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04—05 试题A卷及答案.doc_第1页
《森林培育学》04—05 试题A卷及答案.doc_第2页
《森林培育学》04—05 试题A卷及答案.doc_第3页
《森林培育学》04—05 试题A卷及答案.doc_第4页
《森林培育学》04—05 试题A卷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立地质量 2 发芽势 3 母树林 4 农林复合经营 5 工程造林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森林的五大林种主要包括( )等 A 用材林 B 防护林 C 水土保持林 D 种子林2 按树种功能类型划分,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包括( )等 A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B 灌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C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 D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提高天然林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 )等 A 科学整地 B 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C 林分结构调整 D 合理的抚育经营4 评价种子发芽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 )等 A 发芽率和发芽势 B 种子含水量 C 种子的净度和千粒重 D平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5 环境控制育苗的优点主要包括( ) A 育苗时间长,且不受季节限制 B 投资大、成本高 C 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D 苗木抗逆性强6 低价人工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等A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B 营造纯林C 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 D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7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肥的( ) A 肥料施用方法 B 苗木特性和肥料特性 C 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 D 肥料事施用次数8 造林调查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的关系为( )A 造林调查设计是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B 规划设计是具体设计,调查设计是总体设计C 现进行造林调查设计后开展造林规划D造林调查设计受造林规划的指导和宏观调控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 )A 林农间作 B林药间作C 农田林网 D 草牧场防护林10 天然林更新的标准主要包括( ) A 3年保存率80 B 择伐迹地的更新目的树种幼苗3000株/hm2 C 当年成活率85 D 皆伐迹地保留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hm2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 适地适树包括哪些途径与方法?2 贮藏期间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有哪些?3 森林立地包括哪些主要因子?4 修枝有什么作用?5 嫩枝扦插育苗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四、论述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 在生产上如何进行种子的低温混沙层积催芽?2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有何优缺点?3 如何确定人工林的密度?4 比较渐伐和择伐主伐更新的优缺点。5在抚育间伐中如何确定采伐木?五、应用题(20分,每题10分)1 举例说明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2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对低价值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立地质量: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2分)2 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表示种子发芽的迅速和整齐程度。(2分)3 母树林: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中原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硬件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2分)4 农林复合经营: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2分)5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进行。(2分)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森林的五大林种主要包括( A,B )等2 按树种类型划分,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包括( A,B )等3 提高天然林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 C,D )等4 评价种子发芽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 A,D )等5 环境控制育苗的优点主要包括( A,C )等6 低价人工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A,C,D )等7 苗木培育过程中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肥的( B,C )8 造林调查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的关系为( C,D )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 A,C )10 天然林林更新的标准主要包括( B,D )等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 适地适树包括哪些途径与方法? 要点:选树适地(0.5分):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0.5分)选地适树(0.5分):是在确定了造林地确定了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0.5分)改树适地(0.5分):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0.5分)改地适树(0.5分):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0.5分)2 贮藏期间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有哪些?要点:内部因素:种子内含物质的性质(0.5分) 种皮构造(0.5分) 种子含水量(0.5分)种子成熟度和损伤状况(0.5分)外部因素:温度(0.5分)空气相对湿度(0.5分)通气条件 (0.5分)生物因素(0.5分)3 森林立地包括哪些主要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1分)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1分)森林植被因子:(1分)人为活动因子:(1分)4 修枝有什么作用?要点:提高木材的材质(1分);提高林木生长量(1分);增加树干的圆满度(1分);改善林内环境和林木生长条件(0.5分)、有益于森林健康(0.5分)5 嫩枝扦插育苗应该包括哪些环节?要点:插床准备(0.5分);选条(0.5分);制穗:长度1015cm,切口平截或斜面,插穗保留2个以上芽,插穗直径0.5cm(0.5分);催根:浸水、激素、物理处理(0.5分);扦插(1分);插后管理:光、水、肥(大田、拱棚、全光喷雾扦插方法不同,管理措施各异)(1分);移植越冬四、论述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 在生产上如何进行种子的低温混沙层积催芽?要点:低温混沙层积催芽通常在北方秋冬季节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消毒和浸种:0.3%1%硫酸铜浸种46小时或0.5%高锰酸钾浸种2小时(2分);(2)选地: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阴背风处(2分);(3)挖掘催芽沟:沟底在冻层以上、地下水位以上,长宽依种子量而定(2分);(4)种子与湿沙比例:容积比为1:23(1分);(5)种子入沟:地铺湿沙10cm左右,大粒种子分层放置,小粒种子可充分混合,每0.71m设置一个通气设施,装至离上口20cm处,上覆河沙至坑口,然后覆土(2分);(6)种子保护:排水措施、防鼠害(1分)2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有何优缺点?要点: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有以下优缺点:(1)不占用肥力好的土地,(1分) (2)运输苗木不损伤根系,(1分) (3)不需要切根、起苗、假植和包装,出苗率高,(2分) (4)节省种子和除草费用,(1分) (5)简化育苗作业过程,(1分) (6)延长造林时间,苗木无缓苗期,保证造林成活率,(2分) (7)育苗期短,便于机械化作业,(1分) (8) 培育容器苗成本高、运输相对困难。(1分) 3 如何确定人工林的密度?要点:在人工造林中,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造林密度:(1)根据经营目的确定密度;(1分)具体说明(1分) (2)根据造林树种间的关系确定密度;(1分)具体说明(1分) (3)根据林地条件确定密度;(1分)具体说明(1分) (4)根据培育技术确定密度;(1分)具体说明(1分) (5)根据经济因素确定密度。(1分)具体说明(1分)4渐伐和择伐主伐更新各有何优点?要点:择伐的优点:能保持森林的整体性、再生性和长期性。(1分) 改善林分卫生条件和林分结构,缩短轮伐期。(1分)创造一个有益于防护效益发挥的稳定森林环境。(1分)有美化风景的作用,有益于旅游和保健价值的发挥。(1分)渐伐的优点:保护幼树,既适用于耐荫树种,又适用于喜光树种。(1分)渐伐形成的新林是伐前已经存在的,不仅缩短轮伐期,而且不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2分)不仅具有皆伐作业比较集中的优点,而且具有择伐培养优良林木、提高木材利用价值的能力。(2分)渐伐主要用于单层林与同龄林,与择伐相比,施工简单。(1分)5 在抚育间伐中如何确定采伐木?要点:在抚育间伐中,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应伐木:(1分)(1)淘汰低价值的树种(1分),例(0.5分)(2)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1分),例(0.5分)(3)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1分),例(0.5分)(4)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1分),例(0.5分)(5)满足特种林分的经营需求(1分),例(0.5分)(6)伐去有碍于风景的林木 (1分),例(0.5分)五、发挥题(18分,每题9分)1 举例说明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要点:人工造林中大力营造混交林的主要原因如下:(1)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0.5分),举例(1分)(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0.5分),举例(1分)(3)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0.5分),举例(1分)(4)可较好地发挥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