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曲折艰难的路——20世纪前期油画留学生与油画引进.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曲折艰难的路——20世纪前期油画留学生与油画引进.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曲折艰难的路——20世纪前期油画留学生与油画引进.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曲折艰难的路——20世纪前期油画留学生与油画引进.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曲折艰难的路——20世纪前期油画留学生与油画引进.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折艰难的路 2 0 世纪前期油画留学生与油画引进 学科专业 美术学研究方向 油画 指导教师 刘沛沛副教授研究生 林大梓 内容摘要 油画作为西方异质文化传入中国 历经明清两朝而未能进入中国 主流文化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几十年间 经过油画留学生的扶桑东瀛 一 与西天取经 孜孜求学成批回归 油画才得以神话般地成为中国近代 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此形成油画与中国画分庭抗礼的局面 留学 对象国的不同 留学生个人取向与活动传播的差异及种种社会原因 油画引进又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的毛病 其中参半之得失 颇 一 值今人抚躬 回顾这段历史 看清中国油画的历史和现状 阐述这样 的观点 油画的引进是历史时代的选择和美术自身发展的要求 油画 引进史就是留学生的创业史 一 关键词 油画f 术精神 a z i g z a g a n da r d u o u sr o a d s t u d e n t sa b r o a da n di n t r o d u c eo fo i l p a i n t i n g si n t h e e a r l y 2 0 m c e n t u r y m a j o r f i n e a r t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 u p e i p e i s p e c i a l t y o i lp a i n t i n g s a u t h o r l i nd a z i a b s t r a c t o i lp a i n t i n g sw a s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c h i n aa sa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c u l t u r eo f 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 b u ti td i dn o tc o m ei n t ob e i n go n ep a r to fc h i n e s e m a i nc u l t u r e d u r i n gm i n ga n dq i nd y n a s t y i n m o r d e nt i m e s o i l p a i n t i n g sm a g i c a l l y b e c a m eac h i e f p a r to f c h i n e s ea r t so fp a i n t i n g a f t e r m a n y s t u d e n t ss t u d i e di nj a p a na n d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 w h i c hl e dt oi t s s t a n d i n gu p t oc h i n e s ea r t sa sa n e q u a l b e c a u s eo f t h ed i f f e r e n tc o u n t r i e s w h e r et h es t u d e n t sa b r o a ds t u d i e d i n d i v i d u a lo r i e n t a t i o n a n dd i f f e r e n t s o c i a lf a c t o r s o i lp a i n t i n g sh a dac o n g e n i t a ld e f i c i e n c y a n dw a sl a c ko f p r o p e rc a r ea f t e ri t s b i r t h i t ss t r e n g t ha n dd e f e c t sa r et oc a l lf o rd e e p t h o u g h t l o o k i n g b a c kt h i s h i s t o r y i st ok n o wt h es t a t u s q u o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 o i l p a i n t i n g s t h i sp a p e rp r e s e n t s t w ov i e w p o i n t s 1 t h ei n t r o d u c eo f o i lp a i n t i n g si st h en e e da n dc h o i c eo f h i s t o r y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t s e l f 2 t h eh i s t o r yo fi n t r o d u c eo fo i lp a i n t i n g si st h a to fp i o n e e r i n g w o r k i n g o fs t u d e n t sa b r o a d k e yw o r d s s t u d y a b r o a do i lp a i n t i n gi n t r o d u c e s e tu ps c h o o l s p r e a ds p i r i to f a r t s 2 引言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从公元前6 至7 世纪开始直到清末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 几千年的积淀而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加上统治者的闭关政策 因此 这种交流大多 表现为外国人把他们的西方文化带到中国并影响中国本土文化的单向交流 随着鸦片 战争的爆发 殖民者瓜分中国的同时 也带来了近代西方的文明 中国有识之士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继而派遣留学生奔赴东西洋以求革新之路 于是留洋成为 改造中国的捷径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也就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留学在中国美术史上是 第一回 也是2 0 世纪中国美术特有的事件 大批的留学生陆续回国 兴校置学 创刊 办展 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 掀起了中国美术的伟大变革 油画的被引进 相 对于拥有丰厚中国画传统的中国绘画史来说是一件空前的大事 伴随着油画的整一套 美术观念 美术创作意识 西方人对绘画所持的不同认识世界的模式 甚至连同油画 自身的形式特征 无不对原有的中国文人画产生强烈冲击 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 中 油画作为美术运动的重要一部分 它在推动我国新文艺的发展 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但是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封闭格局 加上几千年古老文 化的积淀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 审美惯性 对于异质文化的传入 具有强烈的排他 性 留学生的个人取向及他们所处的环境 相对于有着五 六百年发展历史的西方油 画 他们对西方油画的认识和引进有一定的局限性 使得油画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 调的毛病 这些毛病在艺术思想观念 艺术语言技巧等各方面都反映出来 油画的引 进与发展既受到西方油画发展趋势的影响 同时也深受本土文化的制约 它既具有西 方文化发展的基因 又要能存活在中国文化发展特殊的气候与土壤之中 因此 它是 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 融合中萌生孳长的 是在曲折艰难的实践和斗争中逐步发展成 长起来的 油画自来到中国至今日 已卓然蔚为大国 甚至它的地位和价值已在中国 画之上 但油画在中国的流布怎样影响了现代中国美术以及又怎样被中国的民族精神 所改造 它作为搭建在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之间的桥梁和姻缘物 为当代和未来的绘画 提供了什么历史经验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回顾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作为异质文 化的油画 历经明清两朝 又经留学生东奔西走 从被唾弃排斥到接受认可 从混沌 萌生到引进 从引进到传播发展 走过了曲折艰难的路 阐述这样的观点 油画的引 进是历史时代的选择 是美术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部中国近代油画引进史实际上可以 视为油画留学生的创业史 第一章前奏 一 留学前油画东渐概说 任何事物的生成 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油画是欧洲的传统 不是我们的传统 l l 作为西方异质文化的油画传入我国也不是一朝一夕 一时一刻的事 而是有着一个 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近代大规模的留学运动引进油画前 油画已随着中外文流的使者 悄悄来到我国 在全面阐述留学潮的发生 发展状况之前 有必要回顾一下油画是怎 样悄临我国的 以期更好地认识留学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周礼 汉书等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为依据 中国二千多年前就有用 油 绘 画的历史 但是 这种油绘是以实用为目的 绘制附着在实用的器物上 如器具 棺 椁 箱桌床椅等 没有走向纯绘画领域 因此 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油画 只能是 油漆画 今天 从作为独立画种的中国油画来看 其材料 技法 造型 观念的沿革 整个都是从西方移植来的 油画传入中国 最早的记录据传也许是来自波斯属于罗马文化体系的景教曾在唐 德宗建中二年 公元7 8 1 年 间在长安所建的 波斯寺 内悬挂从西方带来的圣像画 2 入元以后 据马可 波罗 m a r c o p o l o 1 2 5 2 1 3 2 3 所述 当时北京 杭州 西安 甘肃 宁夏 镇江 泉州等地都有天主教派来华的传教士 他们建立天主教堂 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画像 1 3 但是 西方艺术对近代中国绘画产生影响恐怕应从1 6 世纪开始 1 5 7 9 年 明万历七年 意大利天主教会教士罗明坚 m i c h a e l er u g g i e r i1 5 4 3 1 6 0 7 奉 命来华 他带来了一些西洋的宗教画 十五世纪凡 爱克兄弟已完善了油画技法 后来又有利玛窦 m a t t e or i c c i 以1 5 8 2 年 明万历十年 入华 1 6 0 2 年 明万历二 十九年 前后两次带来了大量的西画与书卷 里面大都挟有绘画作品 以至影响 着明代的画坛 明末福建画家曾鲸 在他擅长的肖像画里 掺用了西法 清康熙年间 1 6 6 2 1 7 2 2 外国传教士郎世宁 潘庭章 王致诚 艾启蒙等 除了带来了大量天 主 圣母像等大量西洋绘画外 均以绘画供奉清宫内廷 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 皇宫 影响了宫内的中国画家 特别是郎世宁在华五十余年 绘画地位十分显赫 培 养了一批比较重视西洋画理的中国画家 我们的先辈们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 开始蹒跚学步时 西方鲁本斯 伦勃朗等大师已把油画技艺推向了极至 经过外国传 教士及我国先辈们的努力 油画给文人画一统天下的传统绘画以某种刺激和补充 遗 2 憾的是 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未能把这种源远流长的东西文化交流引向富国强民的轨 道 经济反而越发闭关白守 抱残守缺 甘处愚昧 统治者为了保存其封闭政体对外 采取 完全隔绝 使得国势每况愈下 再加上 中国文化自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它 产生于东有大海 西有戈壁 南有高山 北有草原的封闭性的地理环境 成长于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母体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推崇内省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连结成的宗法制 以 中庸 仁义 为标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 决定了古代中国 人养成了顽固的心理 一味恪守传统 对新事物采取排斥的态度 虽然也惊异其 与 生人不殊 的精细逼真 却不承认它是艺术品 认为 笔法全无 虽工亦匠 故不入 画品 使得传教士朗世宁等在内宫供职画画 也须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所作油 画肖像 也得取正面 平光 不能有 阴阳脸 这样一来 导致他们的油画技巧不 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中国的学子也就难以从中学到真正的油画技艺 当然 也有些人 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西方古典绘画写实技法 如广州的关乔昌 1 8 0 3 1 8 5 4 译名啉呱 或兰阁 他曾师学乔治琴尼尔 g e c r g ec h q n n e r y 但由于他们地位卑贱 文化素养 低微 加上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宗教宣传或带有商品性的品位 因此未能进入文化的高 层次 进而未能独立于旧文化之中 综上所述 油画由传教士带入中国 直到清末这段漫长的岁月里 萌生孕育 由 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封闭特殊性 依然未能自立门户 而表现为逐渐被中国旧文化所融 合 朗士宁的中西合壁的绘画作品便是很好的佐证 二 留学是历史时代的选择和美术自身发展的要求 留学一词 起源于中国唐代初期 它是对大批日本人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这一现 象的概括 这些日本人被称为留学生或留学僧 油画经过明清漫长岁月的萌生孕育 依然未能作为独立画种生长于中国文化之中 如果说此阶段 它是由外国传教士来华的被动传播 那么 近代则是经大批留学生从 国外的主动引进 当然 这种骤变不是瞬间产生的 有其相应的社会环境 思想背景 等因素 1 忧患深重的时代 时代及其所属时代的社会环境是影响艺术生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清末 中国社会 已呈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 1 8 4 0 年鸦片战争爆发 西方列强依仗 船坚炮利 轰 开了清王朝 闭关锁国 的大门 中国逐渐沦入悲惨的境地 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 处在停滞 封闭 落后的低谷中 在殖民主义者瓜分中国的同时 也带誊了近代西方 的文明 一些封建官僚如奕诉 曾国藩 李鸿章等 已意识到西方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是资本帝国列强获胜的原因 从而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提出 师夷长技 以制夷 的策略 以欧美为学习对象 推行 洋务运动 但还是未能把中i 虱社会从 厄运中解救出来 1 8 9 4 年中日甲午海战 拥有亚洲最强大的北洋舰队 又是人口众多 国土辽阔 资源丰富的泱泱大国 竟败在一个小小岛国日本手下 举国震惊 人们突 然瞩目日本 此时的日本是刚刚进行了 明治维新 而迅速强大的 这是由于日本学 习西方卓有成效 因此 近代中国人把学习日本看成学习西方的捷径 这在历史上可 以称得上是很怪的现象 受敌国的欺辱后反而用敌国的方法来富国强兵 康有为等 在京举子联合上书光绪皇帝 史称 公车上书 此次提出拒和 迁都 变法的主张 于是 变法图存 的理论逐渐被人们认同 薪 的主张 主要是依仿日本明治维新的 当然 康有为等人提出的 变法 维 希望通过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 实现强 国之梦 戊戌变法 改革教育制度 废科举 兴学堂 派遣有志青年留学东西洋 即是想从教育入手 加强新文化思想的输入 以振兴民族精神 1 8 9 6 年 清政府首次 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声势浩大的 留学运动 便开始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留学 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选择 是区别于美术自身的外部条件的要求 因此 我认为 美术留学是社会环境外部因素产生的结果 2 衰败纷争的画坛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统治者的闭关自守政策及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形成了自 成一体的封闭格局 具有几千年古老文化的积淀 遗传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 具有 顽强的传统审美惯性 由此构成的心理定势 反映在美术上表现为 中国绘画的传承 自古以来就具有保守 因袭的特征 严重地扼制了传统美术的革新和艺术家的创造性 中国绘画从元代以来 以文人写意画一统天下 闭门临摹 不重写生 刻意追求气韵 生动 而显得简单草率 使得传统绘画陷入了空灵 虚静 逃避现实的笔墨游戏之中 当然 明末清初以来也有些富于创造性的文人画家 如石涛 扬 i a 怪等人寻求从传 统绘画自身求蜕变 中期 也曾兴起以碑学书风发掘新的笔墨意味 融民间美术的质 朴生机于文人画传统 这种形式造就了任伯年 吴昌硕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 这种自 身蜕变给文人画注入了新的思想情感因素 使传统绘画的审美形式有了相当的发展 如薛永年撰文指出 西方独具只眼的杜伯秋 j p d u b o s c 就已看到 把明清绘画 视为没落时代衰落艺术的偏见 曾阻碍了人们对明清美术的实事求是的了解 4 虽 4 是这样 可从总体上看他们却没有越出士大夫文人艺术的规范 以西方艺术的价值标 准去衡量和评价中国的民族艺术 用科学主义的写实去看待民族传统时 于是我们自 己民族的艺术在他们心中全然变了样 东方表现的艺术变得一钱不值 画坛占据主流 的仍是以 四王 为代表 以 临 摹 仿 抚 为四大本领而不重 自家创 作 近代民族资产阶段从未成熟 且带着浓厚的封建性 其启蒙思想尽管催发了艺 术个性的萌苏与抬头 却不曾造成强大的潮流 因而也未能从质上改变一代人的审美 理想和趣味 种种原因使得中国近世画学逐渐走向衰败 对中国画论史深有研究的陈传席在 中国绘画理论史 后记 中指出 董其昌 南北宗论强化平淡反对刚硬 使中国画走向阴柔乃至萎靡 1 5 为了一改中国画坛萎 靡不振的状态 有识之士向旧文化发起了声讨 然而 顽固的封建势力不甘心就此退 出历史舞台 于是就产生了 新 旧 两派之间的论争 在发展美术教育 普及西 画技法知识和从事西画创作等问题上产生了种种对立 早在 五四 以前 一部分知 识分子就很关心美术改革问题 曾经对此进行研究并发表舆论 如在文化界曾具有巨 大影响的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和梁启超颇为关心美术 康有为在他的 万木草堂藏画 目序 广艺舟双辑 文章里主张吸收西画描写之工 兼容中西 反复讲过 合中 西而为画学新纪元 的话 肯定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改学西画的趋势 推重朗世宁 他 这一思想 对徐悲鸿 刘海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梁启超在 美术与科学 美 术与生活 等文章中多次号召人们以自然为本源 以真为美术的起点和标准 这种面 向真与自然的主张又是对他的老师康有为主张的学习西方写实画法的一个补充 美术 理论家吕徵于1 9 1 8 年在 新青年 第六卷第一号上 发表题为 美术革命 的文章 指出 然 我国美术之弊 盖莫甚于今日 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也 6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陈独秀 当时曾感慨满怀地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 答吕微 来信 的文章 大声疾呼要学习西画的写实精神 他说 若想把中国画改良 首先 要革王画的命 因为要改良中国画 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 7 在 五四 新文化的高潮中 蔡元培在北大发表了著名的 以美育代宗教说 演讲 大力提倡 美 育 终于掀起了一股 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的 融合中西 的大潮 虽说画家 理论家的主张和实践千差万别 在借鉴西画以改革中国画 推进中国绘画 走向现代这个总流向上则是一致的 经过以上的分析 我认为大多以学习油画为目的 的留学 又是美术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的要求 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 在哀其国衰势弱之时 图谋改革 他们从历史的经验教训 中觉醒 高举 五四 科学 民主新文化的旗帜 极力引进外来文化 改造旧文化 在美术领域表现为通过学习油画来改造原有的中国画 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日趋高涨 也推动了新美术运动的发展 引进 借用西画成了改造中国传统绘画的途径 理论思 想的准备 时代的呼唤 政府的首肯 奏响了近代轰轰烈烈的留学进行曲 第二章进行曲 留学是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中国美术特有的事件 是最富有时代特征的现象之一 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是第一回 从留学生的对象国来看 可分为三大系列 日本系 欧 美系 苏联东欧系 如果从时间分期来看则是 1 9 0 0 1 9 4 9 年 5 0 年代 7 0 年代以 来 它们的时代不同 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发生在5 0 年代的苏联系对中国美术的 进程有重大影响 因为本文着重探讨油画怎样落户中国的 5 0 年代油画对于人们来说 已不再陌生了 故苏联系不在本文讨论 至于7 0 年代以后 虽然也人多势众 但外国 美术对中国人已不再是新鲜的东西了 所以他们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产生 重大影响 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美术的格局 所以也不在本文讨论 本文重点是讨论2 0 世纪前期的日本系和欧美系中国留学生 他们在当时都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 习油画 改造中国画 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回国 跟踪留洋学子的轨迹 出国学习 回 国传播的情况 认识油画怎样随着先驱们走过怎样的曲折艰难的路来到中华大地上 一 扶桑东瀛 中国近代的留学运动始于1 8 7 0 年 最初是以发达的欧美为对象 突然把视线投向 日本 这是为何 留学 必然落实到具体人员上 在e t 有多少留学生 他们是谁 而 且他们留学期间学习状况又是如何呢 1 动因 在漫长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上 从来就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 中国人到日本传艺 可是 甲午海战 使得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的逆转 泱泱大国竞败于小小岛国 在举 国震惊的同时 人们意识到日本的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巨大成功 所以把学习日本看 成是学习西方的捷径 1 8 9 6 年开始 清政府首次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e 1 日俄战争后的 1 9 0 6 年起赴日留学运动达到高潮 当然选择日本而不是西方作为学习西方美术的场 所 则是由于日本比西方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 文同 路近 费省 6 中国 五四 运动的直接起因是日本贪得无厌的侵华野心 因此 所有的留日学 生都是在求学和救亡的双重压力下东渡的 比起求学来 勿宁说救亡是第一位 无论 求学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救亡 中国留学生去日本并不是为了学习日本文化 而是 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 留学的目的以学习油画为大宗 约占8 0 其余有学雕塑 陶艺 漆艺 图案 美术史者 只有极个别的人学日本画 2 名单 留日活动如果从陈师曾的1 9 0 2 年算起 至1 9 4 9 年进入低潮 前后共4 7 年 据不 完全统计 在这期间去日本留学的中国著名美术家达3 0 0 人以上 仅东京美术学校 今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 一校就多达1 3 4 人 虽然学于日本女子美术学校的中国妇女 先后达3 0 0 人之多 但成为著名美术家的仅何香凝一人 这些数字分别超过去其他 任何国家 任何学校的中国美术留学生 9 在这众多的美术留学生中 限于篇幅及资 料的原因不可能一一阐述 因此 着重选择以学习油画及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美术留 学生为研究对象 近代赴日留学或考察油画的中国著名美术家名单一览表 1o 1 以去日先后时间为序 姓名时间地点目的和师从 李毅士1 9 0 3 1 9 0 4东京欲学油画未成 1 9 0 3自马会和太平洋画会留学油画 高剑父 1 9 0 7日本美术院留学日本画 周湘1 9 0 4 1 9 0 5以书画自给 黄辅周1 9 0 5 1 9 0 8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李叔同1 9 0 6 1 9 1 1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曾延年1 9 0 6 1 9 1 2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白常龄1 9 0 8 一1 9 1 3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陈之驷i 9 0 8 一 9 1 3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汪济川1 9 0 争一1 9 1 7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方明远 1 9 l 伊一1 9 1 7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潘寿恒 1 9 1 0 l 1 9 1 5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雷毓湘1 9 l l 1 9 1 7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严智开1 9 1 2 一1 9 1 7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江新1 9 1 2 一1 9 1 7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黑田清辉 1 9 1 3 1 9 1 4白马会洋画研究所 陈抱一 1 9 1 6 1 9 2 1 川端画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许敦谷1 9 1 4 1 9 2 0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学油画 胡根天1 9 1 5 一1 9 2 0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学油画 王悦之 9 1 6 一1 9 2 l川端画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油画 汪亚尘1 9 1 7 1 9 2 2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 朱屺瞻1 9 1 7 1 9 1 7川端画学校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1 9 l7 一1 9 1 8川端画学校 留学油画中村不折 关良 1 9 1 8 1 9 2 3 太平洋美术学校留学油画 卫天霖19 2 0 一1 9 2 0川端画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 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丁衍镛1 9 2 0 一1 9 2 6 川端画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丰子恺1 9 2 l 一1 9 2 l川端画学校 留学油画和音乐竹久梦二 张秋海19 2 3 一1 9 2 7东京美术学校 留学油画 陈澄波l9 2 3 一1 9 2 8东京美术学校 留学油画冈田三郎助 廖继春1 9 2 3 一1 9 2 8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油画田边至 留学油画藤岛武二冈田三 颜水龙1 9 2 3 一1 9 2 9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郎助 许幸之1 9 2 4 1 9 2 9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陈植棋 9 2 4 9 3 1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学油画吉村芳松 倪贻德1 9 2 7 1 9 2 8j u 端画学校 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王曼硕1 9 2 8 一1 9 3 5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学油画和田英作 李梅树1 9 2 8 1 9 3 5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学油画冈田三郎助 方人定1 9 2 9川端画学校二科会洋画研究所 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洪瑞麟1 9 2 9川端画学校 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李石樵1 9 3 0 一1 9 3 5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学油画 乌叔养1 9 3 0 一1 9 3 1东京美术学校 留学油画 林镛1 9 3 0 一1 9 3 2 东京文化学院美术部留学油画中川纪元 赵兽1 9 3 3 一1 9 3 5 日本大学艺术科和川端画学校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梁锡鸿1 9 3 3 1 9 3 5日本大学艺术系 留学超现实主义 萧传玖1 9 3 3 一1 9 3 7 日本大学艺术科肖像画和雕塑藤岛武二 左辉1 9 3 4 一1 9 3 8 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宋步云 1 9 3 4 一1 9 3 7日本大学艺术科留学油画 王式廓1 9 3 5 一1 9 3 7 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留学油画藤岛武二 阳太阳 1 9 3 5 一1 9 3 7日本大学艺术科 留学油画中村研一 石熙满1 9 3 5 一1 9 4 0 东京 留学油画 李骆公1 9 4 俨一1 9 4 4 日本大学艺术科 留学油画猪熊弦一郎 穆家琪1 9 3 9 一1 9 4 2 日本大学艺术科 留学油画中村研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 中国留学生大多集中于东京美术学校和川端画学校 且大多师 从黑田清辉 藤岛武二 冈田三郎助 8 3 求学 常言说 有其师必有其徒 留学生的学习 活动必然受其受教学校及教师的影 响 要了解留学生在日学习 活动的情况 必先了解其受教学校及师从情况 东京美术学校和川端美术学校 东京美术学校由著名美术活动家冈仓天心推进 创办于1 8 8 7 年 开学于1 8 8 9 年 东京美术学校是1 9 世纪以来日本唯一一所国立的美 术学校 美术界最高学府 1 8 9 6 年在曾留法的新迸油画家黑田清辉的极力主张下 原 绘画科改称日本画科 增设属于西方美术体系的西洋画科 黑田清辉担任西洋画科主 任教授 川端画学校 1 9 0 9 年创办于东京 由川端玉章担任校长 并且得名 1 9 1 3 年增设洋画部 由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骨干教授藤岛武二兼任教授 1 1 2 1 黑田清辉和藤岛武二 黑田清辉于1 8 8 4 1 8 9 3 留学法国 此间 法国正处于印象 派活动时期 印象派的伟大贡献体现在表现方法上的技术革新 他的老师正统的学院 派画家科兰已在自己的画面中巧妙采用了印象派的明亮光感和空气表现法 自然地 黑田清辉就得益于新潮流的洗礼 所带回的新画风通称为 外光派 由于他主持东 京美术学校洋画科 因此自然贯彻其外光派的画风 黑田清辉在2 0 世纪初期的社会比 较活跃 影响最深远 成为日本头号油画家 f 1 3 1 见附图一 藤岛武二 接受黑田清 辉的影响 于1 9 0 5 1 9 l o 年留学法国和意大利 师从特尔蒙 此间 正处印象盛行之 时 因此 他的画风也自然地倾向印象主义 冈田三郎助 1 8 9 7 7 1 9 0 2 年留学法国师 从科兰 黑田清辉的老师 这几位在1 5 1 本影响深远的油画家留学期间 欧洲美术正 经历伟大的变革 印象派的崛起 从他们的作品能明显地看出带有印象派手法的印 痕 日本的油画没有欧洲那种悠久的写实传统 学院派教育一开始就带有外光派色彩 而且尚未扎根 西方现代主义就接踵而来 日本留学生从西方带回了现代主义 各种 流派风起云涌 形成了日本近代美术史上最开放 风格面貌最多的一段时期 在这样 环境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既在学校从师学习带有外光派色彩的学院式写实油画 同时又 深受日本社会上现代主义的影响 都在不同程度上倾向现代主义诸流派 正如 水天 中指出 留日的中国美术家一般倾向现代主义 b 4 i 如前所述 中国留学生留日的根本原因是求学和救亡 也就是留学是为了回国 由于受日本侵略 所以留日的留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反日意识 随着日本全面发动侵华 战争 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毅然中断学业回国以不同方式参加抗日 留日学生的回国 也把大量美术新事物带回了国内 创建新型的美术教育 组织 9 画会 兴办美展 投身于新文化 新美术运动 写下了油画开拓者艰辛创业的一页 留学生面临着现代美术热浪层出不穷的思潮冲击之中 由于他们对于艺术价值阿取向 不同 各自选择了不同的艺术坐标 并在中国早期的油画史上分别作出了贡献 因此 有必要从留学个体谈起 下面拟就几个主要留日学生的活动 作一简要的述介 l 5 高剑父 1 9 0 3 年赴日 入白马会和太平洋画会学油画 1 9 0 7 年入日本美术院学日 本画 1 9 1 2 年创建 春睡画院 主要是培养革新的国画人才 可却与西画并不全然 无缘 高主张国画家应吸取西画之技巧 来创造新时代的国画 人们称这种风格为 折 衷派 在他的革新思想影响下 师生普遍接受西画方面的知识 与西方画法融会贯 通 形成了著名的 岭南画派 师生作品被送往巴拿马 比利时 德国 伦敦等国 展出 获得国内外画坛的赞誉 认为它给民族绘画的发展创出了新路 春睡画院所培 养的画家 如今在海内外享有卓著声誉的不下数十人 如黎雄才 关山月 黄少强等 人 李叔同 1 9 0 6 1 9 1 1 年 留学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师从黑田清辉 作品明显 倾向于印象外光派 1 9 1 0 年回国 任 太平洋日报 画刊主编 创刊 文美杂志 一 册 率先在浙江两级师范图画手工专修科采用了石膏模型进行静物写生及户物风景写 生 1 9 1 4 年起改画人体 首开人体写生画先河 这几乎与上海美专是同一时期 只是 过去未加宣传而己 这在民国前无疑是 种新的教学法 从此结束了范本临摹的历 史 李热心提倡资产阶级 新学 和 西学 反对封建旧学 他为我国现代美术开 创了一个新阶段 他的创作实践和教学实践 不但在当时是先进的 而且对后来也起 了重要影响 他打开了当时美术家的思想眼界 促进了西洋画的发展 推动了现代美 术教育 为我国培养了不少美术教育家 组织艺术团 举办艺术展览 使群众受到审 美教育和美感享受 他的功绩 无疑是是值得赞扬的 李为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培养了 不少人才 如丰子恺 吴梦非 刘质可 潘天寿 宋步云 李鸿梁等都是他的学生 李既是 位著名的画家 又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 也是我国早期西洋画的传播 者 也是木刻艺术 广告画的先驱 1 1 6 见附图二 陈抱一 1 9 0 6 年东渡日本 初入川端画研究所 后入东京美术学校 师从藤岛武 二 归国后曾担任神州女学美术专科主任 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西画主任 上海美专教 授等职 1 9 4 2 年与汪亚尘 乌始光等组织 东方画会 与徐悲鸿 潘玉良等组织 默 社 从事西画活动 其画风颇受欧洲后期印象派与新写实主义的影响 与丁衍镛等 画家倡导旅行写生 颇受当时西画界的重视 1 9 4 2 年 在 i 海艺术月刊 发表了 洋 o 画运动过程略论 的长文 详述了我国早期西画发展中的史迹 为后人留下了一些原 始的材料 7 1 见附图四 汪亚尘 1 9 11 年与刘海粟等刨办上海图画美术院 上海美专前身 1 9 1 5 年赴日 1 9 2 0 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 归国后 即加入那时最早的新艺术社团 天马会 并 成为该会的中坚分子 与陈抱一等成立 东方画会 共同研究和促进西画运动 1 9 2 6 年赴欧 临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1 9 世纪后期印象派诸大师杰作数十幅 回上海举行 画展 并撰文系统地介绍欧洲的美术 其画风倾向印象主义 历任上海美专 新华艺 专教务主任兼教授 新华艺术师范校长 从事西画教育 胡根夭 1 9 1 5 年赴日 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留日期间 参加留学生组织的 中华美术协会 丙辰学社 回国后 与冯钢百等筹组研究西画的 赤社 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中山大学等校 任广州战时美术宣传抗日组组长 后又任 广州文联副主席 博物馆馆长 美协副主席等职 善于肖像画和风景油画 如 裸体 少女 等 后多从事国画创作 喜画山水和墨竹 墨梅等 关良 1 9 1 7 年赴日 入川端画学校 太平洋美术学校 师从藤岛武二 中村不折 尤爱凡高与高更的绘画 归国后 先后在上海神州女学 上海美专 上海艺大任教 旋又参加上海 东方艺术研究会 后任教于国立艺专 浙江美术学院 关所作戏剧 人物画 兼容中西绘画的风格 颇受学界重视 郭沫若认为是古今奇作 1 8 l 见附图 五 丁衍镀 1 9 2 0 年赴日 后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 受野兽派画风影响 喜爱马 蒂斯的作品 画作曾入选日本中央美术展览会 归国后 曾任上海立达学园美术科西 画部 神州女学艺术科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教授 与高剑父等组织 艺术协会 致力新艺术运动 其所作油画似马蒂斯 颇具特色 1 9 2 9 年以后 他又致力于中国书 画 上承八大 石涛 徐渭等人 画风为之一变 见附图六 卫天霖 1 9 2 0 年赴日 入川端画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 受业于藤岛武二 回国后 先后任教于中法大学孔德文艺学院 北平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工艺美院等校 其画风受印象派绘画影响 着意追求光影和色调的微妙处理 同时又融合自己对中国 绘画和中国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 参加 北大画法研究会 毕生追求油画艺术 见 附图七 王悦之 1 9 1 6 年赴日 入川端画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 受教于藤岛武二 回国后 1 9 2 2 年与李毅士 吴法鼎等西画家组织西画团体 阿博洛学会 此会 含有反对黑 暗 走向革新和光明之意 他与李大钊等人结识 进入 五四 新文化运动推动者的 行烈 1 9 2 4 年创办私立北京艺术学院 先后任教于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 国立北平 艺专前身 国立西湖艺术院等校 致力于美术教育和创作事业 美术评论家安敦礼 认为他是 中国西画民族化的第一人 取法表现主义 所作风景 富有 野兽派 之风格 把油画与国画揉合在一起 表现了油画民族化的创新才能 i 9 l 见附图八 朱屺瞻 1 9 1 7 年赴日 入川端画学校 师从藤岛武二 其画倾向于塞尚 凡高 马蒂斯画风 主张 油画要有东方风格 民族形式 后致力于中国绘画的创作和研 究上 许幸之 1 9 2 4 1 9 2 9 年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从师藤岛武二 1 9 2 7 回国 在 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从事美术工作 1 9 2 9 年 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 参加中华 艺术大学教学工作 任副教授 1 9 3 0 年 为首成立了西画团体 时代美术社 宣称 时代的青年应该充当时代的前驱 进行新兴美术运动 晚期为中央美术学院教 授 倪贻德 1 9 2 7 年赴日 入川端画学校 师从藤岛武二 热心研究日本和西方画坛 新流派诸倾向外 还刻苦攻读美术史论书籍 曾与王道源在日本组织 中国留日美术 研究会 团结留学生以促进中国的新美术运动 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 校 武昌艺专 上海美专 重庆国立艺专 中央美术学院 浙江美术学院 1 9 3 1 年 与庞蕉栗等画家发起组织 决澜社 试图用新的西面形式 来冲破沉寂 庸俗 衰 颓的当时中国的画坛 倪的画风具有新写实主义的倾向 倪不仅在艺术教育与创作上 有卓越的贡献 而且美术理论研究成绩斐然 写作 翻译了 现代绘画概论 外山 卯三郎原著 开明书局出版 西洋画研究 商务印书馆出版 等美术理论书籍 对于西画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 2 0 1 见附图九 王曼硕 1 9 2 7 年赴日 在本乡绘画研究所 川端画学校习素描 1 9 2 8 年考入东京 美术学校西画科 师承和田英作等名教授 1 9 3 5 年回国 任教于京华美专 国立北平 艺专 其间开始编绘 艺用人体解剖图讲义 后任教于鲁迅美院 中央美院 z t l 乌叔养 1 9 3 0 年至1 9 3 1 年间 赴日留学东京美术学校 回国后 先后任教于重 庆壁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江苏师范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重视油画的传统技法 善 于细致入微地刻划生活 色彩纯朴 形象丰富 抗战期间 曾进行木刻创作 以支持 抗战所需 为活跃于二十年代的 晨光美术会 成员 这 组织的目的在于振兴我国 的西画艺术 赵兽 1 9 3 3 年赴日本 进日本大学艺术科攻读 受业于日本西洋画家中村研一 进川端画塾受业于藤岛武二 1 9 3 5 年从臼本归国 在广州培英中学 东莞明生中学教 书 l 矧 见附图十 阳太阳 1 9 3 5 年赴日 入日本大学艺术科 留日期间 油画 春天 构成 恋 曾入选日本 独立美展 二科展 抗战爆发后 回国参加救亡运动 绘 制了大批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的宣传画 漫画 油画 先后任教 任职于桂林美专 华南文艺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等职 早期从事油画创作 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后致力于水彩画和传统中国书画 为 决澜社 社员 王式廓 1 9 3 5 年至1 9 3 7 年 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回国后 参加抗日救亡 活动 画了大批抗日宣传画 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学 华北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等校 其作品甚丰 其中 血衣 最为著名 陈澄波 台湾入 1 9 2 3 1 9 2 8 年留学东京美术学校 师从冈母三郎助 受其影响 作油画爱用细笔 回国后任教于上海新华艺专等校 后回到台湾 1 9 2 4 年为 七星画 坛 成员 该画会是台湾西画的早期团体 1 9 3 4 年 以他为主在台湾成立 台阳美 术协会 陈归台后 带回了大陆的美术思潮的影响 欲在两岸构筑一桥梁 让台湾 美术与大陆画坛相沟通 见附图十一 陈植棋 台北人 1 9 2 4 一1 9 3 1 年留学东京美术学校 师从吉村芳松 受其影响 渐对塞尚等后期印象主义画家的艺术产生感情 故他的作品显得粗犷 质朴 留日期 问 其作品曾三次入选 帝展 被当时日本画坛誉为 中国才子 假期他积极参 加台湾的画会活动 如1 9 2 4 年成为 七星画坛 的主要成员 1 9 2 7 年发起创办 赤 岛社 西画团体 进行西画活动 被认为是台湾早期有影司句的西画活动家之一 廖继舂 台中人 1 9 2 3 1 9 2 7 年留学东京美术学校 师从田边至 回台后 任教 于台南长荣中学和台南州立 e p 是 赤岛社 台阳美术协会 互相切磋琢磨 的研究团体 的主要成员之一 画风从学院式写实逐渐走向后期印象派 野兽派 颜水龙 台南人 1 9 2 3 1 9 2 9 年留学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师从藤岛武二 冈 田三郎助r 同陈澄波 陈植棋 廖继春同窗 后继续留学于法国 1 9 3 1 年 他的 m o n t s o u r i s 公园 少女 两幅油画入选巴黎的 秋季沙龙 1 9 3 6 后 把注意 力放在了实用美术上 1 9 4 1 年筹办了 南亚工艺社 从事工艺品设计 为 台 阳美 术协会 成员 李石樵 台北人 1 9 3 0 1 9 3 5 年留学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油画体现着一种较 为深厚的学院式格调 当社会上泛滥着野兽派画风时 李却没有无条件地随波逐流 坚持着他那既定的写实精神 为台阳美术协会成员 李梅树 台北人 1 9 2 8 1 9 3 3 年留学东京美术学校 从师冈翻三郎助 坚持走写 实的道路 为 赤岛社 台阳美协 的成员 在美术教育 美术运动和乡土文化 建设诸方面 尽了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本份 f 2 4 见附图十二 洪瑞麟 台北人 1 9 2 9 年入川端画学校 1 9 3 0 年入本乡绘画研究所 1 9 3 l 1 9 3 8 年入武藏野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先后从师于藤岛武二 冈田三郎助 清水多嘉士 清 水于西欧现代派美术颇有见地 对洪有很大影响 初为 台阳美协 会员 后为 行 动美协 会员 该会由一批为摆脱日本学院式的 帝展 的束缚 向西欧近代美术中 心巴黎画派探求学习的新一代台湾画家组成 整体探察留日学生的概况之后 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留日学生聚集在东京美术学校 和川端画学校二校 大多师从黑e e f 清辉 藤岛武二 冈田三郎助 此三者都是留欧的 油画不是日本的传统 也是通过留学及聘用外籍教师才逐渐建立其油画体系的 其油 画与西方相比就显得不太纯正 因此 日本的油画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 而中国留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然地大多数人倾向现代主义 也就不可能进入油画的本体 也相应地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 虽然这样 西方现代艺术的许多概念 都是先由日 本人译为汉字 再由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的 技法等还是随着留日学生的归国而传 入中国 成为中国油画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留日学生 在 五四 运动前后分批回 国 投身于新文化 新美术运动 写下了油画开拓者艰辛创业的一页 创建新型的美 术教育 如1 9 1 2 年汪亚尘同刘海粟等创立 上海图画美术院 自此各地美术学校于 二十年代相继建立 由于艺术院校纷纷建立 使美术教育日趋完善 从而培养了一批 油画人才 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组织画会 兴办美展 东方画会 赤 社 阿博洛学会 决澜社 中华独立美术协会 等 还有一些各画会的 画展及其他综合性两展 真可谓画会 画展层出不穷 掀动了中国油画向前迈进的历 史 另外 颇值一提的是 台湾籍留日学生回台湾后十分活跃 几年间 很快在全岛 几个大城市 象台北 台中 嘉义 台南等地组成了以他们为骨干的画会 如 七星 画坛 赤岛社 等 他们每年定期举办展览 发表作品 敢于正视台湾人民的现 实生活 加上他们在日本学到扎实的西画造型功力 作品体现了一种突破台湾旧殖民 思想意识的规范 使台湾的西画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 比二三十年代 大陆的西画有更大的积极进取的意义 但是 也应看到 留日学生生不逢时 早期 归国者 蔡元培尚未大办国立美术学校和国立艺术院 没有大显身手的良机 中期归 国者 有的虽供职于北京美术学校 却没有进入中国现代美术之主流 后期归国者 又因从事现代派艺术而在抗日战争中找不到欣赏者 因此 他们在私立美术学校任教 的较多 当然也肴许多人成为北平艺专 上海美专 杭州美专 广州美专等著名艺术 学校的骨干 他们中学油画者除了卫天霖等少数人外 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将油画作为 终生的艺术选择 大多数人在回国后不久便改行中国书画 如 李叔同 丰子恺 朱 屺瞻 关良等 总之 东洋的中国美术留学生 一般有如下特点 1 大多数学油画 并且普遍 倾向现代主义 2 受日本的学院式教育 但充满反日情绪 3 回国后投入抗日 战争 放弃原有的现代主义色彩 操起写实武器 4 很少有人以油画为终身事业 回国后大多改从中国画 5 回国后大多从事美术教育 中国留日学生的最大功绩在于 1 创立岭南画派 2 创建北京美术学校 3 开创台湾美术的新局面 4 在大陆形成短暂的现代派热 二 取经西天 中国人去欧美留学虽然早于日本 陈师曾1 9 0 2 年赴日 李铁夫于1 8 8 7 年留英 但大规模留学却是在1 9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