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Outline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尤金 奈达EugeneA Nida彼得 纽马克PeterNewmark巴兹尔 哈蒂姆BasilHatim玛丽 斯奈尔 霍恩比MarySnell Hornby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贡献 1959论文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OnLinguisticAspectsofTranslation 一 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1 Intralingualtranslationorrewordingisaninterpretationofverbalsignsbymeansofothersignsofthesamelanguage 语内翻译是指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上些语言符号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改变说法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一 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2 Interlingualtranslationortranslationproperisaninterpretationofverbalsignsbymeansofsomeotherlanguage 语际翻译 是指在两种语言之间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 即严格意义上的翻译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一 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3 Intersemiotictranslationortransmutationisaninterpretationofverbalsignsbymeansofsignsofnonverbalsignsystems 符际翻译 是指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 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 比如把旗语或手势变成言语表达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二 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的对等信息 双语符号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 对等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 因此 语际翻译不是符号转换 而是信息转换 三 探讨了翻译中可译与不可译这一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一方面 他认为 各种语言都有同等的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 如果语言形式也表达意义 如诗歌和双关语等 可译性就受到了限制 董广才 孙海燕 2005 57 四 语法范畴 词法和句法 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有时态 性 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来说更是如此 语法范畴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突出表现在诗歌的表达方式中 他指出 诗从定义上来说是不可译的 只有基于认知经验上的创造性移位才是可能的 董广才 孙海燕 2005 57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不足之处 1 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派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即他们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 同时 翻译学的研究方向不是语言转换那么简单 而是一种文化的研究 与其说它是语符的转换不如说是跨文化转换 雅可布逊虽然对文化层面的翻译有所提及 但他的理论毕竟是不系统的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不足之处 2 作为他的理论基础的意义的符号学定义也有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必要 3 雅可布逊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语言学 在翻译研究上 他并没有象专业学者那样 对翻译过程 翻译的具体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是个不小的遗憾 董广才 孙海燕 2005 58 罗曼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1965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描写研究 用一种等值的语言 译语 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 源语 的文本材料 对等 是关键 论翻译的转换 TranslationShifts转换是 在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偏离了形式上的对等 转换分为层次转换 levelshift 和类型转换 categoryshift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层次转换 levelshift 指源语中处于某一语言层次的成分 在目的语种的对等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的层次上 例如原文中用语法层次表现的意义 由于在译文中缺乏确切的对应语法形式 就必须转向词汇层次 用词汇手段来表现应该表达的意义 类型转换 categoryshift 是翻译对形式对等的偏离 可分为结构转换 structureshift 类别转换 classshift 单元转换 unitshift 和系统内转换 intra systemshift 谢天振 2008 25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贡献 一 卡特福德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详细解释了翻译中的转换现象 转换的方法是翻译实践最基本的方法 翻译 这个同本身就是指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也就是说把一种语言的语音 文字 词汇和语法等系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各个系统 穆雷 1990 40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贡献 二 卡特福德指出了翻译等值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确立翻译等值一关系的方法和条件 翻泽等值并不意味着再现原文的全部内容或者说全部信息 他提出译者的任务主要是寻求内容等值 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穆雷 1990 40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贡献 三 他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详尽而系统地描述了翻译理论中的不少传统概念 如直译 意译 逐字翻译 全文翻译 部分翻译 完全翻译 有限翻译 音位翻译 词形翻译 音译 语法翻译和词汇翻译等 使原先对一些问题的主观判断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 得到理论上的阐释 四 卡特福德在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中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 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翻译理论 穆雷 1990 40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不足 一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这种观点比较片面 翻译主要与语言有关 因此翻译研究与语一言研究有关 但是翻译涉及两种语言 涉及与两种语言有关的大量非语言问题 还涉及翻译活动中的心理和思维过程等 因此 翻译理论不能只研究语言间题 还要研究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对比 研究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过程 研究翻译中的艺术等问题 穆雷 1990 41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不足 二 卡氏的理论主要分析和描述了翻译过程和翻译转换 但却没有提及翻译标准 没有说明为什么在翻译中要采用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的方法 卡特福德的理论是不全面 不完整的 穆雷 1990 41 约翰 卡特福德JohnC Cartford 不足 三 卡特福德认为 翻译过程是一个单向的线性过程 只能从原语到译语 他没有把翻译当作一种交际手段来考虑 过分注意原文与译文的本身 因而忽视了译文的接受者 或者说忽视了译文及其读者之间的关系 四 特福德的理论注重环绕原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异对翻译原则进行探讨 但是 卡氏在其理论中所举例证 多为日耳曼或斯拉夫语系里各语言之间 或日耳曼与斯拉夫语系之间各语言的对译 这样 其理论就难以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 穆雷 1990 42 尤金 奈达EugeneA Nida 奈达的三个发展阶段 亦即描写语言学阶段 交际理论阶段以及社会符号学阶段 1964年他出版了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 即翻译科学探索 TowardsaScienceofTranslating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他的翻译思想 一是奈达指出 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巧 还是一门科学 陈小伟 2012 108 尤金 奈达EugeneA Nida 二是他认为翻译就是交际 因而在翻译研究中 还运用了通讯论和信息论 并指出翻译质量评判的标准 首先要看它的可读性 能否有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信息情感等的交流这是奈达翻译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一个特点 也是其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陈小伟 2012 108 尤金 奈达EugeneA Nida 三是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 这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观点 动态翻译指的是翻译要在指导下翻译交际理论 即从语义到语体 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之后的第三阶段 奈达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 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楚 陈小伟 2012 108 尤金 奈达EugeneA Nida 四是奈达指出翻译应该为读者服务 这是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来阐述翻译的功能读者的反应是判断一本译作质量的衡量标准 五是说到翻译过程 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 即传译 重组和检验的四步式理论 陈小伟 2012 108 彼得 纽马克PeterNewmark 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强调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区别 并对两种翻译的本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准确的阐释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尤金 奈达交际翻译理论的局限 奈达的理论研究建立在 圣经 翻译基础之上 所以 她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乃至功能对等原则都过于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 有一定的局限 谢天振 2008 14 彼得 纽马克PeterNewmark 局限 首先 他把翻译理论归属于语言学的范畴 尤其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 这有一定的片面性 其次 他的理论仍然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翻译实践中主要还是以原文为中心 最后 他的理论反应的主要是印欧语系之间的转换规律 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还须有适当的取舍 更须进一步进行检验和修正 特别是他对 贴近 和语义翻译的论述 圣经 翻译 尤金 奈达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1 奈达的理论可总结为功能论 effect oriented 纽马克的理论则是文本论 text oriented 2 奈达强调读者反应和贴切 自然 纽马克则强调忠实 既忠实于读者 又忠实于原文和原文作者 王静 2002 53 尤金 奈达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3 奈达把形式和意义看作是翻译中两个对立的部分 因此他反对形式对等 主张功能对等 纽马克则把形式和意义看做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因此两者同等重要 4 奈达虽然提出有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 但他真正主张的是功能对等的翻译 而且适用于所有文本类型 纽马克则把文本分为不同类型并依此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或语义翻译 或交际翻译 王静 2002 53 尤金 奈达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5 奈达注重读者反应 主张用接受语的表达习惯代替原文中外国文化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主张 归化翻译 纽马克则坚持翻译要忠实于原文文本 保留域风味 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6 尽管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 但纽马克只是在交际翻译中强调读者反应 而奈达则把读者反应对等作为评价翻译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王静 2002 53 尤金 奈达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共同点 1 传统的翻译方法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 奈达和纽马克都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翻译方法 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2 奈达与纽马克都注重译文的接受者 即读者 而且都对读者进行了分类 王静 2002 53 尤金 奈达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共同点 3 奈达的 功能对等 翻译理论来源于对 圣经 的翻译 按照纽马克的文本分类 圣经 属于呼唤性文本 适于用交际翻译的方法 因此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基本相同 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 强调译文的可读性 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王静 2002 53 巴兹尔 哈蒂姆BasilHatim 哈蒂姆是整个西方最早把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语篇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 在书中 他详细描述了互文性这一重要语篇现象的特征 分类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并从语境的两个符号层面汾西路翻译中互文参照行为 互文处理方式以及它们与实际语篇结合的状况 力图在语篇和语境紧密联系的基础上 运用体裁 话语和语篇等概念构建处理语篇互文现象的翻译策略体系 谢天振 2008 78 玛丽 斯奈尔 霍恩比MarySnell Hornby 1988 翻译研究 综合法 TranslationStudies AnIntegratedApproach提出翻译研究应当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创建了以格式塔原理为基础的综合研究法 力图借鉴文学 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原理研究翻译问题 以文化的整体观来进行翻译研究 谢天振 2008 82 小节 在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中 雅科布逊对翻译的三分法 即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为当代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的研究深深地影响了译学界 纽马克所提出的 交际翻译 和 语义翻译 对于翻译研究者来说有很大的启发 谭载喜 2004 223 朱明胜 2012 196 小节 卡特福德的 对等 观点及语言对等中的统计方法也比较细致周密 奈达的 动态对等 和 功能对等 因过于注重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安徽省舒城县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顺市重点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认识地球说课课件
- 律师 企业法律培训课件
- 房屋承揽合同
-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肉牛屠宰加工废水处理技术升级与循环利用报告
- 2025-2030肉牛养殖用地政策与资源约束问题研究
- 2025-2030肉牛养殖国际合作机遇与跨境贸易壁垒应对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羊肉价格波动因素分析及未来三年行情走势预测报告
-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法
- 有限空间第三方承包安全协议书
- 地毯更换简易施工合同协议书
- 实验小学二年级体育集体备课教案
- 西方文化概论(第二版)课件全套 曹顺庆 第0-6章 绪论 西方文化的渊源与流变、西方文学 -西方社会生活与习俗
- 百年郎酒试题专项测试题及答案
- 托管中心学生托管合同协议书
-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神经调节)
- 押金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英语培优补差教学工作计划
- 职业素养提升第2版(大学生职业素养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