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1).doc_第1页
沁园春长沙(1).doc_第2页
沁园春长沙(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 黄冈中学 刘折谷教学目标:1、 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2、 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3、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1、 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象,领会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及其作用。2、 在鉴赏的同时进行理解性的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解决办法: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 抓住词中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绘的意象,突破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师生活动设计:1、 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以前我们接触过哪些写秋的诗句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写秋的诗句中,除了刘禹锡的秋词外,其它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看毛泽东笔下的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特点。二、解题: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1、 词最初是用来配乐演唱的,所以学习诗词离不开朗读。听范读,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2、 听完范读后,请学生用一个词谈谈自己对词作内容的整体感受(豪迈等)。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4、 教师作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5、 学生齐读,老师指正不足之处。四、赏析上阕:1、请学生朗读上阕,其余学生思考:第一句有何作用(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怎样的(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看”字统领至哪一句(中间七句)?词人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2、这种生机勃勃的秋景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运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句。万山山之多;层林林之密;红遍红之广;尽染染之透;漫江江水之盛;碧透水之清;击鹰飞的矫健;翔:鱼游的轻快;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注意对这些词汇进行赏析,重点是动词)。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击、竞)等方面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2)、色彩绚丽、鲜明。3、短短的二十多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层次鲜明的画面,作者的写作顺序有何特点?(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远观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4、讨论:“自古文人多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毫无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结? (1)、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这大好的革命形势下,作者重游橘子洲,自然觉得眼前的秋景是绚丽的。 (2)、毛泽东的思想境界、胸襟、抱负自然有别于一般的封建文人。5、“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乐观、积极、放达、心中充满豪气)6、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7、 究竟谁是大地的主宰,作者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看下阕)?五、赏析下阕:学生齐读下阕,讨论思考:下阕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怎样的少年形象?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明确:描绘了一批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革命劲头十足,把当时的军阀官僚视如粪土的青年。设问结尾,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六、总结: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眼中的景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写景(虽着重写景,却也处处景中寓情),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七、诵读全文:1、请一个学生读诵,师生评议(主要要求读出气势,一些有表现力的词语要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