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作业财政一班 赵慧新 073501104财政一班 张 程073501116一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的格局是如何确定的? 首先,我们选取美国(发达国家)作为比较对象。根据国际要素禀赋理论,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最突出的困难就是资金相对不足,资本总存量相对较低,与美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中国的要素禀赋(K/L)小于美国,因而,中国属于典型的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国。 根据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为获取比较优势,中国必然大量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口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资本要素生产的产品。因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国用本国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发展制造业,提供加工服务,在国际贸易链上处于低端位置,成为世界的加工车间。现实世界中也印证了这一点。第一,中国幅员广大,物产丰富,但人均耕地和自然资源拥有量相对贫乏,在供给方面基于初级产品出口难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相反在需求方面则可能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大国,而发挥需求的影响力显然要以加工制造能力的增长为基础。第二,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比较充足的条件。第三,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制造业一般先于服务业的发展。而实际上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之中,就时序而言,中国经济的崛起确实首先体现在在制造业方面。二 你认为有可能发生变化吗?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一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始终要遵守比较优势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就一定阶段而言,一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体上不能背离市场竞争规律决定的国际分工原则。所以,一定阶段内,中国还将保持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但是改变这种分工格局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改变了这种分工格局,中国可能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当前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研发中心也是一种前景。然而,无论是就中国人力资源的条件来看,还是就目前国际科技竞争的态势而言,寻求这种发展前景也不可能是近期的事情。某些领域可以争取,全面推进还有待时日。 其次,是向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的方向发展。这条路上从在现阶段看有两个制约:一方面,没有制造业的发展,服务业的成长便会受到制约,难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服务业更多地受到市场容量和市场准人以及国际可交易性的限制,而新兴的贸易、金融等服务业对体制条件和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又很高,目前这方面还是中匡经济发展的“软肋”。因此,中国不能忽视服务业的发展,而要成为国际贸易或金融中心,只能寄希望于成为制造业中心之后再为之。 第三,更加现实一点的看,中国现阶段参与国际分工必然是以制造业为主体,成为世界“高级制造业中心”应是可能性最大、条件最为充分的选择。要促成这种转变,必须处理好加工制造与研究开发的关系。与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制造业的研发水平和出口的结构水平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中国研发资金投人只有美国、日本和和德国的30左右,占GDP的比重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约15个百分点。中国制成品出口比重虽然达到了90,但仍以加工贸易为主,重要原材料、关键设备和核心零部件仍要依赖于进口。在原创性技术的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方面的差距更大。所以,中国的转变关键是要在加强薄弱环节和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工夫,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加工制造中心与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利润中心逐步统一起来。 三 你对中国是世界工厂这一说法有何评价? 我认为,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将来是否成为世界工厂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到底什么是世界工厂。在经济学文献中,对世界工厂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作为研究工业经济的专家,吕政对世界工厂的涵义做了这样的解释和分析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8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可以说,英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工业犟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器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工业品出口的重要基地。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工业从以出口重化工业产品为主导逐步转向以出口附加价值高的机械电子产品为主导,成为机电设备、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根据对英国、美国和日本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吕政认为要成为世界工厂,必须是该国的工业有一系列重要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位居前列,有一大批工业企业成为世界制造业领域的排头兵,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根据上述关于世界工厂涵义的分析,我认为说中国已经或即将成为世界工厂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将来能否成为世界工厂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现代国际分工体系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但也不可能把制造业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目前海外关于中国即将成为或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宣传,是日本、韩国的一些人不了解中国工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做出的错误判断,甚至有意夸大中国工业规模和水平,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依据。为什么说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首先,世界工厂要为世界市场大量提供出口产品,不能仅仅看该国工业产品的总量。如果从生产总量上看,中国很多工业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工业品多数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工业的消费大国。各种工业品首先供应国内消费,其次才是出口。2001年中国出口总额是27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位,相当于美国出口额的34,德国的49,日本的56。即使按出口年均增长8的乐观估计,到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也只有5500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德国出口总量的水平,2000年美国出口总额的70。再从工业品出口结构看,目前和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服装、鞋业、日用轻工业品等。虽然近年来机械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已经超过纺织品的出口额,但在出口的机电产品构成中,也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产品为主。日本仅汽车出口就超过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进口的机械电子产品在800亿美元左右,且都是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其中仅半导体芯片一项产品的进口就占国内芯片市场需求的90。这种情况证明,中国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还明显落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所以说,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四 中国应该成为怎样的世界工厂?对所谓世界工厂,要作具体分析,它至少有三种类型。一类是来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就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及产成品的销售都由跨国公司控制,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国家,主要是赚取人工费用,实现劳动力的就业。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著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当然这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并存的,只是比重的高低有所区别。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GDP增长较快而GNP并没有获得相应增长的局面,附加价值的大头被跨国公司拿回了本国,有时甚至出现发展中国家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我们必须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第三种类型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著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目前,正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巨大的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设厂,外国跨国公司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日益将其生产性环节移向中国,外国的制造业产业也纷纷向中国转移,使得中国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这种地位,显然是非常被动且具有很大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也不过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是生产别人品牌的“大工厂”,是全中国人民做蓝领,并不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有鉴于此,中国制造业应慎防被固化在“加工装配”的位置,而应该逐渐向高级化发展,成为真正具有本国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袖。我们不拒绝、不排斥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的发展模式,积极利用外资,欢迎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制造基地以及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但是,我们的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不应长期停留在这一水平上,不应只依靠发挥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而应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培养一大批能够进入世界工业500强的大型企业,在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不仅应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同时也应逐步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强国。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成为世界工厂”更多的当成是一种过程,遵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忌讳总想一下子变得“高级”,因为“欲速则不达”。 1.保持和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并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并不等于技术含量低,波特指出,竞争优势反映在出口商品的结构上,并不完全在于出口什么产品,而在于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会减弱的,因此,在目前,必须以此为依托,同时用高新技术改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价值,增强其国际竞争力。2.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规模经济收益。中国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关键不在于政府的强制干预,不在于政府的“拉郎配”,而在于政府提供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兼并的大环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打破企业兼并的各种阻碍,让企业通过市场规律自主自愿的进行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3.重视教育,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永远无法使一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只有核心技术才是制造业的生命力,而核心技术是不可能通过引进取得的,只有通过本国的研究和开发才能够获得。一方面,国家应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和技术工人,正如梁小民所说,中国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关键在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考延边州刑事技术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大连市外交业务岗位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北京铁路公安局申论题库含答案
- 2025国考安徽金管财经专业科目题库含答案
- 2025国考阿拉善盟党务工作岗位申论题库含答案
- 2025国考鞍山市海关监管岗位行测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常州市韩语翻译岗位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国考长春市公安执法岗位行测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甘肃粮储局行测常识判断易错点
- 2025国考赤峰市德语翻译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制造业行业发展现状及细分市场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库附答案
- 流延膜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专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结论+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 医学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放射诊疗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平安网格测试题库及答案
- 重症胰腺炎课件教学
- 3.2营造清朗空间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烫伤急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