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进阶练习.doc_第1页
“微课堂”进阶练习.doc_第2页
“微课堂”进阶练习.doc_第3页
“微课堂”进阶练习.doc_第4页
“微课堂”进阶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课堂“进阶练习”福建省周宁县第一中学 林晔【进阶练习】一一、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 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参考答案】D.解析:选项D中,“事、景、情、议融为一体”表述不正确。本诗所用表达方式有写景、抒情和叙事,但议论表现不明显。二、对下面两首诗歌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蝉(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A这两首咏物诗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B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C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D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参考答案】A解析:“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错,而是间接抒情。三、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即事 乔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参考答案】C解析:天净沙秋思“全篇没用一个动词”错,“西下”即为动词。四、对下面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乙望月怀远 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A两诗都是由景生情,都表现了要与亲人相会团聚的愿望。B甲诗所写思念对象是亲人,较泛;乙诗所写思念对象具体指出是妻子,言外之意是全家。C甲诗婉转地表现出佳期的难得;乙诗写出了相见时的欢乐。D甲诗从联想的角度写出对相会团聚的期盼;乙诗从正面反映出别离的痛苦。【参考答案】D解析:“乙诗从正面反映出别离的痛苦”表述错误,应是从“侧面”反映。五、对下面两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乙度汉江 回乡偶书李频 贺知章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A甲诗描写的是远谪另外重返家乡,情怯;乙诗描写的是宦达荣归,惊喜。B这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C甲诗,作者写出自己远谪岭外,多年未接家中书信,不知家中情况,推想凶吉多少,父母妻子生死不知,想问又不敢问的情景;实为虚写。D乙诗,作者写出自己在外为官,老归乡里,从乡音不改,故乡情深;应为实写。【参考答案】D解析:“乙诗,应为实写”不正确,应为虚实结合。“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虚有实。微课堂【进阶练习】二六、对下面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月夜 春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A月夜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喜悦,其中“暖”、“透”等字写出主人公的愉悦感。B春怨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伤感,但诗中没有出现直接体现其伤感意境的字眼。C月夜“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中,“透”字说明声音是细微的,表明主人公在仔细地欣赏,有一种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意境。D春怨“梨花满地不开门”一句,即是自伤怨恨又无人叙说的阿娇的形象地描写,又表现了一种凄楚寂寥的意境。【参考答案】B解析:“诗中没有出现直接体现其伤感意境的字眼”表述有误,其题目“春怨”就交待了主人公的伤感。七、对下面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寒食 (乙)寒食(唐)孟云卿 (唐)韩翝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A两诗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B两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C两诗所写的时节有所不同,甲诗写到重阳佳节,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乙诗所写的是寒食节。D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诗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诗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参考答案】C解析:两诗都写到了重阳佳节。八、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甲 乙探春 暮春归故山草堂雪里又能最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 简析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2) 乙诗前两句写春光逝去,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描写暮冬景物的同时,比拟人手法描绘了想象中的生机勃勃的春意图。(2)反衬出翠竹的“不改”,突出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甲)登鹳雀楼 (乙)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问:甲 、乙两首古诗都写“登鹳雀楼”,可读来意味迥异,请分别说明(从内容或艺术特点两方面即可)。【参考答案】(甲):所写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即景生意,到处要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全诗对仗工整,技巧娴熟;(乙):所写景象虽也壮阔,但与(甲)诗比较起来,总有几分消极之感;以景抒情,大有飘飘欲仙,处理世俗之想;从技巧上讲,不如甲诗高超。十、对下面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咏柳(贺知章)咏柳(曾巩) 咏 柳 (贺知章) 咏 柳 (曾 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A两诗作者对柳的态度相同,都表达出对柳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