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第1章 绪论 1资源与环境概述 1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1 1 1什么是自然资源 人类可以利用的 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人类可以利用的 自然生成的及其生成源泉的环境能力 前者为土地 水 大气 岩石 矿物 生物及其积聚的森林 草场 矿床 陆地与海洋等 后者为太阳能 地球物理的循环机能 气象 海象 水文 地理现象 生态学的循环机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的食物链 微生物的腐败分解作用等 地球化学的循环机能 地热现象 化石燃料 非燃料矿物生成作用等 不列颠国际大百科事典 所谓资源 特别是自然资源 是指在一定时间 地点 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UNEP 自然资源的分类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自然资源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 广义的自然资源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 演化的生态环境 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 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 按其存在的形态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环境资源 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资源 按其利用程度 可分为再生的包括水 大气 动植物 太阳能 风能和潮汐能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指所有的矿藏和土地 1 1 2自然资源的特性 1 一般特性 有用性最基本的属性 以人为本 有一定的条件约束 不同于 可用性 更不同于利用 可控性 利用的能力技术可及 经济可行 开发门槛 消费门槛 消费者意愿WTP 制度可容 不能控制的自然因素只能是自然条件 区域性资源与位置和空间 资源分布 资源的地带性 植物资源地带性 成矿带 成土条件 流域 因地制宜的出发点 1 1 2自然资源的特性 1 一般特性 系统性自然系统陆地表层系统人地系统资源系统地表植被破坏 地表径流增加 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损毁 地面蒸发增强 土壤水分减少 地表干旱 地面空气干燥 气候资源质量变差 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资源受损各类资源间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自然资源复杂系统典型的资源系统 农业资源中的水土平衡 矿产中的共生 伴生矿综合开发利用和出发点资源共同体 1 1 2自然资源的特性 1 一般特性 时效性 动态性 认识 对自然的认识 对人自身的认识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科技 蒸汽机 电 光 稀土制度 理念 文化 法律法规能力 技术 经济 社会能力供需关系 稀缺 1 1 2自然资源的特性 2 经济特性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需求是有限的 稀缺是永恒主题 非稀缺的自然因素是自然条件 稀缺是动态的 稀缺是有空间差异的 稀缺既是理论的 也是经验的 稀缺既是刚性的 也是弹性的 财产性有经济价值 保值增值性 贫困的富饶与富饶的贫困 绿色核算 1 1 2自然资源的特性 2 经济特性 生产要素劳动与土地 广义的土地 资源 劳动力 资本 技术 资源 环境 市场性 商品属性有价 可交换 资源市场 资源的多用性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用途 资源多用 为满足某一资源功能 有多种资源选择 功能多宜 资源多用性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同一资源在不同利用方式之间配置的竞争性 要求将有限资源进行最有配置 以取得最大效益 同一利用方式不同资源之间的可替代性 要求达到既定目标前提下 通过同一功能资源替代 投入最小 部分资源的多用途具有同时利用的兼容性 要求对区域内资源综合开发 取得资源配置综合效益 1 1资源与环境概述 1 1 2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1 环境的概念 环境在经济学领域和环境科学领域有不同的定义 从经济学角度 环境被定义为 能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资产 在环境科学中 指围绕着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 前者是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和岩石圈及其运动的影响 后者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物质 能量 精神文明 社会关系及其产生的作用 从法律的角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对环境作了如下界定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 水 海洋 土地 矿藏 森林 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 城市和乡村等等 是指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ecologicalenvironment 就是 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 的简称 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 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 物质和能量 或作用的总和 2 环境的特征 环境的功能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所要的资源 例如岩石提供矿产资源 地表土壤提供食物 生物圈提供食物等 空气等 调节功能 调节气候 调节气体 干扰调节等 净化功能 承载和净化废弃物 文化功能 景观 美学 娱乐等 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资源的有限性 环境的差异性 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危害的时滞性和不可逆性 1 1 3资源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1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将自然资源放在环境中研究环境的概念中已经包括了自然资源 将环境放在自然资源中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 影响自然资源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环境的自净能力 影响自然资源的供给将环境与自然资源并列研究环境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 2 资源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资源 环境 经济大系统 经济系统 厂商 家庭 投入 自然环境系统 产出 资源开发利用 废弃物回归 1 2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1 2 1资源问题不断突出 1 人口激增和资源供给的矛盾100多年来 全球人口增加了50亿 在20世纪末达到60亿 相应地 对资源的消耗量的增长速度也在增加 2 全球正面临能源短缺和资源枯竭的严重危机 全世界60 的地区淡水供应不足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 热带雨林在今后85年内会消耗殆尽 已探明的石油最多可开采30年 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超过50年使用 1 2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1 2 2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 1 全球气候变暖 2 臭氧层被破坏和损耗 3 生物多样性锐减 4 土地荒漠化 5 森林植被破坏 6 酸雨污染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1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4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5 1953 1968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6 1955 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7 1963年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8 1955 1968年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1 3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3 1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资源经济学的孕育阶段 18世纪 20世纪初 2 资源经济学的产生阶段 20世纪20 50年代 3 资源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今 1 3 2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环境经济学的孕育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 2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阶段 20世纪50 70年代 3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是对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和矛盾比较全面的研究 是一门自然资源科学 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从经济角度来思考资源与环境的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找到解决途径 2 资源与环境配置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资源与环境核算 4 资源与环境政策 第2章 一般微观经济学基础2 1竞争市场与效率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 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有 第一 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 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 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一 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 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 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二 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三 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四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五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需求 需求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 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供给 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 商品的价格 生产的成本 要素价格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 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 没有价格 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 市场失灵 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 但是通过为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 就有可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 并用效率标准判断解决效果 2 2消费理论 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 取决于商品的效用 效用是人们从消费一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 对于效用 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即基数效用分析法 一种商品对一个人的效用 可以用基数衡量 和序数效用分析法 一种商品对一个人的效用无法测量 但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排出顺序 2 2 1边际效用分析法 1 总效用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而获得的效用总量 2 边际效用 每额外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定时间内 一个人消费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4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 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见图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 本质是假设价格 实际支出 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 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 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 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 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用需求判断收益的思路贯穿了环境经济学的多数内容 为什么 用需求判断收益的不足之处 第一 涉及环境问题时 需求和据此导出的收益常常很难衡量 第二 需求曲线主要反映的是人们的支付能力和偏好 而没有考虑公平问题 第三 人们的需求会受信息的影响 例如人们不知道环境破坏的后果 2 2 2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使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2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3 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 2 3生产理论 1 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组合与它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依存关系 这种关系的定量描述就是生产函数 一般公式 Q f L K T 典型的生产函数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ES生产函数 2 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 短期内厂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只生产一种产品 产量为Q 只有一种固定投入 资本K 一种变动投入 劳动L 以分析变动投入对产量的影响 1 劳动的总产量TPL 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2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它的公式为AP TP L3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它的公式为MP TP L根据短期生产函数 可以将生产分为三个阶段 边际实物报酬递增 递减和负报酬三个阶段 边际生产力递减法则 短期内 一定技术条件下 若其他投入不变 只是不断增加某一变动投入 则这一变动投入的边际实物产量迟早会逐步减少 3 长期生产函数 在长期内 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Q f X1 X2 Xn 在生产理论中 通常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 劳动 资本 来考察长期生产问题 其生产函数为 Q f L K 其中 L表示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K表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 Q表示产量 1 等产量曲线 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L K L1 K1 2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以RTS表示边际替代率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公式中的 K和 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 3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 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称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 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假设既定的成本为C 已知的劳动 L 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已知的资本 K 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 则成本方程为 C wL rK 则成本方程可得 K wL r C r 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等成本线 5 长期中厂商的最优投入组合 即生产者均衡是 MPL MPK w r L K 4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 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当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 产量变动的状态 1 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也带来产出的同比例增加 我们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2 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带来产出更大比例的增加 我们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3 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带来产出大比例的减少 我们称为规模报酬递减 5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均衡模型 设投入要素只有资本K和劳动L 其价格为r w 完全竞争条件下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的完整的厂商均衡模型 生产函数 Q f L K 总收入函数 TR PQP P总成本函数 w wr rTC wL rK利润目标函数 TR TC均衡方程式 P MR MC w MPL r MPK 2 4福利经济理论 1 1920年 庇古出版了 福利经济学 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包含两个基本命题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 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国民收入分配越平等 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2 新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 交换的最优状态 生产的最优状态 社会福利的最优 MRSxy MRTxy 第3章 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3 1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3 1 1市场机制及其优越 Q P 3 1 2市场失灵及其根源 1 资源产权不安全或不明确 2 无市场 薄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 3 外部效应 4 公共物品 5 不对称信息 3 1 3政府干预及其有效领域 政府纠正失灵有四大优势 征税权 禁止权 处罚权 交易费用政府干预有效的两个条件 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本身的成本政府干预的体现 1 提供公共物品 2 干预外部效应 3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4 反动垄断 5 保护产权 3 1 4政府失灵及其防范 1 政府失灵及其原因信息不足与扭曲政策实施的时滞公共决策的局限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寻租活动的危害政府目标函数的非利润最大化 2 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的的主要表现 3 2公共产品理论 3 2 1公共产品的定义及特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 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 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公共物品 与私人物品相反的 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 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 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 例如大气质量 河流 公共物品的分类 在考虑经济中的各种物品时 根据两个特点来对物品分类是有用的 物品有排他性吗 可以阻止人们使用这些物品吗 技术 成本 物品有竞争性吗 一个人使用这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能力吗 用这两个特点把物品分为四类 竞争性 是 否 是 否 排他性 3 2 2公有地的悲剧 公有资源 是一种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因此容易产生一种 公有地悲剧 的后果 解决办法 或者让一个所有者管理资源 或者干脆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管制 3 2 3搭便车问题 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 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消费它而不用付费 因此产生了 免费搭车 问题 搭便车的结果是私人不会提供这种公共物品 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 比如通过税收来提供公共物品 或通过国家间的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搭便车问题 以环境治理为例进行分析 假定A B两家企业进行生产 每个企业的生产都有副作用 即产生污染而使自己及另一企业的产品价值下降 接下来考察每个企业是否采取措施处理污染 假定采取措施处理污染的成本对于每个企业都是11 不处理的成本是0 如果两家都不处理 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就都为5 一家处理 一家不处理 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为13 两家企业都处理 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都为21 于是 两家都不处理 则各家的净收益为 5 0 5两家都处理 则各家的净收益为21 11 10一家处理 一家不处理 则处理一家的净收益为13 11 2 不处理一家的净收益为13 0 13 环境治理博弈的报酬矩阵 受规制的环境治理博弈 3 3外部性 3 3 1外部性的定义和特征 1 概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森的定义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与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兰德尔认为 外部性是用来表示 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再决策者的考虑范围之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的现象 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与 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 赫勒和斯塔雷特认为 外部性是指这样一种情况 个人的效用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 而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市场交易关系的影响 用数学语言表达 就是某经济主体的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 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 数学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 j和k 指不同的个人或厂商 Uj表示j的福利函数 Xi i 1 2 n m 指经济活动 这表明 只要某个经济主体j的福利收到他自己所控制的经济活动Xi的影响外 同时也收到另外一个人k所控制的某一经济活动 Xmk的影响 就存在外部效应 这是从外部性的接受主体角度来下定义 正的外部性 供给 私人成本 需求 私人价值 市场量 社会最适量 负的外部性 私人价值 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市场量 最适量 污染成本 2 外部性的特征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 3 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的影响效果 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外部性的产生领域 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外部性产生的时空 代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 3 3 2外部性的内部化 几个概念边际损害函数MD 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污染浓度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引起的损害变化量 MD 排放量 损失 美元 排放量吨 年 损失 美元 MD 边际治理成本 减少一单位污染排放量所花费的额外成本 或者增加一单位污染排放量所节约的治理成本 排放量吨 年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MD MAC 边际成本 污染物的排放量 污染控制量 最优排污水平 总治理成本 总损害成本 1 庇古的思路 私人价值 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市场量 最适量 污染成本 2 科斯的思路 科斯定理 从效率角度看 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那么法定权利的初始配置便无关紧要 因为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里 合约交易可以无成本进行 只要是重新安排权利有利于产值的最大化 就可能通过合约交易或人们之间的讨价还价改变最初的产权界定 使资源优化配置 由谈判达成的最优环境质量 情景1情景2 D C 边际成本 污染物的排放量 污染控制量 最优排污水平 O S0 产权方法的局限 交易成本问题 O D Z T C So Y T W S V R 产权界定问题 排他性在技术上可行吗 如果可行 是否可接受 激励倒置问题 科斯手段和庇古手段的区别 庇古手段依赖于政府 科斯手段更多依赖于市场机制 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 管理成本较大 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 实施庇古手段社会除了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效益 而科斯手段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激励 因为税率一般是固定的 而且常低于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 而科斯手段一般能激励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 减少污染 作业 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评价下面的观点 唯一可以接受的污染水平就是不进行污染假设你在一个政府的环境政策计划部门任职 你的任务是拟定一个旨在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政策方案 主要的污染者是交通运输公司 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城市中的居民和工人 详细描述你的方案 注意要包括以下方面 权力被分配给了城市中的居民还是运输公司 权力是怎样被定义的 权力在不同的利益放是怎样分配的 权力是被拍卖还是被销售 价格是多少 第4章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1 环境资源的价值 1 1 价值及经济价值1 1 1价值的概念第一是心理主义 或称主观主义 他们都以个人的需要 欲望 意志 情感 兴趣 态度等非认知 非理智的心理感受 心理体验 心里趋向为中心 来规定和表述价值的基础和本质 第二是物理主义 物理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认为价值属于客体本身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属性 它完全不取决于人们是否需要 追求 感受 享受和评价它 因而 物理主义各派一般都以对象 客体本身的功能为基础 规定和表述价值的基础和本质 第三是关系论 其主要特征是从主体 人 的需要与客体 对象 的属性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和规定价值的本质 认为价值就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 价值 价值就是客体的功能属性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关系 1 1 2经济价值狭义的经济价值仅仅是指在市场中能够进行交换的货币价值 即包括在社会价值之中的经济价值 广义的经济价值是指对经济系统所做出的贡献 只要对经济系统有贡献 对人类的福利产生影响的物品和服务就具有经济价值 1 1 3价值决定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 边际效用价值论 又称主观价值论 奥地利学派 门格尔 庞巴维克 维塞尔 数理经济学派杰文斯 瓦尔拉和帕累托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 但效用必须与稀缺性相结合 才构成价值形成的充分条件 认为边际效用或者最后效用程度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量 即满足人欲望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 强调需求因素和心理作用 认为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值 决定于消费者或购买者的主观评价 价值纯粹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价值就是经济人对于物品所具有的效用所下的判断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 边际效用递减 在饱和点上 边际效用为零 过了饱和点 边际效用为负 3 均衡价值论即均衡价格论 是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的价值理论 认为价值是由 生产费用论 和 边际效用 两个原理共同构成 商品的边际效用可以用买主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价格加以衡量 并提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商品的供给价格等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认为供给的数量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多 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当供求均衡时 所生产的商品量叫均衡产量 它的售价叫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就是供给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4 当代自然资源价值或价值决定理论 自然资源功能价值理论 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质量 效用 能力和对人类的有用性等方面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论 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是指资源资产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价值 生态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支撑和保护人类活动或影响人类的服务水平 这些包括维持大气组成 稳定和改善气候 控制物质和基因库 提供自然景观和娱乐场所等 人类的产生 进化和发展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自然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 自然界中一切自然物对于维持人类生存系统来说都具有价值 这就是生态价值 1 2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构成 间接使用价值 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接获得的效益 间接使用价值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选择价值 自己将来的使用价值 自己后代的使用价值 其他人将来的使用价值存在价值 是人们对环境资源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 包括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资源或环境具有存在价值是因为人们的 遗赠动机 礼物动机 同情动机 权力动机等伦理动机 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分类 总经济价值 使用价值 非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可直接消耗的量 功能效益 食物生物量娱乐健康 生态功能生物控制风沙防止 存在价值 将来的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 为后代留下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价值 继续存在的知识价值 如教育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存栖息地 生存栖息地不可逆转改变 生存栖息地濒危物种 馈赠价值 选择价值 2环境资源经济价值与决策需求 2 1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2 2环境经济核算2 3环境污染损害赔偿2 4环境和自然资源定价环境损失计量流程 环境状况 环境破坏引起的实物型损失 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 环境损失在环境帐户中的表达 2 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2 1 1相关概念环境影响 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的或有害的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通常可以通过剂量 反应关系进行量化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为了特定的目的 采用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对环境影响所导致的损害和效益进行货币化计量的过程 项目或政策 负效益 正效益 经济 社会 环境 环境 社会 经济 总费用 总效益 对比 评价结果 环境影响 2 1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2 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2 1 2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1 1902年 美国 联邦开垦法案 要求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2 1936年 美国出台 洪水控制法案 洪水控制项目的效益都必须超过费用 只有这样 项目才是可行的 3 20世纪60年代 经济学家探讨了费用效益分析的经济学基础 并使之拓展到环境领域 4 1982年 美国政府发布命令要求任何重大管理行动都要执行费用效益分析 以保证政府任何决策措施所产生的效益都要大于所引起的费用 费用效益分析成为政府决策的必要程序和必须工具 5 20世纪90年代起 国际组织开始推广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2 1环境经济评价与公共决策需求 有关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决策 规划政策项目 费用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 行动 行动结果评价 微观 污染损失评价宏观 环境经济核算 事后评价 状况 事前评价 预测 修改决策 提供信息指导决策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应用 成本收益分析 1 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通过对比所评估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从而对项目可行与否进行决策 根据净效益的大小可以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排序 从而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Benefits Tradeoff Costs 2 费用效益分析 CBA EA 与财务评价 FA 的区别 主体不同 利益个体 财 社会总体 费 应用对象不同 公共项目主要是CBA为准 而私人投资项目以FA为准 内容不同 费用与成本的识别项目 效益与收入的识别项目均不同 折现率不同 费用效益分析使用社会折现率 财务分析使用财务折现率 结果不同 财务评价不可行的项目在费用效益分析时可能可行 而在费用效益分析时不可行的项目在财务评价时可能可行 数据处理要求不同 FA可靠性及准确性较高 CBA数据收集难度大 可靠性及准确性较低 评价方法 费用效益分析以NPV为主 3 成本收益分析 CBA 分析的基本步骤 识别项目分析项目的物理影响 影响的筛选 明确对人类的影响通过价值评估技术对上述物理效果进行货币评估 方法见表 对计算出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 计算现值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计算净收益并进行贴现 净收益现值 economicnetpresentvalue ENPV ENPV 收益 成本比 意味着社会每支出一美元的成本 实现的收益 经济内部收益率 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相对指标 它是使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积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4 环境收益和成本在时间上的调整 利息的计算方法单利法 复利法 折现 贴现 的含义 例一 10以后支付1000美元 银行利息 5 今天只需存进 10年后1000美元的现值是 例二 6年后有人给你100美元 6年后的100美元和今天的100美元不同 现值 例三 两个不同的项目在较短的时期内的收益情况 采用6 的折现率 折现率的选择 同一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间其价值是不同的 贴现率是表明资金在不同时间的价值权重的指标 贴现率越高 表明发生在未来的资金的价值越小 贴现率的实质是以当代人的观点看待发生于未来的资金 认为发生在未来的效益不如发生在当前的效益大 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不如发生在当前的费用损失大 贴现率的这种特性引起了人们关于代极不公平的争论 因为贴现率分配给未来资金的价值权重 反映了当代人对后代人利益的权衡估价 意味着后代人的利益没有当代人的重要 这对后代人是不公平的 有学者提出 涉及环境影响的项目评估中 采用低的甚至是零的贴现率 零贴现率的依据 1 对于延续几代人的非常长期的影响 并没有制度和财政的机制使当代人对于子孙后代的环境影响的损失作出补偿 2 对于任何正的非零贴现率 任何事件的现值例如物种消失生态变化 长期人类健康在15年 20年以后都变得非常小 3 穷人采用的贴现率较高 偏重于即时需要而忽略可持续要求 4 因人口与收入的增加 对环境资源的预期使用量会不断增加 资本的机会成本 如果一个国家所有资本都作了尽可能好的投资的话 最低限度应达到的资本收益率就是资本的机会成本 换句话说 它将是最后一部分可用资本所作的或最后的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收益率 我国使用5 的社会折现率美国使用3 的社会折现率 2 2环境资源经济价值的应用 环境经济核算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 2 1背景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是一种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 综合应用统计 会计和数学方法 对一国的经济状况进行系统描述 以监测经济运行过程 为经济理论分析 经济政策制定以及比较提供系统资料的经济统计方法 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 SNA GDP国内生产总值 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指的是一国国内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产品价值之后的余额 也就是当期新创造的价值总量 GDP的三种核算法 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GDP在经济分析中的功能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 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 判断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以GDP为主要指标的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弊端 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 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 不能反映收入的分配状况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资本账户 资产负债帐户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帐户 资产负债帐户 实物交易表 生产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供给表 使用表 产品部门 产品部门表 国内生产总值表 金融帐户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国内生产总值表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国际收支表 资产负债表 经济总体帐户 国内机构部门帐户 国外部门帐户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附属表 国民经济帐户 基本核算表 资本账户 资产负债帐户 生产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金融帐户 金融交易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投资头寸表 期初资产负债表 期末资产负债表 特别是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 没有反映资源 环境的经济价值没有反映经济活动的生态代价没有反映自然资源的损耗歪曲了环境保护费用支出的意义 2 2 2绿色GDP核算理论 1 绿色GDP的含义是一个代表扣除了自然资产 包括资源 环境 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 绿色GDP核算的目的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总量 即通过调整GDP 表明经济发展引起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损害程度 促使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避免过度的资源损耗和环境破坏 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是在1993年联合国统计机构正式出版的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 The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 SEEA 2 绿色GDP核算主要涉及以下价值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资源耗减成本的评估资源耗减成本是一个时期内经济生产对自然资源利用 消耗而形成的成本 评估就是识别已经包含在相关产品中的环境资源价值 即 环境资源租金 对应当期消耗的租金就是资源耗减价值 将资源寿命期内各期资源租金折现加总 就得到资源总价值 资源耗减成本的评估 拨付法按照当期为开采资源实际支付的费用来估算资源耗减价值 资源税净价格法资源价格是通过开采资源后形成的产品的出售来实现的 理论上来说 如果从资源产品价格中扣除该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 剩余部分就是资源价格 净现值变化法资源价值 资源租金 是由其未来收益的净现值构成的 从一个时期的期初到期末 该资源的寿命期减少一年 其净现值之和就会下降一些 即发生净现值变化 企业盈余推算法总营业盈余是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生产部门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后的余值 反映生产过程当期使用所有资产获得的收益 如果把经济过程运用的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自然资产 该企业盈余就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 生产资产的收益和自然资产的收益 前者被称为经济租金 后者就是资源租金 即资源耗减成本 因此从总营业盈余中扣除经济租金就可以推算资源耗减成本 环境退化成本的评估是基于成本的估算方法 即估算防止和恢复所有环境退化 保持初始环境质量水平的成本 是基于损害的估算方法 即估算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损害的价值 3 绿色GDP的内容 如果按照GDP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的核算体系 绿色GDP还可以表示为 生产法 绿色GDP 各行业增加值之和增加值 总产出 中间消耗 资源环境损害 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收入法 绿色GDP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盈余 绿色净效益支出法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环境保护成本 国内绿色GDP核算体系发展历程 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国际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同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合作 开展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课题研究 1990年过孝民 张慧琴对六五计划时期的环境经济损失开展了研究 对污染损失估算的计量方法 数据处理 结果表述取得了较高的研究成果1996 1999年间 雷明等人应用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 对中国资源经济环境进行了综合核算 估算出1992年的全国的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成本约占当年GDP的4 87 2000年 北京市社科院对1997年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和环境资产的经济价值进行了绿色GDP测算 结果表明北京市的绿色GDP为当年核算GDP的74 9 即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北京市的GDP需扣减约1 4 2004年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主办 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 会议提出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将在未来的3 6年内初步建立复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 2006年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中国第一份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这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绿色GDP核算报告 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和突破性成果 2009年底 中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框架 进入多部门会签阶段 3如何利用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 应遵守的原则 一 环境价值只是决策参考依据之一二 环境价值评估的不完备性三 将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引入经济运行体系 第5章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1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如果说某一物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是通过社会上许多单个人的支付意愿的总和来衡量的话 或者说支付意愿反映了个人对该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的话 那么对环境进行经济评价就是要衡量人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 环境经济评价的基础是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 WILLINGNESSTOPAY WTP 或是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WILLINGNESSTOACCEPTWTA 获得人们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一是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 直接市场评价法 二是从其他事务中所蕴含的有关信息中获得 揭示偏好法 三是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获得 陈述偏好法 2 直接市场评价法 直接市场评价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 环境质量的变化会进而导致生产率的变化和生产成本的变化 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 而价格和产出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市场评价法利用市场价格 赋予环境损害以价值或评价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 2 1生产率变动法 changeinproductivityapproach 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投入生产要素 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的变化 从而影响产量 这种变化的价值可以用市场价格计算其价值 作为环境质量变化的效益或损失值 假设环境质量 E 的变化影响生产函数 从而影响了给定资源条件下市场商品的供应数量 Q 在另外一些场合下 这种变化将导致产量或预期收益的损失 Q f L K E 具体来说 它的计算方法可表示如下 环境状态变化的价值 式中 n 假定受影响的商品P 产品的价格q 产品的数量c 产品的成本下标2 环境变化后的情况 下标1 环境变化前的情况 步骤与方法 1 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 财产 机器设备 或者人等 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 例如森林砍伐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导致土壤损失3 受影响的区域100hm2 2 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 例如土壤减少3 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2 假设未受影响前 产量为7500kg hm 则产量损失为150kg hm 3 估计产出或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例如玉米收成将因为森林被砍伐而减少150kg hm 受影响的范围为100hm 玉米的市场价格为1 0元 kg 则因森林砍伐造成的该类损失为 数据与信息需求 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可交易物品的环境影响数据 有关所分析物品的市场价格的数据 在价格可能受到影响的地方 对生产与消费反映的预测 如果该物品是非市场交易物品 则需要替代品的信息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会对环境损害做出反应 因此需要对可能的或已经实施的行为进行识别和评价 应用领域 水域管理计划防止土壤侵袭或污染植树造林大气污染控制由于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并不是环境唯一的功能表现 因此大多时候这种估算并不代表环境质量的全部效益 2 2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通过衡量环境变化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从而来评价环境价值 其中疾病成本法主要计算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患病率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以及患者在患病期间收入的减少 而人力资本法则主要用于衡量环境变化造成的过早死亡的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 常把两者结合起来 疾病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疾病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Ie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成本损失Li 特定个人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工资损失Mi 特定个人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医疗费用损失N 受到影响的人的总数 人力资本法 人力资本法认为 个人过早死亡的损失可用他在未来收入的贴现值来表示 年龄为t的人由于环境变化而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等于它在余下的正常寿命期间的收入损失的现值 年龄为t的人活到t i的概率Et i在年龄为t i时期的预期收入r贴现率T从劳动力市场上退休的年龄 使用步骤 识别环境中的可致病的特征因素 即识别环境中包含哪些可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质 以PM10为例 PM10指总悬浮颗粒物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部分 是具有肺动力学活性的部分 它的来源是直接排放的烟尘和SO2 NOx生成的二次污染物 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并造成过早死亡 确定致病动因与疾病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属于医学范畴 调查患病和死亡人数 以及病人和陪住人员耽误的劳动总工日 评价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口规模估算损失 数据与信息 致病动因的水平 F 可致病的环境质量阈值 S 超过阈值的强度 X 与强度相对应的持续时间 Y 与上述因素相对应的发病率 N 暴露人群的评估 分布规律 敏感人群统计等 剂量反应关系为N N F F S X Y 与上述发病率对应的工时损失数和医疗费用耗费 单位工时工资 医生工资 设备价格 药品价格 需要注意的问题 治病环境动因难于辨认 对处于风险中的人群的评价受到个体差异的干扰 伦理问题价格扭曲 2 3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opportunitycostapproach 基本原理 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下 资源使用的成本可以用所牺牲的替代用途的收入来估算 适用领域 特别适用于自然保护区或具有唯一性特征的自然资源的开发项目的评估 应用实例对于中国著名的三江平原的发展规划有不同的方案 一种方案是要严格保护其湿地资源而不进行任何开发 另一种方案是把三江湿地完全用于农业开发项目 假设经计算农业开发所获收益的净现值为50亿元人民币 则保护湿地不被开发的机会成本即为50亿元人民币 那么政府和公众就需要决定 是否为了获得这50亿元人民币的净现值而放弃保护三江湿地 剂量 反映关系does responserelation 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化给受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 目的在于建立环境损害 反应 和造成损害的原因之间的关系 评价在一定的污染水平下 产品或服务的变化 并进而通过市场价格 或影子价格 对这种产出的变化进行价值评估 它为其他的直接市场评价法提供信息和数据基础 特别是它将提供环境质量的边际变化与受影响的产品或服务产出的边际变化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只使用于评估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品或服务的影响 并不使用于对非使用价值的评估 损害通常是以非货币形式的物理单位表示的一种受纳体影响程度的大小 而损失是以货币表示的影响程度损害函数表示接触水平即接受体的接触水平和接触影响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货币表示叫 货币损失函数 其他 实物损害函数 运用损害函数法衡量增加的收益 污染物 损害函数 总损害TD C0 C1 TD0 TD1 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一 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 1 土壤侵蚀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2 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影响 以及对材料和设备造成的腐蚀 3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4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5 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二 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1 环境质量变化直接增加或者减少商品或服务的产出 这种商品或服务是市场化的 或者是潜在的 可交易的 甚至他们有市场化的替代物 2 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是明显的 而且可以观察出来 或者能够用实证方法获得 3 市场运行良好 价格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的良好指标 直接市场评价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1 一般来说 很难估计出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活动与产出 成本与损害之间的物理关系 2 在确定对受者的影响时 通常很难把环境因素从其他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3 当环境变化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时 就需要对市场结构 弹性供给与需求反映进行比较深入的观察 需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4 价格问题 损害剂量反应关系和费用函数 建立环境损害剂量反应关系损害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保政策与宣传试题库:医保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国内安全保卫专业题库- 国内安全保卫专业学术研究动态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教育与心理学应用的融合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合作
- 2025年妇科优生学相关专题讲座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防范与处理考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如何促进大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乡土地理特色专题解析测试题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高压操作安全规范)电力系统变革试题
- 2025年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题库- 大学社会体育项目社会责任探索
- 康复伦理问题
- 配位化学-本科生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兰州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授予本科生学士学位名单
- 学生休学证明模板
-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标书(模板)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
- GB/T 2930.1-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 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套
- 第一章-宗教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范式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