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pdf_第1页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pdf_第2页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pdf_第3页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pdf_第4页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卷 第 4期 2 010年 1 0月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3 No 4 Oct 2 0 1 0 收稿日期 2009 05 13 作者简介 孔 原 1975 男 河南新乡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现代物流 国际物流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 1674 0823 2010 04 0335 07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孔 原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 江苏 无锡 214153 摘 要 根据我国 2002 2008年外贸物流与交易统计数据 采用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显著提 升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 但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微弱 加工贸 易占主体地位且缺乏贸易竞争力的对外贸易结构 国际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是国际贸易对物流 业发展驱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 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 外贸结构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 71311 F 740 文献标志码 A 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跨国延伸和扩展 是不 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 它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 生发展而产生发展 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质基 础 从理论上来说 国际贸易是利益驱动行为 贸 易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逐经济利润 1 32 而物流成 本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其不断降低使现实的经 济环境不断接近比较优势理论交易费用为零的假 设 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增长 因此一般理论认 为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必然衍生拓展物流需求 受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影响 国际物流水平必 然快速提高 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 促进国际 贸易发展 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 和谐一致的 但这种定性分析并不能明确国际贸易能在多大程 度上拉动本国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增长又 有多少得益于本国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 两者之间 又是如何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 当前 我国关于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 定量研究还较少 杨长春 2007 考察了我国对外 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得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 与国际物流存在可靠的协整关系 国际贸易与国 际物流之间存在反馈性的因果关系 物流对贸易 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的结论 2 但作者没有 进一步对这一结论作出解释 没有具体分析国际 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为了进一 步动态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 并定量分析两 者的关系及其成因 本文将在向量自回归 Vector Auto Regressive VAR 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两者的 动态关系 主要技术手段是 VAR模型中的脉冲响 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一 实证模型原理 1980年 Sm i s提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 该模型采 用多方程自回归模型的联立形式 实质上是一种非 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 即它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 而 是用数据本身来确定模型的动态结构 由于 VAR 模型的参数估计量只具有一致性 单个参数估计值 的经济意义并不明确 因此要根据 VAR模型得出具 体的结论 必须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3 128 最一般的 VAR p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t A0 A1Yt 1 ApYt p Et 1 式中 Yt m 维内生变量向量 A0 常数向量 Ai 系数矩阵 i 1 2 p Et m 维误差向量 其协方差矩阵为 8 且 E Wt 0 E EtE c t 8 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希望滞后期 p足够大 从 而能够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 但另 一方面 滞后期越长模型中待估计的参数就越多 自由度就越小 为了在滞后期与自由度之间寻求 一种均衡状态 一般根据 A IC和 SC 信息量取值 最小原则或 LR法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 脉冲响应函数 I m 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 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 并且扰动 项对某一变量的冲击影响通过 VAR模型的动态 结构传递给其他所有的变量 本文采用乔利斯基 Cholesky 分解法得到脉冲响应函数 而方差分 解 Variance Decom position 则是把 VAR系统中 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 息相关联的组成部分 从而了解各新息在模型变 量动态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 二 实证分析 11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拟选取各期实际的进出口总值 JCK 表 示国际贸易发展水平 选取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 贸货物吞吐量 HYL 作为衡量国际物流的指标 选取后者来表示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主要 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1 虽然从国际贸易涉及到的物流系统构成 来看 国际物流服务包括运输 仓储 商品检验 报 关 商品包装 装卸搬运和信息等服务内容 但是 国际货物的运输子系统和仓储子系统是国际物流 的两大支柱 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 现其自身的时空利益 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4 35 目前 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统计体系不完善 全面 物流数据无法获得 只有舍弃 并且本文认为 外 贸货物吞吐量不仅能反映国际物流业中运输领域 的发展水平 同时也能反映仓储 配送等业务领域 的经济成果 因为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增长是整个 国际物流产业中各个系统综合发展的结果 2 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来看 海运是对 外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国 际贸易货运方式的约 90 为海上运输 从我国对 外贸易产业的区域分布来看 由大连港 天津港构 成的渤海湾出海口 由青岛港 日照港构成的黄海 出海口 由上海 连云港 宁波舟山港等构成的长三 角港群 由广州 深圳 厦门构成的珠三角港群以及 海口 湛江 北部湾等沿海区域 构成了我国对外贸 易的主要区域 国家商务部 2009年 3月发布的最 新统计数据显示 以 200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沿海 达到 1 500万吨 内河达到 1000万吨为统计口径 当月全国外贸货物吞吐量总计 16 483万吨 沿海合 计 15 285万吨 占总外贸货物吞吐量的 92173 考 虑到沿海港群与内河港群在货物吞吐量统计上存 在一定的交叉 因此选取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 货物吞吐量作为模型变量 当前 国内官方发布的国际货运量统计数据 年限较短 故本文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 2002年 1月至 2008年 11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 分析 在样本期间内 对各期月度沿海规模以上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值序列以 X11 M ultiplicative法进行了季节性调整 且对数据序 列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序列的异方差 21变量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建立回归模型必须针对平稳时间序列 对非 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会产生伪回归问题 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但相关时间序列存在 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协整是两个经济变量存在长 期均衡关系的基础 两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 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稳定关系 即从长期来看时间 序列间存在协同变化的趋势 在进行 VAR模型 建模和协整检验时 必须先检验序列的单整性 又称单位根检验 本文应用增项的 ADF 进行 检验 结果如表 1所示 表 1 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ADF检验量检验类型 c t k 1 临界值5 临界值结论 lnH YL 0158 c t 1 4108 3147不平稳 D lnH YL 11183 c t 0 4108 3147平稳 lnJCK 1109 c t 1 4108 3147不平稳 D lnJCK 8195 c t 1 4108 3147平稳 注 检验类型中的 c和 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 k表示综合考虑 A I C SC选择的滞后期 临界值根据 M acK innon 给出的数据计算 由表 1可知 变量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而 一阶差分以后都变成了平稳序列 所以这些变量 都是 I 1 一阶单整序列 对于一阶单整序列的 协整性检验 通常采用 EG两步法和 Johansen检 验两种方法 一般说来 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协 整关系多采用 EG两步法 其步骤是 一是根据变 量数据建立回归方程 二是对估计残差进行平稳 性检验 若稳定则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若不稳 定则不存在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 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建 立回归方程 ln H YL t c 1 ln JCK t c 2 Ut 2 估计后得到 ln H YL t 01667ln JCK t 41706 Ut 3 961307 961566 R 2 0199 DW 1148 336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3卷 然后对式 3 的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不含常数和时间趋势 由 S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 结果如表 2所示 表 2 估计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 项目t统计量概率值 ADF统计量 71460 901000 1 显著性水平 21593 4 5 显著性水平 11944 8 10 显著性水平 11614 1 表 2的数据显示 估计残差序列在 1 的显著 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 因此可以确定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 上述结果表 明 ln HYL t和 ln JCK 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1 VAR 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 利用 2002年 1月至 2008年 11月的主要港 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HYL 和进出总值 JCK 的月 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动态方程 根据 LR AIC SC等各种标准对滞后长度标准 Lag Length Crite ria 进行试算 各滞后阶数的信息标准见表 3 参 考信息标准显示 本模型设定为 VAR 2 根据式 1 建立向量自回归动态方程 ln HYL t a11ln HYL t 1 a12ln HYL t 2 a13ln JCK t 1 a14ln JCK t 2 a15 4 ln JCK t a21ln HYL t 1 a22ln HYL t 2 a23ln JCK t 1 a24ln JCK t 2 a25 5 表 3 VAR模型滞后长度选择标准 滞后阶数logLLRFPEAICSCHQ 01181651 7 01000159 31069 783 31008448 31045 270 12961392 03411448 3001165e 06 71641 894 71457889 71568 357 23041022 6141257 2601150e 06 71737 437 71430762 71614 875 33071682 061644 736 1151e 06 71728 475 71299129 71556 887 43091333 421911 537 1161e 06 71666 667 71114651 71446 055 53101720 821373 250 1173e 06 71597 916 61923230 71328 278 63111328 411007 431 1189e 06 71508 643 61711287 71189 981 73191385 3 121933 380 1171e 06 71615 403 61695377 71247 716 注 表示从每一列标准中选中的滞后阶数 运用计量分析软件 Eviews 510建立 lnHYL lnJCK 两变量的 VAR 2 模型 对模型进行稳定 性检验 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 模 型稳定 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见表 4 表 4 VAR 2 模型参数估计值及检验结果 变量lnH YLlnJCK变量lnHYLlnJCK 01673 75201564 960 lnHYL 1 01136 89 01226 81 41921 87 21490 94 01257 05401462 799 lnHYL 2 01142 21 01235 62 11807 56 11964 16 01036 21001070 420 lnJCK 1 01079 85 01132 30 01453 46 01532 26 01062 95101216 233 lnJCK 2 01076 82 01127 28 01819 45 11698 86 01172 64951059 105 C 01643 21 11065 70 01268 42 41747 20 R2 01992 12201990 456 调整后的 R201991 70801989 954 残差平方和01060 42701165 881 标准误01028 19701046 719 F 统计量2 3921902 00019711866 000 对数似然值1761697 4001351798 700 AIC信息量 41239 442 31229 599 SC 信息量 41091 637 31081 793 因变量均值 01007 16671043 075 因变量标准差01309 65101466 120 可决性残差 dof调整后 1124e 06 可决性残差1109e 06 对数似然值32611241 AIC信息量 7180553 SC 信息量 7150992 337第 4期 孔 原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表 4中两个方程的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的拟合 效果较好 因此建立向量矩阵 lnHYL lnJCK 016737 012570 010362 01062 9 015649 014627 010704 01216 2 lnHYL 1 lnHYL 2 lnJCK 1 lnJCK 2 011726 510591 41 lnHYL和 lnJCK 的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动态分析 lnHYL 和 lnJCK 这两 个变量的动态特征 运用两者的 VAR 2 模型对 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即计算一个标准差大小的 lnHYL 和 ln JCK 的冲击对二者的影响 通过 Eviews软件 得到脉冲响应结果和脉冲响应曲线 见表 5和图 1 表 6和图 2 表 5 lnHYL的脉冲响应结果 期数lnHYLlnJCK 10102819701000 000 201018094 01001 430 30102037001001 422 40101840601000 478 50101858601001 140 60101786101000 874 70101761901001 005 80101717001000 924 90101683901000 938 100101646501000 904 图 1 lnHYL对各变量单位冲击的响应曲线 由表 5和图 1可知 lnHYL 受到自身冲击的 脉冲响应要强于 lnJCK 对其的脉冲响应 当在 本期给 lnHYL 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后 lnH YL 立刻 有较强的响应 增加了 01028 197 之后快速下降 至 01018 094 随后长期稳定在约 01017 可以看 出 lnHYL 对其自身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呈现 出显著的正效应 且时滞期为 1期 ln H YL对来 表 6 ln JCK 的脉冲响应结果 期数lnHYLlnJCK 10102497301039 484 20101768901002 780 30102991701007 926 40102581401001 301 50102811301002 734 60102658001001 339 70102664301001 706 80102584301001 382 90102543501001 454 100102483901001 359 图 2 ln JCK 对各变量单位冲击的响应曲线 自 lnJCK 的冲击 其脉冲响应在 1期没有反应 在 2期下滑到 01001 430 呈现出微弱的负响 应 随后在 3期上升到 01001422 之后在约 01001 的水平上趋于稳定 ln JCK 的冲击使 lnHYL 在 短期波动较大 甚至呈现出微弱的负响应 在长期 则呈现出微弱的正响应 就总体响应而言 lnJCK 对 lnHYL的影响非常微弱 由表 6和图 2可知 除 1期以外 lnJCK 受到 lnHYL 冲击的脉冲响应要强于其自身的脉冲响 应 当在本期给 lnHYL 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后 lnJCK立刻有较强的响应 增加到 01024 973 在 2期下滑后于 3期达到最大值 01029 917 随后基 本稳定在约 01025 可以看出 无论是短期还是 长期 lnHYL 对 lnJCK 的冲击响应呈现出非常显 著的正向影响 且响应延续的时间长而稳定 作用 时滞为 2期 lnJCK 受其自身冲击在当期立刻有 较强的脉冲响应 增加到 01039 484 在 2期快速 下降到 01002 780 随后进一步下降 在 4期后基 本稳定在约 01001 5 可以看出 lnJCK 对其自身 冲击的响应在短期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长 期则呈现出微弱的正向影响 51 lnHYL和 lnJCK 的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考虑了各种变量冲击对 lnHYL 338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3卷 和 lnJCK 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考察两个变量相互 的波动性 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二者的预测均方 误差进行分解 计算出每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 性 方差分解结果见表 7和图 3 表 7 lnH YL和 lnJCK 的方差分解结果 期数 lnH YL的方差分解 lnH YLlnJCK lnJCK 的方差分解 lnH YLlnJCK 11001000 0010000281572 9711427 0 2991818 2011818371412 7621587 2 3991736 2012637521918 7471081 2 4991771 6012283601494 9391505 0 5991748 9012511661740 1331259 8 6991750 4012495701888 7291111 2 7991742 3012577741111 4251888 5 8991739 3012606761555 0231444 9 9991735 3012647781512 2211487 7 10991732 6012673801094 7191905 2 图 3 ln JCK 的方差分解 从表 7可以看出 lnHYL 几乎完全受其自身 冲击的影响 而 lnJCK 的冲击对 lnHYL的影响非 常微弱 一直处于 0127 以下 基本可以忽略不 计 这充分说明 不论是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 来看 进出口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都非常微弱 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相吻合 从表 7和图 3 可以看出 lnJCK 的预测方差前期主要受其自身 影响 第一步预测就达到 7114270 之后其自身 影响快速下滑 影响程度不断减弱 从第三步开 始 lnJCK 的预测方差主要受 lnHYL 的影响 达 到 5219187 lnHYL 的冲击对 lnJCK 的预测方 差贡献增长较快 由第一步的 281572 9 快速上 升到 801094 7 这说明从短期和长期来看 国 际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都非常显著 这与脉 冲响应分析的结论也是吻合的 三 基本结论及分析思考 经过上述实证分析 本文得出了以下两点基 本结论 1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际 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 从国际物流的角 度看 通过国际物流 HYL 的脉冲响应分析可知 进出口贸易 lnJCK 的冲击对国际物流的影响非 常微弱 长期来看呈现出微弱的正响应 短期来看 波动较大 甚至表现为微弱的负响应 对国际物 流 HYL 进行预测均方差分解可知 进出口贸易 lnJCK 对国际物流 HYL 预测方差的贡献一直 处于 013 以下 非常不显著 这说明 当前我国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 以上结论表明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 并没有有效提升我国的物流产业水平 物流产业没 有充分分享国际贸易大幅增长所带来的增值收益 2 加快国际物流产业发展 可以有效促进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看 通 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 国际 物流 HYL 对进出口贸易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 且中长期的影响更为显著 长期稳定在约 01025 显著大于进出口贸易 JCK 自身冲击响应的影响 水平 进出口贸易 JCK 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表 明 其波动主要受国际物流 HYL 冲击的影响 贡 献比例从 281572 9 开始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一 直达到 801094 7 这说明 国际物流可以有效 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 展是我国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就国际贸易而言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国际物 流对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理论 上来说 国际物流通过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的机 制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国际贸易空间上的距离会 造成交易上的困难 经济主体为了组织异地交易 必须在寻找伙伴 产品定价及检验等环节上花费 运输费用和通信费用 而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正 是国际贸易交易费用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的过 程 二者的不断降低直接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国际物流也可以通过间接作用机制来促进国际贸 易 规模经济和生产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 要条件 规模经济是以产业分工 资产专用性及开 发市场为前提的 当市场受到物流产业水平限制 而容量狭小时 产业分工就无法深入 规模经济就 难以实现 现代物流的发展使交易费用和运输成 本不断降低 市场容量得到不断扩大 进而带来规 模经济和生产国际化 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就国际物流而言 以上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有 相当大一部分进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服务被国外 物流企业分享 从而表现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 339第 4期 孔 原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际物流发展的拉动效应的不显著 当今世界全球 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服 务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5 相对于当前我 国国际货物贸易的大幅顺差 物流服务贸易则长 期处于逆差状态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 的统计 2005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口额为 284148 亿美元 出口额为 154127亿美元 逆差接近 130 亿美元 2006年运输服务进口额为 343169亿美 元 出口额为 210115亿美元 逆差达到 133154亿 美元 以国际货运市场为例 在集装箱航运领域 我国虽拥有中远 中海两大已进入世界前 10位的 船运公司 却仅拥有全球集装箱航运约 7 的运 力 而我国产生的集装箱海运运量大体占全球总 量的 20 6 我国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发展驱动效应不足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缺乏外贸竞争力的 以加工贸易为主体 的国际贸易结构是主要原因 加工贸易是指利用 国外资源在本国进行加工 制造 装配 然后将产 品销往国外的贸易 这类贸易的共同特点是 两 头在外 0 改革开放以来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 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主体 199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 额更是达到进出口总额的 5314 并且这个比例 近十年始终保持在 47 以上 7 但是在我国的 加工贸易中 对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仍是劳 动密集型产品 如服装 鞋帽等 近年来虽然在机 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产品外贸竞争力仍然较弱 外贸竞争力是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某一类商品 在设计 开发 生产 销 售 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在国际市场与同类 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占领市 场 实现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获取利润的能力 以辽宁省为例 孟亮 2008 对 2004 2007年辽 宁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 现加工贸易方式一直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 60 以上 其中外商独资 中外合资企业又占贸易 主体的 65 以上且有不断加强的趋势 充分说明 我国产品在设计 流通环节组织等方面贸易竞争 力较为缺乏 8 在加工贸易的各项环节中 我国 往往只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工作 以现代物流贯 穿始终的供应链分工 产品市场流通渠道组织等 物流业务则被跨国企业作为核心资源控制 9 68 纳入其产品供应链 向其产业链合作伙伴 多为 本国利益相关企业 采购物流服务 最终导致我 国物流产业不能充分分享近年来对外贸易快速发 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份额 2 国际物流服务综合能力不足 不能形成 有效服务供给 无法把握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 的巨大发展机会 当前 国际贸易综合运输链的 复杂性不断增加 国际物流正朝全方位增值服务 的方向发展 这一方面需要具备批发 配送 仓储 保税及自由贸易区服务等功能 提供综合物流服 务 提高联运效率 另一方面需要为客户提供方便 的运输 商业和金融服务 如代理 保险 银行等 形成商流 资金流 技术流 信息流整合的载体 10 由于物流企业起步晚且市场化程度不高 国内基 础设施配套尚未达到现代物流服务要求等原因 我国国际化的高速物流通道和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尚未建成 导致许多物流业务因国内有效供给不 足而流失国外 综上所述 加快对外贸易结构升级 加强现代 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多功能 国际化 复 合型的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以及提高现代物流产业 的发展水平 是保持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黎孝先 国际贸易实务 M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 1996 2 杨长春 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1 8 11 3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 M 北京 清华 大学出版社 2006 4 寇亚明 国际物流学 M 重庆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 社 2003 5 魏巍 吕东琴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 107 111 6 索沪生 从服务贸易看我国贸易顺差和产业链问题 兼谈运输与物流服务业发展 J 宏观经济管理 2008 8 46 49 7 蔡茂森 我国加工贸易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研究 J 经济论坛 2008 9 45 47 8 孟亮 田南生 梁莹莹 辽宁省机电产品外贸竞争力 分析 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4 319 323 9 David J ClossM B ixby C 供应链物流管理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0 李辉民 航运中心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J 集装箱化 2008 5 29 31 340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3卷 Empirical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KONG Yuan School of BusinessA dm inistration Jiangsu Co 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 logy W uxi21415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international log istics and trade of China from 2002 to 2008 i 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based on VAR model is applied to fulfill dyna m ic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 develop m ent of m 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can significantly i m prove the level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de How ever the rapidly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has weak pull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 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tructure that processing trade takes the m ain proportion and lack of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service are the m ain reasons for the insignificant driv 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log 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og istics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structure VAR m ode li m pulse response variance decomposition em pirical study 责任编辑 郭晓亮 上接第 329页 5 谢蓉晖 发挥政策功能 推动绿色采购 J 中国政 府采购 2009 11 26 27 6 万玉涛 政府部门应做环保采购表率 N 政府采 购信息报 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