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湘西怀化巫傩历史文化.doc_第1页
神秘湘西怀化巫傩历史文化.doc_第2页
神秘湘西怀化巫傩历史文化.doc_第3页
神秘湘西怀化巫傩历史文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秘湘西怀化巫傩历史文化巫傩文化是古黔中地区的炎人族、神农氏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文化。史料记载,炎人是我国南方的远古先民,是一个庞大的氏族、部落。这个氏族活动范围宽广,图腾崇拜太阳鸟。太阳图腾、鸾鸟图腾是沅湘(即沅水、湘江流域)先民长期从事稻作农耕活动的产物,是傩文化的核心观念和形成标志。我国著名巫傩文化专家林河先生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令人信服地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证巫傩源于沅湘一带的观点。怀化是巫傩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巫傩之风最为盛行的地区,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最早的农耕祭祀文化发掘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文化,距今已有7400多年,高庙遗址出土画有人面獠牙纹和人面鸟爪、口长象牙的神农氏头像纹陶器,是此地巫傩文化盛行的重要证据。昔日楚人屈原流放沅湘,曾溯沅水经沅陵、辰溪到溆浦一带,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巫傩祭典,著成千古名篇楚辞九歌。至明清时期及近代,当中原等其他地区的巫傩之术逐渐衰落时,湘西一带的巫风反而出现中兴之势,不仅产生了辰河高腔等新式唱腔,傩术也开始与本地戏剧融合,变得更具艺术性、更有表现力;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傩戏“咚咚推”,20多年前就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它是巫傩文化的早期产物;怀化沅陵是秦国时期的黔中郡郡治之地,也是巫傩文化浓郁的地方,仅该县现存傩殿1200多个。怀化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落中,有着过鬼节、做道场、贡土地、跳大神、祭跳香、收魂、收黑等民间习俗和巫术,如今,如滚刺床、单刀云梯(上刀山)、趟火池(下火海)、吃火木炭等傩技,都已成中国的民间绝技。2006年,流传三百多年、富有宗教色彩的沅陵“辰州傩戏”,全用侗语演唱、对白的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怀化沅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巫傩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傩,从该字的组成上来看,它由三部分组成:单人旁、堇和雀。单人旁表示傩与人有关。堇,说文中有“堇,时也”,表示傩与“时”,即季节有关。雀则表示傩与鸟类有关。综合而论,傩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祭祀活动,它祭祀的对象是一种神鸟。论语乡人傩:“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荫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即傩),殴疫。” 传曰:“傩,行有节也。” 因此,傩是一种宗教信仰,是一种有主神崇拜,有原始教义,有宗教经典,有组织系统的原始宗教。古书解为驱鬼逐疫。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使我们的祖先总是习惯于借助于“傩”这种神秘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美好愿望,辅之以歌舞,这便是最初的傩戏。表演者古称巫觋、祭师,被视为沟通神鬼与常人的“通灵”者,表演时装扮上各种服饰面具,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神,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傩神方相氏便是人们经常扮演的角色之一。周礼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师百隶而司傩,以索室逐疫。”一旦傩祭开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全都热情参与。一时间击鼓呼噪,举国若狂。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以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曲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堂戏。由于傩孕含着古人朴素的生命意识,这使它具备了顽强的生命活力。随着历史的演化,作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文化现象,它逐渐成为多元宗教、民俗、艺术、表演的复合文化体。傩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运动链条中,巫傩文化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历史地位。2006年,傩戏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纳入亚洲太平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巫傩文化展示出神入化 巫傩文化最主要的展示手段是傩堂戏。傩堂戏由傩祭、傩戏、傩舞、傩技四大部分组成。 傩祭仪式:傩祭是傩艺师通过载歌载舞形式向傩公、傩母以及傩堂中的一切神灵进行祭祀,为主家酬谢神灵、酬还良愿,并驱除邪恶、为愿主祈福。 傩戏:是愿主许下的专用以酬谢傩神并有还愿作用的神戏。表演空间可短可长。傩戏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剧种。 傩舞:分为傩仪舞蹈和傩戏舞蹈。和傩祭仪式、傩戏紧紧相连,“端公”身穿法衣,在傩坛里手舞足蹈,按部就班地完成仪事活动。傩舞是最原始的生活再现。 傩技:傩戏里有许多神功绝技,如开红山、上刀梯、抓油锅和刀杆上定鸡等傩技。 傩堂戏音乐:傩戏音乐分唱腔和锣鼓曲牌,不少仪事中穿插牛角、响铃、铃子等以渲染气氛,傩仪所用唱腔系傩堂戏唱腔的本源,其来源有本地民歌、神歌等。 傩技里的许多神功绝技,为傩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辟如: 1、脚踩红铁。将几块烧红了的铁板放在地上,傩法师赤脚踩上去,发出“吱吱”声音,脚却完好无损。 2、吃碗。傩法师把瓷碗口沿放进嘴里,只听到一阵阵咔嚓声,很快只剩下碗底,嘴里发出一阵吃炒包谷似的响声后,碗已被嚼烂,吞进肚内,而口腔、内脏毫无损伤。 3、上刀梯。是傩坛中还“刀良愿”的一种法事,用12、24或36把锋利钢刀扎成两架刀梯,竖立在傩堂前面场地中央高搭的“莲台”两边,傩法师傅赤脚沿刀梯登上莲台,上到梯顶后取下肩上的角号,朝天吹奏表示庆贺胜利,然后又踩着刀刃回到地面,手脚丝毫无损。 4、死鸡还阳。傩法师将两只大公鸡放在扁担上任凭你怎么恐吓都不会惊跑,定在上面一动不动。将鸡用刀杀死之后,傩师一口水喷下,鸡马上又活过来。 5、开红山。傩法师开坛请神,将一把小刀钉在自己头上,然后开始跳神。拔刀后,头上完好无损。 巫傩文化-仙娘 仙娘(女巫):能言善辩的妇人,先发狂病,后成女巫,行巫不必学习,无从传授,只设一神坛,放一平斗,斗内装满谷子,插上一把剪刀。有的什么也不用,就可正式营业。执行巫术的方式,是在神前设一座位,行巫者坐定,用青丝绸巾覆盖脸上。重在关亡,托亡魂说话,用半哼半唱方式,谈别人家事长短,儿女疾病,远行人情形。谈到伤心处,谈者涕泗横溢,听者自然更嘘泣不止。执行巫术后,已成为众人承认的神之子,女人的潜意识,因中和作用,得到解除,因此就不会再发狂,初执行巫术时,且照例很灵,至少有些想不到的古怪情形,说来十分巧合。因为有事前狂态作宣传,本城人知道的多,行巫近于不得已,光顾的老妇人必甚多,生意甚好。 行巫虽可发财,本人通常倒不以所得多少关心,受神指定为代理人,不作巫即受惩罚,设坛近于不得已。行巫既久,自然就渐渐变成职业,使术时多做作处。世人的好奇心,这时又转移到新近设坛的别一妇人方面去。这巫婆若为人老实,便因此撤了坛,依然恢复她原有的职业,或做小生意,或带孩子。为人世故,就成为三姑六婆之一,利用身分,串当地有身分人家的门子,陪老太太念经,或如红楼梦中与赵姨娘合作同谋马道婆之流妇女,行使点小法术,埋在地下,放在枕边,使“仇人”吃亏。或更作媒作中,弄一点酬劳脚步钱。小孩子多病,命大,就拜寄她作干儿子。小孩子夜惊,就为“收黑”,用个鸡蛋,咒过一番后,黄昏时拿到街上去,一路喊小孩名字,“八宝回来了吗?”另一个就答,“八宝回来了,”一直喊到家。到家后抱着孩子手蘸唾沫抹抹孩子头部,事情就算办好了。行巫的本地人称为“仙娘”。她的职务是“人鬼之间的媒介”,她的群众是妇人和孩子。她的工作真正意义是她得到社会承认是神的代理人后,狂病即不再发。当地妇女实为生活所困苦,感情无所归宿,将希望与梦想寄在她的法术上,靠她得到安慰。巫傩文化与汉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有两大根系,相对近一点的是以儒学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远的则是几近被彻底遗忘的巫傩文明,可称之为“北儒南巫”。 “北儒”指的是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北方精英思想同化传统,“南巫”指的是中国南方远古的民间巫傩“异化”传统。“北儒”遗留的文化标志如北京国子监、山东曲府孔庙等,而“南巫” 神秘的文化遗风通过湖南怀化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仍在民间保存,典型如神秘的盅的巫术、傩剧、赶尸风俗等。作为儒家传统正宗的“汉文化”与“傩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原生态的、不见于正史的“巫傩文化”是同一文化。只不过,前者因为有了“汉字”而千古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后者则因为长久存在于民间普通大众之中,不为儒家正统所容,不为高居庙堂的士群人士所论。但是,不见于正史不等于不存在,更不等于汉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全部。作为儒家传统的文明,因为有了文字而辉煌,更因为有了文字而仅陷于不足三千年的文明。然而,巫傩文化因为发源于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不因文字的发明而成正统,也不因文字而仅局限于三千年或五千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