认可。项目投入使用后,废水主要来自员工及顾客的日常生活性废水,包括冲厕排水、盥洗水和餐饮废水等。各餐饮区独立设置油水分离器,初步净化后汇入购物中心各层设置的隔油隔渣池,净化后与其他盥洗废水排入化粪池。化粪池的设计容量应满足污水在化粪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24h,4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厌氧分解后排入长兴岛北部污水处理厂。4.2.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日常生活垃圾。垃圾分为两类:一类是干垃圾,主要成分是废纸、垃圾袋、清扫垃圾、废包装物等;另一类是湿垃圾,产生于厨房、餐厅,主要成分是蔬菜、水果、肉类等,含水分较多。干垃圾密度为130kg/m3,湿垃圾密度为500kg/m3。项目在建筑物一层分别设置干、湿垃圾房,为减轻垃圾房异味对区内外环境的影响,在垃圾房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中建议采纳以下措施:a、垃圾房采用全封闭设计,通风口处加设除异味装置;应考虑垃圾渗滤液收集,设专用渗滤液收集槽,垃圾房地面应铺设防渗层;b、垃圾清运口设置在远离其他建筑物的一侧;c、加强物业管理,及时清运和清扫,避免垃圾异味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日常排放的垃圾中包括大量废纸屑、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对于此部分废物,应回收后外售给物资回收部分综合利用;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及少量硒鼓、墨盒等应送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合法处置,不得随意排放。餐饮隔油装置清理出的废油脂及废弃的炸货油,必须交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认定的单位统一处理;日常厨房垃圾应放置在有盖的垃圾容器内,按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规定的方式摆放。应当将废弃食用油脂单独收集、存放,按月登记其数量、种类、收集方式和去向,并向所在地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报告,不得随意倾倒或将其投放、销售给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的单位和个人。4.2.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营运后主要噪声为各类水泵噪声,变电室变压器噪声、风机噪声及区域内交通噪声。(1)水泵噪声项目给水、消防及换热泵房等均位于地下设备间内。泵房内的产噪设备主要是水泵,噪声源强约为8090dB(A)。建设单位应选择低噪声、低振动的环保型设备。并在水泵机组和电机加设隔声罩或局部隔声罩,罩内衬吸声材料;电机部分可根据型号配消声器;泵的进出口接管可做挠性连接和弹性连接;泵的进出管尺寸要合适、匹配,避免因尺寸太小,流速过高产生气蚀现象而引起强烈噪声。在泵房做吸声、隔声处理,如利用吸声材料,可做吸声吊顶,墙体可做吸声处理。采取隔声、消声、减振措施,并经建筑墙体及地面隔声噪声后,噪声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功能区噪声标准,同时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居住、文教区标准。(2)变压器噪声本项目拟建的2个变电室均位于地下设备间。在组建变电室时,应在变电室的墙壁和屋顶贴装绝缘、隔声材料,同时各种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与墙壁间隔1030cm的距离。采取此类措施后,变电室噪声可降低30dB(A)以上,再经建筑物的吸收屏蔽作用后可衰减约20dB(A),噪声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噪声标准,同时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居住、文教区标准。(3) 风机噪声在风机的进出口管道上安装消声器,风管进出口处可用柔性接头,风机的基础安装采用橡胶减振垫或减振台座;在风机壳上可敷设玻璃纤维、矿渣棉等隔声材料。经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将风机噪声降低30 dB(A)以上。建设单位应对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隔声、减振后的噪声传播到外界时能控制在1类标准限值以下。同时对噪声、振动的防治应从细处作起,如对风管穿越墙体的孔洞处、地台和天花板的衔接处及设备间的门窗缝等均应作密封处理,并且对与动力设备相连的管道应采取减振、固定等措施。(4)冷却塔噪声减轻冷却塔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选用低噪声设备,且设置位置要得当。冷却塔噪声防治一般采取周围隔声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