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 卫生学是以预防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环境与健康关系”为主线,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有益和有害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与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达到改善环境、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2. 健康(health)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3. 预防医学内容:环境对健康的影响4. 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 卫生学的研究任务环境与健康的关系5.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 6.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7.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1. 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2.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复杂关系即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辨证统一关系。 3. 环境污染物(pollutance):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包括有害气体、颗粒物、重金属及各种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如SO2、CO、NO、铅、苯并芘等。(可能选择题)4.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在其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了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污染物。(可能名解)5. 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dose LD50):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该指标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的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6.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与剂量的关系: 7. 生物标志(biomarker):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key event)的指示物,是机体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宏观或微观上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和制订各项安全限值的重要依据。8.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有:(1)受害人群的广泛性(university)(2)对健康危害形式的多样性(diversity)(3)影响机制的复杂性(complexity)(4)作用的长期性(long-term)9.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有哪几种?(1)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2)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3)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 (4).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10. 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有哪几种?(1)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2)剂量或强度(3)暴露时间(4)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5)个体易感性11.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化学物后所引起某一生物个体、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改变,这种变化的程度可以用计量单位来表示,称之为量效应。12.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学效应的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发生率来表示。第二篇 生活环境和健康1. 紫外线、红外线的作用如何? 紫外线:A段(320400 nm) 促进黑色素原 黑色素 色素沉着 保护皮肤B段(275320 nm) 红斑作用,抗佝偻病作用C段(200275 nm) 具有杀菌作用红外线(760nm1mm) 热效应;使机体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及细胞增生2. 空气离子化:在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发生变化,产生空气正、负离子的过程空气中离子浓度及重轻离子的比例,可作为衡量空气清洁新鲜程度的标志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3.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主要成分?(1) 工业企业(2)交通运输(3)生活炉灶4.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烟雾事件:煤烟型(主要是SO2和烟尘)如马斯河谷和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生产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2)慢性危害:结膜炎、喉炎、肺气肿等 (3)变态反应:铬引起过敏性皮炎;SO2引起的日本四日市哮喘病 (4)致癌作用(苯并芘):城市农村(5)降低机体免疫力: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 ,抵抗力 感冒5.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产生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形成酸雨(acid rain):pH小于5.6 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ozone Layer) 形成大气棕色云团6.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ke):排入大气中的NOx和碳氢化物等在强烈日光紫外线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为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酮类等(二次污染物)。7. 总悬浮性颗粒物(TSP):大气中直径为0.1100m的液体、固体或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8. 可吸入颗粒物(IP),PM10:粒径10微米的颗粒物。9. PM10:不同粒径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也不同。大于5um的多滞留在呼吸道,小于5um的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10. 细颗粒物, PM2.5:粒径2.5微米的颗粒物。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而且表面积大,更易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危害更大。11.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燃料燃烧人类活动建筑和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12. 谈谈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有哪些?合理安排城镇功能分区改革工艺加强绿化贯彻执行大气卫生标准13. 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应经消毒处理并符合出厂水消毒剂限值及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余量的要求。14. 水体污染 (Water Pollution):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理特性、种群及组成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15.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由于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最常见的有: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病毒性肝炎;寄生虫病:血吸虫16. 介水传染病的特点:水源一次污染后,爆发性流行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清除水源污染,疾病迅速得到控制。17. 水的净化目的:降低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清除水中可能存在的原虫包囊以及大大降低水中微生物含量,改善水的感观性状,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18. 影响混凝沉淀的因素:水中颗粒物的性质和含量水中荷电的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的成分及其含量水温水pH混凝剂的品种、质量和用量19. 谈谈如何保证氯化消毒的效果:(1)向水中加入足够的氯,并有足够的接触时间(2)氯化消毒时水的 pH 值不宜太高(3)水温低氯化消毒效果差,水温高消毒效果好(4)消毒前应先进行净化处理,尽量降低水的浑浊度(5)尽量减少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0.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又称化学元素性为地方病。 21. .判断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条件:(1)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且与该地区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2)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3)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4)注意与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相区别22.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原因:(1)缺碘是引起甲状腺肿流行的主要原因(2)致甲状腺肿物质,包括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等(3)其他原因,缺乏维生素 A、C、B12 可促使甲状腺肿发生,此外高碘也可引起甲状腺肿大。23. 碘缺乏病的预防: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区,利用各种方式补充碘的摄入量是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1)碘盐,向食盐中加入碘化钾和碘酸钾等。 (2)碘油,(3)其他,对患者口服碘化钾,但用药时间长,不易坚持。 (4)甲状腺制剂24.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病原菌通过食物,饮水经口进入可以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包括重金属(铬、镉、铅等)污染的危害和农业污染的危害25. 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工业废渣的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26. 克山病: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 膳食参考摄入量,是指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1)平均需要量(EAR),群体中50%热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2)推荐摄入量(RNI),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推荐摄入量=平均需要量+2个标准差或者推荐摄入量=1.2*平均需要量(RNI=EAR+2SD=1.2XEAR) (3)适宜摄入量(AI)(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的最高量。 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主要从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被消化吸收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全面评价。3. 必需氨基酸(EAA):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4. 限制氨基酸 Limiting amino acid:如果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过低,影响其它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充分应用,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5. 蛋白质互补作用 Complementary action: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不同,将富含某种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氨基酸的食物相互搭配混合食用,使混合后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6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定义: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中供给,而生理活动又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有两种:亚油酸(C18:2,n-6),-亚麻酸 (C18:3,n-3)7膳食纤维生理作用:通便防癌 降低血清胆固醇 降低餐后血糖,辅助防治糖尿病 吸附化学物质8. 钙:成人体内含钙量约占体重的1.5%-2.0%,其中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1%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钙缺乏主要影响骨骼的发育和结构,表现为婴儿的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质软化症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钙的吸收利用:母乳喂养婴儿的钙吸收率可达60%-70%,成人则只有25%左右,一般40岁以后,钙吸收率逐渐下降,体育锻炼可促进钙的吸收。钙主要经消化道吸收,钙离子和草酸、植酸、脂肪酸、过量磷酸盐均可形成不溶性钙盐而影响吸收。维生素D、乳糖、某些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有利于钙的吸收作用。来源和参考量:奶和奶制品,某些蔬菜、海带、虾皮等是钙的良好来源。成人钙的适宜摄入量为800mg,孕妇、乳母及婴儿需要加量。9铁:成人体内约有3g5g铁,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其余26%-30%为储备铁。膳食铁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肉、禽、鱼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摄入量仅占膳食铁的5%-10%,但是吸收率可达25%。而非血红素铁占膳食铁大于85#,吸收率仅5%。(乳清蛋白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铁的缺乏症:长期的高水平摄入铁或经常输血能引起肝中的铁的异常蓄积,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缺铁性贫血,主要由于体内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及铁吸收障碍造成。铁的参考摄入量:成年男子为15mg,成年女子为20mg,孕妇和乳母为25mg35mg。10. 维生素A的缺乏症:暗适应能力降低,甚至夜盲,出现毕脱班,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毛囊角化、皮肤干燥如鱼鳞;儿童发育迟缓、易患呼吸道感染。11. 维生素D缺乏症:影响牙齿钙化,延缓牙齿萌出,严重缺乏时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12. 维生素C缺乏症:发生坏血病,其主要症状是出血和骨骼变化13合理营养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摄取的食物应供给足量的营养素和热能(2)摄取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的平衡(3)食物应通过合理的加工烹调(4)食物应对人体无毒害14. 合理营养:即合理膳食,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恰当。15. 当今世界大致有四种膳食结构模式:发达国家模式(富裕型模式):西方“三高”型膳食,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膳食。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年人均消达270kg,而粮食的直接消费量不过60-70kg。发展中国家模式(温饱模式):东方型膳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与薯类达200kg,而肉蛋鱼不过5g,奶类也不多。日本模式(营养模式):主要特点是既有以粮食为主的东方膳食传统特点,粮食110kg,动物性食品135kg左右。地中海模式:为居住在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所特有,突出特点是饱和脂肪摄入量低,不饱和脂肪摄入量高。蔬菜水果摄入量较高。1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可能选择题):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二、多吃蔬菜 水果和薯类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九、如饮酒应限量 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xo17.食物污染:是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18.(1).黄曲霉毒素(AF)的毒性1)急性毒性,AF,即黄曲霉素的急性毒性最强,其顺序是B1M1G1B2M2.最敏感:鸭雏2)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动物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害,食物利用率降低等。3)致癌性,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胃癌和肾癌等,其致肝癌的强度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比B(a)P大4000倍。(2).黄曲霉素污染的预防措施:1)防霉,(最根本措施),包括:做好田间防霉措施,及时降低粮食水分,仓储时应注意温度、湿度,利用熏蒸剂防霉等。2)去除毒素,包括挑去霉粒、碾压加工及加水搓洗、植物加碱去霉等方法。3)限制食品中黄曲霉素(AF)的含量19. N-亚硝基化合物:分为亚硝胺、亚硝胺(1)毒性:P.154:1.急性毒性2.致癌作用3.致畸作用4.致突变作用 (2)3.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的预防措施:防止食物被微生物污染 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量 施用钼肥 阻断亚硝基化反应 制定食品中允许量标准并加强监测20. 我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护色剂,甜味剂,增味剂和着色剂共6种。21.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由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2.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是一种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患23. (可能简答题)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1)潜伏期短,多为集体暴发; 2)临床表现相似,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3)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发病即停止 。4)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 5)有明显的季节性,从中毒食品和中毒患者的生物样品中能检出引起中毒临床表现相一致的病原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2.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过程存在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2)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职业紧张因素工效学因素 (3)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3. 职业性损害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4.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的代偿功能,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5. 2002年3月,卫生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新的职业病目录,法定职业病增加为10大类115种。6.我国主要的职业病有:苯中毒、尘肺7.(简答题) 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发病可以预防 病因和疾病有明确剂量-反应关系 发病常有群发性 早期诊断预后好 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8.诊断职业病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职业史: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包括:患者的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时间和数量,接触方式及防护措施使用情况;同工种其他工人患病情况;排除非职业性接触,如家庭使用农药、有机溶剂,有服药史等。(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情况:通过生产环境调查,了解患者接触有害因素的情况、生产方式、浓度、时间、毒物的人体途径及防护设备等情况,结合历年车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工人健康状况及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病史:应详细询问及分析各种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顺序、严重程度与接触有害因素时间先后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及典型症状。体格检查:除一般常规检查外,有选择性地重点检查一些与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有关的项目,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符合那种职业病。实验室检查:根据有害因素毒作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毒物代谢物的生物检测。9. 职业病诊断依据:核心问题:职业病危害与所患疾病是否有因果关系。职业史是诊断的前提条件生产环境监测资料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病史及临床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10. 工作有关疾病(work related disease):是一种由于不良因素造成的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在疾病发作或现患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并非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但多见于某种职业人群且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的统称。11. 技术措施:改革工艺过程,消除有害因素危害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接触机会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除尘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其他:消声吸声、湿式作业等12.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离岗时健康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应急健康检查13上岗前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检查(pre-employment examination):是指用人单位对准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掌握被检者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基础数据和筛检出职业禁忌证14.职业禁忌症(occupational contraindiation):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儿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15. 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评价职业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程度,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医学监护和环境监测。16. 生产性/职业性毒物(Industrial/Occupational Toxicant):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为生产性毒物。17.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发生的中毒,是最常见的职业病。18. 卟啉代谢障碍是铅中毒较为重要和早期变化之一。腹绞痛是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19铅中毒首选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20.汞中毒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21.笨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量少,消化道吸收虽完全,但实际意义不大。苯的代谢产物以骨髓为靶部位。22.甲苯、二甲苯毒性比苯小,临床表现以急性中毒常见23.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种类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案
- 零碳园区低碳建筑设计与创新方案
- 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专题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隐私执法边界-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河南-河南泌尿外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河南-河南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广东-广东助产护理(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屠宰加工环节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案
- 粉丝经济互动模式-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吉林-吉林针灸推拿(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GB/T 14188-2008气相防锈包装材料选用通则
- 钴领域:华友钴业企业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课件
-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 设备检修管理流程图
- 最新《心衰指南》课件
- DB4401-T 43-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防冲撞设施-(高清现行)
- 建筑节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3篇(施工单位节能验收报告)
- 堤防工程重点难点
- 卸料平台(落地搭设)验收记录表
- 新媒体研究方法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