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前 言1一、评估任务由来1二、评估工作依据1三、评估目的、主要任务和要求2第一章 评估工作综述3一、拟建工程概况3二、项目地点、交通位置及范围3三、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4四、以往研究程度4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任务和依据5六、评估工作方法和工作量6七、评估级别的确定8八、评估工作质量评述9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9一、气象水文9二、地形地貌10三、地层岩性10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11五、水文地质条件12六、岩土工程地质特征13七、人为工程活动情况13八、小结13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3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14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4三、小结14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4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5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15三、小结16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16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16二、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17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18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8一、结论18二、建议1920前 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对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红沙坡风电项目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东方华路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将东方华路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德令哈风电场49.5MW项目的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委托给我院进行(见委托书),要求对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评估,以满足工程建设征用土地和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资料。二、评估工作依据(一)、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青海省人民政府第72号令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二)、技术规范、规程(1)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DB63/4892004)(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三)、项目文件(1)德令哈风电场49.5MW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科所,2008年10月)(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3)青海德令哈风电场49.5MW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三、评估目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的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的在于约束工程活动,为防止或减轻地质灾害对德令哈风电场49.5MW项目建设的危害,防治与减轻选矿厂和尾矿库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从源头上控制、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二)主要任务根据青海省地方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3/4892004)之规定及东方华路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德令哈风电场49.5MW项目委托书要求,结合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德令哈风电场49.5MW项目分布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评估其稳定性和易发性;阐明评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工程特征和地下水赋存运移、补给、排泄等地质环境条件; 2、调查和评估德令哈风电场49.5MW项目建设可能遭受和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险性;3、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风电场工程部署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和对选矿厂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4、针对评估区已有地质灾害和风电场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变化,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三)要求本评估工作最终成果即评估报告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实用易懂,便于使用单位阅读。第一章 评估工作综述 一、拟建工程概况 青海省德令哈尕海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建设项目,地处青海省德令哈尕海镇陶哈村。项目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计划本期装机容量为49.5MW,拟安装1500KW发电机组37台(37个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与升压站选址),各风力发电机组编号为:137。计划总投资约5.3亿元(一期)。德令哈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为风机,高约75米,风机基础呈正八边形,边长约为6m,单个风机占地面积约174.2 m2,风机总占地面积6445.4 m2;升压站,一座,呈长方形,长120m,宽100m ,占地面积12000 m2。二、项目地点、交通位置及范围 (一)、项目地点及交通位置 青海省德令哈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建设项目,场址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距德令哈市约18km。场区交通条件便利,北侧15公里为305国道。距离青藏铁路(北侧)约11公里。见交通位置图(附图1)。 (二)、征地范围 青海省德令哈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建设项目,场址范围属尕海镇管辖,场区总规划宽约4公里,长约4.3公里,总面积约12km2。本项目征用土地面积18445.4m2,主要为37座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与升压站选址。拟建风电场图11交通位置图三、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 (一)、项目类型 建设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总征用土地面积18445.4m2,项目投资约5.3亿元。青海省人民政府第72号令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DB63/4892004),本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20公顷,但项目投资超过五千万元,投资巨大,项目类型确定为重要建设项目。 (二)、拟建工程平面布置 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分38个独立部分,从平面位置上可以看出,37个风机和升压站场址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低丘之上,并且以东西向排列为主(因利用发电的盛行风主要为东北风和东北偏北风)。详见地质环境条件图。四、以往研究程度 1、1978年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一分队完成了1:20万德令哈幅的区域地质普查报告,报告中有关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方面成果为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基础资料。2、1988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水文地质大队完成1:20万万新生煤矿幅、德令哈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联测)报告,其中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基础性资料,为本评估报告参考利用。3、2008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科所提交了德令哈风电场49.5WM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工程位置、工程概况等方面的资料是本评估报告工程概况依据。这些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成果资料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和地质依据。六、评估工作方法和工作量(一)、评估程序 评估单位接受评估委托后,进行了建设项目分析和现场初步调查,充分搜集研究利用已有资料,对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划分了评估级别,确定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估范围。利用地质灾害调查、勘查资料及已有工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危害性等的确定。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提交评估报告,见图12。(二)、工作方法(1)资料搜集 本次评估搜集了项目相关资料、区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普查成果资料。另外,进行了适量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2)野外地质灾害调查 赴现场进行拟建工程场地及周边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调查。调查区范围考虑了风力发电场所处的整体地质环境,调查面积约12km2,同时也作为现状评估区范围。(3)综合研究报告编写 在搜集资料与野外调查结果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第72号令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DB63/4892004)的规定,编制并提交了评估报告。3、本次投入的工作量本次评估工作投入的工作量主要包括资料搜集利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野外完成地质灾害调查面积12km2,拍摄照片15帧。野外调查采用1:2千地形图作为手图,手持GPS定位。接受评估委托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预测评估现状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提交评估报告评审与备案图11 工作程序框图 七、评估级别的确定 青海省德令哈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建设项目按照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 (DB63/4892004)的规定,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C1,确定为重要建设项目。调查区范围地貌类型简单,地层岩性变化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构造简单,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确定为简单类别。按德令哈风电场的建设规模,为重要建设项目,综合该项目的重要性为重要建设项目。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3/4892004)表B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表综合判定,本项目地质灾害评估级别为一级。八、评估工作质量评述 接受评估工作后,评估单位首先确定了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工程师担任本次评估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并负责报告编写工作,充分搜集利用了以往资料成果,开展了野外现场环境地质调查与地质灾害调查,进行了地质与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工程地质钻探工作,并对取得的资料作了认真的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相关文件与技术要求;评估工作程序和内容符合规定,资料和调查工作依据充分,引用的资料及基础数据真实可靠,所提交的报告具有质量保证。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sTA/2d (一)、气象 德令哈市属高寒大陆性气候,区内气候主要受西伯利亚寒冷、干燥的高压气流控制。该地区冬季寒冷,霜期长达7个月;夏季凉爽,月平均气温4.0。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多年蒸发量却高达2400mm。极端最高气温34.7,极端最低气温-27.9,历史上最大风速17.7m/s。六、七、八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二)、水文建设用地范围无地表水体,调查区无河流。二、地形地貌 德令哈市风能电厂位于等令哈盆地南部冲洪积平原,分布高程28002950m,地形坡度315,自然边坡稳定,地势南高北低,受风蚀的等作用,地形略有起伏。(照片1、2、3、4)三、地层岩性评估区内地层岩性简单。根据场地内钻孔资料,场地内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现分述如下:第一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砾砂,肉红色以砾石为主,含量2040%,干燥,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矿物成份为正长石、石英岩,中等磨圆,一般粒径0.31.5cm,最大粒径为3cm。表面无风化。以中粗砂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厚度一般为213.3m,自南向北逐渐增厚。第二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中砂,分布于冲洪积平原的前缘,局部夹有2040cm的细砂,该层厚度530m,自西向东逐渐增厚,呈灰色或淡黄色,以中砂为主,细砂含量2040%,干燥,结构稍密至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第三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粗砂,灰色或淡黄色,以粗砂为主,中砂含量2030%。细砂含量1020%,含少量粘、粉粒,干燥,结构中密至密实,局部夹有1040cm的细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场地内均有分布。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一)地质构造评估区内均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构造不发育,也未见有断裂活动的迹象,场址的稳定性较好。(二)区域地壳稳定性本区域位于祁吕贺山字构造西翼的南部与康藏歹字型构造复合带,主要构造线方向呈北西西向展布,场地东南部为牦牛山褶带;位于尕海至柴凯湖一线以南,大浪土尔岗以北,包括南山一带的基岩部分。褶带内山脉呈北西西布展,海拔30004400m,相对海拔1400m,属中高区。被卷入地层为奥陶系志留系绿色片理化千枚岩,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石炭系及侏罗系。侵入岩为晚古生代期花岗岩闪长岩、钾质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后者均以槽地中的构造残山形式出现。从沉积形象和构造特征看,此褶带具陆槽性质。牦牛山褶带的主题构造,为北西西向德褶皱、断裂或半生组分及低级别,低序次的直线扭动构造、小型侵入体、劈理、裂隙等组成。有张性断裂与其直交,扭性断裂与其斜交。评估区南部有南山断裂(H8),呈310方向展布,长18km,两端隐伏于第四系之中,断面向西南倾斜,倾角4070,断在上泥盆统及侏罗统上,岩层破碎,糜棱岩化,擦痕较多,充填于剪切裂隙的花岗岩脉有被切割的现象,其力学性质为典型的压扭性。综合所述:区域内构造发育,且该区域近年地震频繁2003年4月17日怀头他拉发生6.6级地震,距评估区60km,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镇发生6.3级地震,距评估区200km。但评估区为中新带盆地,多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构造不发育,属于相对稳定区,据2001年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区划图21(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区。五、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域三面环山,中间为德令哈盆地。以巴音河为主要河流,该河为内陆河流,自北向南进入盆地中心后详细哦注入托素湖。按地下水赋存条件,本区域可分为基岩裂隙水与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德令哈盆地的周围山区,呈带状或线状存在于节理密集带与断层之中,一般水量不丰富,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常以下降泉的形式补给地表水;孔隙潜水分布于德令哈盆地及河谷中的砂砾石、粉砂、细砂等地层中,受基岩裂隙水与大气降水的补给,含水层埋深5100m,含水层厚度一般3080m,水量丰富,沿盆地中心向西部的托素湖排泄。 评估区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在孔隙区潜水,根据钻孔资料评估区孔隙潜水的埋深大于48m,含水层为冲洪积中砂、粗砂及粉砂,厚度3080m,受大气降水于南部山区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后排泄于盆地中心。根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区下水的年变幅下雨0.8m,水化学类型为HCO3CICaMg型水。因此,地下水对评估区影响不大。六、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o)U4RY评估区内地层单一都为全新统冲洪积砂卵砾石。场地上部为砾砂,厚度213.3m,结构松散稍密为中硬土,剪切波速为320m/s,承载力特征值fak=217.5KPa;其下部为中砂或粗砂,厚度大于20m,结构中密密实,属中硬土,剪切波速为220m/s,中砂承载力特征值fak=251.6KPa,粗砂承载力特征值fak=256.0KPa.七、人为工程活动情况 评估区内周围无城镇,人为活动仅有风电场、进场道路的建设,其余大部分地段均为原生状态。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八、小结风电厂位于德令哈市尕海镇境内,地处挑花村红沙坡,地形地貌类型较简单,地层岩性变化小,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建工程区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是指对评估区内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存在的地质灾害现象进行危险性评估。依据评估场地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变化不大,具有较大相似性的特点。所以,本次评估以调查区作为现状评估区,评估区面积12km2。 f5e0;zm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评估区地貌类型简单,为冲洪积平原和,风积砂丘。在资料收集和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内地质环境影响作用,即地质灾害现状、含水层影响现状、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现状影响几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区崩塌、滑坡、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不发育,地形为山前洪积扇,地形平缓。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指对现状评估区内已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其任务根据已有的地质灾害类型,危险性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等进行危险性评价。调查评估区内现状条件下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因此,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三、小结 据调查评估区地形平缓,地貌属盆地平原,现状条件下崩、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是指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其任务是依据工程类型、规模,结合评估范围地质环境条件,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及运行期,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预测评估的范围即为工程建设用地范围,面积17748m2。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青海省德令哈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规划方案和主要工程建筑已基本确定,项目处于可研阶段。预测评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为冲洪积平原,地面标高为2855.662955.82m,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为:基坑坍塌。由于风机和升压站座落在低丘陵及低丘陵缓坡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地势较缓,鉴于本项目自身特点,亦即项目工程呈点状独立分布,工程建设基础开挖深度预计35米,基础底盘为正八边形,边长6.0米。升压站基础开挖约13米。在风机和升压站基坑开挖时,严重破坏了岩体天然的平衡条件,加剧岩体的风化程度和卸荷条件,若施工技术和防护措施采取不当,但开挖深度较浅,每个工程各自的高差很小,引发基坑坍塌可能性小。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小级别。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预测评估区建设项目工程再建和工程项目完成后,势必改变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控制影响因素,预测评估区位于冲洪平原的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基坑坍塌地质灾害。在风机基础施工过程中,风机基坑为正八边形,边长6米,最大直径14.5米,基坑深度35米,升压站采用天然浅基础方案,基坑深度13米。在挖基坑作用下,破坏或削弱了岩体自然状态下的应力平衡条件,在各种不利因素的组合下,容易出现基坑边坡失稳,造成岩体沿临空面可能发生基坑坍塌地质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在工程建成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基坑坍塌地质灾害威胁到工程运行的安全,也可能威胁到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其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等。总体评估认为,建设项目遭受基坑坍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危险性分级为小的级别。三、小结德令哈风电场风机、升压站等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预测评估危险性小;风电场建设或运营后可能引发或加剧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危险性小。风电场工程遭受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危害性小等,危险性小。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指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调查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建设工程施工及运行期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减免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论:调查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结论:基坑开挖造成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小,危险性分级为小级。结合调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对调查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中附录E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见表5-1),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拟建工程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 表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根据上述原则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调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区和小的级别。二、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一)、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的基本原则1、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2、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3、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二)、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据前述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合上述评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中附录F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见表5-2)将建设场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估如下:表5-2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级别分 级 说 明适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层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区结果,评估区工程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