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研究与教学.doc_第1页
中国上古史研究与教学.doc_第2页
中国上古史研究与教学.doc_第3页
中国上古史研究与教学.doc_第4页
中国上古史研究与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國上古史研究與教學【商代的工藝技術-以青銅禮器為中心】大陸、香港、台灣中學教材分析 余 芳一、 前言:選擇大陸、香港、台灣中學教材分析【商代的工藝技術與禮】的主題,來了解教材的特色及教學上可參考的資源,以增進教學專業知能。二、大陸版中學歷史教材分析:1. 課程教材研究所等編著,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1) 說明特色: 依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歷史課程標準,2001年秋季在全國各實驗地區使用,教材共分三冊六本,計有中國歷史兩冊四本,世界歷史一冊兩本。 本書共分4個單元,有22課,敍述我國遠古至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其中標有的,供各地各校選用。內容除文前暖身與同學們談歷史提及學生先備知識外,正文(宋體字)開始為課文學習的基本要求。該書另有導入框、文獻資料、自由閱讀卡、好書推薦及歷史學習網站等編排特色;此外,為加強學生學習,最後設有一節復習方法與技能訓練課。(2) 目錄編排: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第3課 華夏之祖活動課一 尋找歷史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與社會的變革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第8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活動課二 編歷史小故事(3) 課文內容: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導入框下圖是商朝司母戊鼎製作的想像圖,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當時,鑄造這樣一個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時操作商朝司母戊鼎製作的想像圖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著名的青銅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商朝的鑄銅作坊規模很大,河南安陽殷墟鑄銅作坊遺址,達到一萬多平方米。商朝銅器工藝精湛,花紋瑰麗、細緻,有的浮雕於器物表面,有的纏繞於器身,而且至今未發現兩件完全一樣的器物。四羊方尊的四角,附著四隻向外半伸的羊,露出羊頭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裝飾著蟠龍紋,雙腳龍頭點綴在羊頭之間,佈局新穎。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裏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矚目。三星堆青銅立人像除青銅鑄造外,夏、商、西周的陶瓷業也很發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商朝時期,就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窖。夏、商、西周時期,玉器製造業也很興盛,玉器雕刻工藝達到很高的水平。商代的玉虎與玉象練一練:寫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時代的兩件青銅器自由閱讀卡:商周青銅器為什麼沒有完全相同的?【附件1】第8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文字的演變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金文比甲骨文規範。三、香港版中學歷史教材分析:1. 譚松壽等著,中國歷史(一),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1999年。(1)編輯要旨:依照香港課程發展議會1997年頒佈的中國歷史科課程綱要編撰。全書共分三冊,依次供中一至中三各年級三個學年使用。依課程綱要規定,內容劃分為甲、乙兩部,甲部課程屬政治史範圍,乙部則是文化史部分。行文力求淺白扼要,課文中難讀字詞注有漢字直音。每章節包括學習重點、熱身點、香港當年(香港本地史料)、復習坊(表列該章重點,並提供研討問題)等專案,充實學生學習內容。輔助教材方面,有教師用書(課本與教學參考資料合訂本)、教師手冊、習作、工作紙(每章提供一至兩個練習)、教具(唯讀光碟、掛圖、圖卡等)(2)目錄編排:【甲部課程】第一章 華夏政治的肇始第一節 中華民族的早期活動第二節 夏代的興亡第三節 商代的興亡香港當年 石刻的意義專題探索站 從甲骨文看商人信仰 【乙部課程】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與發展第一節 文字的起源第二節 文字的發展附錄 大事年表、帝系表、古今地名對照表、中國歷史年表、中國全圖(3)課文內容:【甲部課程】第三節 商代的興亡商的興盛圖片司母戊(音務)銅鼎商代的文化說明殷墟陵墓、青銅器、陶器、石器的出土,以及介紹甲骨文的出現。其中青銅禮器有酒器、食器、樂器,玉器部分有商代玉人像,描述商代男子的髮型、衣裝特點,呈現商代工藝及其禮制特色。【附件2】專題探索站從甲骨文看商人信仰2. 報紙常常刊載有關星座、生肖等運程變化的推測,你認為是否可信?如果人們迷信這些報道,對社會有什麼影響?(引申):有學者認為商代的文化比周代的發達,但商人尚鬼,周人尚文(禮樂法度),從重視人的角度看,周代似乎比商待進步。就如法官要判定被告是否犯法,以法律裁判總比用占卜決定進步。複習坊研討問題2.商紂亡國的原因有哪幾方面?你認為哪一方面最重要?為甚麼?提示一:研討問題上面列有第一章三節的重點樹狀圖,其中商代的興亡提到紂王寵愛妲己,不理政事;攻伐東夷,消耗國力;迫害忠良,諸侯反叛;牧野戰敗,自焚而死。提示二:研討問題下方置有饕餮(音滔鐵)紋盉(音禾)圖片,說明該具用來調和酒水,以控制酒的濃度的器具。【乙部課程】第二節 文字的發展學習重點認識各代的書體和發展熱身點-商代甲骨文至漢代字體的介紹文字的演變(圖示七種該節即將介紹的字體)提問:1.你能分辨下列的文字是屬於哪一種書體嗎? 2.你認為以上哪一種書體最易寫?哪一種書體最優美?為甚麼?四、大陸版v.s.香港版中國歷史教科書 版 本項 目大陸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香港版中國歷史(第一冊)課程標準2001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歷史課程標準1997中國歷史科課程綱要分冊共分三冊六本,計有中國歷史兩冊四本,世界歷史一冊兩本。共分三冊,依次供中一至中三,內容劃分為甲、乙兩部目錄編排1.總目錄為遠古至南北朝時期2.政治史(第4課)及文化史(第5 課、第8課)併為同一單元3.單元下設活動課、復習方法與技能訓練課(活動五)1. 總目錄為遠古至南北朝時期2.分甲、乙兩部,但甲部也涵蓋些許文化史內容3. 章節下設香港當年、專題探索站、復習坊 先備知識導入框1.學習重點 2.熱身點選用知識體與閱讀文字(楷體字)無特別提及輔助學習1.文獻資料、自由閱讀卡(商代青銅器製作過程)2.附錄(好書推薦、歷史學習網)1.課文難讀字詞注有漢字直音2.附錄(大事年表、古今地名對照表、中國全圖等)正文1.說明青銅器的製作、型態、紋飾等,並介紹四川三星堆文化2.介紹陶瓷業及玉器的發展3.插圖:提供課文段落必要圖片4.文字發展限於朝代性介紹。5.與92年版相較,該版未提及青銅器冶鑄過程、青銅樂器,以及殷墟婦好墓的重要性。1.圖說商代陵墓、青銅器、陶器、玉器等出土,其中商代玉人像點出殷商工藝與禮的關係。2.專題探索站提供思考商周文化的關係3.複習坊點出商代酒器的使用4.文字發展限於朝代性介紹。輔助教材1.教師手冊(金文的介紹)2.試題本(設有選擇、填充、論述題等,多為封閉性練習題)1.教師手冊p.15補充商代青銅器種類(附錄香港古跡、香港史參考書目)2.習作(設有選擇、填充、問答等,多為封閉型練習題)【附件1】【附件2】四、文獻探討: 中國古代社會建立在禮的政治秩序上,商代工藝品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以青銅器為主。青銅禮器有食器、酒器、水器、樂器等,論者謂禮器禮器所指,即能夠在祭祀儀式上體現禮儀及規範團體秩序或反應群體之關係的有關器物。 石蘭梅,論商代的王權及其發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2,p.156。商人將之作為祭祀鬼神 青銅禮器也稱作彝器,彝的意思是常,以鐘鼎為代表的宗廟常器,常見祭祀場合。詳見馬承源等著,中國青銅器, 台北:南天書局,1991,p.14。、祖先,以及宴請賓客等各種禮儀中的重要道具,過去被稱之為吉金,是社會地位與財富的象徵,亦與國力盛衰有直接關係。由於銅、錫金屬比較稀貴,青銅主要用於製作禮器,次為兵器,為貴族奴隸主階級享用;一般平民、奴隸所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仍以木、石、陶器為主,青銅工具不多。除青銅器以外,商代的玉、陶、原始瓷器、骨、石、木、漆器和皮革、編織等手工藝製品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齊文心等著,商西周文化志,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p.80。其上的銘文也強調青銅器作為禮器的重要性質及意義。夏商周三代文化具承襲關係,而商代禮器重酒的特點,即是從夏代酒器衍伸過來。 馬承源,青銅禮器,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P.p.3-8。 1950年代以前,商代青銅器的發掘主要出自河南安陽殷墟,研究成果有李濟所撰記小屯出土的青銅器。1950年代之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殷墟之東武官村大墓、西區墓葬均有出土成果。殷墟考古四十多年來,出土青銅器以殷墟中期居多,早期及晚期均是少數。對於殷墟以外的考古成果,主要有河南鄭州遺址的發掘,是商代二里岡期的青銅器,可劃歸在商代早期與部分中期,對殷墟之前的青銅文化,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同註4,p.23。(一)商代青銅器鑄造技術 中國古代製作青銅器,除了使用陶質塊範法外,另有失臘法,商代青銅製作採用前法,後者最早是在春秋中期所採行。商代用塊範鑄作青銅器,所謂塊範,即是將陶範根據器物形狀和澆鑄的需要分為若干塊,刻花以後對合起來,加固成為整體,將內範包圍在裡面,加上澆口蓋即可澆鑄。澆鑄完工後,還有後期的脫範、修整、打磨等程序要做。一些商代鑄銅遺址與西周洛陽的鑄銅遺址出土器物說明,商周青銅器鑄造都是使用陶質塊範法,而不是失臘法或稱溶臘法、溶模法。 同註4,p.79。青銅是紅銅與錫的合金,不同錫的配比含量,使青銅獲得相應的硬度、抗腐蝕,且熔點低,液態青銅加少量鉛,可以改善其流動性,以鑄造用途不同的青銅器。 馬承源等著,中國青銅器, 台北:南天書局,1991,p.500。(二)商代早期工藝品 商代早期的河南偃師二裏頭早期宮殿基址附近發現銅爵1,銅錛各1,尤其銅爵含銅92%、錫1%,是進入科學發掘時代最早的青銅器,也標示著商代早期已進入青銅時代的重要器物。 同註3,p.82 商代早期青銅器中,商墓出土的隨葬品,大部分是墓主生前實用的器物,也有少數是專為隨葬而作的明器。一般大型墓的隨葬品,種類繁多,但多以青銅器為主,器類多為鼎、尊、簋等,尤其墓葬常見大量爵、觚等酒器基本模式;還有戈、茅、刀、鉞等青銅兵器,與其他車馬飾具等。 秦照芬,商周時期的祖先崇拜,台北:蘭臺出版社,2003,p.167。對於商代青銅酒器發展,肇始於夏末的“重酒”風氣,在有商一代也因此滲入了“明貴賤、辨等列”的禮的時代內涵。 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p.288。青銅食器部分,以鄭州大方鼎為要,推測應是祭祀放置太牢少牢的容器,其鑄造使用多次的分鑄法,它的各部分是由分塊鑄接而成,可能是商代二里岡文化期較晚的產品。 同註4,p.25。 商代早期出土玉器已相當精緻,但數量不多。1972年河南偃師翟鎮出土了玉制的圭、戈、刀、琮、板等器。以玉戈來說,製作精細完整,表面光潔,獸面紋柄形飾,造型優美,雕琢精緻,代表了商代早期的工藝水平。 同註3,P.p.90-91。 (三)商代中期工藝品 商代中期即二裏岡時期的青銅器,在輝縣琉璃閣殷商墓地、鄭州白家莊和銘功路的商墓等第相繼發現,出土了包括钁、刀、鉞、戈等生產工具和武器,以及鼎、鬲、盆、尊等青銅禮器。這一時期青銅器的分佈範圍擴大,而且器類和數量明顯增加。 商代中期青銅器,口沿及圈足的下緣加厚,逐漸避免早期青銅器因過薄,反覆高溫下熔點較低的錫與鉛開始熔化,致使鼎足與器腹損壞。其次,青銅器的紋飾除獸面紋外,也出現了鳥紋。原因其一有宗教意涵,當中有龍鳳等幻想動物出現,鳳鳥在甲骨卜辭中記載為天帝的使者,是當時人們對天神地祇山川百神的幻想形象。史載夏代鑄鼎象物,使民知神奸。說明鼎中之物即是神奸圖像,神可保佑世人,亦可化奸(鬼怪)而禍人;商代承繼之,且商人迷信鬼神,正說明夏商禮制的傳承。 同註4,p.45。商周藝術品中的動物是巫覡溝通天地的主要媒介,獨佔這些溝通手段也表示對知識與權力的控制,擁有動物紋樣的青銅禮器多寡即象徵著政治家族的財富與地位。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p.74。構成財富的另有玉佩和子安貝,還有其他各種材料作成的祭祀用具,但是相較於青銅工藝,其鑄造需要佔有資源與組織人力,因此在中國禮器材料上佔有絕對的重要地位。 同註14,p.107。青銅器上的銘文,在甲骨文書契進步後隨之增多,但直至殷末,未有單一銅器上銘文字數超過50字。鑄銘內容主要標示器主的族氏,及其識別用途,如“戈”、“天”、“子漁”等標記鑄器的氏族或鑄器人;“父乙”、“母丙”是表示該器物為祭祀父乙或母丙而作。另外,此時的銘文,一般都鑄刻在器物不明顯的地方,如尊、觚的外底等。 同註7,P.p.352-353。 1974年鄭州一代所出商代中期青銅器的特點是胎璧薄,平底器較多,器表以單層凸起的饕餮文和絃紋為主,沒有地紋,無銘文。其中杜岭所出現的兩大銅鼎,根據鑄造痕跡觀察,採用多範分鑄的方法,先鑄鼎耳,再鑄鼎腹,後鑄鼎足。鼎耳由二範合鑄而成,鑄鼎腹時再把鼎耳鑄造一起。 1982年7月,在鄭州商城外東南的54米外,發現窖藏青銅器13件,著名的有饕餮紋大方鼎、饕餮紋大圓鼎等,這批器物形制多樣,在商代中期,青銅器饕餮紋大方鼎、大圓鼎的鼎紋少見,另外有羊首罍等,通身滿布精美花紋,這在青銅器裝飾藝術上是一大突破,為商代晚期繁縟的銅器紋飾開先河。 同注3,p.84。最具代表性之殷墟婦好墓墓葬品,在1976年挖掘出土銅器共468件,特別是禮器類型齊全,且型式多樣。按用途分類大致可分為禮器、樂器、工具、生活用具、武器、馬器、藝術品及染器八類。其中禮器約佔44.8%,武器約佔28.6%,工具約佔8.8%,染器約佔10%。禮器共210件,單是觚和爵兩項就接近半數,其中190件鑄有銘文。婦好墓出土的禮器按照用途大致可分為炊煮器、食器、酒器及水器四類。玉、石器個別的也有刻文,顯示殷王室對諸婦隨葬的青銅禮制。 婦好墓大部分青銅禮器和少數武器上有精細繁複花紋,其中以銘“婦好”文字的禮器尤為突出。主紋多為復層花紋,即以雷紋底,主紋高浮於地紋之上,在其上又飾以相應的陽線,次要輔助花紋多與地紋平。 關於婦好墓青銅器的合金成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化驗60餘件禮器標本中,其中47件平均含量為銅80.48%,錫16.14%,鉛0.89%。這部分化驗標本大部分屬錫青銅,少部分以銅為基底,並有一定比例錫、鉛的三大合金。大型禮器含錫量略偏低,一般低於禮器的平均含錫量。而成套成對的禮器,其含錫量比較接近。由此看來當時對於合理運用銅錫比例,以調整青銅器的合金成份以有充分的認識。 同註3,P.p.86-89。 殷墟婦好墓的玉器部分,共出土755件,大部分完整或稍有殘缺。這批玉器造型多樣,特別是雕琢成人物和各種動物形象的裝飾品,姿態生動,形制美觀,刀法流暢,雖埋在地下三千多年,但仍晶瑩潤澤,證明當時琢玉工藝和拋光技術水平之高。 同註3,p.92。以商代玉人雕像來說,多有跪坐、蹲居、立式等,其衣飾頭冠等雕紋,大體來說,是商代等級制服飾的基本內容,中上層貴族間流行窄長繡花短衣,中下層社會間多以窄長袖素長衣為主。除此之外,政治身分與社會地位的不同,其髮型與冠飾差異也很明顯,呈現商代器物禮制的特色。以下舉幾例人物表徵說明殷商服飾特色:1.高級貴族交領右袵短衣,衣長及臀,袖長及腕,窄袖口,配以帶褶短裙,寬腰帶,裹腿,翹尖鞋。2.中上層貴族圓領長袖花短衣,配緊身花褲,帽冠。3.中下層貴族圓領窄長繡花大衣,衣長及小腿。4.賤民家奴赤身露體或僅於腹前束一窄蔽膝,以及額部戴圓箍,或戴一扁平圓冠。 同註10,P.p.384-385。 商代中期的玉器,另有1958年鄭州南郊出土玉璋一件,淡青色,前部為斜鏟型,後邊雕有飛板牙狀獸形紋,並塗朱砂。此時的玉圭、璋、琮 殷商時代玉琮雖仍流行,但已遠不如良渚文化時代的輝煌,因為它溝通天地與權力象徵兩作用,到了商代已由九鼎青銅禮器所取代了,它上面的獸面紋也多消失了。詳見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p.78。等器在周代是用以“等邦國”、“禮天地四方”的禮器,可見商代中期出土的玉器可能是後來周代用玉制度的淵源。 同註3,p.91。(四)商代晚期工藝品 承續中期工藝品特色,商代晚期初始,青銅器的工藝水平達到顛峰階段,類型多且器璧厚重,花紋繁縟,製造工藝成熟,部分銅器出現內容簡單的銘文,出土地點多自殷墟。 同注3,p.85。 但殷商晚期中葉,青銅容器的創意開始產生變化,多來自大型墓室及大量容器隨葬墓主的贊助,以郭家莊160號墓為代表,容器高達41件,其中33件銘鑄亞址,佔銅容器的86.8%;兵器更有247件,佔全墓78%。據墓室大小與出土的銅器推測,M160墓主可能是顯赫的貴族。據其青銅容器創意表現在以下四部份:1.核心容器類的調整以角及方觚配套,以代替爵與圓觚相配的傳統。2.核心紋飾地位的鬆動獸面紋的簡化及核心地位開始動搖,器表主要以短 體或長尾鳥紋所佈滿了。3.方形器類的進一步發展諸如方觚、方爐、提梁方鼎等出現。4.稍大型盛酒器具變革如尊、斝等器類器制的變革。圓尊及圓斝等稍大型 酒器形制變化,普及所有階層。 以尊、斝等類大型酒器為例,青銅藝術發展到殷墟晚期,雖然前階段在隨葬銅容器10件以上規模較大的墓葬,仍部份保留殷墟中期的器高器厚,紋飾、器制複雜,製作精細的作風;但形制、紋飾簡單化,到晚期階段,已是被固定下來了。這種現象可能反應另一股新興隨葬禮制觀的出現,尤其在五平方米左右的墓室中最為明顯。這是為求青銅器佔有一定數量,但在品質上無法匹配情況下,形成青銅器鑄造明器 墓葬常見各種生活用具,有生時所喜好文物的陪葬,又有專為死者而、供其來世所用的明器。明器非供實用,卻大致反映當時生活情形。化、劣質化,使得青銅器在器制、紋飾及鑄造技術尚無法追求品質與創新了。 陳芳妹,藝術與宗教以商代青銅藝術的發展與隋葬禮制的變遷為例,故宮學術季刊18卷3期,2001,P.p.37-41。 最後,在商代陶器部分,其用途廣泛,主要是商朝平民最主要的生活器具在墓葬及遺址中都有大量發現。1930年代殷墟發掘出土了將近25塊陶片與1500餘件可以復原的陶器。1966-1977年殷墟西區墓葬共出土陶器2014件。殷墟出土陶器按質量不同可分為夾砂灰陶、夾砂紅陶、泥質灰陶、泥質紅陶、白陶、硬陶等。後兩種數量較少,白陶主要出現在大中型墓地中,比較精緻的陶器主要供奴隸主貴族享用。 同註3,p.94。五、臺灣版中學歷史教材分析:目前台灣的國中歷史教材與地理、公民合在社會課本裏,本文先就仁林、翰林、康軒、南一教材裏談到商代的青銅器與禮的部份做分析及比較。版本類別仁林版教材分析:翰林版教材分析:康軒版教材分析:南一版教材分析:教材內容特色仁林版國中歷史第二冊在第三章中國上古文明的曙光教材內容敘述 仁林版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二冊,民96,頁54:商朝的文化,在工藝技術、文字和天文曆法方面已有相當高的水準。根據殷墟的考古,商人不僅會將銅、錫合鑄成造型精美的青銅器,且已有進步的文字出現,如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以及鑄在銅器上的金文。在宗教信仰方面,商人非常重視祭祀,祭祀的對象有天神、地祇 、人鬼,其中人鬼就是祖先,祭祀祖先的觀念一直流傳至今,使慎終追遠成為中華文化的特色之一。翰林版國中歷史第二冊在第二章三代的更替與文化發展教材內容敘述 翰林版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二冊,民,頁8-7:商代的工藝,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最具特色,不論是紋飾和圖案都相當精美,充分顯示商代藝術的高度水準。甲骨文是商王或貴族占卜時,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金文則是青銅器上的銘文。這兩種文字的構造已經相當進步,推測在此之前,中國文字應該已經過長時期的演進。康軒版國中歷史第二冊第四章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上)教材內容敘述 康軒版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二冊,民96,頁99-100: 殷商的文化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了解:工藝技術方面:商人已鑄造出許多銅錫合金的青銅器物,其中以祭祀用的禮器與軍事用的兵器較多。南一版國中歷史第二冊主題三華夏帝國的發展單元九遠古與夏商文明教材內容敘述:商代的工藝技術已有很高的水準,尤以銅錫合金的青銅器,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由於青銅器材料不易取得,鑄造技術複雜,只有國王和貴族才可以使用,且多半用於戰爭或祭祀,因此成為國家政治權力的象徵。圖片說明在圖片介紹上,有圖的商朝青銅器司母戊大鼎及圖散氏盤金文。在圖片介紹上,有圖3-2-5商晚期青銅觚/觚是禮器中的飲酒器,可盛酒二升。有圖3-2-6商代的鶚形銅酉此為盛酒器,精美的造型與紋身,展現出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圖3-2-7玉鳳出土於商代晚期的貴族墓,其造型優雅,線條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在圖片介紹上,有圖4-1-12商代跪式玉人。此玉人撫膝跪坐,身插器具,頭戴冠,衣飾華美,應為當時貴族的形象,是研究商代服飾和人物形象的珍貴資料。有圖4-1-13商代獸面乳釘紋方鼎,此為商代前期的銅鼎,鼎四周有威嚴的饕餮紋,含有宗教與權力的象徵。圖4-14河北青龍抄道出土的商代羊首短劍。在圖片介紹上,有圖9-18象牙雕杯,此為商代墓穴中的陪葬品量多質精,反映了商朝工藝技術的高超。圖9-20獸面乳釘紋方鼎,說明商代青銅器多以浮雕刻出夔龍及饕餮紋樣,襯托出猙獰、神秘、威嚴的氣氛。六、 台灣中學教材關於教學上補充的文獻討論:(一) 在教師手冊方面:有關青銅器的說明,在仁林版教師手冊說明如下 仁林版國中社會(歷史)教師手冊第二冊,頁104:青銅器是銅和錫的和金,比起純銅來,熔點比較低,硬度比較大,製造器物比純銅具有很大的優越性。這種銅錫合金,顏色發青綠,所以又叫做青銅。青銅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人們有可能大規模地砍伐森林、開墾荒地,促進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為提供更多的產品創造了優良條件。因此,青銅冶鑄業的發明,起了劃時代的作用。商周時代的鑄銅遺址在河南鄭州、安陽、洛陽等地被發掘出來了。煉銅的原料是孔雀石(氧化銅),燃料是木炭。煉銅工具是一種塗草拌泥的大口尊或一種像古代將軍頭盔形的坩鍋(俗名將軍盔)。把銅錫在一起熔煉完畢以後,將銅液倒入範裏,冷卻以後,就得到了所需要的器物。商周鑄銅遺址裡,還發現了不少鑄造銅器的範和製造範的模。模就是模型,想鑄造什麼樣的銅器,先用泥做成個銅器的模型,刻上各種花紋。然後再用細泥附在模上,壓緊以後,模的花紋便反印在泥上。稍乾後用刀剖成幾瓣,就成了範。再將範合在一起,就可以澆鑄了。從商代起,不僅可以鑄造精美的小件銅器,而且還可以鑄造大型銅器。如牛鼎、鹿鼎都重達三、四百公斤。金文係指在青銅器上鑄成的銘文。商朝的青銅器銘文一般字數不多,主要內容是一些人名或表示器物所有者的名字。有的銅器銘文像圖畫,這些是古代部族圖騰的遺蹟,表示製作器物都的族屬。歷代流傳下來以及商周遺址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青銅器和青銅器上大量的銘文,是我們研究商周歷史的寶貴材料。金文本來是商周貴族用以歌功頌德,記述他們的一些私事,鑄在銅器上的文字。但今天,我們根據其中反映的一些史實,瞭解當時社會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當時的社會生活,以及政治經濟情況的珍貴資料。大量商周青銅器的發現和青銅銘文的研究,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先人們高度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司母戊大鼎:著名的司母戊大鼎,仁林版國中社會(歷史)教師手冊第二冊,頁171造型雄偉,花紋瑰麗,重達875公斤,是世界文化寶貴的奇珍。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銅冶鑄業的高度水準。按每個坩鍋熔銅12.7公斤計算,875公斤重的大鼎,需七、八十個坩鍋同時並熔。每個坩鍋燃炭、觀火色、運料、運銅液等項工作需三至四人,七、八十個坩鍋就要二、三百人同時協作。這不僅反映了當時青銅冶鑄工廠的規模相當大,也反映了當時組織生產管理的高度水準。康軒版教師手冊說明如下:銅中摻入錫或鉛煉出來的合金叫做青銅,因為它是以銅為主,顏色發青,所以得名。中國青銅時代為西元前兩千多年至前五百年,持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之久,正值歷史上的三代。中國青銅時代最大特徵,在於青銅的使用是與祭祀及戰爭分不開的。換言之,青銅便是政治的權力,中國古代的王字便是個青銅銊的象形字,作為內行刀鉅,外用甲兵的權力象徵。青銅容器只與地位高低高貴的人相聯合,而在祭儀中所使用容器的數目和種類,是要依照這些人在貴族政治中的地位而有所分別的。商代青銅器工藝在武丁時開始進入盛期,武丁是商朝功業彪炳的帝王,商人的社會經濟在他統治的五十幾年中取得較大的進展。商周時代,青銅被稱為金,是一種像黃金一樣稀有貴重的金屬,只有國王和貴族才可以享用。當時,青銅除了鑄造供貴族使用的飲食器具和兵器外,還鑄成象徵權力、用於祭祀的禮儀用器,放置宗廟和宮廷。正因為如此,青銅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圖案,都透露出與商王統治權力一樣的神秘和恐怖氣氛,表現出商王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威。在商朝,青銅冶鑄成為當時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逐漸普及,廣泛使用到製造兵器、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領域,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軍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精良的莊備,社會物質生活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由於青銅器比陶器堅固耐用,美觀華麗,因此成為商朝社會崇尚的寶物。但是因為青銅器的材料不易取得、鑄造技術複雜,因此都由貴族占有,多用於祭祀及宴樂場合,一般平民無法獲得。由於商朝飲酒風氣盛行,所以商朝青銅酒器種類繁多。晚商青銅器崇尚華麗繁縟,這和當時統治階級中的奢靡風氣有一定關係。(二) 在專書補充教材內容上,有關於青銅器的說明如下:(1)說明青銅器的分類方面:青銅是紅銅加錫的合金,因顏色青灰,故名青銅。 郭寶鈞台北:駱駝出版社,民76,頁2根據歷代著錄及發掘所得,大約成品已超過萬餘件,概括分之,約有六類:鼎禮品為一類,鐘鐃等樂器為一類,戈矛等兵器為一類,和鑾等車器為一類,刀鏟等工具為一類,不屬於上列五種的雜器為一類。從數量看,以禮樂器為最重,以兵車器為最多,雜器最少,而最基本的還是以農工器具為主要,因農工器具是一切生產之母,青銅時代之所以名青銅時代,正是以青銅農工器具和青銅兵器而得名;但出土數量卻不比雜器多。郭寶鈞台北:駱駝出版社,民76,頁16(2)說明青銅藝術與政治的關係:商周藝術品上動物紋樣的嚴肅、靜穆、與神秘的氣氛,所引起的在下層群眾心中的恐懼,很可能是維持與加強統治者政治力量的一個強烈的因素。 張光直台北:聯經出版,民79,頁101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實際上是當時巫覡通天的一項工具。現在比較原始的民族裏,還有有巫覡名為”薩滿”的,”薩滿”的主要作用是通神,而他們通神的過程中,各種動物常常做為他們的助手或是使者。商周的青銅器以及其他質料如木漆玉石骨牙等器,都可以做巫覡的法器,它們上面的動物紋樣便是巫覡的助手、使者。張光直台北:聯經出版,民79,頁102-103中國古代青銅器等於中國古代政治權力的工具。在原始民族的薩滿教裏,動物是通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這也可以從中國古代祭祀活動中的犧牲身上體現出來。這裏有兩種表現:一是動物本身作犧牲,它的魂靈就是巫的助手,往來於天地之間;另一是青銅器上面的動物,巫師希望以動物來排除通天過程中的障礙。張光直台北:聯經出版,民79,頁1中國古代文明為什麼以青銅器為特徵?這是因為在巫教環境內,中國古代青銅器是獲取政治權力的主要工具。()說明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商周禮器有一大類著名的紋飾饕餮紋,實際上正是一對夔龍組成的神物。饕餮是一對、兩對、三對等神龍所組成的神獸,且固守成雙的特點。除了成雙之外,饕餮紋還固守開口的特徵,即開嘴相對的特徵。最常見的是低首的雙龍開嘴相對,或是雙龍開嘴豎立並列的構圖。據發展歷程可見雙龍是自雙嘴龍演變而成的崇拜對象,故本身並非是兩個神,而僅是一個神。此神既是雙龍,亦可稱為饕餮,兩者雖異名實指同一物。 郭靜云由禮器紋飾、神話記載、文字論夏商雙嘴龍神信仰漢學研究第卷,台北:國家圖書館,頁七、大陸版、香港版、與台灣版中學歷史教材比較:版本大陸版香港版台灣版內容1.課文內容有介紹鑄銅作坊、四川三星堆文化、以及陶瓷業及玉器的發展。2.圖片有三里堆青銅立人像、商朝的玉虎和玉像。3.課文內容並未點出工藝技術與禮的關係,只能從圖片了解青銅器中禮器種類很多。1.以圖片來說明商代司母戊銅鼎,以及青銅器多樣類型。2.複習坊點出商代酒器的使用。3.未介紹四川三星堆青銅文化。4.商代玉人像點出殷商工藝與禮的關係。5.課文內容並未點出工藝技術與禮的關係,只能從圖片說明青銅器中有許多禮器(酒器、玉器)來點出以工藝技術看商代禮制。1.課文內容沒有說明青銅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