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物館參觀教學與展示參觀活動單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經驗為例左曼熹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教組助理研究員Tel:(04)23226940-254Fax:(04)23235347E-mail:.tw 摘要博物館學習環境不同於學校,資訊豐富多樣、以實物為展示主體、學習者較自主也自由。當教師欲運用博物館進行教學時,往往因不熟悉博物館的教育資源,也未能掌握博物館中學習的特色,而備感挫折。然而教師最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也只有教師能使博物館中的學習活動與學校中的教學做適當的串聯與延伸,因此教師仍是成功的博物館參觀教學的靈魂人物。筆者依據多年在博物館中與學校教師合作之實務經驗與觀察,試圖探討教師如何運用博物館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有趣又有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除於文中分析教師在規劃設計博物館參觀教學常出現的問題,並以此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認為博物館仍有必要與師資培育者及學校教師合作,發展並收集一些較佳的範例包括展示參觀活動單與教學活動設計,提供給教師參考與使用。幫助教師在開始利用博物館進行教學時,減省精熟展示內容與設計問題的功夫,而將重點放在引發學生興趣、培養觀察力、增加探究性等方面。當教師與學生日漸熟悉並體認博物館學習特色後,有心的教師自然會發展出對其學生更具啟發性之創新教學。關鍵詞:活動單、實物學習、博物館參觀教學。一、前言台灣的博物館對大眾而言仍算是新興機構,一般成人與教師的成長過程,多數沒有在博物館中學習的經驗,因此也較不懂得如何啟發孩子欣賞與利用博物館。亦或沒有引導,隨意走馬看花,戶外教學變成旅遊;亦或安排太多的抄寫或被動的聆聽活動,犧牲掉孩子在博物館中主動探索的好奇與興趣,甚為可惜!一個人若在孩童時即體認博物館的奧妙,其重要性應等同於體認閱讀的奧秒,將可能成為一個懂得終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人。今全國正值教育改革,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教材鬆綁,教師自行規劃設計課程的自主空間與彈性均較過去大很多,博物館開始成為許多教師急於挖掘的教學資源。因此,本文乃由文獻探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參觀活動單的發展、推廣及使用經驗、展場中學生學習活動的觀察、以及與教師經常的討論等方面所獲得之心得,試圖針對教師如何運用博物館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有趣又有探究性的學習活動?提出有關的看法與建議,期待教師在學生的參觀活動中扮演更積極的引導角色。博物館中的教學資源除了展示之外,還有豐富多樣的演講、演示、動手做、劇場教室、影片欣賞等教育活動。後者多為由博物館教育人員主導,是一完整的教育活動單元,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時較沒有困難,至少可達某一程度的教育效果。但對於博物館教育功能居於主體地位的展示,反而是教師教感困難的部分,因此本文的討論僅針對展示教育資源。二、博物館環境中的學習有什麼特色?要討論學生在博物館中的學習,我們需要先了解博物館環境中的學習有什麼特色? 博物館與所有其他教育機構最大的不同在於她有非常豐富的實物蒐藏,而且通常是真品。這些蒐藏可能是人類文明與歷史的證物,也可能是自然史的證物。它們是我們開向大自然的窗口,幫助我們認知自然與人類存在的連續性(Hicks,1983)。這是博物館最具感動力,也是其基本功能之所在。所以博物館中的學習,最獨特也最有價值之處就是直接體驗實物的的感官經驗;也就是說不再以經由語文的學習為主,而會較多地透過觀察,除視覺外也會透過聽覺、觸覺、甚至嗅覺等感官,直接領悟到實物或展品所傳遞出的訊息(Voris,1986)。所以學生在博物館中學習,應多引導他們針對實物作觀眾。另一方面,博物館中的資訊非常豐富而多變化,常讓人有目不暇給的感覺,除非事前規劃設計,否則參觀博物館通常沒有一定的目標,而且是非常自由且自主的,最自然的參觀方式通常是沒有結構性的。但是有博物館學者發現觀眾自由參觀時,一般人都只注意一些對其個人有意義(與其原有的經驗有關)的展品,如果沒有特別的刺激或引導,這樣的經驗只能加強那些他原已經知道的,較不可能拓展他的學習(Grinder et al, 1985)。另外Grinder 也認為在博物館中所獲得的經驗如果是片段或不相關的,也許令人愉悅,但往往意義不大。相對的,博物館中的學習活動不像學校需受統一課程或評量的限制,在活動設計上又可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給學生較多探索與討論的機會,也可以運用表演或遊戲寓教於樂,又可融合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例如帶入與主題相關的藝術或音樂活動,或將科學概念融入社會議題等。使得一個主題下的活動,能嘗試在多方面經營學生的多元智慧(Armstrong,李平譯1997),鼓勵不同特質的孩子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三、在博物館中設計良好的學習較有成效如前所述,Grinder認為在博物館中沒有重點、隨意的參觀方式,學生不容易整理出心得,很難有具體的成效。另根據Greenglass研究發現,觀眾獨立推衍建立概念的能力越差,則越需要博物館提供結構化的學習情境,以提昇學習效果 (Greenglass,高慧芬譯1986)。雖然他的研究是針對展示與成人觀眾,但對認知發展未瑧成熟的兒童,應更需要以較結構化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習,培養訓練其觀察與探究學習的能力。美國芝加哥費氏自然史博物館為中小學教師所出版之博物館參觀教學規劃指引(Voris,1986)中亦指出,唯有經設計,主題式的博物館參觀活動,才有可能與學生在校的學習經驗相配合,師生才有共同討論的話題,老師也才可能設計其它有趣、相關的延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較清楚的概念。以到過科博館參觀的學生為例,我們也發現若沒有人引導,學生來過兩三次後,除非有新的展覽,通常都不願意再來。但是也有實例證明老師或家長若給予適當的引導,每次以一個主題為重點,有些學生甚至每個星期都來,仍樂此不疲,實在是因為他們已發掘出博物館學習的豐富與樂趣(左曼熹,1998)。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展示參觀活動單博物館為了加強觀眾在展場中的學習,通常會提供解說服務與各種教育活動。但是學生觀眾常是集體來館,一來就是很多人,博物館的人力往往無法同時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我們期望借重教師的力量。但是在學校教師普遍對博物館以及博物館學習還不太了解的情形下,期望他們能帶領學生在博物館中探究出門道,首先我們需要提供協助尋寶的工具!因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收集國內外博物館的有關做法,透過教師研習邀集中、小學的老師與館內的研究人員合作,編寫出版展示參觀活動單。基本的想法是針對不同的展示主題,設計問題誘發好奇,刺激觀察,並引導學生分小組或自行在展場中進行有主題的探究式學習。我們期望藉此加強學生與展示的互動,提昇學生觀察展示的敏感度,並為親子或師生提供可以共同討論的話題,以充分發揮展示的教育效果。這種利用活動單的參觀學習,一方面它有一個經過設計與導引的學習情境,另一方面它鼓勵探究、討論與自行建構,可以說是試圖實現該館前館長漢寶德先生所謂博物館教化合一的教育理念(漢,1991)。科博館目前已針對不同展示區或展示主題陸續出版了三十八個單元,每一個單元都可以獨立發展成為一個教學單元,也都同時編寫了一份活動指引。活動指引說明該單元的目標、設計理念、相關知識、相關閱讀資料、以及帶領活動的參考訊息,包括有獎徵答參考題庫等。目的是要幫助老師或家長掌握該活動單的要點,以便於小朋友使用前後予以適當的協助,並帶領討論。這些活動單除了在科博館的賣店發售,全部內容亦可上網(.tw)查詢。只要是在科博館內使用,老師還可根據自己學生學習的需要,重新改寫設計或影印活動單給學生使用。五、參觀教學最好由教師為自己的學生設計學習活動與活動單由博物館編寫並出版展示參觀活動單提供給學校與一般觀眾使用,有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當老師們對博物館的教育資源還不熟悉,也不懂得如何利用的時候,博物館出版的活動單是方便有心人入門的工具。由科博館的展示參觀活動單出刊後,深受學校老師的肯定,可以確知博物館發行出版的活動單,對各級學校而言的確有他階段性的價值。對學生或一般親子觀眾它們都有引導觀察,較深入地探究展示的功能。另方面該館出版的這些活動單也為以觀察為主體的博物館學習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範本,讓學校教師參考學習。但當教師們越熟悉博物館、主題式的參觀學習活動以及活動單後,也就有越多的教師建議博物館編更多適合各年齡層的活動單,以便配合其學生的程度和其學校正在進行的課程。這種編寫出版計劃是沒有效率的,但這樣的期望也說明了最好的學習活動或活動單,應是由教師為自己的學生設計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切合學生的需要,使學習達到最高的效果。因為教師才最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也只有教師能使博物館中的學習活動與學校課程做適當的串聯與延伸。有人曾問參觀展示為何要設計以問題引導學習的活動單?根據我們在展場的觀察,絕大部分的學生仍不懂得如何觀察實體展示,好的問題的確能延長學生觀察展示的時間,引發較深入的觀察、發現與討論。另方面Lederman(1998)也認為問題可導引出學習的焦點,增加學習的自主性,也較能激發討論與探究。有了學習單,展場中較系統的學習不再需要只是重頭到尾聽老師或解說員講解,而可以分小組或個人依據活動單自行參觀學習,有較多自由探索的空間,因此運用問題在博物館的參觀學習活動中應是一較佳的方式。以下針對我們的工作經驗於下提出針對博物館展示設計活動單的一些基本原則。六、展示參觀活動單的設計原則活動單既然是博物館參觀學習過程中為學生自由探索而設計的尋寶圖,所以設計問題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欣賞、觀察或體驗到寶,而不是出考題評量學生學到的知識。而博物館中的寶,主要即是展示中的實體,包括標本、模型與設備等。因此活動單的問題要多強調針對實物的學習與體驗。問題的設計要能與使用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引發相關生活經驗的思考與討論。在一份活動單中試圖探討的問題或目標概念不要貪多,使學生有機會清楚地建構出主軸概念,並考量博物館學習環境特質,注意學生使用時的方便性.等等,都是基本原則。國內外均已有頗多的文獻討論博物館參觀活動單編寫設計的原則以及問題的類型與設計技巧等(Voris,1986;Fry,1987;Durbin,1989;葉貴玉譯, 1988;王啟祥,1998;左曼熹、莊薏華, 1999),本文不再細論。活動單的設計與課程設計一樣,很難面面俱到,也很容易有漏洞。凡有實際編寫經驗的人都知道,設計原則往往是知易行難,我們原有的學習經驗與根深蒂固的舊觀念,還常影響著我們的設計。所以多練習累積經驗,使用前聽聽同儕的意見,使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聽聽學生的想法,都很有幫助。科博館出版的活動單每個單元都曾經過與主題專家、其他編者一同討論的過程,既可檢視缺點,又能腦力激盪出更好的呈現方式。同時為了掌握學生的認知與理解,以及使用時可能出現的狀況,每個單元出版前也會經過至少一次實際試用的過程(游瑰玲、講孟芬 1999)。曾有位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在活動單試用後,感嘆的說:學生的想法,居然和我以為的差距這麼大!。七、教師自行設計參觀教學或展場學習單常見的問題(一) 未能掌握博物館中針對實物學習的特色,未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實物的能力。這是一般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常要求學生注意知識訊息勝於對展示本身的觀察。因此設計活動單時較少出屬於觀察性、操作性,或經由操作觀察比較,進一步思考生活關聯性的問題,多數均屬於在說明板中找答案的題目。往往過於強調知識的學習與評量,忽略情意與技能的培養。其實博物館中的實體展示與可操作的模型或裝置等,是博物館最獨特,也是任何其他教育資源無法取代的部分。這些實體展示也最能拓展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觀察力,誘發好奇與探究,教師實應善加利用。(二) 未考慮學生的能力,一次期望學生學太多。結果是大家很累、很趕,抹煞了學生到博物館學習的興趣,常也模糊掉學習的焦點。現代的教育教育學者已較主張少即是多(less is more)(AAAS, 1989),教學上與其灌輸大量的知識,不如引導學生深入且多面向地透徹了解少數重要概念,運用博物館資源進行教學也應掌握此原則。更重要的是,博物館的情境原是較能誘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不當的教學設計若使學生對博物館產生了反感,則甚為可惜。(三) 教師和學生未做好適當的行前準備。在博物館中進行教學活動,老師除了活動前需要用心且周全的規劃設計,預約好必要的支援。最好老師能預先實際到館熟悉環境,掌握學習主題與可能發生的狀況。學生在較陌生的博物館中很容易因各種分歧的刺激而分心,老師最好也能藉由主題熟悉活動,或與主題相關的分組方式,幫助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Bitgood(1993)與Falk et al.(1978)之研究均顯示,老師在參觀前幫助學生認識博物館的環境、活動的地點、活動的主題與流程、以及參觀時應注意的事項,在博物館中學生會較用心學習,還可減少參觀時不良行為的發生。(四) 教師對展示主題內容了解有限。這往往會出現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一是教師缺乏信心,不敢主導教學活動,也不敢給學生探究的空間,博物館中的學習活動過於依賴博物館教育人員。但博物館教育工作員的人數有限,不是經常都能滿足所有學校的需求,他們也不是最適合誘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者。Stronck(1983)的研究顯示,教師帶領的學生團體的確比解說員帶領的學生對參觀的主題表現出較積極的態度。另一相反的現象是老師仍然自己設計帶領學習活動,但卻因此流於知識細節,無法掌握展示的精采,甚或出現錯誤的詮釋。(五) 學習活動看似有主題,與主題相關的學習活動概念卻是各自獨立的,未引導學生建立概念間的關聯性。 多僅由名稱上去拉關係,但各活動的主要概念對學生的學習經驗而言卻是無關聯性的。八、教師如何發展自行規劃並引領博物館參觀教學活動的能力?(一) 對於初學者,建議先選用博物館已出版的展示參觀活動單,以其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在過程中學習掌握單純的活動主題,以引發學生興趣,培養觀察力為主要目標。 尤其是教師若對博物館的展示內容與博物館環境中學習的特色還不熟悉時,這是一個較容易切入的做法。以科博館為例,所出版的每一份展示參觀活動單雖有各自的目標,但均掌握住透過觀察與操作學習的基本原則,教師與學生均可經由使用過程中漸漸體認出博物館學習的特色。所以建議教師可配合自己教學的需要直接選用,或參考該單元活動指引,根據自己學生的程度改編之。這樣比起自己找資料認識展示主題,教師可以省下不少時間,而可將功夫花在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培養觀察能力與良好的參觀習慣上。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教師也可再找出該館其他與該主題相關的教育活動(包括劇場教室、演示、動手做與展場解說等),根據時間做整體的設計。(二) 博物館展場教學活動可分為:主題熟悉活動、引起動機的活動、展場分組利用活動單的學習、活動單檢討、趣味評量活動、校內延伸活動等幾個要項來設計。 教學活動是活的,原沒有所謂絕對必要的要項或順序,以上乃根據教師的活動設計與學生活動的觀察,發現這些活動項目與適當的順序安排的確使學生有較高的參與熱誠,有較多的觀察發現,引發較豐富有深度的討論。 例如有教師運用學生的分組幫助學生熟悉主題,在參觀南島民族前,將學生分為九族,事前各組分頭收集資料並介紹該族。對低年級的學生則只選鄒族與雅美兩族為參觀重點,以代表雅美的芋頭與飛魚以及鄒族的小米與勇士將男女生各分為兩組。在美勞課中向孩子說明這樣分組的理由,並讓學生分頭設計製作各組的頭飾與隊旗,參觀當日小朋友即戴著頭飾,舉著隊旗,參與分組觀察與競賽活動。 也曾看過教師在帶學生進入熱帶雨林溫室參觀前,請孩子們吃無花果、波蘿蜜與巧克力,告訴他們待會要進去找它們的媽媽。也有老師在進入展場使用活動單前,請學生先看其中的一個實體展示,讓學生陸續自由分享其發現,誘引出觀察的敏銳度,再告訴學生進展場使用活動單分組探討時,也要發揮這樣的科南精神;待會的分組趣味競賽主要也是比誰觀察的仔細等等。這些活動確實都提昇了學生參觀展示時的觀察與注意力。 至於活動單檢討時,學生找不到答案的部分,不必直接告訴他們,可稍加引導給予學生再次回去觀察展示的機會。學生第二次的觀察就會比第一次更用心了。 趣味評量活動,不論是趣味競賽、有獎徵答、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師們頗能發揮創意,製造趣味的部分。但最好能切合活動目標,針對觀察與主要概念而非知識細節進行評量。 校內的延伸活動更可視課程需要與學生參觀時引發的問題和討論,彈性發揮。也有教師是以共同閱讀課外書籍的方式延伸博物館學習。 也曾有老師為誘引孩子閱讀數學系列的課外讀物,即以科博館數與形的展示參觀活動,來引發孩子的興趣。(三) 漸次增加學生在展場中的探究性,培養學生觀察、分享與問問題的能力。曾有人質疑一份活動單的目標概念太單純明確,會限制學生在展場中探索的自由。因此也有教師在使用活動單前或後,讓學生分組自由的在展場中探索。學生除了要報告分享其觀察探索的發現,也被要求至少由實體展示中找出一或兩個問題問同學。學生自己可以已知道,或不知道該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活動引領方式,通常需要教師對探究式教學與博物館展示有某種程度的認識與信心,一般教師往往不太敢開放自由探索與討論,但大家仍可以此為目標。對於學生的問題,可引導孩子回校後查詢閱讀資料,也可在討論之後安排展場解說。(四) 積極學習,常到博物館,豐富對博物館展示教育資源的了解。 教師可多注意博物館的網站訊息與出版品,多閱讀,常參觀博物館,練習與展示對話,多問問題。當教師對博物館展示主題了解的越豐富越深入時,越能發掘展示的精髓,通常也越懂得如何引發孩子的興趣、給孩子探究的空間。(五) 善用團隊合作,多討論激發靈感;在實作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應是否符合活動預計的目標。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推展,鼓勵課程統整、合科教學、教學創新,教師在學校中有了較多與其他老師合作的機會,應多善加利用。在科博館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發展活動單的歷程中,每位參與者均深刻體會,合作討論、互相修正、與實作觀察對教案設計的意義。尤其是博物館學習環境,對老師與學生而言都和學校差異很大,特別需要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共同反省,才會發現需要改進之處。九、結論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綜觀參觀教學有關之問題,以及一些長期利用博物館之教師的成長,本文認為博物館仍有必要與師資培育者及學校教師合作,發展並收集一些較佳的範例包括展示參觀活動單與教學活動設計,提供給教師參考與使用。幫助教師在開始利用博物館進行教學時,減省精熟展示內容與設計問題的功夫,而將重點放在引發學生興趣、培養觀察力、增加探究性等方面。當教師與學生日漸熟悉並體認博物館學習特色後,有心的教師自然會發展出對其學生更具啟發性之創新教學。因此本文期待博物館、教育行政當局、以及師資培育者能共同合作,提供教師必要的支援。我們相信只要教師有心嘗試與學習,必能與學生一同共享快樂、有趣又有學習成就的博物館參觀活動。參考文獻:王啟祥 1998 博物館參觀活動單之設計與運用 科技博物 2(5):424。左曼熹1998 利用活動單的學習,原來可以這麼豐富又有趣!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訊:122。左曼熹、莊薏華 1999 博物館展示活動單的設計理念與原則 科技博物 3(1):1821。 游瑰玲、講孟芬 1999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活動單設計過程及成果應用 科技博物 3(1):2226。漢寶德 1991 教化之間 博物館學季刊 5(4):12。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1989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 Washington, D. C.:AAAS, Inc.Bitgood, S. 1993 What do we know about school field trips. In What research says about learning in science museums. Washington D.C. : ASTC Vol(2):12-16。Chambers, Marlene 1990 Beyond Aha!:Motivating Museum Visitors In What research says about learning in science museums. Washington D.C. : ASTC Vol(1):10-12.。Durbin, Gail 1989 Improving worksheets Journal of Education in Museums 10:25-30。Falk, J. M., Martin, W. W., & Balling, J. D. 1978 The novel field trip phenomenon: adju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堤灌维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管道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工程测量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烹饪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收银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驾驶证考试-教练员资格证-教练员资格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法规+银行管理)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热处理基础知识培训大纲
- 烫伤急救课件
- 历年制油工题库汇编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思维导图(共24课)
- (三级)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附答案
- 甲状腺术后出院健康宣教
- 现场施工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 施工现场临电方案
- 防汛设备租赁合同
- FKYXII温控旋流风口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