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图片两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图片两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图片两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两组教学设计江阴市祝塘中学 何国荣一、教材说明 图片两组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 语文无所不在,能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 本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图片两组的学习方式是开展活动体验,结合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图片,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图片解读,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通过画面和说明文字把握画面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比较、综合两组照片的内容,就“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为图片配写解说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历史资料片。大家刚刚看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轰炸英国伦敦的真实场面。请同学说说看过资料片以后的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德军的残忍、毫无人性;心情:痛心、难过、羞愧、沉重的确,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它让人类的文明遭到破坏,让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组历史图片也都是与战争有关的,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研读两组历史图片,透过摄影师定格的瞬间来审视战争对生命尊严的践踏,让这些无声的呐喊祈祷人类永久的和平。 2、(过渡)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作品,它用画面来表现主题,用形象来发言。对此,我们如何来解读它呢?(二)研读图片:1、多媒体出示第一组第一幅图片后,让学生按着图片旁的要求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幅图片。(2)结合课本上的说明文字,想像发生在图片背后的故事。(3)说说这幅图片最震撼你心灵的地方。(4)思考摄影者的创作意图。2、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每个问题的答案:(1)一个衣衫破烂的小男孩坐在铁道上孤独无助地哭泣,他身旁是被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2)日本轰炸机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的父母亲被轰死,当时地上尸体横阵,血流成河,惨不忍睹(3)那个无助地哭泣的小男孩。提示:如果把图片上的小男孩拿走,能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吗? 画面的主体和背景不能,孩子是无辜的,他不该很小就失去父母(4)讲述这幅照片相关的背景资料。这幅图片后来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美国人对东亚的看法。两个星期之后,这幅照片频频出现在美国的银幕、杂志和报刊上。愤怒的美国人要求日本停止轰炸。记者王小亭拍下这张照片想要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3、(过渡)其实解读图片,我们有一般的思路可以遵循。多媒体出示解读图片的一般思路:(1)注意观察画面的内容;(2)想像发生在图片背后的故事;(3)抓住震撼人心的细节;(4)思考摄影者的创作意图。4、学生齐读,分小组研读另外的几幅图片:第一组图 二(1) 夫妻两个人在拥抱的场景,在他们身旁的地上还横陈着一根拐杖。(2) 丈夫从越南战场归来,战争使他失去了一条腿,妻子日夜翘首盼望丈夫归来,终于等到了丈夫。(3)空旷的机场上横着的拐杖;丈夫出征时步伐很矫健,但战争使他失去了一条腿;两人的拥抱能与妻子相见,两个人非常幸福。 画面的细节和整体(4)并非是重逢的喜悦而是战争的残忍:战争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不得不拄着拐杖,在和妻子拥抱的时候也不得不用另一只手拄着拐杖,是战争夺去他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正常动作啊。图 三(1)一位右手握着一杆枪的战士用左手紧紧抱住哭喊的孩子。(2)父亲即将上战场和儿子告别,儿子哭喊着:“爸爸,别去!”父亲神情表现得十分无奈,只能一手紧握钢枪,一手紧紧抱住儿子。这次分别也许就是永别。(3)两人的表情:父亲的无奈,儿子的悲伤。 画面的表情和心灵(4)战争导致了父子(骨肉)离别,妻离子散。表现战争的残酷。图 四(1)见课本文字说明。(2)纳粹溃逃前惨无人道地将集中营内的人质折磨致死。(3)并非是赤裸的尸体而是小男孩若无其事的表情,死亡对他已不再陌生,对此他已麻木,因为尸体见的太多了,已无任何悲伤。(4)表现战争对幼小心灵造成的伤害。小结:通过对第一组四幅图片的研读,请学生思考这四幅图片集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明确:表现战争的罪恶,控诉战争的罪恶。5、研读第二组图片, 指出图片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特点,看了这两幅照片之后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图片上人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图 一 记录的是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要注意画面上每个人脸上的由衷笑容,要理解画面上普通老百姓兴奋的神态,需要知道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的14年的苦难,画面上有少年、中年和老年人,无论对谁而言,14年是多么漫长的岁月! 图 二 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瞩目,在德国空军狂轰滥炸,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画面左上有两位军人也在注视着它们。因为他们遭受了太多的战争伤痛,所以一旦和平来临,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幸福和喜悦。这也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明确:这一组图片表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6、思考:文章的的编者把这两组图片放在一篇课文里,合适吗?明确:合适。这两组图片,虽取材不同:苦难与欢笑,但主题其实是统一的,都是表现战争的罪恶,祈望和平。7、分组讨论。各组每位同学按要求给其中一幅图片加一个小标题,注意标题要符合图片所表现的内涵,语言符合图片的风格。交流时保持严肃、虔诚的氛围。先在组内交流,选取最好的一个标题在班上交流,说说为什么它优于同组其他的标题。 答案示例:每一组:图一:血泊中的哭声、妈妈,你在哪里;图二:无言的瞬间、孤独的拐杖;图三:父与子、离别、爸爸,别去;图四:精神的后遗症、失色的心灵;每二组:图一:我们胜利了、小日本投降了;图一:走,我们一起去;(三)拓展:多媒体出示另外两幅图片,和学生一起解读。(四)给图片写解说词,发掘图片的内涵:1、(过渡)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为了形象地揭示其内涵,人们常常要为它配写解说词。 多媒体出示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宣传的效果。 为图片写解说词,其语言风格要符合图片本身所创设的情境和氛围。 2、例:图一的解说词 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壁残垣,惨不忍睹的横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3、多媒体出示写解说词时的注意点:(1)描绘图片所表现的场景;(2)想像发生在图片背后的故事;(3)抓住震撼人心的细节;(4)表现图片所表达的人物的心声。4、请同学从两组图片中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幅,体会图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写一段解说词,在班上进行交流。 参考:图片二:空旷的机场上,一位战士步履蹒跚地走来,一位妇女激动地跑过去,他扔下一支拐杖,激动地拥抱起了这位妇女,在场上的他的亲人都流下了无声的眼泪。他就是辛纳曼,你能听到他激动地喊:看,我终于活着回来了。(五)总结 :图片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甚至于改变历史的进程,直到今天仍然能打动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就是因为摄影师抓住了内涵丰富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这两组历史图片,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