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進修部新生始業輔導手冊 目錄 一 創校緣起一 創校緣起 1 1 二 校長給新同學們的一封信二 校長給新同學們的一封信 2 2 三 校長治校理念三 校長治校理念 3 3 四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各系科所主任所長名錄及聯絡電話四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各系科所主任所長名錄及聯絡電話 4 4 五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行政二級單位主管名錄五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行政二級單位主管名錄 5 5 六 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導師姓名及聯絡分機六 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導師姓名及聯絡分機 6 6 七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軍訓教官 校安教官 輔導系科一覽表七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軍訓教官 校安教官 輔導系科一覽表 7 7 八 南榮技術學院學則八 南榮技術學院學則 8 8 九 南榮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部學生學籍規則九 南榮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部學生學籍規則 1818 十 南榮技術學院考試規則十 南榮技術學院考試規則 2424 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延修生輔導辦法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延修生輔導辦法 2626 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教室規則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教室規則 2828 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教學預警制度實施辦法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教學預警制度實施辦法 2929 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暑期開班授課辦法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暑期開班授課辦法 3030 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校際選課實施辦法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校際選課實施辦法 3232 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選課辦法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選課辦法 3333 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操行成績實施要點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操行成績實施要點 3737 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輔導與獎懲要點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輔導與獎懲要點 3939 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改過銷過實施辦法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改過銷過實施辦法 4646 二十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兵役緩徵注意事項二十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兵役緩徵注意事項 4848 二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二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 9999 學年度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學年度弱勢學生助學計畫 共同助學金實施要點共同助學金實施要點 5050 二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工讀助學金實施要點二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工讀助學金實施要點 5353 二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失業家庭學生助學金實施要點二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失業家庭學生助學金實施要點 5454 二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技藝獎學金實施要點二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技藝獎學金實施要點 5555 二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弱勢學生住宿助學二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弱勢學生住宿助學金金實施要點實施要點 5858 二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榮光獎學金實施要點二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榮光獎學金實施要點 5959 二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優秀學生學習獎勵要點二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優秀學生學習獎勵要點 6161 二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成績優秀學生獎助學金實施要點二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成績優秀學生獎助學金實施要點 6262 二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生活學習助學金實施要點二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生活學習助學金實施要點 6565 三十 南榮技術學院緊急紓困助學三十 南榮技術學院緊急紓困助學金金實施要點實施要點 6666 三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良澔三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良澔 良瑋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良瑋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 6767 三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吳氏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三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吳氏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 6868 三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力鋼慈善基金會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三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力鋼慈善基金會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 6969 三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李毓峻三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李毓峻 蕭仁豪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蕭仁豪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 7070 三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許硯婷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三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許硯婷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 7171 三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第一銀行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三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第一銀行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 7272 三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敔泰獎學金實施要點三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敔泰獎學金實施要點 7373 三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獎助學生進修碩士學位獎學金實施要點三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獎助學生進修碩士學位獎學金實施要點 7474 三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體育績優學生獎學金實施要點三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體育績優學生獎學金實施要點 7575 四十 南榮技術學院張育嘉義行助學金實施要點四十 南榮技術學院張育嘉義行助學金實施要點 7676 四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參與國際及兩岸交流遴選暨獎學金實施辦法四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參與國際及兩岸交流遴選暨獎學金實施辦法 7777 四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獎勵優秀入學新生實施方案四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獎勵優秀入學新生實施方案 8080 四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毛氏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四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毛氏清寒助學金實施要點 8181 四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感恩惜福助學金實施要點四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感恩惜福助學金實施要點 8282 四十五 教育部學產基金設置急難慰問金實施要點四十五 教育部學產基金設置急難慰問金實施要點 8383 四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請假規則四十六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請假規則 8585 四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週會 班會及校內 外集會實施要點四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週會 班會及校內 外集會實施要點 8787 四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校園網路使用規範四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校園網路使用規範 8888 四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電子郵件管理辦法四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電子郵件管理辦法 9191 五十 南榮技術學院無線網路管理辦法五十 南榮技術學院無線網路管理辦法 9393 五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公用電腦教室使用管理辦法五十一 南榮技術學院公用電腦教室使用管理辦法 9595 五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計畫五十二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計畫 9797 五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團體保險辦法五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學生團體保險辦法 100100 五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圖書館圖書資料賠償辦法五十四 南榮技術學院圖書館圖書資料賠償辦法 102102 五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圖書館借閱規則五十五 南榮技術學院圖書館借閱規則 103103 五十六 台灣學術網路智慧財產權疑似侵權處理程序五十六 台灣學術網路智慧財產權疑似侵權處理程序 105105 五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軍訓課程折算役期作業實施規定五十七 南榮技術學院軍訓課程折算役期作業實施規定 106106 五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校區汽機車管理及停車收費辦法五十八 南榮技術學院校區汽機車管理及停車收費辦法 107107 五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春暉專案校園菸害防制工作實施計畫五十九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春暉專案校園菸害防制工作實施計畫 108108 六十 南榮技術學院菸害防制實施辦法六十 南榮技術學院菸害防制實施辦法 110110 六十一 認識智慧財產權六十一 認識智慧財產權 112112 六十二 安全騎車六十二 安全騎車 1010 要訣及車禍處理要訣要訣及車禍處理要訣 116116 六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六十三 南榮技術學院 防詐騙十九招防詐騙十九招 及處理標準作業流程及處理標準作業流程 117117 第 1 1 頁 一 創校緣起 本校位於台南縣鹽水鎮 由沈榮先生 沈乃霖先生 沈水德先生 李炳南先生 陳行昌先生等結合當地仕紳共同籌設 推沈榮先生為創辦人 本校創設時適逢由農業 社會步入工業社會 為培育更多專業技術人才 配合國家經濟建設 故訂定校名為 南榮工業專科學校 並以校訓 精研致用 為核心價值 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初開 始籌備 五十五年七月十四日奉教育部台 55 高字第 11194 號令 准予籌設 五十六 年六月三十日奉准立案 隨即招生 本校第一 二 三屆董事長沈榮先生 第四 五屆董事長沈水德先生 第六 七 八 九屆董事長沈達吉先生 第十 十一 十二屆董事長沈佩香女士 第十三屆董事 長沈義方先生 現任第十四屆董事長沈柏青博士 首任校長劉兆璸教授 第二任校長 沈乃霖博士 第三任校長張榮宗先生 第四任校長沈柏欣教授 代理校長陳如林副教 授 第五任校長沈柏昌教授 升格為技術學院後 首任校長沈柏昌教授 第二任校長 葉茂榮教授 代理校長王俊惠教授 現任第三任校長林義宗教授 本校創立迄今 已屆四十餘年 在歷任董事會 校長及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 現 有四技 二技 二專 五專各學制日夜間部學生五千餘人 而畢業校友更多達三萬餘 人 校譽日隆 以下即是本校由初設工業專科學校迄今改制技術學院的重要歷程 民國五十五年准予設立 定校址於台南縣鹽水鎮 民國五十六年六月奉准招生 訂校名為南榮工業專科學校 民國七十七年奉准增設電子科夜二專在職班 民國八十一年更改校名為南榮工商專科學校 民國九十年八月升格改制 更改校名為南榮技術學院 民國九十六年奉准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本校自創校以來辦學秉持校訓 精 研 致 用 的精神 四十多年來為我國工 商業發展培育基礎專業人才 歷年來畢業校友活躍於國內外工商界或學術機構 深受 各界讚揚 聲譽遠播 放眼未來本校將以 全人教育 優質專才 科技大學 開創新 局 永續南榮 做為願景目標 期許為國家培育更多實務型之專業技術人才而努力 第 2 2 頁 二 校長給新同學們的一封信 各位新生同學們 我是本校的校長 首先要以喜悅和真誠的心 向各位表示感謝之意 感謝您們加入南榮這個大家庭 感謝您們選擇了本校 做為您們專業培養 的平台 本校位於台灣蜂炮的原鄉 鹽水鎮 這是一個具有古文化內涵的 鄉鎮 民情純樸 治安良好 充滿祥和 本校亦是台南縣曾文溪以北區域 技職教育最高學府 最近幾年來學校在不斷地進步中 獲得社會各界人士 的好評 希望進入本校的新生同學們 能和我們共同來維持學校的聲譽 每一個 南榮人 的一言一行 皆代表本校 從有禮貎的人際互動開始 學習自我拘束和自律 表現出優質的風度和行為 這是校長對新生同學們 在專業學習中 期盼您們能同時成長的要項 專業固然重要 但今後是否 能擁有較為美好的人生 個人具有的態度決定了一切 希望您們能時時記 著校長的話 在這個大家庭裡 我們擁有經驗豐富 且熱心教育的優質教 師 以及各項的輔導機制 我們會以熱忱 耐心和慈悲的關懷 陪著各位 同學們成長 您們有任何問題 皆可循各種管道尋求協助 期盼同學們今 後在本校 全人教育 的理念 能成為具專業又擁有良好態度的新時代青 年 這也是校長和全體教職員工的責任 謝謝您們 也祝福您們 校長 林 義 宗 敬上 第 3 3 頁 三 校長治校理念 1 秉持 精 研 致 用 精神 依循 全人教育 理念辦學 2 在本校既有之基礎與成效上 循序漸進持續變革與再精進 3 推行 人性 尊重 關懷 之管理理念 建立新的組織文化 4 積極爭取資源 美化校園環境 充實教學及研究設置 提升學校服務品質 5 建構核心競爭優勢 結合區域性發展及產業需求 共創契機 6 落實產官學研合作關係 建構綿密校友支援網 建立多元化互動管道 協助校務 發展 7 加強推廣教育 推動產學攜手學制 促進產業升級 落實培養產業人才功能 8 提升辦學績效 深耕藍海策略 全面拓展公共關係 建立優良形象 9 建置合理公平之競爭機制 推動健全內部經營管理作為 提升經營成效 10 用人唯才 權責明確 建立高效率優質之經營團隊 凝聚向心力 發揮整體競爭 力 11 持續推動教師進修 提升師資陣容與強化教學品質 12 強化產學合作機制 促進實用技術交流 落實理論與實務教學 培養產業需求專 業人才 13 促進學術交流及社會關懷活動 拓展教職員工生視野及自我成長 14 重視教職員工生權益 加強溝通聯誼 建立生命共同體體認 共謀校務發展 15 強化學生取得證照之機制 積極培養學生進修與就業競爭力 第 4 4 頁 四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各系科所主任所長名錄及聯絡電話 系科別所長 系主任電話地理位置 工程科技研究所呂芳川 06 6523111 2101 06 6525922 專線 活動中心五樓 電子工程系 科林志鴻 06 6523111 3101 06 6533864 專線 電子館大樓一樓 電機工程系 科陳炳輝 06 6523111 3211 06 6533860 專線 電機館大樓一樓 資訊管理系 科李豫暉 06 6523111 5101 06 6533834 專線 商管大樓 八 九 十樓 管理與資訊系謝朝陽 06 6523111 5301 06 6533840 專線 商管大樓 二 三樓 財務金融系蘇聖凱 06 6523111 5401 06 6520620 專線 商管大樓 四 五樓 企業管理系沈浩宇 06 6523111 5201 06 6533859 專線 商管大樓 六 七樓 資訊工程系 科林俊言 06 6523111 3570 06 6528067 專線 資工大樓三樓 室內設計系洪振沖 06 6523111 6201 06 6533821 專線 綜合大樓七樓 營建工程系方世杰 06 6523111 3401 06 6533854 專線 綜合大樓五樓 機械工程系莊振明 06 6523111 3349 06 6533847 專線 綜合大樓四樓 餐旅管理系 科陳祉雲 06 6523111 6101 06 6527773 專線 餐旅管理系辦公室 應用日語系蘇麗卿 06 6523111 6301 06 6533824 專線 外語大樓四樓 第 5 5 頁 應用英語系 觀光系 鄭順德 06 6523111 6401 06 6528133 專線 外語大樓二樓 五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行政二級單位主管名錄 學務處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鄭青玫圖資處圖書管理組長張玲 學務處課外活動組長王俊斌圖資處網路媒體組長蘇經州 學務處體育室主任廖南凱圖資處諮詢服務組長吳岱蓂 學務處衛生保健暨服務教育中心主任 洪惠娟教務處通識中心主任黃世吟 學務處生活輔導暨校安中心主任顧德芳教務處註冊組長廖士興 總務處營繕組長蕭祝融教務處課務組長黃永昌 總務處事務暨文書組長陳怡其教務處招生出版組長許榮方 總務處保管組長曾瑞程研發處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黃俊銘 總務處環安衛中心主任許月琴研發處產學合作組長林世賢 總務處出納組長李淑瑗研發處學術交流暨校務企劃組長徐郁倫 秘書室公共事務組長沈經宏 研發處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中心主任 謝如主 秘書室校務行政組長陳乃禎 第 6 6 頁 六 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導師姓名及聯絡分機 班級導師姓名聯絡分機班級導師姓名聯絡分機 夜四技企管一 A黃建勳 1223 夜四技電子三 A傅篤棟 3101 夜四技企管二 A許富順 5206 62 夜四技電子四 A王俊傑 3110 504 夜四技企管三 A黃梅鑾 5206 72 夜四技電機一 A陳宗銘 3233 31 夜四技企管四 A廖南凱 1271 夜四技電機二 A葉芳銘 3233 52 夜二技企管三 A沈浩宇 5201 夜四技電機三 A李福星 3233 53 夜二技企管四 A黃永昌 1505 夜四技電機四 A林仁德1601 或 3232 夜二專企管一 A游進達 1272 夜二技電機三 A林育勳 3233 32 夜二專企管二 A鄭道隆 1272 夜二技電機四 A黃玉坤 3212 夜四技財金二 A謝宏松 5404 夜四技管資一 A謝朝陽 5301 夜四技財金三 A林溥鈞 5405 夜四技管資三 A蕭烈聰 5310 夜四技財金四 A蔡淑敏 5405 夜四技機械一 A胡聰智 3301 夜四技資管一 A李榮哲 5103 803 夜四技機械二 A胡錦玉 3342 夜四技資管二 A王志達 1271 夜四技機械三 A蔡錦山 3342 夜四技資管三 A陳錦玉 7536 夜四技機械四 A蕭肇凱 3301 夜四技資管四 A蔡麗雲 7526 夜二專餐管一 A陳祉雲 6101 夜二技資管三 A洪慧敏 1273 夜四技餐管一 A陳方南 1221 王瑤池 5103 807 夜四技餐管二 A劉淑玲 7231 夜二技資管四 A 李豫暉 5101 夜四技餐管三 A陳美惠 7524 夜二專資管一 A陳祈伍 7231 夜四技餐管四 A謝慶融 7231 夜二專資管二 A沈經宏 8302 夜四技營建一 A翁永賢 3412 夜四技電子一 A陳建宏 3110 308 夜四技營建二 A曾維德 3412 夜四技電子二 A劉清如 1101 第 7 7 頁 七 南榮技術學院九十九學年度軍訓教官 校安教官 輔導系科一覽表 輔導教官 校安教官 輔導系所代理人分機 中校教官 陳方南 電機系 資工系姜相基1221 1223 少校教官 黃建勳 資管系 管資系詹玉林1221 1223 護理教師 翁素霞 各系科女生教官同仁1221 1223 校安教官 林朝文 營建系 機械系顧德蓉1221 1223 校安教官 詹玉林 財金系 企管系黃建勳1221 1223 校安教官 顧德蓉 餐管系 應日系 應英系 林朝文1221 1223 校安教官 姜相基 電子系 室設系陳方南1221 1223 說 明 一 軍訓校安同仁承校長暨學務長之指示執行軍訓教學 學生輔導及維護校園安全工 作 校安中心24小時值勤專線 06 6534153 二 各大樓安全責任區負責巡視人員 1 商管大樓 圖資處周邊區域 吸菸區 校安教官詹玉林 2 資工大樓及後校門周邊區域 吸菸區 校安教官姜相基 3 綜合大樓及周邊區域 二舍前禁菸區 校安教官林朝文 4 機車車庫 電子大樓及周邊區域 活動中心地下室 少校教官黃建勳 5 餐管系 外語系周邊區域 吸菸區 三舍 吸菸區 校安教官顧德蓉 6 西棟大樓 電機大樓及周邊區域 小樹林 吸菸區 軍訓教官陳方南 7 活動中心大樓及通識中心 校安中心主任 三 表訂人員請每日至所屬系科大樓及其鄰近週邊吸菸區 禁菸區查察及校園安全維 護 四 學期中上課期間 學生意外及突偶發事件由各系科輔導人員負責 若逢上課或差 第 8 8 頁 假 則由職務代理人處理 事後轉交給負責系科輔導人員後續處理 假日及放學後由 值班人員負責 並依權責回報 八 南榮技術學院學則 教育部台 90 技 四 字第九 一四二三 七號函准予備查 91 年 7 月 29 日教務會議修正通過 93 年 5 月 19 日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95 年 12 月 28 日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96 年 1 月 24 日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96 年 5 月 8 日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96 年 5 月 21 日教育部台技 四 字第 0960075983 號函同意備查 97 年 3 月 6 日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97 年 4 月 17 日教育部台技 四 字第 0970059752 號函同意備查 第一篇 總則 第一條 南榮技術學院 以下簡稱本校 依據大學法 大學法施行細則 學位授予法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及相關規定訂定本學則 據以處理學生入學 註冊 休學 復學 退學 轉學 轉系 加修輔系 成績及畢業等有關學籍事宜 除教育法令另有規定外 悉依本學則之規定辦理 第二條 本校大學部設二年制及四年制 修業年限各為二年及四年 另為辦理在職 人員進修 設二年制及四年制進修部 招收具有工作經驗之業界在職人士 修業年限各不得少於二年及四年 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一至四年 但以在職 進修身分錄取之研究生 得酌予延長其修業年限 最高以一年為限 第三條 本校附設專科部學則 另訂之 第二篇 大學部 第一章入學 第四條 本校於每學年始業前 公開招考二年制各系三年級新 生及四年制各系一年級 生 其招生辦法報請教育部核定後實施 其招生名額於招生簡章中明定之 第五條 凡具有下列資格之一者 得報考本校二年制各系 一 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專科以上學校或教育部認可之國外專科以上學校畢 業 者 二 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專科進修學校畢 結 業者 三 持有考試院舉辦之高等考試 乙等特種考試及格證書者 四 合於相關同等學力報考之規定者 第 9 9 頁 第六條 凡具有下列資格之一者 得報考本校四年制各系 一 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職業學校 包括高中附設之職業類科 畢業者 二 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職業 中學 補習學校 含空中補校 或實用 技能班 原延教班 結業 依規定取得資格證明書或結業證明文件者 三 持有國外高級職業學校畢業證件 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屬實者 四 合於相關同等學力報考之規定者 第七條 本校依教育部有關規定 接受多元入學方案錄取學生 並得招收僑生 外 國籍學生及其他特種身份學生 其辦法另訂之 第八條 凡經錄取之新生 應於規定日期來校辦理報到入學手續 逾期不辦理者 取 消入學資格 有關役男學生入學後 須依兵役相關規定申請辦理緩徵或 儘後 召集 第九條 學生入學報到時 須依報考資格繳交有效之學歷證明文件 方得入學 其 預先申請緩期補繳而經核准者 得先行入學 但應於規定時間內補繳 否 則取消其入學資格 第十條 新生因重病 服役 或特殊事故 不能按時入學時 應於註冊截止前 檢 具公立醫院證明或徵集令等相關證明文件 報請學校核准後 保留入學資 格一年 服役者保留至服役期滿 但除服役者外 應於次學年註冊開始前 攜帶保留入學資格核准書來校申請入學 服役者 應於退伍後即時攜帶保 留入學資格核准書及退伍令影印本來校註冊入學 並辦理申請儘後召集 轉學生不得申請保留入學資格 新生因懷孕或生產並持有醫院證明者 得 於註冊開始前 向學校申請保留入學資格 入學資格保留年限依學生懷孕 生產或哺育幼兒之需要申請 最高以二年為限 第十一條 新生入學考試如有矇混 舞弊或其所繳入學之學歷證件有偽造 假借 塗 改等情事 一經查明 即取消其入學資格或學籍 且不發給任何證明文件 畢業後始發覺者 除依法繳銷其畢業證書外 並公告取消其畢業資格 第二章報到 註冊 選課 第十二條 學生應於每學期規定日期 辦理註冊手續 因重病或特殊事故無法按時註 冊者 應檢具證明文件 於事前申請延期註冊 但至多以兩星期為限 未 經准假或超過准假日期仍未註冊者 新生取消入學資格 舊生如未申請休 學者即勒令退學 第十三條 學生於每學期註冊時 應依照規定繳納各項費用 學生註冊入學後申請休 學或退學者 其退費標準依照教育部之規定辦理 第十四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各系訂定之課程表及本校學生選課辦法辦理 並須經系主任 教務處核准 凡已修習 及格之科目 不得重選 隨班重 補 修之科目 應於規 定時間內一併辦理 本校學生選課辦法另訂之 第十五條 學生每學期修習學分數 四年制一 二 三年級不得少於十六學分 不得 多於廿五學分 四年級不得少於九學分 不得多於廿五學分 二年制比照 第 1010 頁 四年制三 四年級辦理 但學生前學期操行成績及學業平均成績皆在八十 分以上 次學期得經系主任核可後加選一至二科目之學分 並得修習較高 年級或他系課程 學生因全學期在校外實習或情況特殊者 其每學期實際修習學分數得不受 前項規定限制 但需經教務會議通過 第十六條 學生加 退選科目 應於每學期規定期限內行之 經任課教師 系主任 教務處核准 逾期不予受理 學生未按規定辦理加 退選手續者 學分概 不承認 其自行退選科目成績以零分計 學生不得因加 退選科目而使其 應修學分超過或少於每學期規定學分總數 第十七條 延長修業年限學生應於每學期與在校生同時憑學生證來校辦理註冊 選 課 十學分以上者 仍應依一般學生註冊繳交學雜費 第十八條 學生不得修習上課時間互相衝突之科目 否則衝堂各科目概予註銷 因 衝 堂註銷而導致其修習學分數少於各學期修習學分數者 勒令其休學 第十九條 學生所修課程中 如其科目有先後次序規定者 未修習先修科目 未經 任 課教師及系主任核准 不得修習在後之科目 否則所修科目成績不予計 算 第二十條 本校得視需要利用暑期開授課程 其暑期修課辦法另訂之 第二十一條 本校學生凡符合日間部 進修部互選及校際選課規定者 得相互選課或 選修他校課程 日間部 進修部相互選課及校際選課辦法另訂之 校際選課辦法修訂須經由學生代表參與之教務會議通過 第三章轉學 轉系 輔系 雙主修 雙聯學制 第二十二條 本校各系 組 除四年制一年級 二年制三年級第一學期及各年制應屆畢 業年級外 其餘各學期遇有缺額時 得辦理轉學考試 招收轉學生辦法 報請教育部核定後辦理 第二十三條 轉學生轉入年級學期前 已在原校修習及格之本校應修之科目學分 得 依本校 抵免學分辦法 申請列抵免修 其獲抵免之科目應列明於歷年 成績表中 並至少修業一年 始可畢業 抵免學分辦法另訂之 第二十四條 本校學生因違反校規情節嚴重應令退學者 或操行不及格經學生事務委 員會決議退學者 不得再經由轉學考試轉入本校 第二十五條 本校學生因故申請轉學他校者 須經家長或監護人之同意 方得辦理退 學離校手續 經核准後 由註冊組發給轉學證明書及成績單 其入學資 格未經核准者 不得發給轉學證明書 一經發給轉學證明書後 即不得 要求返回本校肄業 第二十六條 本校學生除四年制一年級第一學期 二年制三年級第一學期及各年制應 屆畢業年級第二學期外 得申請轉系 組 學生轉系 組 均以一次為 限 並需修滿轉入系組規定之科目及學分數 方得畢業 轉系 組 辦 法另訂之 第 1111 頁 轉系 組 辦法修訂須經由學生代表參與之教務會議通過 並報部核定 後實施 第二十七條 本校學生經核准後得選他系為輔系或雙主修 或申請修讀本校所開設之 雙聯學制 第二十八條 選修輔系學生經核定 至少應修畢輔系指定之專業 門 必修科目二十 學分 選定雙主修者 應修畢另一主修學系全部專業 門 必修科目學 分 修讀輔系或雙主修辦法另訂之 修讀輔系或雙主修辦法修訂須經由學生代表參與之教務會議通過 並報 部備查後實施 本校為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得與國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 共擬相互 承認之課程 並分別頒授學位 其實施辦法由教務會議訂定之 第四章請假 缺課 曠課 第二十九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 須依照請假規則向學務處辦理請假 經核准請假者 視為缺課 其未請假或請假未准而未上課者視為曠課 學生因懷孕或哺 育幼兒之照顧 而核准之事 病 假 產假 其缺席不扣分 期中 學 期考試因故未能到考者 須於考試前向教務處請假 請假辦法另訂之 第三十條 某一科目缺課 曠課時數達全學期該科授課總時數三分之一者 不得參 加該科目學期考試 該科目成績以零分計 學生因懷孕或哺育幼兒之照 顧 致某一科目缺課時數達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者 該科目成績得 視需要與科目性質以補考或其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 補考成績並按實際 成績計算 第五章休學 復學 退學 開除學籍 第三十一條 學生因故經家長或監護人同意於學期中途休學者 最遲應於學期考試之 規定時間前 向教務處提出申請 並完成手續 該休學學期已有之成績 概不計算 申請休學一次以一學年為限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 休 學二年期滿 因重大特殊原因 無法及時復學者 得檢具證明經專案報 請校長核准後 再予延長休學一學年 第三十二條 學生於休學期間應徵服役 須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 保留學 籍 俟服役期滿後 檢同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 生產得檢具醫 院證明或為哺育幼兒申請休學者 其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學生於 休學或服役期間 不得回校重 補 修不及格或缺修學分 含不得利用暑期 回校重 補 修學分 第三十三條 休學學生復學時 應入原肄業年級 系組相銜接之年級 系組肄業 學 期中途休學 復學時 應入原肄業之學年或學期肄業 前項原肄業系組變更或停辦時 應輔導學生至適當系組肄業 第三十四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應令休學 一 自上課之日始 其缺課 曠課時數達學期授課總時數三分之一者 第 1212 頁 二 經本校學生獎懲審議委員會決議必須辦理休學者 第三十五條 學生於休學期間 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者 本校得視情節輕重 予 以獎勵或處分 第三十六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應予退學 一 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 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 修業期限屆滿 依規定延長修業年限至多二學年後 仍未修足所屬 系組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四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各科目 勞作教育 軍訓 體育除外 全部不及格 者 含繳全費之延修生 五 全學期曠課達四十五節者 六 操行成績不及格或違反校規情節嚴重 經學生事務委員會決議退學 者 七 無前列各款事由而自動申請退學者 第三十七條 學生有本學則第十一條情形者 應予開除學籍 第三十八條 學生退學得向學校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得發 給任何修業證明文件 一 入學或轉學資格不合而退學者 二 在校肄業不滿一學期者 三 開除學籍者 第三十九條 依規定應予退學或開除學籍學生 依本校學生申訴制度提出申訴者 申 訴結果未確定前 已執行者不因申訴之提起 而停止原處分之執行 惟 於申訴評議決定未確定前 學生得提出繼續在校肄業之書面請求 本校 並得衡酌其狀況後 同意學生繼續在校肄業 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 未獲救濟者 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並遵循下列流程處分 一 原處分經上級主管機關決定或行政法院判決顯係違法或不當時 本 校應另為處分 經另為處分得復學之學生 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 學時 則學校應予輔導復學 其復學前之離校期間 並得補辦休學 二 申訴結果仍維持原處分時 受處分學生自申訴提出至申訴結果確定 期間之各項修習成績均不予採認 三 受處分學生 因申訴未結案而已畢業時 本校僅出具相關證明 俟 其結案時再視結果核予退學 開除學籍或補發學位證書 第六章修業年限 學分 成績 第四十條 本校採學年學分制 各 第 1313 頁 系學生須修滿規定年限 並修滿各該系規定學分 成績及格者 方得畢 業 二年制日間部各系修業年限為二年 所修學分總數至少須滿七十二 學分 四年制日間部各系修業年限為四年 所修學分總數至少須滿一百 二十八學分 各系得視實際需要提高應修學分總數 第四十一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期限內 未能修足應修學分者 得延長修業期限 至多 得延長二年 學生因懷孕 生產或哺育幼兒之需要 至多得延長修業期 限四年 身心障礙學生修讀學士學位 因身心狀況及學習需要 得延長 修業期限 至多四年 並不適用因學業成績退學之規定 選定雙主修學 生於延長修業期限後 已修畢本系應修科目學分 而未修畢另一主修學 系應修科目者 得申請再延長修業期限一年 第四十二條 轉學生轉入年級前應修之科目與學分 已在原校修習及格者 得予列抵 免修 轉入年級後應修之科目與學分 已在原校修習及格者 或必要時 甄試及格者 亦得酌予列抵免修 第四十三條 學生在學期間從事與學習課程相關之實務工作 得申請採計或抵免學分 抵免之規定另訂之 第四十四條 各科目學分之計算 以每週授課一小時滿一學期者為一學分 其實習或 實驗以每週授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者為一學分 第四十五條 本校學生學業成績考查 分下列三種 一 日常考查 由任課教師隨時用筆試 口試 查閱筆記 報告或解答 習題 並參酌學生學習態度等方式行之 二 期中考試 於學期中 依行事曆排定日程舉行之 三 學期考試 於學期末 依行事曆排定日程舉行之 第四十六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日常考查 期中考試成績及期末考試成 績計算 實習或實驗等學科得免除期中 學期考試 其成績得以日常考 查成績累計計算之 第四十七條 學生成績分為學業 包括軍訓 體育 實習及實驗 操行兩種 採百分 法核計為原則 學業及操行成績以一百分為滿分 六十分為及格 學生 成績得採等第計分法 其換算基準如下 甲 等 八十分以上者 乙 等 七十分以上未滿八十分者 丙 等 六十分以上未滿七十分者 丁 等 未滿六十分者 如核發英文成績單 其等次則以 代之 第四十八條 凡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者 均不得補考 亦不給學分 必修科目 含體 育 不及格須重修 第四十九條 日常考查 期中考試或學期考試未經准假擅自曠考者 其曠考部份之成 績以零分計算 第 1414 頁 第五十條 學生於考試期間 因病住院 公假或直系親屬之喪假無法參加考試 而 於考試前持證明向教務處請假經核准者 准予補考 以一次為限 補考 辦法另訂之 第五十一條 應參加補考學生 於規定補考日期無故不參加考試者 其補考成績以零 分計 第五十二條 學生各種成績有小數點者 按四捨五入計算 學期總平均成績及畢業成 績 均保留至小數點後一位計算 第五十三條 學生於考試時 如有作弊行為 一經查出 除該科以零分計算外 並視 情節輕重依據本校學生獎懲辦法予以適當處分 考試規則另訂之 第五十四條 學生之學期學業平均成績與畢業成績採 下列方法計算 一 以每學期科目之學分數乘以該科目成績為該科目學分積 二 以每學期所修各科目學分數之總和為學分總數 三 以每學期所修各科目學分積之總和為總學分積 四 以總學分積除以學分總數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五 學期學業平均成績之計算 包括零分及不及格之成績在內 六 各學期 含暑修 總學分積之和除以各學期 含暑修 學分總數之和為 畢業成績 第五十五條 各項成績經教師評定送交教務處註冊組後 不得擅自更改 但如發現試 卷評分錯誤或成績計算錯誤及遺漏者 經任課教師提出書面證明 提交 教務會議議決通過後予以更正 學生成績更正辦法另訂之 第五十六條 學生各種試卷 應由學校妥為保管 以備查考或備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調 閱 其保存時間須滿一年 學生各項成績 應妥為登錄 並永久保存 第七章畢業 第五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 修滿應修之科目及學分 成績及格 含各學期體育 操 行成績均及格 且經審查符合畢業資格者 准予畢業 由本校依有關規 定授予學士學位 並發給學位證書 第五十八條 延長修業之學生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補修者 第一學期 得申請休學 免予註冊 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 第五十九條 本校各系學生修畢應修學分成績優異者 經就讀系組主任及教務長核准 得縮短其修業年限至多一年 其相關規定及辦法之修訂 須於有學生代 表參與之教務會議通過 並報教育部備查後實施 第三篇 進修部 第六十條 凡具有本學則第五條所規定之報名資格 始得報考本校進修部二年制 第六十一條 凡具有本學則第六條所規定之報名資格 始得報考本校進修部四年制 但 日間部普通高中學校畢業者須滿一年 第六十二條 學生每學期註冊繳費 應依一般規定辦理 暑期修課者應另 第 1515 頁 繳學分費 第六十三條 進修部二年制各系修業年限不得少於二年 四年制各系修業年限不得少 於四年 各年制至多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及格之科 目與學分得酌予抵免 並編入適當年級就讀 但至少須修業一年 其抵 免辦法另訂之 第六十四條 進修部以在夜間上課為原則 並得於假日和暑期排課 學生每學期修習 學分數上限以廿五學分為原則 不得少於九學分 第六十五條 進修部學生畢業應修學分總數 應依同年制一般生規定辦理 第六十六條 進修部其他未規定事項 悉依本學則之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篇 研究所 第一章入學 第六十七條 本校於每學年規定期間內 得經入學招生管道方式公開招收研究所碩士 班新生 招生前擬訂公開招生辦法 報請教育部核定後實施 並據以擬 定招生簡章辦理招生 第六十八條 凡已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獨立學院 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大學畢 業得有學士學位 或符合教育部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三條規定 者 經本校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或已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獨立學院 畢業生成績優異 符合本校各研究所報考資格 經甄試錄取 且入學註 冊前已取得學士學位 得入本校修讀碩士學位 第二章報到 註冊 選課 第六十九條 凡經錄取之研究生 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手續 並繳驗正式畢業 證書 或同等學力證件及其他規定之文件 凡證件不齊 逾期未報到或 未依規定註冊者 取消入學資格 第七十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應修習一門課程 但修業年限逾二年者 得不受此限 制 第七十一條 研究生選課 凡屬全學年之課程 而僅修習一學期者 已及格之學分 不得列入畢業學分數內計算 如修習大學部或專科部之課程 則其學分 另計 不得列入畢業總學分數內 第七十二條 研究所可於招生簡章中明定基本學科 研究生未曾修習該指定基本學科 者 入學後若未通過基本能力測驗者 於入學後應補修之 未補修者 不得參加學位考試 補修之成績不列入學業成績及畢業成績中 但應登 載於歷年成績單中 以完整呈現學生在學校中之學習紀錄 第七十三條 研究生之論文指導教授 以本校專任且符合碩士學位考試委員資格者擔 任為原則 必要時經所長同意 得以兼任副教授以上擔任 第七十四條 研究所因學期中聘請教師困難 得依本校 暑期班開班授課辦法 之規 定 於暑期中聘請國內外學人 專家來校授課 研究生得依 教育部委 第 1616 頁 託大學校院辦理科技研究班執行要點 之規定 修習研習會課程 前項成績計算 依本學則相關規定辦理 第七十五條 研究生校際選課 依本校 校際選課實施辦法 之規定辦理 第三章修業年限 學分 成績 退學 第七十六條 碩士班修業年限以一至四年為限 但以在職進修身分錄取之研究生 未 在規定修業年限修滿應修課程或未完成學位論文者 得酌予延長其修業 年限 最高以一年為限 第七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至少須修滿二十四學分 上述學分不包括畢業論文 第七十八條 研究生各科學業成績核計比照各學系學士學位班規定 其成績以七十分 為及格 不及格者 不得補考 必修科目應令重修 各學期積分之總數 包括暑修 除以各學期學分總數 包括暑修 為學 業平均成績 第七十九條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應予退學 一 碩士班修業屆滿四年 而仍未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或未通過學位考 試者 二 學位考試不及格 不合重考規定或合於重考規定 經重考一次仍不 及格者 三 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 自動申請退學者 五 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六 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七 同時在本校各學系學士學位班或國內其他大學院校註冊入學者 第八十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 依本校 碩士學位考試規則 之規定辦理 第八十一條 研究生之抵免學分 依本校 研究所學生學分抵免辦法 之規定辦理 第八十二條 研究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 各佔百分之五十 之總和為畢 業成績 第四章轉所 組 第八十三條 研究生因特殊情形 經原肄業研究所暨擬轉入之研究所雙方所長認可 並得教務長之同意 得轉所 組 轉所 組 應於第二學年開始前申請 並以一次為限 第五章畢業 學位 第八十四條 研究生合於下列規定者 准予畢業 一 在規定年限內修滿規定必修與選修科目及學分 二 通過本校碩士學位考試規則規定之各項考試 三 操行成績各學期均及格 第 1717 頁 第八十五條 合於前條規定之碩士班研究生 由本校發給碩士學位證書 第八十六條 研究生學位證書授予日期 第一學期為一月 第二學期為六月 惟若已 修畢規定科目與學分 於參加學位考試之學期未修習論文以外之科目學 分者 得以其通過學位考試之月份授予學位證書 第六章其他 第八十七條 本校大學部學生具碩士班預備研究生資格且預修碩士班專業課程者 得 於入學後依據抵免學分辦法辦理學分抵免 大學部學生成績優異預修碩 士班專業課程辦法另訂之 第八十八條 本篇未規定事項 悉依照本學則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第五篇 學籍管理 第八十九條 本校建立學生學籍資料 應詳細登載其學號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日 戶籍地址 身份證統一編號 外國學生國籍 僑生僑居地 入學身份別 入學學歷 入學年月 所屬系組班 休學 復學 轉系 輔系 雙主修 所修科目學分成績 畢業年月與所授學位 或退學紀錄 核定學籍情形 家長或監護人之姓名 通信地址等 第九十條 學生在校肄業之系 組 班別 年級與學業成績 以及註冊 轉系 轉 學 輔系 雙主修 休學 復學 退學等學籍記錄 概以教務處各項學 籍與成績登記原始表冊為準 第九十一條 本校應於每學期定期將各系 組 退學人數統計表納入教育部技專校院 校務基本資料庫報部 第九十二條 入學新生姓名 出生年月日 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 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 應即更正 第九十三條 在校生及畢業生申請更改姓名 出生地或出生年月日者 應檢具戶政機 關發給之有效證件 經教務處核准後更改 又本校原發之學位證書 應 送由本校改註加蓋校印 並於授予學位名冊註記更改事項 第九十四條 本校新生 轉系 組 學生 轉學生 退學生等名冊 在校生暨畢 肄 業校友更改姓名 出生地 出生年月日名冊 授予畢業生學位名冊 以 上名冊皆由本校自行列管並備查 學生各項學籍與成績登記表冊 列為 永 久保存資料 第六篇 附則 第九十五條 本校學生獎懲辦法 學生操行成績考查辦法及其他有關事項另訂之 第九十六條 本校學生出國期間有關學籍處理要點 經由學生代表參與之教務會議通 過後開始實施 第九十七條 本學則由校務會議通過 經校長核定 報請教育部備查後施行 修正時 亦同 第 1818 頁 九 南榮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部學生學籍規則 92 11 20 教務會議通過 92 12 17 教務會議通過 93 01 19 教育部台技 四 字第 0930008940 號函准予備查 93 05 19 校務會議通過 93 09 16 教育部台技 四 字第 0930123281 號函准予備查 95 12 28 校務會議通過 96 年 5 月 8 日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96 年 5 月 21 日教育部台技 四 字第 0960075995 號函同意備查 97 年 3 月 6 日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97 年 4 月 17 日教育部台技 四 字第 0970059751 號函同意備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南榮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部 以下簡稱本校 學則依據專科學校法 學位 授予法 專科學校法施行細則 專科學校夜間部設立辦法及有關規定訂 定之 第二條本校處理學生有關學籍事宜 除法令另有規定外 悉依照本學則辦理 第三條本校設五年制 二年制日 夜間部 一 五年制 招收國民中學畢業 國民中學附設補習學校結業持有資格 證 明書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者 二 二年制日間部 招收高級中等學校畢業 職業進修補習學校結業持 有 資格證明書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者 三 二年制夜間部 招收高級中等學校畢業 職業進修補習學校結業持 有 資格證明書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者 第 1919 頁 有關同等學力資格依據教育部規定或招生簡章訂定之 第四條本校應建立學生學籍記載表 詳細登記其學號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日 戶籍地址 身分證統一編號 外國學生國籍 僑生僑居地 入學身 分別 入學學歷 入學年月 所屬科組 休學 復學 轉科組 輔修科 組 所修科目學分成績 畢業年月 家長或監護人姓名 通訊地址 入 學及畢業時學生相片及通訊地址變更欄等 前項學生學籍資料 應永久保存 第二章新生 第五條本校招收新生 應於招考前擬定招生辦法報請教育部核定後辦理之 第六條凡經錄取入學之新生 應於規定日期來校辦理入學手續 逾期未辦理者 取銷入學資格 第七條新生因重病或特殊事故 未能依規定時間註冊入學者 得檢具有關證明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 經本校核准後 保留其入學資格 新生因懷孕或生 產並持有醫院證明者 得於註冊開始前 向學校申請保留入學資格 入 學資格保留年限依學生懷孕 生產或哺育幼兒之需要申請 最高以二年 為限 保留入學資格辦法另訂之 第八條新生入學時 須呈繳有效之學歷證件 方得入學 但須詳填學籍記載表 並附繳相片 有正當理由並申請延期補繳經本校核准者 得先行入學 但須於規定期間內補繳 否則 取銷其入學資格 第三章報到 繳費 註冊 第九條學生應於每學期規定日期 憑學生證 復學通知單或退伍令等來校辦理 報到及註冊手續 因故不能如期辦理者 須依照請假規則辦理 並申請 延期註冊 但以二星期為限 請假規則另訂之 未如期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2 角 第1课时 角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四川省劳动合同样本
-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晋中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3.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2025授权合同样本:授予出版权合同
- 电池厂消防安全培训管理规定
- 湖北公务员真题2025
- 2025四川建筑劳务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体悟生命价值 第10课 珍爱生命 第2框 生命只有一次说课稿2 苏教版
- 济宁市“技能状元”职业技能竞赛-全市煤化工行业技能大赛化学检验工参考题库
- 邢台城市介绍课件
- 怎样写好硬笔字-硬笔书法教程课件 4-1 硬笔隶书笔画技法
- 旅行社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注音版)(2022版课标)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
-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5《gkh》课件
- DL-T1083-201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 《2024年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目录》
- 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
- 便利店陈列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