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管控模式.docx_第1页
全新的管控模式.docx_第2页
全新的管控模式.docx_第3页
全新的管控模式.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新的管控模式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数字化建设巡礼时间:2011-6-20 10:45:30来源:陇东报社作者:张永超编辑:左万民 浏览次数: 246 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采油二厂发展的步伐,因为数字化建设而加速前进!今日采二,凭借现代科技之手,以无人值守的气度撷取“岗位操作数字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管理方式科学化”的丰硕果实;今日采二,1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区域内的每一座站库、每一口油井、每一项参数,只需岗位员工轻点鼠标便尽收眼底;今日采二,数字化管理已延伸到生产指挥、现场作业、油藏开发的方方面面,靓丽的数字化“名片”在陇原大地上熠熠生辉。在采油二厂强势崛起和无限潜力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扣人心弦的故事?探寻这个厂的发展轨迹,一幅绚烂的数字化建设图景徐徐开启2003年,西峰油田首次引入数字化理念,成为长庆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首座“试验田”。2006年,工人日报甘肃新闻先后以数字化变革让石油工人成为白领数字化为西峰油田插上翅膀为题,以生动写实的手法,立体式地再现了采油二厂在把西峰油田建设成“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现代化管理的一面旗帜”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果。惊诧于采油二厂创造的奇迹,人们不禁要问:短短3年时间,是什么力量让西峰油田迅速实现华丽蜕变?这种改变源于西峰油田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管理变革。3年时间内,西峰油田采用先进的现代化工艺,通过功图计量法的应用,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信息采集、油井远程控制起停、超压、超限报警等方面全部取消了人工操作,并在主要生产区域应用油水井和站库视频监控、GPS车辆管理和外输管线泄漏自动报警系统,实现了油田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特别是油田数据上网共享以后,使信息反馈速度成倍提高。过去是人盯人的“人海战术”,现在只要在值班室上网浏览,就可以迅速了解西峰油田2000余口油水井的生产情况,使井区扩大管理幅度、机关人员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成为了现实。举一纲而诸目张,投一石而数波起。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新举措、新亮点和新成果,伴着一股务实之风,引发了采油二厂管理层更深的思考。在西峰油田,这个厂改变以往的生产运行模式,由过去的重日常生产向重技术管理方向转变,细化了环节控制,降低了安全风险,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缩短了油井故障的排除时间,提高了油井自动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压缩管理层级,简化管理链条,有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力投入,达到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当时在西一联合站,24名员工就可以管理一个年处理原油能力达百万吨的站库,而同等规模的站库在老油田最少需要80人以上。仅用3年时间便建成百万吨整装油田,同时实现油藏管理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日常管理数字化,西峰油田这一成果创造了国内特低渗透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新纪录,并于2008年12月1日,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录入中国企业新纪录。新起点孕育新发展,新使命催生新动力。工业文明和长庆速度的新要求,也不断考验着每一处油田的内在潜力。2009年,眼观集团公司、油田公司“三控制一规范”的要求与指引,采油二厂按照“保留原有满足功能设施、增加参数录取点位、配套自动控制技术、升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配套扁平化组织架构,优化生产运行方式,对西峰油田的数字化管理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在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历史上再次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自此,远程启停模块、语音报警装置、压力变送器、自动投球装置、数字化监测系统,数字橇装增压集成装置一系列新的数字化名词应运而生;自此,各井站地面、地上、远程、近程工作状况实现全过程在线监控,“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控、精确制导、智能管理”为数字化油田增添了新的概念;自此,生产运行模式、劳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与制度实现最优化,各个相对独立的元素达到了“最佳组合”,西峰油田的资源、技术、管理及结构模式获得空前的扩展、创新和丰富。升级改造后的西峰油田,由以前的6个整建制单位减少到3个,用工总量从原有的1656人减少到1104人,万吨用人比升级改造前降低37.5%,单井综合用人比升级改造前降低36.7%,年节约人工费4000余万元。“数字化建设让油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油田管理比较分散,管井的人不管站,管站的人不管井,管管线的不管产量,而现在的数字化建设使得管理变得明晰。以站为中心,按流程设置劳动组织架构,井站一体化使行政管理流程和生产管理流程完全统一,生产管理系统更加顺畅,实现了管理高效率。”透过这番发自肺腑、提振人心的话语,清晰可见西峰油田的干部员工在数字化的指引下,如此精神抖擞,如此目光坚定。时代呼唤数字化,老油田更应当上下而求索!位于陇东腹地的城华油田,山大沟深,纵横交错,数千口油水井犹如棋子般散落在山峦梁峁之中。长期以来,巡井费时费力,油水井看护、井口数据录入、油样采集、抽油机启停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力现场才能完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眼见近百尺,步行数千米”成为当时采油工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让新、老油田并驾齐驱,更有效地发力于稳产上产战役,2010年,采油二厂决策层把目光投向了城壕、华池、温台、南梁等4座老油田。当年7月,伴着数字化增压撬在华池踏下第一个脚印,老油田便承载着石油人的梦想,在革命的圣土上重又生出青春活力。从7月初开始,这个厂仅用月余时间,便完成城华油田12座站库、234座井场、688口油水井的数字化建设工程。据了解,像采油二厂对华池、城壕这样的老油田实行数字化整体性改造在油田尚属首次,而数字化建设也实实在在为老油田重镶了铅华,插上了羽翼!1人=5人,5分钟=24小时。这是采油二厂创造的等式。“就在我走进调控中心的几分钟时间里,已经对剖53-8井组的4口油井实施了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网络传输,自动投球,抽油机远程启停和电子巡警,这是以前5个人一天的工作量,现如今一个人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一线员工如是说。“过去的接转站占地面积大、设备繁多、工艺复杂,我们员工要进行现场值守。应用数字化之后,站点的工艺流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既节约了用地、降低了投资,而且实现了无人值守,这在以前是想也想不到的事情”老石油如是说。数字化建设,切实让老油田实现了所辖油井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及多种工艺流程无缝衔接等数字化管理功能,切实把原来需要“人海战术”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电子员工”的巧手,自动收集在电脑里,瞬时显示在屏幕上。尤其是站库输油工作,再也无需员工来来回回巡检、费力扳转闸门,数字化增压橇装置会自动根据缓冲罐液位的高低自动启停。这也是老油田数字化建设广角下最具代表性的镜头。从“西峰油田数字化升级改造”到“城华油田数字化配套建设”的跨越中,数字化管理在采油二厂的推行,犹如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对人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管理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着“精干、高效、科学、合理”的原则,这个厂对全厂机构进行精简整合,将原来井站分离管理转变为井站一体化管理,建立按流程管理的“作业区(联合站)增压点(转油站)井组(岗位)”新型运行模式,有效提高生产运行的保障维护能力。与矿权调整初期相比,全厂在生产规模扩大、油水井总数增长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却下降1300余人,降幅达1/6。以增压撬的应用为例,华池油田关停了7个转油站,简化了工艺流程,创建了以一级半为主,二级布站为辅的地面新工艺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