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柳宗元的寓言.doc_第1页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doc_第2页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doc_第3页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doc_第4页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在寓言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作为一种文学体栽,在文学史上确立正式的历史地位,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唐代的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朝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二十一岁登进士,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贞元时期,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比韩愈得意的。顺宗即位,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不到七个月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他的寓言作品主要是在被贬永州后创作的。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从而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 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因而可以说柳宗元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以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论述。 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直讽世态 柳宗元的寓言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往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比较广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流弊与病态,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先秦时期,寓言主要是为阐述哲理和政治主张服务。寓言在这一时期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如孟子的“攘鸡”,宋国的大夫戴盈之在跟孟子的谈话中,表示愿意取消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只能减轻,明年才能取消,其宣扬的是儒家的“仁政”;庄子的“庖丁解牛”,则提倡道家的“顺应自然”,说明他的养生哲学:尹文子的各篇寓言,全是阐述名家关于“名”、“实”的见解;墨子的几段寓言,则是推行墨家“兼爱”的主张。韩非子的寓言更是如此,被用来系统地、完整地、全面地反映法家思想服务,“守株待兔”讽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反映了进化的历史观:“董阏于”,宣扬了治理国家要实行法家的“必罚明威”的主张,严厉实行法制,才能政绩卓著;“自相矛盾”,是“贤”、“势”不两立的形象勾勒。战国策成篇累牍地记录了纵横家的言论,这些政客们运用和编造了大量寓言,为他们的“纵横捭阖”服务,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苏代为了制止赵国攻打燕国,在赵王面前说了“鹬蚌相争,渔父得利”的故事,他把燕赵比作鹬蚌,把秦国比作渔父,给想入非非的赵王当头喝棒,使他从这浅显的故事中猛然醒悟,终于放弃了战争的计划。 在先秦寓言里,说理是第一位的,讽刺是第二位的,或可有可无的。讽刺的特点一直到柳宗元的寓言里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而极有思想性与战斗性。 柳宗元寓言里反映的生活,可以说是唐末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次动乱虽然最后被平定,但国家元气已经大伤。原来存在的社会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日趋尖锐。首先王朝统治的力量衰微了,无力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些藩镇拥有土地、人民、甲兵、财富,以致王朝权力所及的地域大大缩小,百姓们饱受他们的屠杀掠夺。在王朝内,宦官也掌握了军政大权,任意废立皇帝,政治制度腐朽混乱。在官僚中,旧的门阀世族的代表和新科举出身的代表又分成两派,势同水火,对许多文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宦官和官僚之间,有时相互勾结,有时又彼此对立,使中唐以后中央政权长期处在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下。其次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地主的庄园经济日益发展,很多农民则流亡道路,衣食无着。 柳宗元的三戒是著名的讽刺作品。作者在序里写到“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临江之麋写麋得主人的宠爱,“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不敢吃它。三年以后,麋离开了主人外出,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物的写照,嘲讽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是无德无能。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组画。大鲸写到“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海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勇而未已,食而不能止。北蹙于碣石,槁焉。”作者讽刺和警告唐朝那些专横跋扈的藩镇与世家大族。他们使国家动荡,人民遭殃,但自己也免不了覆灭的下场。及其他一些以“传”名篇的作品,实际上都是讽世寓言,写了这种小虫“行遇物,辄持取,昂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从这则寓言中我们看到唐代官场乃至整个统治阶级的利欲熏心、贪婪成性的丑态。李赤传借一个离奇的故事讽刺那些狂妄自大、欲迷心窍、好恶莫辨、执迷不悟的人。结尾作者写道:“柳先生日: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反修而身,无以欲利、好恶迁其神而不返,则幸矣。又何暇赤之笑哉!”真乃是入木三分。永州铁炉步志讽刺了只看门第不辨贤愚的恶劣风气,批判了门阀制度与世袭制度。“今山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日: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日:久矣,其先也。”当时切中时弊,今日仍可借鉴。猿与王孙这篇影射中唐政治斗争。猿比喻革新力量和清廉官史,利国安民,王孙比喻保守贪婪凶狠祸国殃民的守旧势力,他们势不两立。 在柳宗元的寓言里,哲理的性质减弱了,甚至消失了,而讽刺的特色十分鲜明地突出来了。 二、故事完整、短小精悍、语言峻洁 柳宗元长期的贬谪生活,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体察,体现在寓言创作中形成了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的特点,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像和夸张,创造了生动形象,同时,他大量地创作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形式。如生动地刻画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物形象,短短的一百来字,写得既平常又深刻。三戒中刻画了社会上三种典型的人物,短小警策、含义深远,有的放矢,爱憎分明。黔之驴中写老虎对驴的戏弄挑逗:“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语言简练峻洁,老虎、驴子的形象栩栩如生。 唐宋前的寓言往往是某种文章的一部分,是种修辞手段,主要是采用比喻论证来说明道理。如前文的“鹬蚌相争,渔父得利”。再如庄子中的“勿卤莽灭裂”管理长梧地方的官史,向子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子牢就告诉他“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然后又说过去他种过庄稼耕地时马马虎虎,庄稼也以稀稀拉拉的果实来报酬他;除草时,急急忙忙,损伤了苗的枝叶和根基,庄稼也就以瘪瘪空空的果实来报酬他。到了第二年,改变了耕作方法,精耕细作,结果庄稼长得很好,果实很多,终年都饱饭吃。在这里子牢以种庄稼的规律比喻管理政治的规律:决定政令不要粗疏随便,治理人民不要简单粗暴。付出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柳宗元的每篇寓言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 柳宗元的寓言都是独立成篇的,虽然有时他发两句议论,那是为了点明寓意,使主题更加明朗化。如前文的李赤传中作者最后写到的柳先生目的部分,点明主题要想真正能明辨是非、取与、向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