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doc_第1页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doc_第2页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doc_第3页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doc_第4页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摘 要】中英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与别的语言发生接触,而借词就是语言接触的最有力证据。本文通过对英汉借词引入形式以及被本族语同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造成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以及英汉借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旨在透过借词这一语言现象,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关键词】借词;形式;同化;差异分析;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语言也从来不孤立存在,总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接触、交流不断影响渗透和发展。伴随着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语言借用普遍存在。而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则是语言借用的最主要部分。借词是一种语言文化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驻留方式,它们以外族语汇的身份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其带有的外来语言文化因素通过与本族语言文化因素交错融合,使借词获得本土化。因此,借词的对流带来的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繁荣,它们被称作“异文化的使者”。1.英语借词英语自产生距今只有1500多年历史,却有词汇100万左右。据统计,其中外来词占全部词汇的80%左右,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汇熔于一炉,将反映其他各洲人类文明的词语兼收并集中于一身,所以英语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 的美称。1.1英语借词的来源英语词汇的演变体现了英国被侵略与侵略史,英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外族入侵,第一次是公元9世纪斯堪的那维亚人,使英语极大地受到北欧文化的影响 近代英语中有sk音的词均来自丹麦语。第二次是1066年的诺曼征服,它为注入一万多个法语词汇,其中75%沿用至今,独立强盛后的英国开始殖民扩张,这又借入许多汉语和黑人用语。此外,文化交流也给英语增添了不少外来语。John Wycliff在将圣经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就引进约一千个拉丁词汇,如pope(教皇)、angel(天使)等。文艺复兴运动也为英语增加一万多词汇。同时美国英语也回流入英语不少新词汇,如hippies(嬉皮士)punk(朋克)等。国际交流的频繁使英语的借词范围越来越广,汉语中的jiaozi(饺子),doufu(豆腐)等就是这一时期被借入的。 1.2英语借词的分类 根据其借用方式 英语外来词可分为四种类型: (1)纯借词。纯借词除在语音上略有变动外,无论是形式还是意义全盘借入。如,naive(天真的)来自法语;inferno(地狱)等来自意大利语。 (2)混合借词。这类词在形式上一半是本族语的,另一半是借入的。Chinatown(唐人街中国城)中的China(中国)据说是来自汉封建王朝“秦”字的音译China,town是英语城镇的意思。 (3)转移借词。转移借词即借用外来语的词汇意义,但仍保留英语的形式,产生新义。如 bridge原意是桥,后引入意大利语ponte(桥牌)的意义。 (4)翻译借词。翻译借词即将外来词中的每个词素或词对等地翻译成英语。如almighty是从拉丁语omnipotens 译借过来的,omni相当于英语词素all,potens 相当于mighty。 2.汉语借词“汉语自有文字以来,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辞海,1989: 995)。目前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但外来词所占比例很低。2.1 汉语借词的来源汉民族在民族融合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引入一些借词。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借词,如苜蓿、葡萄等。第二,唐宋以后,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佛教词如菩萨、塔、罗汉等进入汉语。第三,汉语中借词最主要的来源是日语词和西洋话。如,雷达、沙发来源于英语词;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来自于俄语词。改革开放也使很多新词进入中国,如卡拉OK、艾滋病等。2.2 汉语借词的分类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众说不一。有人提出四分法,如陈昌义认为,汉语借词可以分为纯借词、音加义词、仿译词和描写词。有人提出六分法,如黎昌抱认为,借词可从纯借词、半音半意词、音加义词、仿译词、描写词、中外文夹杂词等六方面分类。本人认为六分法更为详尽。(1)纯借词。纯借词即把外族语的词的音和义完整地借用过来,也叫纯音译词。如,雪茄(cigar)、克隆(clone)等。(2)半音半意词。半音半意词即将原词一分为二,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如,因特网(Internet)、剑桥(Cambridge)等。(3)音加义词。音加义词即先音译其词,再附加一个该词所指类属、特征。如,艾滋病(AIDS)、啤酒(beer)等。(4)仿译词。仿译词即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逐一翻译外来词的词素,不仅引入外来词的意义,而且仿照它的构词关系。如,蜜月(honeymoon)、软着陆( soft landing)等。(5)描写词。描写词即有些外来词找不到对等词时,就造一个新词来描写它。 如,借自西域的东西,多在词前冠以“胡”字,如胡萝卜、胡椒等;借自西方的东西多冠以“洋”,如洋火、洋油;有的甚至直接加上国名,如法国梧桐等。(6)中外文夹杂词。中外文夹杂词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新的外来词一时难以译定时,便用最简单的办法原文移植,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英汉文夹杂词。如“OK”是日语借英语orchestra的首部两个音,汉语从日语音译引进,却保持了原文中的英文部分,成为“东西合壁”。3.借词的同化所有的借词都具有一种语言的双重性。一方面,借词来自另一种语言,不可避免的带有原词的印迹;另一方面,借词在新的语言中,必定受到该语言的同化。3.1 英语借词的同化英语对借词有很强的同化功能。许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后,很快在发音和词形上与英语同化,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如来自法语的gentle, 很快与英语本族语词缀结合构成新词,出现了gentleman,gentlewoman,gently,gentlness。 英语不仅引入词汇,而且还借入外族语的词缀,如pre-, inter-,infra-, -able, -age, -ment 等。除了发音词形的变化外,有时,借词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如来自汉语的silk(丝绸),在汉语中意思是 “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纺织品的总称” ,但英语的silk还可以用来指 “降落伞” ,“(宝石等的)光泽”,在美语中还可以用来指“玉蜀黍的须”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殖民地的开拓和国际贸易的往来,英语的借词范围遍及全球。英语借词数量之多,来源之广,连英语本族人也很难分辨出哪些是本族语,哪些是借用语。可以说,英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借词的历史。3.2 汉语借词的同化汉语介词的同化功能远不如英语。一种语言在吸收异族的语言时总是以自己的语言习惯为范本来逼迫外来语就范。汉语在引入借词的过程中,同样也在有意无意地改变借词,使之成为符合自己规范的借词。这种改变深深渗透到语音、语法、语义甚至汉字形式的各个方面。如来自英语的白兰地(brandy)和蒙太奇(Montage),在引入过程中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声调,完成了借词在声调方面的汉化。印欧语系语言丰富的形态变化在引入汉语时,被彻底摒弃了。遵从了汉语语法的特点:语义方面,往往用意译,少用音译,总是力图从汉语的习惯和够词形式对借词加以改革。同样一些汉语借词在意思上也会有较大的改变。如来自英语的bar有十多个义项,而汉语的“酒吧”只取用了其中“(旅馆饭店的)卖酒专柜”一个义项,别的义项如“棒,栏,带,(河口的)沙洲” 等都没有吸收借入到汉语中。迄今为止,汉语在引入借词时往往喜欢从本族语中去寻找适应新的需要的词汇和词根,正因如此,“汉语中借词的生命力仍存在与对汉语规约的服从。”4.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英汉借词出现的差异,源于英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两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首先,英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不同。英语民族在历史上多次受外族入侵,造就了该民族开放性的文化心理。汉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其它民族都是“蛮夷”的自大感,阻碍了外来词的输入。其次,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英国四面环海,不断受到外族的入侵和征服,大量的外来词涌入。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使英语借词范围遍及全球。反观中国,由于汉民族在人口数量和经济文化上占绝对优势,汉语受周边语言的影响甚微。最后,英汉语言文字类型不同。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灵活性和可塑性极强,可以根据需要为外来词添加词缀;另外,英语属世界上最大的印欧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为英语大量借词提供了方便;再者,英语所属的日尔曼语族与拉丁语族在文字上十分接近,在书写上有的甚至完全相同,极大地方便了英语从拉丁语派生或直接借用词汇。汉语则属汉藏语系,是一种方块字形的表意文字,灵活性和可塑性远不及英语。作为独有的表意文字,汉语也就无法向同类家族借词。5.外来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5.1 外来词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大量借用外来词给英语语言带来了影响,这主要有:(1)借用外来词使英语同义词更加丰富。英语与借词所形成的同义词特别多, 试看以下几例: room (本族语词),chamber (外来词); answer(本族语词), reply(外来词)。(2)外来词引起一些词意义的变化。英语中 deer 一词原义为“动物”,但后来 animal 一词从拉丁语中借来,animal 保持了原义,英语中原有的 deer 一词的词义缩小, 而 beast 的词义则改变了色彩。英语作为世界上词汇量最为丰富的一门语言,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多种语言中借取了词汇。而且借词的方式多样化,使得英语词汇丰富多彩。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有英语这样复杂而种类繁多的外来词。因此,我们说,英语当之无愧可以称得上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5.2 借用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的影响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使得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外来词更多地涌入现代汉语中, 对现代汉语言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主要有:(1)弱化了汉语合成词的绝对主导地位。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合成词为主,多采用词根构词法,语素与语素之间有因意义关联而形成的凝固性。外来词特别是音译单纯词的大量增加,使得汉语合成词在词汇系统中的比重减小。(2)现代汉语部分构词成分拉丁字母化。现代汉语中字母词呈递增趋势,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字母词多是单义词,简洁又便于交流。(3)外来词成为构词语素。汉语外来词中半音半意词、音译附加汉语语素词以及中英结合词都是外来词成为构词语素的例子。这些外来能产语素的产生作为一种新的构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主流词汇系统。(4)使汉语词义色彩更加丰富。外来词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外来色彩,而且由于汉字特有的具象性,不少外来词还衍生了源语言里所没有的色彩意义,使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很多商品的译名, 如香波(shampoo)、可口可乐(coco cola)等,尽管都是音译词,但褒义色彩浓厚,原因就在于翻译时充分利用了汉字的表义特征。(5)加快了一词多义的进程。外来词造成的词义扩大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大都与意译外来词有关,是对语素或成词的某一义项进行引申或比喻加工的必然结果。如: 软,本义为“ 柔软” 。由于用作“ 软件” 的构词语素而被引申,“ 软件” 泛指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提供应用开发工具的程序。(6)加速了汉语的国际化,使汉语更具有包容性,更具发展的潜力。外来词,特别是科技术语的大量引进,大大扩展了汉语与国际主要语言在词义系统方面的一致性,使汉语更加严密、精确, 有利于文化交流,加速了汉语的国际化。如: “ Surf” 在英语里的意义分别是“ 冲浪” 、“ 在网上浏览”。第一个意义都是本义,第二个是后来获得的比喻义。汉语引进它们的比喻义时, 没有另造新词,仍然沿用“ 冲浪”,不仅明白易懂, 而且非常贴切。6 结语借词是一种重要的这会语言现象,它是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的结果。任何一种活着的语言,在与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都可能向其他民族的语言借用自己本来没有而社会生活的发展又比不可少的词汇。通过这些借词,各个语言能够更精确、更全面地表现出新思想、新文化,从而促进各国的社会文化交流。借词新词的不断出现,表明了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是一个变数。两个变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变化。这就是共变。语言是社会生活、 社会思想、社会文化等方面变化的最敏感、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映,而借词的不断出现,则是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政治、 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借用外来语这一现象将会继续下去,借词将会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 陈昌义.英汉借词对比分析J.浙江师大学报,1996.2.2 高桂莲.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2).3 胡晓清.外来语M.北京: 新华出版,1998.4 黎昌抱.英汉外来词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1.9.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