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语文活动课.doc_第1页
开设语文活动课.doc_第2页
开设语文活动课.doc_第3页
开设语文活动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设语文活动课,激“活”语文课堂浙江省永康市明珠学校 朱李云 “活”是艺术的生命,语文课堂艺术也需要“活”。 纵观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我想跟我们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有余而“活”不足有关。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激“活”,以我浅见:开设语文活动课无疑是给语文课堂注入活水。是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活动课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和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办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外部体现之一。可见,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首要内部动力。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就得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人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受环境制约的,不同的环境能激发出人的不同兴趣。我们把这种影响和制约人的兴趣的产生或发展的客观实际简称为兴趣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喻成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要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遨游。我们开展语文活动课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语文的兴趣环境,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活动形式可以有“辩论赛”、“故事会”、“戏剧小说表演”、“古诗词多方位赏读”等。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的内容,可以用这些形式实施教学,如:孔乙己可以选“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作为论题,进行辩论赛,在法庭上可以用“分角色表演”分析理解人物性格;满江红可以用“多方位赏读”;春、竹林深处人家可采用“吟诗作画共赏文”。 二、活动课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强课外涉猎能力。每次活动课的准备阶段与展示阶段都是一个主动学习阶段,学生们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参与到课文的学习,打破原有由教师引导接触课文的格局。在展示成果中,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能吸引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感到越学越甜,越学越美,如坐春风,乐此不疲,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胜利感。 三、活动课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这一点在组织“古诗词多方位赏读”中尤为明显。下面我以钱塘湖春行活动课为例谈谈每个环节中学生的反应。 第一步:准备阶段。给学生一周时间,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表现诗歌意境的方式;以诗解诗,以画绘诗,以乐配诗,以文解诗,以吟明诗等。确定方式之后,学习小组分头准备。A、以诗解诗,搜寻一首或几首意境与钱塘湖春行相似的诗歌;b、以画绘诗,画一幅能表现本诗歌意境的画:c、以乐配诗,寻找与此诗格调相配的乐曲;d、以文解诗,读涛之后产生的联想,用文字描写美丽景色;e、以吟明诗,小组集体吟诵诗歌,加深理解挖掘本诗深刻的内容。 第二步:展示成果。展示顺序:以诗解诗以画绘诗以文解诗以乐配诗以吟明诗集体吟诵。 以诗诠诗者把所选诗歌大声吟诵,并抄录于黑板,由小组代言人解释选择的原因。他们选择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此诗用语清新,把西湖初晴后雨的景色横点出奇,与白居易诗中的春意盎然的钱塘湖有着同样意境,都是那样清灵,让人满心愉悦。 以画绘诗者把自己的水彩风景画举于胸前,逐个解释自己作画的构思,对诗歌的理解,然后听听同学的评点。学生们以绿色作为画面主色调,深深浅浅的绿,远远近近的绿,远处青山,近处碧水,堤上柔柳依依,小径、石桥是赭黄色,亭子是红柱黄顶,留白处还书有诗歌。此举让学生们赞叹不已,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诗画艺术的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融合。学生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理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特别要有提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他们关在笼子里,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