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文化作为切入点 在努力还原南唐历史文化背景的 前提下 结合李煜特殊的身世经历分析李煜词风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文章系统地探 讨了李煜词风与南唐文化的关系 剖析了后主词之所以异于花间情调进而与其它南唐 词人风格相去较远的社会文化根源 文章的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重在阐释南唐 地域文化对后主词的影响 一方面 多水的地域风情和温柔婉美的文学传统在一定程 度上成就了李煜词清丽淡雅的艺术风格 另一方面 特殊地缘政治引起的愁苦心情使 其词不时散发出愁苦 伤感的情调 显示出一定的悲剧色彩 第二章重在分析李煜词 作中的南唐宫廷文化烙印 首先 后主词真实抒写了南唐宫廷生活的各种情状 其次 后主词前期多铺写富贵奢华的宫廷生活 后期在深衷巨痛中展现出大气场面与开阔境 界 表现出王者风范 由于国主的特殊身份 其作品中少见代言体和臣妾心态 形成 真率明朗的词风 同时 在文质彬彬的宫廷文化氛围熏染下 后主具有深厚全面的文 艺修养 其词作中呈现出诗画乐三位一体的风格意境 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极为雅 致的文人意趣 第三章从意识形态层面探讨了南唐儒风大张 累世信佛与李煜词风的 关系 指出后主多用清乐较多 清和雅缓的词调 其词作中透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以 及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体现出较为典雅的艺术风貌 分析了后主词中所包含的儒家文 化意蕴 而李煜词受佛教教义的影响 同时在词作中表现出睿智的哲思与悲天悯人的 深沉感伤 关键词 李煜南唐文化地域宫廷儒家佛教 a b s t r a c t t h j se s s a ya i m st or e s e a r 6 ht h ee u l 栅豫 职a s o n si nl iy u sc 主一p 咖sc h a 翻 c t e f i 嘶璐b y r e v i e 谢n gt t l ec i l l t u 伸o fn 柏t 狮gd y i l 鹊t yi nc o m b i n a t i o n v i mh i ss p c c i a l f ce x p 甜e n c c t h i ge 豁a ys y s 沁m 矗l i c a l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d w 嘲 y r u 3d p o e m sa n d 廿屺 c u l t 珊 eo f n a n t a n gd y i l 勰t y a n d 卵们e w sm e d a ia n dc u l n h a lr e 嬲o no f i cd i 任打 嘲 b c l w 吲ll i1 y u sc i e m sa n dh u a j i a ns t y l eo ro t l l 盯c ia u t l l e 稻i i ln 觚t a l l 唇t h i se s s a yi s d i i d o di n i ot h r e ec h 珥 t c 培 c h a p t 盯o n ee x p la i 啮t l l es t y l eo fl i l sc i p o e m su n d e f1 1 1 e i n f l 咖c eo ft l l e g i o r l a lc 1 1 l 嘶o fn a n t a n gd y n 豁够t bs o t n ee x t a 坞t h e 如 r o 哪胁t w i t t ie x c e 鼯i v ew 栅柚dt b el i t c r a f y 删i t i o n so f 固吼t l e 悯s 西v er i s et 0t t l ed e g a ms t y l e o fl i1 y r u sc i p o 锄s a tt h es a m et i l e t l l es o r r o w m ia n ds 训m e n t a ls t y l ea p p e a 鸺n o w 趾dt l l e ni l ll iy u c i p o 锄sb 既卸噼eo ft l l es o 玎o w f i l lm i n da m s e db yt h e 研 c c i f i c 留 p o l 硒c a l 酬r o 姗a l t c h a p t e f1 oe l 破 o f a t 铭m ed e e ps c 缸o ft l l ec i l t i l 坞o fn 锄t a l l g i l l p 翻a 1 c o l l no nl jy u sc i p o 锄 a t6 r s t t l l ec i p 伽 1 so fl i1 r uo b j c c t i v d yd e s c f i b e d 1 1 i so w na c p c 时e n o ei nt h ei 玎删a l c o i mo f n 粕t a i l 孚t h es 硎 l iy r u sc i p d 啪ss h o w e d t b e 锄p e r o r i i lt h ed i s p l a y i i 培o f l l i sl u x u r i o 懈l i 龟嬲t 1 1 e 锄p 啪ro f n 翘t 柚舀卸da l s oi l i m ep o w e r 缸i 雏dm a 印i f i c ts c e f l 髓d e s 翻b c d 船b e i n gd e f 缸e db ym es o n gd a s t 弘 h 筇d e dm es t y l eo f b o l d n 龉s 粕d 缸咖a i n e d n e 鹞w i m o u t 托p 溺e n t h ga saw o m 硒 l iy u w a sv e r yv 删t i l el h l d c rt l l ee d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i m p e r i 8 l c o u r tc u i t l l r eo fn a n t a i l gd y n a s t y w l l i c hw 勰哪d i t ea n d 鲫1 t l e h l y u sd e l i c a t ec i p o 锄s w ec 舳g c tt l l ee l l j o y r n 锄to f p o e 仃y m u s i ca n dd i 甚w i n g c h a p t e rt h r c em a i n l ye l u c i d a t e sm ec a n o i l i z a t i o no f c o n f h c i a l i s l t la n db u d d l l i 锄d u r i n gn 柚伽gd a s t mi ti m p o s c dg r e a ti n n u 即c eo nl i y u sc i p o e m s i 1 y h sc i p o e m sh a df h e o f o u n dm e a n i n go ft h ec o n 丘l c i a nc l l l n l r e g u c h 鹪t 1 1 eu s i l l go fq i n 争y u ei l li 协m u s i cw m c hm a d et l l em m i cl i g h t r c f i n o dm l ds l o w i t s 伽眦a i n i l l gt l l eg u 丘锄争c 0 珊d o u s n e 鹳锄dm cs i g h ta b o u tl i f cw i md e e pf e e l i l l 岛锄dt h e r c f i n e d 删s t i cs t y l e s a n db 鼯i d e s t l l i s 髂s a ya r g u 鄂m a tm ee f o d cp a m o sa 1 1 di n u s i v e f e l i i i gs h o 帆i n y u sd 一瑚 锄sa r ct h ef c 笛i b k 懿p e 矗锄c co f l l i so w nl i 岛酗w d l 鹊t l 堵 c o n d i t i o na n dm e a n i n go f t l l e 伽嚏砌o ne i s t e n c eo f l n l m 觚b e i n gw l l i c ht l l ep o e t 髓p l o d 丘o mb u d d l l i s td o 锄锱 k e y w o r d s c i p o 锄s c u l t u r e r e l i 舀o n t h c 岫斌a lc o t c o n f i l d a i l i 锄 b u d d l l i 锄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孙俊蕊 1 日期 叮年 月f 1 1 日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 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 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诲伯i 羹 日期 订年 月卜日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绪论 五代十国时期 中原大乱 战祸频仍 社会动荡不安 唯西蜀和南唐相对安定 是当时两个经济文化重心 适应女乐声伎的词先后崛起于西蜀和南唐 在不同的区域 共同推进了词文学的发展 使词文学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以李瑗 李煜 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 虽然仍以男欢女爱 离愁别恨为主要描写对象 但却有其自 身的特点与成绩 内容和风格都已与花间词相去甚远 在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 位 南唐后主李煜在南唐词人群体中处于核心地位 也是中国词史上最优秀的一位帝 王词人 由于个人不平常的遭遇 时代风气的影响 以及晚唐五代以来词人的不断探 索 加之李煜卓越的艺术才能 使李煜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词的创作提高到一个 新的境界 历代评论家对李煜的词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王国维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 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国周之琦 词评 予谓重光天 籁也 恐非人力所及 国王鹏运先生在 半塘老人遗稿 中更盛赞李煜为 词中之帝 o 就晚唐五代词家 作品的研究情况来说 李煜始终倍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成果极 为丰富 仅据唐圭璋先生编纂的 词话丛编 固所收8 5 种词话来统计 历代词话著作 对李煜词的品评就多达2 0 3 项 次 2 0 世纪以来 对李煜及其词作的研究取得了更 大的成就 5 0 年代中后期 国内学术界还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李煜词大讨论 据初 步统计 2 0 世纪以来海内外发表有关李煜及其词的研究论著达4 0 0 余项 篇 反映 了2 0 世纪以来李煜研究的丰硕成果和繁荣景象 从世纪初至新中国建国前 为2 0 世纪李煜词研究的起步和奠基时期 这个时期 的李煜研究处于开创阶段 涉及对李煜生平事迹的考证 词集的整理笺校 作品的分 析探讨 成就地位的评价等各个基础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有关李煜评传 年谱之类的 论著有唐圭璋 李后主评传 西 南唐二主年表 西 杨荫深 李后主 o 顾学颉 李 后主传论 詹幼馨 南唐二主世系 等近l o 种 其中尤以夏承焘先生于1 9 3 5 o 王国维 人同词话 唐圭璋 词话丛编 本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 第4 2 4 2 页 o 杨敏如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 第1 3 2 页 o 杨敏如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 第1 3 3 页 o 据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 词话丛编 统计 o 载 读书顾问 l 卷1 期 1 9 3 4 年3 月 后收入 词学论丛 上海古藉出版社1 9 黼年版 o 载 南唐二主词汇笺 正中书局1 9 3 6 年舨 后收入 词学论丛 o 商务印书馆1 9 3 5 年版 o 载 学术季刊 1 9 4 6 年第2 期 o 载 中央日报 南京 1 9 4 6 年1 2 月2 4 日 1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年至1 9 3 6 年之际在 词学季刊 上发表的 南唐二主年谱 回 资料尤为翔实 考证 尤为精审 为李煜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期的李煜词研究也启动了词集整理笺校 工作的步伐 主要成果有刘继增 南唐二主词笺 圆 张崇义 李后主诗词年谱 西 管效先 南唐二主全集 胡云翼 李后主词 其中唐圭璋先生的 南唐二主词 汇笺 用力尤勤 笺校颇精 为以后的研究者所推崇和倚重 此期对李煜词艺术 特征及成就地位的研究和评价也有可喜的创获 王国维先生在 人间词话 中给予李 煜丰富且全面的评价 其中涉及到了创作风格 创作源泉 历史地位等方面 王国维 关注到了李煜词 真 的特点 指出了李煜对词境的扩大 高度评价了李煜在词史上 的地位 他的见解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 成为关于李煜词的 经典阐释 唐圭璋 先生 屈原和李后主 o 一文对屈原与李煜的个性气质及屈赋与后主词的异同加以比 较分析 认为二人虽 各异其情 但在 纯任性灵 一点上却 各有真价 研究视 角新颖而开阔 新中国成立至7 0 年代后期 李煜词研究进一步发展兴盛 词学界对李煜词的关 注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1 9 5 5 年8 月下旬 光明日报 于 文学遗产 专栏发起了有 关李煜及其词的讨论 此次讨论持续至1 9 5 6 年底 词学界许多老一代知名学者和青 年学者纷纷参与讨论 公开发表在报刊上的李煜词评论文章计2 0 余篇 文学遗产 编辑部将这次讨论的成果收集起来编为 李煜词讨论集 此次讨论主要涉及以下 几个重要问题 l 李煜词的人民性问题 2 李煜词与爱国主义的问题 3 李煜词 中的爱情闯题 4 李煜词的艺术性闯题 5 李煜词成就地位的评价问题 讨论促进 了研究的深入 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庸俗社会学倾向 对李煜词研究的发展也 不无消极影响 在此次全国性的讨论争鸣之外 李煜词研究也有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创获 王仲闻 先生 南唐二主词校订 和詹安泰先生笺校 李瑕李煜词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李煜 词的笺校考订工作推向更加深入与成熟的新境界 从7 0 年代后期至今 为李煜词研究不断走向深化与全面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 的李煜词研究不仅成果数量多 研究范围广 而且更新了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 使得 李煜词的研究从基础到理论 从微观到宏观等各个方面 都朝着不断深化 更为系统 载 词学季刊 2 卷4 号 3 卷l 号 2 号 1 9 3 6 年3 月 6 月 后收入 唐宋词人年谱 上海古籍出皈社1 9 7 9 年版 o 无锡图书馆1 9 1 8 年版 o 南京书店1 9 3 3 年版 o 商务印书馆1 9 3 5 年版 o 文力出版社1 9 4 6 年版 o 正中书局1 9 3 6 年版 o 载 时事新撒 学灯 1 9 4 3 年4 月 后收入 词学论丛 o 作家出版社1 9 5 7 年版 o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 o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初舨 2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的方向大步前进 在基础研究方面 朱传誉主编的 李煜传记资料 国一书 为研究者提供了更翔 实更丰富的背景资料 郑学勤 南唐二主词 o 詹幼馨 南唐二主词研究 o 在李 煜词的校勘 考证 笺注等方面也不无新的创获 高兰 孟祥鲁合著 李后主评传 国不仅汇集李煜诗 词 文等全部作品 而且对其人生和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更加 全面深入的评述 在理论研究方面 此期的李煜词研究不仅开始了对李煜研究的历史 回顾与学术反思 而且开始注重对李煜词作整体的系统的研究和评价 如吴颖 重新 论定李煜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o 卢兴基 五十年代讨论李煜词的评价问题 等文 从总结与反思中对李煜的词学成就和词史地位给予全面评价和重新定位 又如 叶嘉莹 论李煜词 o 张景宏 李后主的末期词与其人格的发展 等文 皆注重在 思想与艺术 生活与创作 词风与人格的相互联系中 更全面更深入地考察和探讨李 煜词的成就和特色 此期的李煜词研究比之前期还有新的突破和开拓 主要表现在更 加注重艺术分析和审美观照 如李希跃 李煜词的抒情艺术 叶嘉莹 词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谈纯情词人李煜的任纵与奔放 等文 对李煜词艺进行了 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 此期的李煜词研究更注重对作品的分析鉴赏 不仅有专门的 析 释 赏析 之类的二主词集的编著 而且对李煜词名作的赏析文章也多达4 0 余篇 这不仅反映了对李煜词艺词美欣赏需求的加强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2 0 世纪后期 李煜词研究中的通俗化或大众化倾向 这种倾向还表现在以李煜的生活和创作为题材 的历史传记小说的创作 如田居俭 绝代才人 薄命君王 南唐后主李煜新传 赵梦昭 李问理 词魂 南唐李后主 用艺术形象将一代词王介绍给一般读者 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另有一些文章更新了研究方法 转换了研究角度 如从艺术 审美的角度探讨李煜词欣赏中的共鸣 从李煜词中的 花 月 梦 的分析比较 来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 从宗教的角度来探讨李煜词的思想深度等等 这些新的成就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促使我们去认真思考李煜研究的许多新课题 在欣喜于2 0 世纪以来李煜词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余 我们也品味到对于研 究现状的不满与缺憾 首先 目前的李煜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生平的考述以及以此为 台北天一出版社l 粥5 年版 o 上海古籍f l 版社1 9 8 8 年版 o 武汉出版社1 9 9 2 年版 o 齐鲁书社1 9 8 5 年版 o 载 汕头大学学报 1 9 跖年第2 期 o 载 河南大学学报 1 9 8 8 年第5 期 o 载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 第1 5 辑 1 9 8 2 年l o 月 后收入 灵籍词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l 鳃7 年版 o 载 中央日报 1 9 舯年4 月8 日 o 载 广西大学学报 1 9 8 4 年第l 期 o 收入 诗馨篇 下 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9 1 年版 载 文史知识 1 9 s 7 年第7 9 1 1 1 2 期 1 9 8 8 年第1 5 9 l o 期 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舛年版 3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基础对其词作艺术特征的体认 在对李煜词风的表述中大多占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 挖掘的深度明显不够 其次 对李煜及其创作的整体研究或系统研究还显得很不够 李煜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诸多艺术形式的创作 对李煜词的创作无疑会产生或多或少的 影响 在李煜的诗与词 词与画的融通研究或系统研究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再次 对李煜及其创作与中国文化之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南唐素以酷好浮屠为世 所讥 佛教既对李煜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应该在其文学创作中有所表现和反 映 然而 目前的李煜研究却对从佛教文化这个特殊视角来考察和关照李煜的文学创 作这一方面不够重视 更谈不上通过李煜的文学创作去反照和折射佛教文化在五代十 国这个动荡年代的发展情况 又比如 李煜的文学创作乃至整个南唐词的创作 主要 是在宫廷这个特殊的文化圈子里进行和展开的 通过宫廷文化这个特殊的视角去观照 李煜的创作也是大有可为的 其四 对李煜的词史地位及其创作成就的考察和评价还 有待进一步深化 概括性的论述较多 而具体入微的考察还不够 对李煜词的传播接 受史的研究还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通过传播和接受的视角去考察和关照李煜的 词史地位 将会展现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另外 前人对李煜及其词作的研究中普遍存在一种思维定势 即过分强调国破家 亡的身世遭际对李煜性格及其词风的影响 笔者认为 后主词之所以独绝于五代 有 着多方面的原因 李煜词的发生 发展与它所处时代特殊的文化土壤亦密不可分 无 论是社会环境 时代文化 还是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 都对李煜词风的形成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本文将选取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文化作为切入点 在努力还原南唐历史文 化背景的前提下 结合李煜自身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受南唐文化的影响来分析李煜 词风形成的文化历史原因 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相当复杂 本文将重点分析南唐地域 文化 宫廷文化以及儒家文化 宗教文化等与后主李煜关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现象 通 过共时性的文化分析来透视李煜词作中蕴含的文化意蕴 其中尤以前人研究中更为薄 弱的南唐地域文化和宫廷文化为重点 深入剖析后主词之所以异于花间情调进而与其 它南唐词人风格相去较远的社会文化根源 4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第一章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南唐地域文化特色与后主词风之清丽凄婉 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中国文学 是古今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直在从事的 当研究不断 深入之时 以文化为基点 还发现有各种不同的逻辑分类 如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等 古往今来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始终结有不解之缘 从 诗经 楚辞 到当代各体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 一直受到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的影响 袁行霈先 生在 中国文学概论 一书中把文学的地域性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 某些文学体裁 是从某个地区产生的 在它发展过程初期不可避免地带着这个地区的特点 二 不同 地区的文学各具不同的风格特点 o 法国的史达尔夫人在她的名著 论文学 中把西 欧文学分为南方和北方 认为南方诗风和北方诗风由于地域上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格 调 国 作为 不作词臣作帝王 的薄命词人 李煜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越的艺术成 就登上了五代文人词创作的项峰 王鹏运誉之为 词中之帝 莲峰居士 后主别号 词 超逸绝伦 虚灵在骨 芝兰空谷 未足比其芳华 笙鹤瑶天 讵能方兹清怨 以谓词中之帝 当之无愧色矣 李煜的才华 创作成就令人千载以下追慕不已 但 是李煜 空谷足音 般的作品却离不开他所处的土地 其词作产生 存在的基础便是 江南地域的自然环境 经济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风俗民情 文学传统 其清丽凄婉 的词风中有深刻的南唐地域文化烙印 第一节温柔婉美的文学传统与清丽柔美的词风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或内陆 或海滨 或无际的平原 或广 漠的草原 由于所生活的环境不同 便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风俗习惯 关于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多有论述 先秦典籍 礼记 王 诗歌与地域文化关系 在 诗经 和楚辞的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 涛经 研究中的一个荤要问题是关于诗的 分类 其风 雅 颂的划分 一般是主张从诗歌产生的区域来划分的 楚辞 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刘勰 文心雕龙 物色 云 若乃山林皋壤 实文恩之奥府 略语则嘲 详说则繁 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 者 抑亦江山之助乎l 文心雕龙义证 南朝粱刘勰著 詹镁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第1 7 5 9 页 这里已提示出楚辞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宋人黄伯思说更为明确 盏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 作楚声 纪楚地 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语出黄伯思 东观余论 翼骚序 见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著 上海古籍出版 杜1 9 9 3 年版 第3 7 页 o 袁行霈 中国文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版 第3 3 页 o 参见史达尔夫人 论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第1 4 5 1 5 2 页 o 杨敏如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2 3 年版 第1 3 3 页 5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恁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制 篇中就有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问者异俗 国的论点 班固 汉书 地理志下 认为地域文化的构成因素主要在于 风 与 俗 两个方面 凡民函五常之性 而其刚柔缓急 音声不同 系水土之风气 故谓之风 好 恶取舍 动静亡常 随君上之情欲 故谓之俗 圆 具体到文学来讲 地理环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风俗习惯 性格面貌 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而在一定审美趣味的影响下 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便难 免带有一些地域文化的色彩和印记 隋书 文学列传序 论及文学风格时说 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 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 清 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 文华者宜於咏歌 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o 近人刘师培进一步指出 大抵北方之地 土厚水深 民生其问 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 民生 其问 多尚虚无 民尚实际 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 析理二端 民尚虚无 故所 作之文或为言志 抒情之体 程千帆先生则结合班固提出的 风 俗 之别进一步从自然与人文两方面探讨了地 域因素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文学中方舆色彩 细析之 犹有先天后天之异 所谓先天者 即班氏所谓风 而原乎自然地理者也 所谓后天者 即班氏所谓俗 而原乎人文地理者也 前者 为其根本 后者有多翻遍 盖虽山川风气为其大齐 而政教习俗时有熏染 山川 自古若是 而政教与日俱新也 人的创作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是毋庸置疑的 文学创作总是在一定的自然 环境里展开 而且常常要以自然事象作为加工的材料 而山水情致的熏染自然也会影 响词人的创作风格 据史书中有关后主的记载及夏承焘先生 南唐二主年谱 的梳理 除去亡国后被 俘囚于汴京的两年多时间 后主一生几乎从未离开南唐国都江宁 即金陵 金陵位 于今天的南京附近 地处长江中下流的吴越文化圈 内 吴越文化是一种水文化 最 李学勤主编 十三经注疏 礼记正义 王制第五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标点本 第3 9 8 页 o 汉 班固 汉书 卷二八 地理志下 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 第1 6 4 0 页 o 唐 魏徽 隋书 卷七六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 第1 7 3 0 页 o 刘师培 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娃 版社1 9 9 7 年敝 第2 6 l i 页 o 程干帆 程干帆伞集 第六卷 文论十笺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第1 2 l 页 近代以来 谈论中国文化的地域性 一般都将齐鲁 中垮 三晋 荆楚看作四个大的文化区 在大的文化区中 又包含若干小的 之化区域 如齐鲁文化包括燕齐 邹鲁两个文化区 荆楚文化又分为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等 6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大的特色便是川流交错 以妩媚灵动秀丽为特色 六朝烟雨 秦淮风月 秣陵春梦 为吴越水乡文化涂上了一层极富有浪漫气质与诗意的神奇色彩 这里无论是秀润俏丽 的山水 还是高雅玲珑的园林建筑 都流露出使人悠然神往的灵秀韵味 南唐属地大部分处于吴越文化圈内 经济繁荣富庶 社会相对安定 境内青山如 屏 碧水如镜 风光秀美 多水多雨的江南地域色彩自然而然地给人一种烟雨迷朦的 氛围和纤细柔婉的质感 此外 南唐都城金陵园林颇盛 后主词作中曾多次写到于皇 家园林中宴游赏乐的情景 如 何妨 频笑粲 禁苑春归晚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 春早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恨 等 南唐时金陵的皇家园林有北苑 西苑等 私人园林多为达官贵人所有 这些公私园林 中自然美景与人工巧作融为一体 多修建于城北等山水俱佳之处 园林内布满池阁楼 台 清泉碧水 草苔竹树 奇花异石 交相掩映 辉映成趣 在园林之风这样兴盛的 都市中 即便足不出户 江南秀色亦可尽收眼底 与所处的多水多雨的自然地域相应 南唐词中 水 桥 舟 的意象随处可 见 南唐中主李瑕词作之中皆有碧水之景 回首绿波三楚暮 浣溪沙 手卷真珠 上玉钩 西风愁起碧波间 浣溪沙 菡萏香消翠叶残 冯延巳词作中也多有 江南水乡风景 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清平乐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谒 金门 曲池波晚冰还合 芳草迎船绿未成 抛球乐 梅落新春入后庭 具 体到李煜词作中 更是随处可见对江南地域风情的描绘 春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是闲 阮郎归 数点雨声风约住 滕胧淡月云来去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笙歌末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 秋风多 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长相思 云一锅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轮茧缕一轻钩 渔父 其二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诉流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船上管鲅江面绿 满城飞絮滚轻尘 望江梅 其一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望江梅 其二 吴越文化 简言之 就是春秋时最早开发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吴国和越国统治期间所形成的又为后世所 传承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 参见蔡镇楚 唐诗宋词文化解读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等论著 o 南唐二主词 吕远刻本原注 二字灭不可认 疑是 何妨7 字 康熙五十四年萧江声传钞明嘉靖二十三年 甲辰少岳山人复初钞本 南唐二主词 作 何妨 参见曾昭岷 曹济平编 全唐五代词 中华书局1 9 鲫年 舨 后主词版本甚多 所录词多有不同 本文对部分李煜词真伪问题不作深入探究 所弓i 李煜及其他晚唐五代 词皆依曾昭岷 曹济平所编 全唐五代词 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后不赘述 7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在发抒主观情感之时 李煜也多以生活中印象深刻的 水 意象作为象喻 即便已经 沦为阶下囚 在日复一只回首故国的 雕栏玉砌 之时 李煜也几乎下意识地将自己 滔滔不绝 永无止境的愁恨与江南的流水联系起来 问君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梦里浮生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墩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流水落花归去也 天上人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这些词作中的 水 意象不仅真切生动地展现出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情 同时 也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 这东去的流水仿佛已经成为南唐故国的一种象征 而成为这 位身居异乡的南唐小皇帝心中永远的痛楚 在这样的水景的浸润下 我们可以从李煜的许多词作中瞥见江南秀景的清姿丽 影 更可领略到李煜部分词作清丽柔美 淡雅明朗的艺术风格 前人研究中多次指出 李煜亡国之后的词作以自描手法见称 风格清新明朗 然而即便是在亡国之前醉生梦 死的小阜帝生活中 虽然后主词所写的主要内容仍然不离于离愁别恨 恋情相思等绮 靡曼艳之情 在一部分词作中仍能承继旧题而换出新貌 出之以清隽秀逸笔法 表现 出清丽自然的一面 如 长相思 一重山 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 菊花残 塞 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这是一首秋怨词 在词人笔下 远山 烟水 枫叶 菊花 塞雁 共同构建了一个清 冷的深秋 在这样的深秋中 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 全词以景状情 风格清丽 疏淡 恰如俞陛云所评 此词以轻淡之笔 写深秋风物 而蒹葭怀远之思 低回不 尽 节短而格高 不同的地域空间不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土特色 而且影响到各地的风俗习尚 服饰饮食 人才类型 艺术风格 所谓 中国 夷 蛮 戎 狄 五方之民 言 语不通 嗜欲不同 十六国时后秦国君姚兴曾说 古人有言 关东出相 关西出 将 三秦饶俊异 汝颖多奇士 o 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版 第1 3 2 页 o 李学勤主编 十三经注琉 礼记正义 二e 制第五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标点本 第3 9 9 页 唐 房蜀酵等 晋书 卷一一八 姚兴载记 载姚兴之语 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 第3 0 0 0 页 8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江南居民历来才气激越 浪漫多情 喜好游乐和文艺之事 陶翰 送惠上人还江 东序 说 长江之南 世有词人归矣 自居易 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 有 风流吴中客 佳丽江南人 o 的诗句 可见江南吴越多出文学之士 代不乏人 同时 在明净 多水的自然地理熏染之下 吴越之地渐渐形成了温柔婉美的文学传统 正如唐顺之 东川子集序 中所说 西北之音慷慨 东南之音柔婉 盖营人所谓系 水土之风气 梁启超在 中国地理大势论 一文中 有过更为详细的论述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 自古然矣 长城饮马 河 梁携手 北人之气概也 江南草长 洞庭始波 南人之情怀也 散文之长江大河 一泻千里者 北人为优 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 南人为优 盖文章根于性 灵 其受四周社会之影响特甚焉 西 江南之地素有喜好歌舞艺术的民间传统 歌舞发达 有着悠远的歌辞传统 受东 晋以来南迁文士的影响 全民性的趋尚风雅 热爱文艺 吟咏不辍 极大地繁荣和丰 富了吴越民歌的创作 建业即为南朝吴声歌曲的重要发源地 江南吴越之地的民歌风 俗 是对前代温柔婉媚的 南方文学 的继承和发扬 吴歌大多描写爱情相思和离愁 别绪 亥0 划人物内心细腻的情绪感受 抒情细致 语言清新 有着与 西洲曲 中女 主人公相似的气质 含蓄 轻柔 温婉 缠绵 南朝统治者为享乐而大量采集吴歌 凡朝廷宴集 道路游行 以及赏赐功臣 皆用之 流传甚广 数百年后 作为一种文 学遗产 一直在南方文士中有较大影响 清人徐轨曾在 词苑丛谈 中谈到 余谓巨源之论词之源于乐府 是矣 所言 子夜 懊侬 善言情者也 唐人小令 尚得其意 是词贵于言情矣 从音乐的角度看 吴声和曲子词属于两个系统 前者属清乐系统 后者属于燕乐系统 把词之起源看作是诗歌的变体 当然不够确切 但是 吴歌与词之间的联系却不容忽 视 吴越之地丰富的音乐文学传统 尤其是南朝乐府民歌的繁荣 为南唐词的创作奠 定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南唐词受吴歌影响 多着眼内心细腻的感受 吐属清华 明快中渗透着淡淡的伤感 爱恨缠绵 反复不已 尤其是李煜的一些作品 明显带有 吴地民歌的情趣风致 如 卷四瞪 靖商曲辞 中华书局1 9 7 9 年j 援 第6 5 3 页 o 俞陛云 唐五代两来词选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s 5 年版 第1 2 7 页 o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 花问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 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有而美 更饶烟水之致 参见杨敏如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2 0 0 3 年版 第1 3 2 页 i o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 等 再如上文提到的 长 相思 云一绢 几乎全篇皆用口语写成 这些吴侬软语的使用 不仅使词作更加生 动 明朗 而且使后主词显露出清新可人的民歌风致 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身为江南人氏 睦州新安 今浙江淳安人 的花间词人皇甫松对江南有特殊感情 故乡旖旎的风光让他魂牵梦绕 无限忆恋 名篇 梦江南 云 兰烬落 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 入语驿边桥 烛光暗淡 画屏模糊 词人于梦中又回到了梅熟时的江南 仿佛又于静谧的雨夜中 昕到船中笛声和驿边入语 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评此词日 调寄 梦江 南 皆其本体 江头暮雨 画船闻桃叶清歌 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 o 恰 恰从另一个侧面点出了词作因描绘江南水乡地域风情而沾染的烟水迷离之感 而话蜀词的创作生发地成都又是怎样的呢 蜀地即四j i i 盆地 其地理环境决定了 盆地冬暖春早的气候特点 也是我国冬季著名的暖中心 有利于各种植物的滋生繁茂 岑参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诗云 山花万朵迎征盖 川柳千条拂去旌 o 成都史称 锦城或锦官城 此名可能与蜀锦誉满天下有关 万花如海 这成为锦城最令人流连 忘返的一种风光 诗人们就此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句 杜甫有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 官城 春夜喜雨 囝 温庭筠有 江风吹巧翦霞绡 花上千枝杜鹃血 锦城曲 o 韦庄有 春晚 风暖 锦城花满 河传 历史上著名的薛涛笺即是用成都 出产的木芙蓉树皮和芙蓉花汁水精工制造出的彩笺 直到南宋 陆游入蜀 也对成都 鲜花盛开的艳丽风光赞不绝口 他在 海棠歌 中写到 我初入蜀鬓未霜 南充樊亭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 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 鸡海棠天下绝 枝技似染猩红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 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 八千里 桃李真成奴仆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 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 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 更看千年末为足 由此可见成都是以繁花似锦为地域的特点的 受触目所见的艳丽的自然景观影响 西 蜀词人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心喜绮艳的审美习惯 西蜀所处的地域比较偏僻 四周皆是险山壁垒 战争较少 社会比较稳定 且土 地肥沃 物阜民康 唐代 西蜀在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居于前列 卢求 成都记 序 中记 o 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 5 年舨 第2 2 页 尊 清 彭定求等 全唐诗 卷二零一 中华书局l 卯9 年版 第2 0 9 6 页 o 清 彭定求等 全唐诗 卷二二六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第 3 9 页 o 清 彭定求等 全唐诗 卷五七五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第6 6 页 o 碧鸡坊在成都城内偏西北处 o 宋 陆游 剑南诗稿校注 卷七五 钱仲联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盱年版 第4 1 3 9 页 i i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 日扬 益 以扬为首 盖声势也 人物繁 盛 悉皆土著 江山之秀 罗锦之丽 管弦歌舞之多 伎巧百工之富 其入勇且 让 其地腴以善 熟较其要妙 扬不足以侔其半 o 唐末五代 中原战乱不休 蜀中相对比较安定 它的经济没有受到大的冲击 仍是一 片富庶和繁荣的景象 文化的世俗化特点在这里得到了历史性的延续和充足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繁荣导致蜀国社会佚乐之风更盛 歌楼妓馆林立 新声艳曲流行 每到节 日 都人士女倾城游玩 囝 士大夫文人狂游狎妓 乐而忘返 村落阊巷之间 弦 管歌户 合筵社会 昼夜相接 固 同时 由于天险之地的长期闭塞 蜀文化中有许 多原始风习的遗留 蜀地两性关系相对开放 男女相悦豪迈奔放大胆泼辣 汉有司马 相如琴挑卓文君 唐有薛校书迎客浣花溪 为此种地域文化风格所影响 蜀地逐渐形 成了杜佑 通典 州郡 中所说的 巴蜀之人少愁苦 而轻易荡佚 的风气 隋书 地 理志 亦云 蜀地 颇慕文学 时有斐然 人多工巧 绫锦雕缕之妙 殆侔于上国 然 多溺于逸乐 宋史 地理志 川峡四路 民勤耕作 所获多为邀游之费 尚奢靡 性轻扬 o 西蜀与南唐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在两地的艺术创作中凸显出来 当时 中国最著名的两个画家 西蜀黄筝和南唐徐熙麾下形成风格迥异的两大派别 黄派 之画多写禁中珍禽瑞鸟 奇花怪石 用笔工整 设色堂皇 钩勒填彩 旨趣浓艳 徐 熙画派则多状江南所有 粗笔浓墨 略施杂彩 而笔迹不隐 素有 落墨花 之称 郭若虚评论两大画派日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不唯各言其志 盖亦耳目所习 得 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 同样的影响也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 与南唐词中多水不同 西蜀词人明显更关 注于对花景的描绘 据笔者统计 花 意象在 花间词 中出现了1 5 5 次之多o 众 多西蜀词人几乎不约而同地大量捕捉 花 意象进入创作 使其成为表意传情的媒介 如 杏花红 月明杨柳风 牛峤 更漏子 星渐稀 海棠未坼 万点深红 毛 文锡 赞成功 春欲尽 日迟迟 牡丹时 欧阳炯 三字令 露沾红藕咽清 香 顾复 虞美人 翠屏闲掩垂珠箔 小芙蓉 香旖旎 魏承班 木兰花 o 益州即成都 o 清 鼙诰等 伞唐文 卷七四叫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 第7 7 0 l 页 o 来 张唐英 封祷杌 卷下 从书集成初编奉 中华书局1 9 8 s 年舨 第2 l 页 o 宋 张膺英 蜀樯杌 卷下 从书集成初编本 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第2 2 页 o 唐 杜佑 通典 州郡 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第4 8 9 2 页 o 唐 魏征等 隋书 卷二九 地理志上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 第8 3 0 页 o 元 脱脱等 束史 卷四二 地理志五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第2 2 3 0 页 o 宋 苏轼 跋王进叔所藏硒五首 之四 却闪梅雨丹青暗 洗出徐熙落墨花 清王文诰 苏轼诗集 卷 四四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第2 3 9 s 页 来 陡游 斋中杂趣 诗 阑将硬蜀团窠锦 自背南唐落墨花 陆 游 剑南诗稿校注 钱仲联校注 上海古籍 版社1 9 8 5 年版 第2 页 o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卷一 叙论 论黄徐异体 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华书局l 粥5 年版 第4 0 页 o 据李一氓 花问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统计 1 2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煜词与南唐文化关系研究 花榭香红烟景迷 毛熙震 浣溪沙 比比皆是 且不似南唐词之喜写 落红 残英 西蜀词中艳丽的花景加上女子的精美服饰或是闺阁的精致摆设 展现出一 种颇为绮艳的风光 色彩更显得金碧艳红 此外 以 情 恩 眉黛 恨 泪 心 魂 面 等字眼传递出的国阁氛围与情恋场景亦频繁出现 织造了 温婉香艳 惆怅缱绻的闺阁氛围 欧阳炯 花间集序 中言 有唐已降 率土之滨 家家之香径春风 宁寻越艳 处处之红楼夜月 自锁嫦娥 o 入蜀文人温庭筠所带入的思浓情艳 铺金缀秀的歌词 正迎合了当时秦楼楚馆 歌台舞榭中纵情享乐生活的需要 花间鼻祖 温庭筠虽一 生足迹未入蜀 却影响了西蜀一代词风 沿着其香软绮靡的步径 镂玉雕琼 裁花剪 叶的花间词在蜀地渐渐发达 这在 花间集 中得到了完美集中的体现 翻开 花闯 集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团锦簇 灯红酒绿 扑进鼻腔的是一股香风粉气 旖旎温 馨 身处福地 难免逸乐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战乱是绝少的 无须反思历史 忧 患悲怆 环境是优裕的 罕见铁骑狼烟 人祸天灾 这都是大自然和历史的赐予 迄 今 西蜀成都依旧不改世代相袭的文化癖性 崇尚休闲娱乐是他们精神世界和生活方 式中深厚而又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风尚 与花问词的产生有着天 然的文化血缘 在这样的地域文化土壤上 文人士大夫们在与西蜀本土文化的交汇融 合中生出一个与南唐词迥异的锦绣般的 花问 毫不为怪 综上 前人研究中很少论及南唐地域文化与李煜词风形成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在 后主词的研究中基本空白 虽然大多数论者在描述后主词艺术特征时都注意到了其语 言的清丽淡雅 明白如话 却未能加以深入分析 从本文对南唐与西蜀之间截然不同 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 南唐词之所以呈现出迥异于 花间 的艺术 风貌 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江南水乡丽景的浸润 特有的文学传统及吴地民 歌的熏陶与当地方言的活用入词也是李煜词之所以超越 花间 而独步一时的原因之 第二节特殊地缘政治引起的愁苦心情与李煜词风 虽日 穷苦之言易好 而 欢愉之词难工 然而证之以西蜀词的创作实际 我们便会发现 欢愉之词 虽 难工 却并不少 穷苦之言 虽 易好 却并不多 花间集 中一部分文人虽不时露出愁苦之情与哀怨之音 但他们却被淹没在一片 o 五代 欧阳炯 花问集序 五代 赵崇柞辑 花问集枝挂 李一氓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s 年舨 第1 页 o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 清 董诰等 全唐文 卷五五六 中华书局i 粥3 年版 第5 6 2 9 o 如一部分宫缮词 怀古咏史词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输蔗破碎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其他零售服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时钟装配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航海用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岗前安全培训基本知识课件
- 工资协议劳动合同(标准版)
- 宣纸书画纸制作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项目部门职责分工范本
- 技术开发委托协议5篇
- 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50篇
- 14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课件
- 2024年天津高考英语第二次高考真题(原卷版)
- 细胞遗传学题库含答案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DL-T747-2010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
- 思辨与创新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婚姻家庭法学-形成性考核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
- 保险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23年12月末)
- 当幸福来敲门全剧中英文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