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艺术.doc_第1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艺术.doc_第2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艺术.doc_第3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艺术.doc_第4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艺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家庭教育中批评孩子的艺术要想让孩子成才,就要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和人生的艰辛,在挫折中磨炼自己,培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最终形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国外的“磨难成才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孩子1岁以后,基本上是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固定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面前,让孩子用小刀小叉自己动手吃饭,绝对看不到父母端着碗追着给孩子喂饭的情景。孩子稍大一点,就让他们生活自理,一旦成年,便从经济上“断奶”,迫使他们自立于社会。在日本,对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一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孤岛或森林里,常常可以看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既无粮又无水的境地,安营扎寨,寻觅野菜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日本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德国,有一项要求孩子做家务的法规,其中严格规定: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诸如修整草坪之类的劳动。 和这些国家比较起来,可以看出,我国的家庭教育是有缺陷的:一是缺乏阶段性,少儿教育成人化;二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孩子往往只会说不会做;三是只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殊不知,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这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优越的生活容易使孩子懒惰、意志不坚强,还会扼杀他们的奋斗精神,无益于孩子成才。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补上挫折教育这重要的一课: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孩子初来人世,单纯幼稚,假如家长处处都替他安排得妥妥当当,他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有真正的了解,将来就很可能会碰大钉子。正如鱼儿生下来就要在水中闯荡一样,如果好意为它套上一个救生圈,后果会怎样呢?该走的弯路要让他走家长提供的捷径孩子未必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踏踏实实地走,反而会对自己设计的路线念念不忘。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否则,他就不会去珍惜,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一来可以锻炼其应变能力,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甘苦。西方一位哲人认为,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父母手中。因为社会的未来是由新生代决定的,而家庭作为儿童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父母承担着造就未来的重伤。 1、家庭批评教育中的几种模式 目前,父母在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树立型。 调查结果表明: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与孩子产生对立的因素大致有两种情况: a.子自身的素质较差,父母批评得对也不接受,从而激起父母的反感,形成对立情绪。 b.父母态度生硬,要求苛刻,使孩子难以接受,形成对立情绪。 (2)逼供型。 在批评教育中,有些父母图省事,既不调查,也不了解,靠威吓来解决问题。 (3)辱骂型。 有的父母在感情冲动时,一时无计可施,但又顾及自己的面子,于是出言不逊,刺伤孩子。 (4)体罚型。 有的父母为显示自己的威严,动不动就体罚孩子。 (5)冷落型。 有时候孩子犯错误并不大,父母为了让孩子“忏悔”自己的过失,孩子即使已经承认了错误,父母还是冷若冰霜地对他说:“我不是你爸妈,甭理我!”等等。 2、如何认识孩子的淘气 孩子淘气,常常是儿童挨批的主要原因之一。 孩子淘气在中国人眼里就是顽皮,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儿童淘气,也是聪明好动和活泼可爱的表现。 一般来说,随着儿童的身心发育,他们会越来越渴望独立地参加社会活动,但是,这双常常与他们的实际能力发生矛盾,尽管他们年龄小,经验不足,但是他们又不愿意事事去依赖大人的帮助。这是孩子淘气的主要原因。 “淘气”是多种多样的,专家把他们归结于两种表现形式。 (1)一种是显而易见的,有的表现为爱动脑筋,有心眼,目的性强,反应灵活,不轻易冒险。 这类型的孩子,有的表现为容易兴奋,好动,目的性差,有侵犯行为,粗枝大叶;有的表现为固执已见,不听劝告。 (2)另一种是内省型的,表现出安静、幽默、隐蔽、含蓄等等。 尽管孩子淘气会给大人添加许多麻烦,其实淘气蕴含着儿童的探索力和创造力。例如:当孩子在玩打仗时。被用泥团制成的“手雷”炸得浑身尘土的时候。甚至,有的孩子父母刚刚买来的电动玩具拆得四分五裂。这些往往被大人视作恶作剧,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极大地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应变力和创造意识。 当然,孩子的淘气也并不是一律是对的。“儿童淘气中的危险因素,需要成人去教育和引导。” 3、孩子做错了事,怎么办 孩子还小,做事还不老练成熟,这是孩子的特点。因此,孩子做错事是难免的。但是,并不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就一定要狠狠地批评一顿,才能教育好孩子。 4、“艺术”地批评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情,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 作为父母,又如该如何批评孩子呢? 一般来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重责其事、轻责其人,使孩子真正了解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检讨自己的错误。“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孩子的逆境一书作者克里斯蒂娜霍夫索莫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批评孩子也要注意这一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1)要注意批评的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不要在自己和孩子都气急败坏的时候,应该在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当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对于父母的批评往往会顶嘴,至少在心里大唱反调。即使是金玉良言,他也听不进去。不要把饭桌作为批评的场所,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很可能会造成儿童的厌食,而且也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批评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尤其要避开客人和小朋友。在客人和小朋友面前批评孩子,会大大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觉得以后没脸面对这些人。这是个惨痛的经验,希望你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经历。可以把孩子单独唤到自己面前,心平气和但是郑重的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批评要及时。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的给予批评,不然,你说什么,他却已经忘到恼后了,不记得自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了,那么还有什么批评的意义呢? (2)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要让孩子感受自己的不悦。使孩子由父母的神情与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父母的情绪,能够促进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进行反思。 b.在批评孩子时,应该使孩子感受到:爸妈讨厌我的缺点,但却非常喜欢我这个人。这样,孩子才能乐意听取批评,勇于改正错误。 (3)让孩子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父母往往由他去,等到他饿了再吃东西时,告诉他不好好吃饭与挨饿的联系。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吃饭的同时,又给他们零食吃,孩子们感觉不到不吃饱挨饿的后果,父母的批评也是徒劳的。 (4)在批评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 中国有句古语:“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恩。”(清颜元)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5)所讲的道理要“合理”。 父母与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也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另外,批评的言语要言简意赅。当你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的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 (6)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要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实际上,再小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儿童,也不会无缘无故的犯错误的,他这么做总有他这么做的理由,即使他的理由看起来很可笑,这时候,家长也不要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慢慢的帮他理清思路。给他讲一讲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而且,注意一定要一次讲清楚,不要没完没了。切忌唠唠叨叨,乱翻旧帐。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父母所讲的道理,批评教育收以良好的效果。 (7)避免“相互比较”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对孩子说:“你看xxx都能,你为什么不能。”“xxx多听话,你却这么顽皮”这些话实在不太高明。站在教育学观点来说,每个孩子都会有独特的才能。由于先天与后天条件的不同,学习能力也自然不同。所以,教育学家们无不主张因材施教。同样,在与别人谈话时,最好不要互相比较。:尤其在责怪别人或批评别人时,“相互比较”是最忌讳不过的事。有位母亲总是用左邻右舍,张家李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争气”、“出息”来贬责自己儿子“不长脸”。天长地久,使孩子处处感到压力,处处觉得不如人,因而信心丧失,最后自杀。类似这位母亲的做法,用不断的“相互比较”把孩子推向绝望、泄气、或出走,或犯罪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看来,批评人时的“相互比较”实为有害无益的下策。 (8)注意配合,唱好“黑红脸”角色 当孩子有过失时,一方责罚是有必要的,但另一方要配合,帮腔只能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时间长了,出现逆反心理,袒护只能使孩子产生有恃无恐,难以改正错误,正确的方法是既要安慰孩子,又要讲清孩子受责罚的原因和受责罚的必要性,帮助孩子认识到所犯的错误,这样配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效果会事半功倍,古训讲“父严母慈”就是这个道理。怎样批评才有效果山东省平度市一家长来信说:10岁的儿子,性格外向,好动,也常犯错。我不主张打孩子,但说他几句又不听你的,叫他“早点睡觉”,还要磨蹭好一会儿;早上叫他动作“快点”,他像没听到一样,无动于衷;看电视时间长了,叫他“关掉”,他当耳边风总之,批评也无效。有什么好办法吗?答:批评孩子是试图改变孩子的想法、态度和行为。但如果孩子不予理睬、当成耳边风,那批评就不起作用了。父母会因此生气,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现在看来,你主要是批评的语言问题。批评是有技巧的,以下方法供你参考。1.换种说法。如果老是用同样的话去责备或要求孩子,会造成孩子心理性的习惯,使他对这些话失去感觉而不起作用。所以,要不断改变说法。如,把“早点睡觉”改为“现在几点了,你明天几点起床?”或者“爸爸都已经睡了”等等,效果就会大不一样。2.语气应平和。如果面对大声哭闹的孩子,妈妈越是提高声音去责备,孩子的哭声就会越尖锐。可见责备孩子时,应压低声音,这不仅给孩子理智的感觉,也能使家长自己变得理智。压低声音说话,还能给孩子以重视的感觉,有助于建立亲子之间的友好关系。低沉的声音、平和的语气有助于孩子倾听,能有效地控制住孩子的亢奋情绪,使他能听从家长的意见。3.保持沉默。孩子犯了错误,心里会内疚,有挨批评的心理准备,如果你不批评,他反而会紧张起来:“爸爸妈妈是否不喜欢我了?”“我为什么会犯错误呢?”父母的沉默会使孩子边猜测、边反省。假如家长像孩子所预料的那样教训一番,反而会使他放下心理负担,并很快把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宋英男)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江苏省南通市一家长来信说: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发现他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家庭作业常有不完成的,还常找借口不上学,成绩直线下降。真不知该怎么办?答:孩子有问题,我们通常会清楚地看到。现在我们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以下问题。1.是否经常拿学习来惩罚孩子?“写错一个字罚写一页”“做错一题,罚做十题”这会使孩子觉得“学习”不是好事情。2.是否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家长最喜欢孩子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最怕孩子因“玩”影响学习。但“玩”是孩子学习和娱乐的一种形式,是他们强烈的心理需求。如果因为学习而使孩子失去玩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不会热爱学习。3.是否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就批评指责?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父母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刚学过的字又忘了,这么不用心?”专家认为,孩子厌学大多是因为学不会引起的。那么孩子因学不会而焦虑、沮丧时,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帮助,反而遭受责备,他哪里还有兴趣学习啊!4.是否注意到孩子小小的进步?科学研究证明,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可以很好地巩固他们的良好行为,并能有效激励他们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否则,他们会感到非常失望,从而失去进步的动力。如果有以上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从改变自己做起。由于自尊心的原因,常常使许多孩子难以接受当面直接的批评,而比较容易接受间接的批评。间接批评的艺术有以下几类。 借景抒情以情感人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汉武帝的奶妈在皇宫住了几十年,不愿离开皇宫到外面去生活。但汉武帝嫌她啰唆、好管闲事,打算把她迁出宫。奶妈无可奈何地找到汉武帝的贴身红人东方朔,请他帮忙说句话。东方朔安慰她说:“当你向皇上辞行的时候,只要加减看皇上两次,我就有办法了。”这天奶妈叩别汉武帝,热泪盈眶,边走边回头看汉武帝。东方朔乘机大声说:“奶妈,你快走吧!皇上现在已用不着你喂奶了,还担心什么呢?”汉武帝听了,如雷轰顶,想起自己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她又没犯什么大错,感到十分内疚,于是收回了成命,留奶妈继续住在宫里。这个传说看上去是东方朔顺水推舟,让奶妈不要担心,放心地离去,暗地里却批评汉武帝忘恩负义,但汉武帝却能欣然接受,这是因为这个批评委婉而含蓄,无损于君王的尊严和体面。 由此及彼、旁敲侧击 这种方法是通过故事、寓言,或者是不点名指责某些人干的某些事,或是通过与之有牵连的人或事来表达批评。有一位小学语言老师,当他发现学生甲跟学生乙在课堂上闲谈时,他并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甲,甚至也没有像某些老师那样提问学生甲,而是提问乙或学生乙起来念段课文。学生甲没了谈话的对象,同时也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