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国语 1 作者 年代及性质 国语 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史书 司马迁说 左丘失明 厥有 国语 报任安书 按照汉代的说法 国语 是写 左传 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国语 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 止于鲁悼公 前1000 前400 现在学界认为产生于战国 前475 前221年 初年 作者当不是与孔子同时的那个左丘明 国语 有楚攻越 杀越王无疆能的记载 前335年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分别记载周 鲁 齐 晋 郑 楚 吴 越八国之事 凡21卷 其中 晋语 9卷 周语 3卷 鲁语 楚语 越语 各2卷 齐语 郑语 吴语 各1卷 与 左传 偏重叙事不同 国语 偏重记言 其记录的语言包含了许多政治经验 周语 召公谏弭谤 一篇 记周厉王以肆意残杀为消弭不满言论的做法 使 国人不敢言 道路以目 结果被民众驱逐而流亡 文中记载了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的经典语言 国语 记载了的史实非常丰富 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 并为后来的史书 如 史记 所援引 此外 国语 作为古代散文名著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版本 关于 国语 写本的记载 最早是班固 汉书 艺文志 汉魏至唐 郑众 贾逵 王肃 虞翻 唐固 韦昭 孔晁等多家注本并行 而以韦昭注本影响最大 到宋代 就只有以韦昭注的本子为底本的公序本流行 目前我们能找到的 国语 刊本 都是明 清二代的翻刻本和手抄本 谤 与中国古代的谏官制度 提到 谤 我们用一想到 诽谤 一词 而提到诽谤我们今人往往会想到法律上的诽谤罪 其含义是 诽谤罪 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 足以贬损他人人格 破坏他人名誉 情节严重的行为 然而 古代的 谤 诽谤 的含义与今天的理解不同 几点介绍 1 召公 即召穆公 前 前822年 姓姬名虎 是世袭的召康公后裔 周厉王到周幽王时期担任召公 和周定公 共伯和 卫武公 等皆为当时的卿士 曾力谏厉王 未果 国人暴动时 以自己的儿子顶替太子 即后来的周宣王 前841年 召公与周公一起管朝政 凡14年 直至太子即位 史称 共和行政 一说 共和 为共伯和摄理王政 2 厉王 周厉王姬胡 前828 是西周第十位国王 谥号厉王 他在位期间 穷兵黩武 横征暴敛 他重用小人 实行 专利 政策 所谓 专利 就是顽固地坚持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霸占山林川泽 不准平民利用谋生 郭沫若 中国史稿 国人的基本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 当然有意见 就 谤 王 厉王不仅不反省自己的作为 反而实行 钳口 政策 王怒 得卫巫 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其谤鲜矣 诸侯不朝 三十四年 公元前844年 王益严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厉王喜 告召公曰 吾能弥谤矣 乃不敢言 史记 不是民众没有意见了 象齐威王那样广开言路改进工作 而是高压威吓 国人 不敢言 这种情况更加危险 民众的意见得不到表达 王朝政令得不到改进 而且民众愤怒的情绪在郁积中不断增加 不在沉默中死亡 就在沉默中爆发 对此 召公十分忧虑 再次向厉王进言 劝谏厉王首先得让民众讲话和提意见 但厉王还是不听 结果 沉默并愤怒着的国人忍无可忍 爆发 国人暴动 厉王逃到了彘zh 今山西 3 国人 国人暴动 的主角是 国人 什么是 国人 作为地理方位概念 国 对应于 野 国人 是指居住在国中的人 与 野人 农夫 相对 作为一个政治概念 国人 是指有权参加国家政治决策 有经济收入的城市平民 其祖先与周王同族 只是随着年代久远 血缘关系淡薄了 但在国家生活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学习课文 解题 召 sh o 公谏 规劝 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弭 m 消除 阻止谤 公开批评 指责别人的过失 厉 暴慢无亲 杀戮无辜 正音 壅瞽庶矇悖彘耆艾瞍箴 y ng g sh m ng b i zh q i s u zh n 学习第一段 厉王虐 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卫巫 使监谤者 以告 则杀之 厉王 周夷王之子 名胡 前878至前842在位 共三十七年 国人 居住在国都里的人 这里指平民百姓 谤 诽谤 此处指批评 邵公 名虎 周王朝卿士 谥穆公 邵 一作召 命 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卫巫 卫国的巫者 巫 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周厉王暴虐 百姓纷纷指责他 召穆公对厉王说 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 厉王听了勃然大怒 找到卫国的巫师 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 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 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王喜 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 乃不敢言 弭 m 消除 国人不敢说话 路上相见 以目示意 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 对召穆公说 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 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第一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写弭谤的由来 厉王所以要 弭 谤 是由于 国人谤王 而 谤 的由来则缘于 厉王虐 可见乱由上作 社会真正动乱的原因仍出于高高在上的专制君主 这一段写厉王共几层 四层 只用了四个字 暴君的面目就勾画得一清二楚了 一是 虐 二是 怒 三是 杀 四是 喜 作为矛盾对立面的 国人 作者着墨更少 学习第二段 召公曰 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 障 堵塞 为川者 治水的人 宣 疏导 召公回答说 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 阻塞老百姓的嘴 好比阻塞河水 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 伤人一定很多 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 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天子 古代帝王的称谓 公卿 执政大臣 古有三公九卿列士 古官员有上 士 下士之分 统称列士 在大夫之下 诗 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瞽 g 鼓 盲人 史 史官 书 指史籍 师 少师 乐官 箴 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瞍 s u 没有眼珠的盲人 赋 有节奏地诵读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 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 乐师进献民间乐曲 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 少师诵读箴言 盲人吟咏诗篇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瞽 史教诲 耆 艾修之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百工 周朝职官名 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 庶人 平民 亲戚 指君王的内外亲属 耆 q 其 艾 年六十叫耆 年五十叫艾 这里指年长的师傅 修 整理修饰 悖 b i倍 违背道理 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谏 平民将意见转达给君王 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 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 察其是非 乐师和史官以歌曲 史籍加以谆谆教导 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 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 付之实施 这样 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民之有口也 犹土之有山川也 财用于是乎出 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原隰 x 席 平原和低湿之地 衍沃 指平坦肥沃的良田 兴 兴起 表露之意 老百姓有口 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 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 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 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 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行善而备败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 阜 丰盛 夫 f 扶 发语词 无义 与 语助词 无义 一说为 偕从 之意 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 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 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 他们考虑成熟以后 就自然流露出来 怎么可以堵呢 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 那能有多少人来辅助您呢 第二段的先后用了两个比喻 这是借助于形象思维加强说服力 前一层以 川 喻 民之口 是从消极方面打比方 后一层以 土有山川 和有 原隰衍沃 来比喻 口之宣言 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 献诗 献曲 献书 这是使王览读的 箴 赋 诵 谏 这是使王聆听的 这些见和闻的内容 都是在正常情况下提供的一般性意见 是从正面指出一个做国王的应当怎样怎样做 问题 召公要向厉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为民者宣之使言 问题 为什么民言不可 壅 而必须 宣 防川 喻1 防民之口 说明 民言不可堵 1 2 壅川的后果 川壅而溃 伤人必多 用高压手段堵塞民言的危害 喻2 壅民言的后果 问题 宣之使言 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公卿列士献诗 史献书 读 瞽献曲 师箴 瞍赋 矇诵 听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 耆艾修之 没过失时该怎么做 有过失时怎么做 使 王 斟酌 采用意见 事行而不悖 意见 效果 问题 召公是怎样说出 宣之使言 的好处的呢 土之有 山川 原隰衍沃 民之有 口 赖以生存的 财用 衣食 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 产出 说出 喻3 行善而备败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有关国家生存死亡 治乱兴衰 比喻说理 学记 礼记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曾经 有一杯水放在我眼前 我没有珍惜 一下子倒掉 致使我口干舌燥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杯水 我会说 感谢主 但是 时间被我挥霍掉之后 哪来 如果 浪花转瞬即逝 因为它身不由己 永远支配于人 礁石屹立千年 因为它不为风云所动 笑看潮落潮起 读不同的书就好比鱼在不同的地方游动 鱼如果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就会成长 在污浊的水中游动就会生病 甚至死亡 读书如采蜜 蜜蜂要想得到香甜的蜜 就要博采群花 我们想了解丰富的智慧 就要博览群书 比喻论证的一般规律 事物 现象行为过程结果喻体 川壅溃伤人本体 民之口堵塞愤怒 伤君伤国 比喻说理一般规律 事物 现象 行为 过程等相似 作用 结果 意义等相似 实战演练 1 提醒人珍惜时间2 提醒自己自主3 关于读不同的书 学习第三段 王不听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彘 三年 前842年 乃流王于彘 zh 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 乃 终于 副词 流 流放 放逐 于 到 介词 于是 从 从这里 彘 地名 在今山西 周厉王不听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 过了三年 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最后一段写厉王不听召公之谏而一意孤行所造成的后果 只有三句话 一句说厉王 一句说国人 最末一句说明国人和厉王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 被统治阶级的各个阶层联合起来对暴君进行了惩罚制裁 这中间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 只把事实的结局告诉了读者 文笔简劲到无以复加 而读来却余味无穷 鲁迅先生提倡写文章要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 句 段删去 毫不可惜 这篇文章在这一方面适足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选自 国语 的 周语 上篇 左传 称厉王为 王心暴虐 万民弗忍 在厉王统治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统治者的危机日益严重厉王偏偏重用荣夷公等佞臣 对内封山占水 垄断了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 禁止老百姓采樵 渔猎 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 对外兴师动众 征伐邻邦 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他的倒行逆施 横征暴敛 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 朝野上下 危机四伏 民怨沸腾 这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 这篇文章的确写得简洁朴实 召公进谏的一段话恳切扼要 他只是要把阐述的意见老老实实地讲了出来 这同样也起到应有的感人作用 周厉王暴虐无道 没有接受召公的劝谏 所以遭到可耻的下场 但作者记载这段历史 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 特别是最高统治者 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 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 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 成语积累 道路以目 路上相见 以目示意 不敢交谈 形容政治黑暗 人民敢怒不敢言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 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指不让人民说话 必有大害 常识积累1 古书体例 编年体 春秋 左传 纪传体 史记 二十四史 语录体 论语 国别体 国语 战国策 2 年龄特殊称谓 襁褓 婴儿 孩提 二三岁 总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1770-3:2021/Amd 1:2025 EN Information security - Key management - Part 3: Mechanisms using asymmetric techniques - Amendment 1: TFNS identity-based key agreement
- 【正版授权】 IEC 61000-6-2:2005 E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6-2: Generic standards - Immunity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 校园应急知识培训课件简报
- 造价方面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杭州面试题及答案
- 回乡创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语文开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心得
- 粤电集团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必考多选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乳制品配送服务应急处理方案
- 公司收款授权委托书标准
- 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解剖护理课件
- 中音萨克斯名曲经典十首
- 2016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 数控折弯机简易数控系统SNC说明书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