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1页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2页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3页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4页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20XX课内文言文中考阅读与欣赏试题及答案 20XX课内文言文中考阅读与欣赏试题及答案 (20XX?广东中考)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估计数)(2)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3)不可久居(留、停留)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20XX?汕尾中考)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做大官的人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者呢? 8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20XX?十堰中考)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备,详尽浊浪排空排:充满 B北通巫峡通:直到,到达薄暮冥冥薄:迫近 C此乐何极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极:十分,非常 D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宽阔无边。 2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C)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22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已任)。 (20XX?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3)累寸不已(停止)(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20XX?苏州中考)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完成9-10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C) 夫大国,难测也 齐师败绩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当余之从师 也(送东阳马生序) 战于长勺惧有伏焉人皆伏其精练(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梵天寺木塔)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20XX?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延:引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0XX?山西中考)阅读陋室铭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可以调素琴tio无案牍之劳形d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大有仙则名有名,出名 8任选下面一句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选选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选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9下列表述有瀑的一项是(A)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20XX?天津中考)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街市,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广故数言欲亡数:屡次、多次B尉果笞广笞:用鞭、 杖或竹板打 C为坛而盟盟:盟誓D将军身被坚执锐被:被子 10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B) A吴广素爱人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D杀之以应陈涉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氏族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0XX?丽水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行道之人弗受(不)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一箪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5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种则不辨礼仪而受之的人” (20XX?安顺中考)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13-17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去国(国都)怀乡春和景(日光)明 薄(迫近)暮冥冥 属(通“嘱”嘱托、嘱咐)予作文以记之 篇二:资治通鉴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与翻译 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 疲,乃退。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 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子仪至 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 得休息。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至德元年五月)壬午,战于嘉山, 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 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 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禄山大惧,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 决。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 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翰曰:“如此, 乃翰反,非禄山也。”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 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 训练。”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 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一)5.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踵:脚后跟。B.露髻跣足步走跣:光着脚。C. 或说国忠说:劝说,游说。D.上许之许:答应。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贼疲,乃退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B.又 败之于沙河于公岂不危哉C.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D.子 仪深沟高垒以待之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郭子仪、李 光弼军事行动的一组是(3分)贼来则守,去则追之贼倦矣,可以出战战 于嘉山,大破之至暮,杖折枪归营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议弃洛阳, 走归范阳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将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 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主动挑战。B.郭子仪抵达恒阳,史思明也率兵追 到,叛军白天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昼夜不休。连续几天后,郭子仪、李光弼 终于在叛军疲惫不堪时找到机会大败叛军。C.渔阳的归路再次被官军切断,叛军只好轻骑 偷偷地通过,就是这样还大多被官军俘获,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无不心中动摇。D.王思礼 劝哥舒翰上表请求皇帝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王思礼又请求派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 关杀掉,哥舒翰还是没有答应。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 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2)将下列句 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3分) 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3分)5.A(追踪,追击)6.C(两个“者” 都是定语后置标志,助词。A乃:才,副词/是,表判断副词。B于:在,介词/对,介词。D 以:而,来,连词/把,介词。)7.D(属于郭子仪、李光弼的军事行动,属于郭李的谋 划。是史思明败逃,是河北十馀郡的官军在郭李胜利的鼓舞下的行动,是安禄山兵败 后的打算。)8.B(“叛军白天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昼夜不休”错。)9.(1)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 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 惧(评分说明,共4分,每断错3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六月/癸未”可断可不断。)(2) 蔡希德到了洛阳,安禄山又让他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向北靠近史思明。(3分。“使(之)” 省略句1分;将:率领,1分;北:向北,名词做状语,1分)潼关把守大军虽然很多, 但后无援兵,万一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3分。虽:虽然,1分;而:但,表转折,1分;大意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郭子仪、李光弼率兵退回常山,史思明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轮番挑战,三天以后,到了行唐县,叛军因疲劳无力再战,才退兵。郭子仪乘机出击,又在沙河县打败叛军。蔡希德到了洛阳,安禄山又让他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向北靠近史思明,并派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一万多人增援史思明,合兵共五万多人,其中同罗、曳落河精兵占五分之一。郭子仪抵达恒阳,史思明也率兵追到,郭子仪依靠深沟高垒来以逸待劳;叛军来攻就固守,撤兵就追击,白天以大兵向叛军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叛军不得安宁。这样持续了数天,郭子仪、李光弼商议说:“叛军已经疲劳,可以出战。”(至德元年五月)壬午(二十九),两军在嘉山开战,大败叛军,杀叛军四万多人,俘虏一千多人。史思明从马上坠落下来,发髻散乱,赤脚步行而逃,到了晚上,拄着折断的长枪回到军营,然后又逃奔博陵。李光弼率兵紧紧地围住了博陵,军势大振。于是河北地区原先被叛军占据的十多个州郡都杀了叛军的守将而归降朝廷。渔阳的归路再次被切断,往来的叛军都是轻骑偷偷摸摸地通过,就是这样还大多被官军俘获,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无不心中动摇。安禄山十分恐惧,计划放弃洛阳,逃回范阳,但还没有下定决心。这时,天下都认为是杨国忠骄横放纵招致叛乱,无不对杨国忠切齿痛恨。而且安禄山起兵是以诛杀杨国忠为名的,王思礼就秘密劝说哥舒翰,让他上表请求玄宗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王思礼又请求率领三十个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出京师,到潼关把他杀掉,哥舒翰说:“如果这样做,就是我谋反,而不是安禄山谋反了。”有人劝杨国忠说:“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掌握之中,他如果挥兵西向京城,对您不就危险了吗!”杨国忠大为恐惧,于是就上奏玄宗说:“潼关把守大军虽然很多,但后无援兵,万一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请求挑选牧马的士卒三千人于禁宛中训练,以应付不测。”玄宗同意,派剑南军将李福德等人统领这支队伍。杨国忠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于灞上,命令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哥舒翰得知后,也怕被杨国忠谋算,于是就上表玄宗请求把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于潼关军队统一指挥。六月癸未(初一),哥舒翰把杜乾运召到潼关,借机杀了他,杨国忠更加害怕。 篇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秦青弗止。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相。 C与相同,与也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啖粥而读音义 辄以水沃面音义 食不给音义 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