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可克矿区资源量估算报告.doc_第1页
肯德可克矿区资源量估算报告.doc_第2页
肯德可克矿区资源量估算报告.doc_第3页
肯德可克矿区资源量估算报告.doc_第4页
肯德可克矿区资源量估算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格尔木市青海省格尔木市 肯德可克矿区铁金多金属矿肯德可克矿区铁金多金属矿 资源量估算报告资源量估算报告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二二 00 四年十一月四年十一月 青海省格尔木市青海省格尔木市 肯德可克矿区铁金多金属矿肯德可克矿区铁金多金属矿 资源量估算报告资源量估算报告 编写单位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肯德可克矿床报告编写组 编 写 人 张绍宁 陈世顺 保广英 参加人员 方刚 郑宗学 邢高田 谢文兵 蔡岩萍 丛 文 王春艳 范丽琨 张玉洁 张行凯 郑晓伟 邹 华 吴小霞 张芬英 王旭春 申勇胜 许生元 魏风 金 刘明礼 李贵生 总工程师 沈小荣 院 长 孙占科 提交单位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提交时间 二 00 四年十一月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 1 1 1 工作目的与任务 1 1 2 矿区位置 交通 2 1 3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2 1 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3 1 5 本次工作情况 4 第 2 章 区域地质 8 2 1 区域地质概况 9 2 2 区域矿产 13 第 3 章 矿区地质 15 3 1 地层 15 3 2 构造 17 3 3 岩浆岩 20 3 4 变质作用 22 第 4 章 铁矿体地质 23 4 1 铁矿体规模及特征 23 4 2 铁矿石质量 29 4 3 矿石矿物及矿石类型 36 4 4 矿石工业类型与矿石化学特征 39 4 5 矿体围岩与夹石 51 4 6 铁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55 4 7 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61 4 8 铁矿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64 4 9 铁矿资源 储量估算 76 第 5 章 金钴铋矿体地质特征 90 5 1 金钴铋矿体特征 90 5 2 矿石质量 94 5 3 矿石结构构造 96 5 4 矿石矿物组合及矿石类型 97 5 5 矿体围岩与夹石 99 5 6 成矿富集规律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 100 5 7 金钴铋矿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03 5 8 各类探矿工程的质量情况及地质效果 106 5 9 各类试样的采取 加工 测试及质量 110 5 10 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111 5 11 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转效果 113 5 12 金钴铋矿资源量估算 113 5 13 本次资源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121 5 14 金钴铋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21 5 15 矿石工业性能评价 123 第 6 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23 6 1 矿区水文地质 123 6 2 工程地质条件 127 第 7 章 矿产资源概略研究评价 129 7 1 自然地理条件 129 7 2 资源量条件 129 7 3 市场需求 129 7 4 静态经济评价 130 第 8 章 结论 130 8 1 主要成果 130 8 2 存在的问题 131 8 3 今后工作中的建议 132 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 尺 1 1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交通位置图 1 125 万 2 2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区域地质矿产 工作程度 1 50000 3 3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地形地质图 1 5000 4 4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地质物探综合平面图 1 5000 5 5 1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水文地质图 1 5000 6 5 2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水动态气象曲线图 1 5000 7 6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地表工程采样平面图 1 1000 8 7 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矿体西分割线剖面图 1 500 9 7 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5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0 7 3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7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1 7 4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2 7 5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0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3 7 6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4 7 7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5 7 8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8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6 7 9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7 7 10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6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8 7 1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24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19 7 1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矿体东分割线地质剖面图 1 1000 20 8 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6 58 111 125 146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2000 21 8 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8 85 131 144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2000 22 8 3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5 69 95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2000 23 8 4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5 36 91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2000 24 8 5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2 号 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25 8 6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26 8 7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27 8 8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28 8 9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2 1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29 8 10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2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0 8 1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1 8 1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2 8 13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3 8 14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2 3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4 8 15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5 8 16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6 8 17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7 8 18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1 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1 1000 38 9 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4102 米中段 PD 坑道地质平面图 1 500 39 9 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4065 米中段 XJ3坑道地质平面图 1 500 40 21 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1507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1 21 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0705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2 21 3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0101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3 21 4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0017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4 21 5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0601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5 21 6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0003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6 21 7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1001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7 21 8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1402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8 21 9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1403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49 21 10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1606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50 21 1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2001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51 21 1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ZK2405 孔钻孔柱状图 1 200 52 22 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探槽 TC8 1 素描图 1 100 53 22 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探槽 TC22 1 素描图 1 100 54 12 1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 3950 米中段地质图 1 1000 55 12 2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北矿带 纵剖面图 1 1000 56 13 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区图例 附附 表表 目目 录录 附表一 单工程加权平均品位表 附表二 块段加权平均品位表 附表三 剖面面积计算表 附表四 矿体各矿石类型块段体积计算表 附表五 矿体各矿石类型块段储量计算表 附表六 各矿石类型平均品位表 附表七 伴生矿产储量计算表 附表八 金钴铋类矿体资源量计算表 附表九 测量成果表 附附 件件 目目 录录 1 青海省格尔木县肯德可克铁矿初步可选性试验报告 2 青海省格尔木县肯德可克铁矿区方铅矿矿石初步可选性试验报 告 3 青海省格尔木县肯德可克铁矿区锌铁矿石初步可选性试验报告 4 青海省肯德可克金矿 Au Bi Co 复杂金属矿可选性试验报告 5 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铋金多金属矿石选矿试验 科学技术报 告 6 初审意见书 7 真实性承诺书 8 项目验收报告及监理报告 9 勘查许可证 1 第 1 章 绪论 肯德可克矿床是一个以铁 金矿为主并共 伴 生钴 铋 银 铅 锌 铜 钼 镍 镉等多 种矿产组份的综合型矿床 该矿床的地质勘查工作大致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77 年至 1981 年由青海省原地质局第一地质队进行的以铁为主的勘查工作 历时 5 年 第二阶段为 1995 年至今由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展的以金 钴 铋为主的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两 个阶段的地质勘查时间累计已达 15 年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综合来看 肯德可克矿床铁 金矿勘查程度较高 矿床已具中型规模 为了总体反映该矿 床的地质特征和勘查成果 为矿权评估 矿权转让和矿业开发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依据 尽 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根据上级指示 在充分收集 汇总 总结已往资料的基础上 编写了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矿区铁金多金属矿资源量估算报告 1 1 工作目的与任务 1 1 1 铁矿勘查阶段的目的与任务铁矿勘查阶段的目的与任务 1 在 1970 年磁法详查的基础上 1977 1978 年 对规模大 峰值高 连续性好 推断为矿 引起的磁异常进行钻探查证 证实为矿异常时 以 400 100 米网度控制磁异常分布 圈定矿体 分布范围 初步了解矿体的形态 产状 规模及矿石质量 开展地形地质测量 初步查明矿区 地质条件 为详查提供依据 2 1979 1981 年 开展铁矿详查 以 200 100 米基本网度圈定矿体 控制远景 进一步 研究成矿地质条件 进行水文地质条件 开采技术条件 主要矿产矿石技术加工性能及矿石物 质成分 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等的初步了解与研究 为初步勘探提供依据 1 1 2 金 钴 铋综合勘查阶段的目的与任务金 钴 铋综合勘查阶段的目的与任务 1 1995 1998 年间 对肯德可克地区的金矿开展普查 对原 16 线 现 线 42 号金矿 体 原 7 线 1 号金矿体利用坑探工程进行验证 同时利用槽探 浅井工程揭露并控制地表矿带 圈定金矿体 了解区内金矿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 产状 品位变化情况 评价其经济意义 为 矿业开发提供资源量 2 1998 年在肯德可克地区发现了新矿种 钴 铋矿 对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进入矿产综合 评价阶段 其主要任务有三项 一是在大量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加强综合研究工作 提出 2 找矿思路 评价成矿远景 二是在地表利用较系统的槽探工程配以适量浅井 浅钻对钴 铋 金等多金属矿化蚀变带进行揭露 圈定矿化蚀变带及地表矿 化 体分布范围 了解其产状 规模 品位等变化情况 三是利用钻探与坑探相结合的手段对已发现的矿体进一步控制 了解 矿 化 体延伸情况 扩大其规模 评价其远景 了解金及多金属矿与铁矿的关系 探获资源 量 为矿业开发提供基地 1 2 矿区位置 交通 肯德可克矿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南缘西段 隶属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 91 45 49 北纬 37 01 03 1 5 万国际标准图幅号为 J46E018008 勘查登记区地理坐标 东经 91 45 30 91 46 15 北纬 37 00 45 37 01 15 西起 17 线 东至 24 线 东西长 1300 米 南北宽 800 米 面积 1 03km2 矿区东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1185 千米 距格尔木市 385 千米 西距青海省石油基地花土沟 镇约 280 千米 矿区北距格尔木 花土沟输油管线路 拟建的青 新铁路 甘森泵站约 80 千米 之间有简 易公路相通 汽车可以通行 附图 01 1 3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肯德可克矿区位于东昆仑西段的祁漫塔格山脉与柴达木盆地的接壤地带 地形上表现为南 高北低 属山岳地貌 地形坡度约 6 25 局部可达 45 沟谷一般较为宽阔 平坦 近 沟脑为 V 形谷 车辆一般可达近沟脑处 矿区海拔 4000 4205 米 平均海拔 4150 米 比高 50 100 米 矿区第四纪覆盖较厚 覆盖物多为风积砂土 矿区地处内陆高原 地形闭塞 具高寒 多风 少雨 蒸发量大 昼夜温差悬殊等典型内 陆高原干旱寒冷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零下 1 5 零下 3 8 最高气温约 21 2 C 最低气温约 零下 30 C 矿区内年降水量约 140 毫米 降水集中在 5 月 9 月 年蒸发量为 1660 毫米 风 向暖季多东风 寒季多西风 基本上为东 西风交替 封冻期为每年 10 月 翌年 4 月 每年的 5 9 月份可以从事野外生产活动 矿区西北有巴音郭勒河流经 距矿区约 5 千米 为区内唯一的常年地表水体 丰水期流量 为 15 万米 3 日 枯水期流量约 8 万米3 日 水质 水量可满足生活 生产之需 3 矿区及外围近 200 千米人烟稀少 除乌图美仁乡以外无固定的居民点 仅有少数季节性流 动放牧居点零星散布 矿区生活及生产物资的供应 均靠汽车从格尔木市或花土沟镇拉运 区 内用电可以从其北部的甘森泵站处拉接 距离约 80 千米 燃料从大柴旦镇的绿草山 大头羊煤 矿拉运 运距约 500 千米 区内工业不发达 矿区附近仅有几家个体企业进行小规模的采矿活动 西约 280 千米的花 土沟镇为青海省石油生产基地 东 385 千米的格尔木市为新兴的工业 商业基地 青藏铁路的 格尔木 拉萨段正在修建中 1 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 4 1 铁矿的发现及初查阶段铁矿的发现及初查阶段 1968 1970 年青海省原地质局第一地质队在开展五一河铁矿 野马泉铁矿等普查时 在肯 德可克地区发现地表矿化及磁异常 并以磁秤概略检查 圈出异常的分布范围及形态 1977 年 对该异常进行 1 5 万磁法详查 并利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 确定为矿致异常 1 4 2 铁矿的详查阶段铁矿的详查阶段 1979 1981 年 青海省原地质局第一地质队在肯德可克矿区进行了铁矿的详查工作 工程 控制基本网度为 200 100 米 提交了铁矿详查报告 并利用少量的钻探工程对发现的金矿化线 索进行了初步控制 全矿区提交经青海省原储量委员会审批的铁矿石储量 C D 级 表内 7107 9 万吨 其中 C 级 1820 5 万吨 D 级 5287 4 万吨 锌金属储量 D 级 表内 12 4625 万吨 铅金 属储量 D 级 表内 4 4883 万吨 铜金属储量 D 级 表内 0 07 万吨 伴生硫矿石储量 D 级 表内 123 8 万吨 镉 2549 24 吨 银 132 21 吨 金 1 79 吨 镉 银 金未经审批 其中铁 锌为中型规模 铅 金 伴生银为小型规模 伴生镉为大型规模 1 4 3 累计投入的工作量累计投入的工作量 肯德可克矿区铁矿评价及详查阶段累计投入的工作量见表 1 1 1 4 4 费用投资情况费用投资情况 肯德可克矿区自 1977 年 1982 年累计综合费用约 576 万元 以主矿种铁计算 每探明万吨 铁矿石为 810 36 元 若将伴生 共生的锌 铅 镉 银 硫 金等矿产以产值法折为铁矿石储 量 铁矿石以全区平均品位 TFe33 35 计 为 3650 20 万吨 全区累计为 11056 83 万吨 则平 均每探明万吨铁矿石费用为 520 94 元 4 1 5 本次工作情况 1 5 1 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工作概况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肯德可克矿区的勘查工作始于 1995 年 1995 年 1997 年期间 先后采用斜井对 16 线 7 线金矿进行验证 利用 1 1 万土 壤测量 地化剖面 地表槽探 浅井等手段对地表含矿蚀变带进行揭露和控制 并于 1997 年在 地表 0 线附近采集金矿石 3000 余吨进行了堆浸试验 入堆品位约 3 5g T 综合回收率约 20 试验效果不理想 于 1998 年发现了钴矿线索 1999 年利用浅钻 坑探等工程对含矿蚀变带进行 揭露和控制 圈出数条金钴铋综合矿体 之后利用物探电法测量 坑探及钻探工程等方法手段对 该区进行了勘查工作 1 5 2 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本次工作 新发现并圈定金 钴 铋综合矿体 35 条 提交了 333 334 资源量 Au 9501 83 千克 其中工业矿体 Au 3g t 7394 79 千克 平均品位 5 66g t 低品位矿体 1 Au 3g t 2019 82 千克 平均品位 1 54g t 伴生金 87 21 千克 Co 529 39 吨 其中工业 矿体 Co 0 03 376 5 吨 平均品位 0 172 低品位矿体 0 02 Co 0 03 54 39 吨 平 均品位 0 02 伴生钴 98 50 吨 Bi 4438 22 吨 其中工业矿体 Bi 0 5 3020 00 吨 平均 品位 0 91 低品位矿体 0 2 Bi 0 5 1209 12 吨 平均品位 0 24 伴生铋 209 1 吨 铜 210 99 吨 平均品位 0 71 钼 60 63 吨 平均品位 0 23 其中金 铋均达中型规模 钴为小 型规模 通过本次工作 认为肯德可克矿床是赋存在一套典型的热水沉积岩系中的沉积改造型矿床 矿体的产出明显受层位和构造的控制 在区域上 赋矿岩系属奥陶 志留纪滩间山群 该套地层 在东昆仑西段分布广泛 因此 肯德可克矿区金钴铋矿的发现 对在东昆仑西段奥陶 志留纪滩 间山群及以往发现的铁矿床中寻找该型矿床 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原肯德可克中型铁矿的基础上 经过金多金属矿勘查 又提交中型金多金属矿床一处 使 肯德可克矿床成为一个以铁 金矿为主并共 伴 生多金属矿的中型综合矿床 矿床潜在经济价 值巨大 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 5 3 累计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经费累计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经费 1995 2003 年我院在肯德可克矿区工作期间累计完成的工作量及经费情况见表 1 2 八年累 计投入地勘经费约 1100 万元 5 1 5 4 报告编写与人员分工报告编写与人员分工 本报告是在系统收集已往资料和历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 本着客观 真实 准确的原则 由编写组汇总 归纳 分析 研究后分工形成的 是对已往工作的总体反映 是集体劳动的结 晶 野外工作其间的人员及分工情况 报告编写人员及分工情况见表 1 3 本报告于 2004 年 2 月开始编写 经历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陈世顺负责文字部分 保 广英 谢文兵 郑宗学 邢高田等负责图件编制 于 2004 年 6 月完成初稿 6 月组织有关专家 进行了初审 第二阶段 针对初审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有色矿勘院于 6 月至 10 月组织由张绍宁 负责文字部分 保广英 谢文兵 陈世顺 吴小霞 申勇胜 张芬英 刘明礼 李贵生 方刚 于洪立 张玉洁 张行凯 彭勇 郑晓伟 张磊负责图件 保广英 谢文兵负责资源量估算 丛文 蔡岩萍 范丽琨 王春艳负责机算机制图 由沈小荣 孙崇仁负责审核 完成报告修改 送审 11 月 12 日由青海省国土规划研究院储量评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西宁市国土资源厅二楼 报告厅对报告进行了会议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 补充 完善后提交本正式报告 关于报告编写的几点说明 1 在本次工作的前期阶段 以肯德可克矿床为支撑 工作部署以验证前人发现的金矿为主 后期则以肯德可克矿床北矿带为重点进行解剖 工作范围仅限于矿区 1 03 平方公里 故本报告 参与资源量估算的矿体也仅限于该范围内 既西起 15 线 东至 24 线范围 2 肯德可克矿床铁等矿产的详查已于 1982 年结束 青海省原地质局第一地质队于 1982 年 6 月提交了 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德可克矿床铁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 1977 年 5 月 1982 年 6 月 在本次勘查工作过程中 为了了解金 钴 铋矿体与铁矿的关系 对个别铁矿体利用钻探工 程进行了控制 提高了部分铁矿的控制程度 但为了维持原铁矿详查报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且铁矿资源量已经审批上表 故本次凡涉及铁矿的内容均沿用原详查报告 矿体编号 资源量 级别 按新资源 储量分类标准套改 等均不做变动 仅对勘查登记范围内的铁矿进行了资源 储量 分割 3 总体来看 区内矿体产状较缓 在进行资源 储量估算时 为方便起见 采用剖面法 平 行断面法 估算 4 对不同的矿体 凡其平均品位大于 或等于 工业品位者 既资源 储量分类前所谓表内 矿 以其元素符号表示 凡大于 或等于 边界品位而小于工业品位者 表外矿 以其元素 符号后缀 1 表示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用组份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矿体为共生矿体 用其元 素符号表示 如 AuCoBi 为金钴铋共生矿体 矿体编号原则上由南而北 由上而下编排 金 钴 铋矿体采用罗马数字表示 以便与铁矿体区分 对同一矿体 群 因沿走向 倾向矿种变 化则以 矿体编号 数字 表示 5 由于铁矿勘查阶段和金钴铋矿勘查阶段所采用的勘探线方位不完全一致 有 01 40 59 的夹角 且两阶段采用的勘探线间距不一样 铁矿为 50m 金钴铋矿为 40m 因此不 同勘查阶段所使用的勘探线编号也不一样 铁矿勘查阶段的勘探线编号为阿拉伯数字 如 1 7 8 线 等 金钴铋矿勘查阶段采用罗马数字 如 线 等 两者重合时采用原 6 铁矿勘探线编号 7 1977 年 1982 年累计投入的各项工作量统计表 表 1 1 项目 工作量 时间70 年75 年77 年78 年79 年80 年81 年累计说 明 钻探M2085 775498 689838 014745 212251 1624418 83其中金矿概查和电异常验证 1610 31 米 槽探m3125 082476 824185 382340 12504 469631 86 1 5 千地形地质填图km29 69 69 680 年为修测 共 2674 个点 平均 278 54 点 Km2 1 5 千磁法详查km2 1 万 3 5 765 76 为磁秤概查 1 5 千电法详查km2联剖 2 252 803 005 8080 81 年主要为激电和自电 实测地质剖面米1468 581027 021027 033522 83共 5 条 薄片鉴定样个348579672291921982 光片 光薄片鉴定样个106761442792445 光谱分析样个300118713633302713451 化学基本分析样个654808127354022175492其中试金样 2074 个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个2517125 矿石小体重测定样个10878866610348其中金矿与电异常 10 个 岩 矿 石物理力学样个3939 水质分析样个456939153 古生物鉴定样个25833 矿石初步可选性试验个123 矿石物质成分研究样个66 矿物包体测温样个3030 硫同位素测定样个1818 单矿物分析样个77金矿 人工重砂样个33金矿 8 1995 年 2003 年累计投入的各项工作量统计表 表 1 2 项目 工作量 时间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合计说 明 钻探m1127 01363 01241 95300 14553 804585 891999 年为浅钻 浅井m121852565287 坑探m51 031 0523 0176 0240 43638 0178 7232 02070 13其中斜井 410 米 斜井内平巷 1300 13 平巷 360 米 槽探m318527743140673008455868366020 321641 82200943177 14其中剥离约 5500 m3 1 2 千地形地质填图km21 501 50 1 1 万土壤测量km26 06 0 综合研究 人 年 4444420 共五年 提交 柴周边铜金多金 属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井中充电测量300 1 1 万自电剖面km10 0010 0020 00 1 1 万激电剖面km3 876 01510 0034 87 1 1 万 1 2 千地化 剖面 个3 9520 8766 8251515 72141 34 矿石初步可选性试 验 件123 样品采自 4102 米中段 氧化程 度较高 费用万元47 2375 23176 3263 0864 08265 77324 7993 72100 001100 0 9 肯德可克项目主要技术人员一览表 表 1 3 年度项目负责技术负责地质技术人员 物 化探技术人 员 测量技术人员 1995赵万顺孙淑秋申勇胜 焦明路 周晓中 范丽琨李贵生 马登庆 焦革军 1996孙淑秋陈世顺申勇胜 王旭春 都中卫 李柏林周晓中 黄作才李贵生 马登庆 焦革军 1997严维章张绍宁李柏林 吴小霞 保广英 曾宪刚 李天宁 王锐芦柏章 许生元 1998宋仁国张绍宁闫学欣刘建华 邹华 1999张绍宁陈世顺 申勇胜许生元 2000 张绍宁陈世顺伊有昌 刘洪川 申勇胜 2001 张绍宁伊有昌刘洪川 蔡永邦 曾宪刚 2002伊有昌曾宪刚 梁海川 韦福周 周肇武 敬荣中 许振超 许生元 卢柏章 刘明礼 魏凤金 2003保广英郑宗学刘明礼 本报告正文一本 10 余万字 文内插图 2 张 插表 82 项 附件九份 附表九册 附图 56 张 报告编写组人员与分工一览表 表 1 4 第 2 章 区域地质 肯德可克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柴达木准地台的南缘西段 在构造区划上属昆北火 山 侵入杂岩带 昆北火山 侵入杂岩带北邻柴达木准地台 南以昆中断裂为界与昆中花岗 变质杂岩 带相接 其基底为早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 呈残块出露于西部 早古生代 在前寒武纪 结晶基底基础上发生强烈拉伸作用 形成了厚逾 1000 米的滩间山群 前人称铁石达斯群 根据 青海省岩石地层 清理结果改称滩间山群 该套地层主要分布于昆北西段 总体上 具三分 其下部为碎屑岩组 中部为火山岩组 上部为碳酸盐岩组 构成一夹持于北部柴 姓名分工 陈世顺报告初稿 张绍宁报告统纂 修改 保广英 方刚图件统纂 资源量估算 王旭春 吴小霞 张芬英 申勇胜图件编制 谢文兵 方刚 邹华资源量估算 丛文 蔡岩萍 范丽琨 王春艳 邢高田MAPGIS 制图 刘明礼 李贵生 宋录西 魏风金基础图件编制 沈小荣 孙崇仁审核 10 达木古陆和南部昆中微陆块之间的裂陷槽 泥盆纪 二叠纪地层为海相 海陆交互相沉积 岩性以碎屑岩 碳酸盐岩为主夹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 早古生代 区内广泛出露晚三叠世 陆相火山岩 带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 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和晚华力西 印支期 尤以后者规模大 岩石组合复杂 构成了规模巨大的构造 岩浆岩带 昆北构造带经历了加里东期裂解 闭合和晚华力西期 印支期陆缘 陆内碰撞 复合 造山演化 形成了一系列与裂陷 火山作用和构造 岩浆作用有关的铁 钴 金及多金属 矿产 2 1 区域地质概况 2 1 1 地层地层 区内地层分区为秦祁昆地层区东昆仑 中秦岭分区柴达木南缘小区 出露的地层由老 至新主要有早元古代白沙河 岩 组 Ar3Pt1b 中元古代长城纪小庙组 Chx 蓟县纪 冰沟群狼牙山组 Jxl 奥陶 志留纪滩间山群 OST 晚泥盆世牦牛山组 D3m 石炭 纪大干沟组 Cdg 和缔敖苏组 Cd 早二叠世打柴沟组 P1d 晚三叠世鄂拉山组 T3e 及新近纪地层 在志留纪之前为海相沉积 泥盆纪 三叠纪为海 陆相并存 三叠 纪之后为陆相沉积 1 早元古代白沙河 岩 组 Ar3Pt1b 分布于群力 平山梁 红石沟一带 其下部为透辉石岩夹透辉石榴石大理岩 混合岩 透辉石矽卡岩 含眼球条带状混合岩 条纹 条带状混合岩夹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 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岩及粗粒大理岩 上部以眼球状混合岩 条带状混合岩与黑云斜长片 麻岩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互层为主 夹少量片岩 未见顶底 出露厚度 1844 0 米 2 长城纪小庙组 Chx 仅分布于四角羊沟一带 岩性主要为灰绿 暗绿色长石石英岩 石英岩与二云石英片 岩互层 夹白云斜长片麻岩 矽线二云片麻岩及大理岩 厚度不详 与下伏百沙河 岩 组呈断层接触关系 3 蓟县纪狼牙山组 Jxl 分布于巴音郭勒河两侧呈近东西向展布 总厚度大于 2467 0 米 分上下二个岩性段 其下岩段为灰色 紫红色泥晶白云质灰岩 灰岩 鲕状灰岩 角砾状灰岩夹粉砂质粘板岩 11 硅质岩 富含叠层石 顶部产不稳定褐色铁矿层 上岩段以白云岩 角砾白云岩为主夹灰 岩及粘板岩等 含叠层石 4 奥陶 志留纪滩间山群 OST 该套地层是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分布于肯德可克 球路噢窝头 尕林格 长山 黑山 等地 呈断块出露 厚度在 1000 米以上 在区域上该套地层具三分性 其下部为一套变质 碎屑岩 局部夹硅质岩 碳酸盐岩和火山岩 中部以基性火山岩为主 局部夹碳酸盐岩和泥 砂质岩 上部为碳酸盐岩 该套地层出露不全 岩性相变大 各岩性单元间多以断裂接触 其与下伏地层呈断层 接触 该套岩石组合反映了区内在晚奥陶 早志留世裂陷槽环境下的沉积过程 裂陷槽张开 初期以物理沉积为主 局部伴有海底喷流沉积 之后发生火山喷溢作用 形成了一套中基 性火山岩 随后进入相对宁静的化学沉积阶段 形成了一套碳酸盐岩 12 5 晚泥盆世牦牛山组 D3m 分布于巴音郭勒上游南部广大地区 分下 中 上三个岩性段 其下段为暗绿色安山 质角砾熔岩 安山岩 灰绿色安山质凝灰熔岩 晶屑凝灰岩 灰褐色 紫红色砂砾岩夹泥 板岩 中段为灰 灰绿色英安岩 英安质角砾熔岩 凝灰岩及绿色安山岩 安山质熔岩凝 灰岩与砂岩 硅质板岩互层 上段为红色 砖红色 紫红色 肉红色流纹质熔岩 凝灰质 流纹岩 火山角砾岩及角砾晶屑凝灰岩 紫红色 暗紫红色英安岩 英安质凝灰熔岩及英 安质凝灰岩夹火山角砾 灰褐色砂岩 硅质板岩 紫褐色集块岩 火山角砾岩夹猪肝色粉 砂岩 该套地层总厚度大于 3000 米 与下伏滩间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6 石炭纪地层 C 据其岩石组合特征 可将该套地层分为下 上二个岩组 总厚度大于 730 米 下与牦 牛山组不整合接触 在区内分布广泛 1 大干沟组 Cdg 其下部为杂色砾岩 砂岩及粉砂岩 上部为灰色泥晶 粉晶及亮晶生物碎屑灰岩 含 丰富的珊瑚 腕足类 筳类化石 该套地层由西而东 有碎屑岩渐厚 灰岩渐薄的趋势 2 缔敖苏组 Cd 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 富含蜓 有孔虫 腕足类及珊瑚化石 在走向上 由 西而东灰岩由厚渐薄 碎屑岩成分逐渐增加 该套地层与下伏大干沟组 Cdg 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7 早二叠世打柴沟组 P1d 在区内零星分布 其岩性主要为灰黑色 深灰色粒屑亮晶 粉晶 泥晶生物灰岩 白 云质灰岩及白云岩 偶夹细碎屑岩 大多数灰岩含燧石结核 或条带 富含筳 苔藓虫 腕足类 珊瑚等化石 该套地层厚度 269 米 与下伏缔敖苏组呈断层接触 在地貌上呈明显的负地形 8 晚三叠世鄂拉山组 T3e 主要分布于肯德可克及其西北五一河地区 为一套灰紫色 紫红色为主的中酸性火山 岩 其下部为紫色复成分砾岩 含不等粒岩屑砂岩夹安山质角砾熔岩 中上部以酸性火山 角砾熔岩为主 夹安山质角砾熔岩 岩层中含有大量的外来灰岩岩块 13 该套地层与下伏滩间山群呈不整合接触 9 新生纪地层 区内的新近纪油沙山组主要分布于巴音郭勒河上游一带 由桔红 砖红色砂砾岩 砂 岩夹砂质泥岩或粘土岩组成 是一套山麓相红色碎屑岩建造 第四纪沉积 七个泉组 分 布于山间 山前盆地 谷地 以山麓堆积 冲积 湖积 冰碛 冰水堆积及风积为主 现 在沉积仍在继续 2 1 2 构造构造 昆北火山 侵入杂岩带北以柴南缘断裂为界和柴达木盆地相隔 南以昆中断裂为界和 昆中花岗 变质杂岩带相邻 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 属东昆仑复杂大规模造山带的一部分 矿区位于昆北火山 侵入岩带的西部 经过多期的滑脱 逆冲推覆作用 产生了一系列叠 瓦状推覆体和构造岩片 造成区内地层层序混乱 相变明显 构造岩片的混杂亦十分普遍 各地层单元之间多以规模巨大的走向断层为边界 构成了区内主要的构造格架 同时也在 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区内岩浆岩的分布 区内构造以断裂最为发育 主干断裂呈北西及北西西向 以压性 压扭性为主 有冰 沟 木都大湾断裂 野马泉南断裂 四角羊沟断裂 黑山南侧断裂 景忍山东断裂等 构 成主要的构造格架 区内的褶皱与断裂相伴产出 其轴迹与主构造线相一致 有楚鲁套海 高勒背斜 狼牙山向斜 肯德可克向斜 野马泉向斜 黑山向斜 水里可可哈达向斜和长 山向斜等 区内矿产主要产于向斜核部 弧形断裂的转折处以及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2 1 3 岩浆岩岩浆岩 区内的岩浆活动与构造运动是密切相关的 岩浆岩的分布主要受区域性断裂带的控制 构成规模巨大的构造 岩浆岩带 其岩性以中酸性 酸性侵入岩广泛发育为特点 其中主 要以华力西期为主 次为印支期和加里东期 燕山期花岗岩则较少 1 加里东晚期 岩体多呈岩株状产出 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斜长花 岗岩 富斜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等 里特曼指数在 3 3 以下 反映造山成因特点 2 华力西期 该期花岗岩分布广 规模大 构成规模巨大的岩浆岩带 其中华力西早 期的花岗岩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 次有石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等 多呈岩基 产出 岩石里特曼指数多大于 1 8 显示钙碱性 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类型主要有闪长岩 石 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 富斜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 花岗岩 钾长花岗岩及 14 正长斑岩等 其演化序列为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3 印支期 多呈岩基产出 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花岗岩等 次有闪 长岩 石英闪长岩 岩石化学特征显示陆壳改造型成因 4 燕山期 呈岩株状产出 岩石类型主要有钾长花岗岩 斜长花岗岩 花岗岩等 呈 岩株状零星分布 岩石化学特征为高铝高钾贫钙 里特曼指数为 1 81 2 70 显示为改造 型花岗岩特点 2 2 区域矿产 昆北火山 侵入杂岩带经历了漫长的 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演化 每一次构造演化旋回 伴随着岩石圈的分裂 扩散 离散等伸展运动和挤压 俯冲等运动 形成了一套沉积 变 形 岩浆组合 在大洋扩张期 伴随有一系列的火山活动 包括火山喷流活动 而在挤压 造山期 在形成大规模侵入岩的同时 并伴随有广泛的剪切 走滑 推覆运动 成矿作用是地质演化的缩影 在昆北火山 侵入杂岩带 火山活动 包括热水喷流活 动 及岩浆活动是矿质来源的基础 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为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有 利条件 区内矿产的形成及分布正是成矿过程的具体体现 区内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铁 有色金属 铜 铅 锌 钴 铋 钼等 贵金属 金 银 等 一般而言 铁 金 钴 铋等赋存于早古生代奥陶 志留纪滩间山群当中 与早古生 代晚奥陶世裂谷环境下的火山活动及海底热水喷流作用有关 而有色金属矿产铜 铅 锌 等则主要赋存于晚古生代石炭纪地层 早古生代滩间山群及其两者的不整合 断裂 带当 中 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附图 002 矿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南带以铁为主 分布于南部的那陵郭勒河两岸 中带肯德可克 野马泉 长山一带 矿产有铁 金 铜 铅 锌 钴 铋 镍等 北带西 自哈得尔甘呼都森 东至尕林格 以铁及多金属矿为主 自西向东矿种也具有分区 西段 景忍山地区以铜 铅 锌为主 伴生银矿 东段肯德可克 野马泉 尕林格则为铁 金 钴 铋 铜 铅 锌等 滩间山群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建造是东昆仑西段的主要含矿地层 由于区内频繁的构 造运动和火山活动 形成了众多的金属矿产 如肯德可克铁 钴 金 铋多金属综合矿床 尕林格铁 钴 金 多金属矿 野马泉铁 锌多金属矿 牛苦头沟铜 铅 锌矿 球路噢 窝头铁矿等 石炭纪地层也是区内的含矿地层之一 西段铜 铅 锌矿主要产于石炭纪的 15 碳酸盐岩层位中 区内主要矿产见表 2 1 16 主要矿产一览表 表 2 1 名称位置地质矿产概况规模 成因 类型 尕林格 铁矿 格尔木市 西北 318 千米 赋矿地层为滩间山群下岩组 其岩性主要有 硅质岩夹砂岩 硅 质泥质岩 泥质岩 大理岩等 矿区共圈出 47 个矿体 长 100 400 米 厚 3 50 米 以磁铁矿为主 品位 51 73 富铁矿表 内 D 级 3967 1 万吨 大型矽卡岩 高中温 热液型 野马泉 铁矿 肯德可克 东 30 千 米 矿体产于石炭纪的碳酸盐岩与岩体接触带中 共见 18 层磁铁矿体 厚 1 05 31 94 米 品位 28 34 43 13 表内 D 级 1489 0 万吨 中型矽卡岩 型 五一河 铁矿 巴音格勒 河西 距 野马泉 27 千米 矿体产于石炭纪的碳酸盐岩与岩体接触带中 分南北二个矿带 以南矿带为主 长 64 754 米 厚 0 43 4 59 米 品位 28 21 31 60 表内 D 级 265 3 万吨 小型矽卡岩 型 牛苦头 沟多金 属矿 野马泉东 20 千米 矿体产于蓟县纪冰沟群狼牙山组白云质大理岩与斜长花岗岩接触 带中 共圈定矿体改 52 个 地表 4 个 隐伏 48 个 其中铁矿体 18 个 铅锌矿体 18 个 锌铜及铜矿体 11 个 矿体长 100 450 米 厚 0 73 6 99 米 矿石矿物主要有磁体矿 黄铜矿方铅矿 闪锌矿 黄铁矿 等 TFe19 86 47 10 Pb2 0 10 63 Zn2 0 12 05 Cu0 68 小型矽卡岩 型 群力铁 矿 野马泉西 南 13 千 米 南矿带北西西向 长 1405 米 厚 0 65 3 69 米 北矿带近南北向 长 1215 米 厚 2 0 6 53 米 以磁铁矿 镜铁矿为主 品位 46 75 表内 D 级 101 0 万吨 小型热液型 虎头崖肯德可克 北巴音郭 勒河北岸 矿体产于蓟县纪冰沟群狼牙山组白云质大理岩中的破碎蚀变带中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 方铅矿 闪锌矿 黄锡矿 硫锡铅矿等 规模 品位不详 已评估转让 小型破碎蚀 变岩型 区域成矿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矿种上 主要有 Fe Cu Pb Zn Au Ag Co Bi 2 在成矿类型上 主要为矽卡岩型 热液型 热水喷流沉积 改造型 3 在赋矿层位上 主要为奥陶 志留纪滩间山群和石炭纪地层 4 在成矿元素组合上 主要为多矿种复合矿产 一般单矿种矿产比较少见 5 在以往勘查发现的铁矿床中 往往伴生 共生有 Co Pb Zn Au 等矿产 17 第 3 章 矿区地质 3 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滩间山群 牦牛山组 大干沟组 缔敖苏组 第四纪沉积 大 干沟组和缔敖苏组分布在矿区的中南部 出露面积最大 牦牛山组分布在矿区南部 西部 和北部 出露面积也较广 滩间山群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 相当于区域滩间山 群的下部层位 1 滩涧山群 OST1 为矿区内最老的地层单元 由于牦牛山组 大干沟组 缔敖苏组大面积掩盖 地表出 露较少 仅呈狭窄长条状出露于矿区中部 与区域对比 矿区的该套地层属下岩组 其岩 性下部为碳酸盐岩 上部以不纯硅质岩为主夹碎屑岩 1 碳酸盐岩岩性段 OST1a 地表出露于矿区之东北部 其北与晚泥盆世火山岩 呈不整合接触 局部呈断层接触 其岩性为乳白色厚 巨厚层状粗粒大理岩 夹灰 灰白 色灰岩及硅质岩透镜体和硅质岩条带 灰褐 灰色矽卡岩夹灰白色大理岩透镜体 岩层倾 向北西 倾角 40 50 地表出露厚 375 米 2 泥钙质硅质岩岩性段 OST1b 地表出露于矿区中部 其南界由大干沟组灰白 色大理岩覆盖 局部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北与晚泥盆世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局部 呈断层接触 其岩性为褐色 灰褐色 浅灰 灰色条带状 块状 斑杂状矽卡岩化硅质岩 局部为矽卡岩 灰 灰绿色泥钙质硅质岩 灰黑色炭质板岩等 该岩段又可分为硅质岩 OST1b si 矽卡岩 OST1b sk 矽卡岩化硅质岩 OST1b sk si 地表岩层总体倾向 北 倾角 35 45 出露厚度 213 3m 矿区南部石炭纪地层以下 据勘查铁矿的钻孔资料反映 仍为滩间山群 矿区南部所 有钻孔均见其分布 其岩性主要为一套泥钙质硅质岩 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 钙镁橄榄石 矽卡岩夹大理岩 火山岩 炭质泥板岩及变砂砾岩夹层和透镜体 区内铁 钴 铋 金矿 体主要赋存于该组岩层及其与石炭纪地层不整合面的虚脱部位 2 晚泥盆世牦牛山组 D3m 出露于矿区北部 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 呈高角度不整合于滩涧山群之上 不整合面 凹凸不平 起伏悬殊 受早古生代剥蚀面形态的控制 在局部呈 残留体 出露 根据出 18 露部位的高低 岩性特征和变质情况 可分为上 下两个部位 1 牦牛山组下岩段 Dma 出露于矿区南及南东部 岩性以浅灰色流纹岩为主 流纹质凝灰溶岩 英安质凝灰岩 次之 其中夹流纹岩 流纹质凝灰溶岩 英安岩 火山角砾岩 霏细岩及少量硅质岩 此 火山岩具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 绿帘石化蚀变 岩层倾向以北 北北东为主 倾角变化较 大 在 30 70 之间 主要为 50 60 未见底 厚度不详 推测大于 500 米 2 牦牛山组上岩段 Dmb 分布于矿区北部及肯德可克沟以西地区 其岩性下部以灰色英安质凝灰熔岩为主 夹 少量的流纹岩 流纹质凝灰溶岩 上部以深灰色致密块状流纹岩为主 夹有流纹质凝灰溶 岩及火山角砾岩 该岩组与下部岩段接触关系不清 相比之下 蚀变较轻微 岩相变化不大 岩性不复 杂 层理不明显 总的趋势是呈较为平缓的南倾 时有向北缓倾 似受原始地貌的控制 钻孔中岩性与地表一致 为英安质凝灰溶岩及少量英安岩 英安质凝灰岩 3 石炭纪地层 C 石炭纪地层在矿区范围内分布广泛 约占矿区面积的 50 主要分布于肯德可克沟以 东 F1断裂带以南地区 南部与晚泥盆世牦牛山组下部不整合接触 向东延出工作区以外 构成肯德可克向斜的主体 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 早石炭世沉积了一套海陆交 替相的砂岩 砂砾岩夹灰岩 至晚石炭世则变为巨厚的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该套地层中生 物化石丰富 依其岩石组合特征分下 上两个岩组 介绍如下 1 下部大干沟组 Cdg 分布于 F1断裂之南侧 其岩性为杂色砂岩 粉砂岩 砂砾岩夹灰白色疙瘩状白云质结 晶灰岩 该套地层倾向南 南西 倾角 30 地表出露厚度 20 50m 岩性 岩相稳定 产珊瑚类化石 从钻孔中可知 该套地层掩盖于滩间山群之上 2 上部缔敖苏组 Cd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南部 分四个岩性段 自下而上 第一岩性段 Cd1 为深灰色 灰色生物碎屑结晶灰岩 富含腕足类 蜓科化石 第二岩性段 Cd2 为灰白色白云岩 白云质大理岩 灰质白云岩夹结晶灰岩透镜体 产蜓科化石 第三岩性段 Cd3 其下部为灰色结晶灰岩 上部为灰白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