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泉城等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泉城等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泉城等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泉城等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泉城等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四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教案 修订者: 路国红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四篇精读课文,泉城这篇课文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水乡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小镇、赞美小镇的思想感情。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秀美的自然景观。田园诗情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它以优美的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精心选择了极富特色的一系列景观,为读者勾画了欧洲荷兰王国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景致,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桂花雨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桂花雨”是一种比喻,当桂花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时,花雨纷纷,飘坠如雨丝,是作者童年生活中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抒发了作者怀旧思乡的感情。习作是要求是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要生动、具体。练习中有五项内容让学生思考练习。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3.熟记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能读背有关的名人名言。4. 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练习习作,介绍自己的家乡。5. 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赞美语。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背诵。2.熟记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能读背有关的名人名言。3.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练习习作,介绍自己的家乡。4.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赞美语。教学难点:1.一些词语、成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朗读、背诵。2.学写作文,介绍自己的家乡。教学疑点:本单元部分字词,如“悬、喷、捷、肃、拣”的写法指导;部分词语如“水声喧腾、窥视、仪态端庄”的理解。泉城一文是如何把泉水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九寨沟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田园诗情描写的风光是如何诗情画意的。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质疑、解疑的方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九寨沟这个景点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去过的,但也有人去过,他们也可以被我们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来引导其他学生学习。在课堂上除了要带领大家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景色的美,还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录像让孩子们有零距离的接触,与作者产生共鸣。积累文中优美的片段,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8.泉城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教学难点:1.通过关键的词句,读懂了解各泉城的特点、体会泉的美。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疑点: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江苏的省会是南京,你知道它的别称吗?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被称为春城? )读课题。2.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四、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2.认读生字词。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汇注悬崖昼夜暄腾晶莹剔透秋雨潇潇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五、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述:说到济南,自然会想起济南的 ,随机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泉水很多,很美)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 交流:(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泉水真美啊,谁想读一读这句话。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2)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从“晶莹剔透”这个词体会出泉水很美。感觉很(透明、纯净)从这个词让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泉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像珍珠一样圆润,水晶一样透明,真美,谁愿意来读一读。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太神奇了!小结: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出来!过渡: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3)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感受到了泉水的磅礴气势,指名朗读(4)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指名朗读轻柔低细得的泉声让人感受到了秋的凄凉。细雨绵绵!沙沙的雨声给人宁静、柔和的感觉。气势磅礴的泉声与轻柔的泉声,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话。3.形态各异的泉水,和美妙的泉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济南泉水的神奇,谁来美美地读这句话。学习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指名读这句话。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六、练习朗读课文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曾有诗句写道“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泉城。(齐读课题)读第一自然段。2.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二、继续讲读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珍珠泉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指导朗读。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二至五自然段1请你自己读读二至五自然段,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想一想: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2交流:你喜欢哪个泉?*泉在哪儿?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珍珠泉出示: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a读句子,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 b(忽忽)读词,评价:这珠串还有变化呢,真神奇!真是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 c说话训练:谁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说说吗?真神奇啊!你还能用其他词来说说吗? d再读句子,指导朗读(停,我没听出急来,我没听出缓来,谁再来读?) (拎)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请你来。(师生对话) 你拎得这么快,你拎出来的泉水会是什么样的呢?(提示:是急的还是缓的呀?) 你是在慢慢地拎,你拎出来的泉水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f一个“拎”字用得多好呀,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再找找还有哪个字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 g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 k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引读)2.自学第3、4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默读3,4自然段。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学生自学。检查。看图填表。学生练读。3.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看图理解。指导朗读。3小结: 刚才,随着文字,我们领略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充满活力。这四大名泉只是七十二泉中的一个缩影,七十二泉的美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配乐齐读)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1.总结。2.朗读全文。四、延伸: (选择作业)1这里,老师就向大家推荐一篇刚才我们读过的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全文,课后大家读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想。 2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3仿课文的描写方式,抓住位置和特点,用一段话介绍校园内的一处景点。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1.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2.练习背诵全文。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1.指名读生字。2.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3.指导书写。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四五、作业 1.抄写生字2.抄写词语。3.组词。4.背诵全文。5.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以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向家人介绍泉城济南。板书:泉多、美、闻名济南 泉城(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九寨沟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五自然段。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九寨沟美丽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统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五自然段。 语言用全文中2.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活在那里的异兽珍禽。教学疑点:理解“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写作时的结构严谨,感受九寨沟的景色绮丽。教具准备:图片、幻灯片、录像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4.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名字的来历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谈话激情。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绍给大家。(从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介绍,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有关图片和录像)。“九寨沟”,看到这样的名字,你想知道什么吗?(九寨沟在哪儿?为什么取名为“九寨沟”?九寨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3.设疑多么神奇的九寨沟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它,去领略那神奇瑰丽、蔚为壮观的迷人风光吧!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词。注意:潘、宛、憨、敏、禽(前鼻音)羚、坪 (后鼻音)窜 (平舌音)掬、咀 (同声韵不同声调)齐读生字词。2.指导长句朗读。(1)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2)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3)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天、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四、录音范读讨论:1.你听了课文,仿佛看到了什么?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3-4自然段)3.其他自然段写出了什么呢?4.分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五、学习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名字的历来.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想看,你出去游玩时,看到导游是怎样向游客介绍的? 2.指导朗读第一段(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童话世界”)齐读。六、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2.自己记忆生字,感到有困难的打上?”。3.全班交流。4.指导写字,师范写。5.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3-5自然段。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第一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 看,九寨沟自然风光是多么美丽,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再读读有关句子,感受一下这些景物怎么样。在书上做做记号。好,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次愉快的旅游吧!请同学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听老师朗诵,想一想,一进入景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媒体出示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录像,师配乐朗诵)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2.课文是怎样具体而生动地描绘这些景物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媒体出示自学要求)细读第三自然段,选区择一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找一找有关语句,说一说为什么,并有感情地读一读。3.学生自学。4.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发言点光标,屏幕上显示该生所认为最美的景物。 交流: (1)雪峰 生说、读。 师:别人你的体会是什么?谁还有补充? 你读得多好啊!快看雪峰就在我们眼前呢! 师:这一座座雪峰又高又美,赶快读读这句吧! 过渡:你还喜欢哪处景物?为什么? (2)湖泊 生说、读 (课件)自己读读这句,你有什么体会吗? 颗颗宝石. 清澈 宝石美不美?谁能读出来! 什么是彩带般的沟谷啊? 九寨沟树种繁多,枝叶颜色多姿多彩,加上地势有高有低,光线有明有暗,就形成了这彩带般的沟谷。这就是九寨沟五绝之一的“彩林”谁知道其它“四绝”是什么? (翠海、叠瀑、雪峰、藏情) 大大小小的湖泊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光彩,就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湖底石块色彩斑斓,这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啊!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想看看吗?(课件) 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真是太美了,读读描写湖泊的句子,如果能背下几句就更棒了! 谁来展示,简直是神童,给他鼓鼓掌,谁还来。 过渡:你还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 (3)森林 说、读,你体会出什么了? 谁再来读读。你看你都让大家看到了这美丽,茂密的原始森林。(课件) 过渡 :谁喜欢瀑布? (4)瀑布: 说、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什么是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还会有什么样的瀑布?(宽、高) 真不错、看看吧!和你想的一样吗?(课件) 感觉怎么样啊?那就读出你的感受,试着背一背。 谁来展示。 (5)师总结:九寨沟雪峰巍峨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那么多姿多彩,湖泊宁静,绚丽,而瀑布而充满了动感,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迷人) (6)让我们去看看吧!(录像)多美的景色,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7)谁来展示,多棒啊,多给点掌声。5.小结,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通过你们的精彩发言和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九寨沟神奇瑰丽。蔚为壮观的美妙景象,并想亲眼去领略一下那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再试着有感情地连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下面先自己练习一下,待会儿请读得好的同学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给他配上画面和音乐。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指名朗读课文,同时用多媒体出示九寨沟雪峰、森林,湖泊、瀑布自然风光录像并配上音乐。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 自然风光是这样迷人,别忘了珍稀动物正等着我们去交朋友呢!读读,写了哪些动物?可爱在什么地方?用笔把你认为重要的词画出来。自读,思考:本自然段写了哪些珍稀动物?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猎 小熊猫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些动物?找出有关句读一读,给大家谈一谈。3.学生自学后发言,教师随机点出动物画面。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结合理解:“窥视、窜出、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敏捷”等词语。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林深叶茂,游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善于奔跑”写出羚羊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咀嚼鲜嫩的竹叶”来描述大熊猫的特点;抓住“动作敏捷”、“对着湖面美观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章更连贯,更体现了难以见到珍禽异兽,和见到后的惊喜之情。)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5.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到童话世界转了一圈,谁能用书上的词概括地说说九寨沟给你留下的总印象吗?(多媒体出示四图)2 .交流,齐读(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3 .这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板书人间仙境)4 .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联系上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3.默读课文,思考:本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交流小结:(1)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上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2)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照应。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五、作业设计1、 填空:每当天气晴朗时,( )构成了( ),所以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板书设计:9.九寨沟自然景观 雪峰 插入云霄 糊泊 清澈缤纷 森林 古木参天 瀑布 高低错落珍稀动物 金丝猴 体态粗壮羚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羊 善于奔跑 大熊猫 憨态可掬 小熊猫 行动敏捷10.田园诗情教学目标:1课后1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教学重点:1. 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教学难点: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教学疑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激励学生读好课文,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找到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文章内容、作者的赞美之情)2.那作者如此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略,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西部的荷兰去旅游一番。2学生简介荷兰,教师相机补充(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3激发朗读,整体感知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把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看看这风光”。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指名带读,齐读。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4.再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写了它的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总起句。)四三、作业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1轻轻地读,极目地望,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2简单交流:“奶牛图骏马图羊猪鸡图挤奶图傍晚图。”3由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四、作业1.练习书写生字2.组字并组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诗情画意。2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1.自读课文,课文哪一段对荷兰什么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给这画面起一个名字吗?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让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并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4.小结:这首散文诗通过许多画面的组合形成了自由宁静的田园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宁静、悠然、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憧憬。请用“-”画出文中作者直接抒情的三句话。朗读体会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5.有感情朗读全文(配乐)。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1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现在还能不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的田园风光呢?(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2(指板书)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3现在大家就轻轻地走进这里(边说边示意学生打开到本课),走进这些风光之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它的诗情画意。强调:要边读边看,让这些风光时刻浮现在自己的脑中。二、走进牧场,细细欣赏(一)奶牛图1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指引学生读好感受好: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舒服,很有诗意)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这些奶牛是什么样子?在做些什么?你们现在走近这些奶牛,去细细地观赏一下。(示意学生再读第2节)3指名读,指导读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奶牛,它们正在做什么?(让生读)4你们感觉哪种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生再读,针对具体情况再交流。)A可以试着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你说它会思考着什么呢?(学生说说即可)B针对学生说出的有意思部分,可以通过齐读,让学生在脑中真真实实地反刍一下。5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我们还能看到“郁金香”(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适当延伸)那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作为国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义的花,假如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牡丹,都是郁金香,那简直会是仙境。)把这句反复地多读几遍。6配乐完整朗读这节,再整体地感受,其他同学可以看图听。7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站在“丝绒毯”的那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我们知道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诗人,也在用一种无声的诗正在赞美着美丽的大草原。(二)骏马图1这些碧绿色的低地是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中。你们能明白“镶嵌”的意思吗?(再次形象地理解这个词,指着班级前面的匾框,让学生再次通过形象地读,深入感知这情景。)这时,站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老师做出适当手势语)“成群的骏马”2这些骏马是什么样子?又在做些什么呢?你们再走近骏马,仔细地看一下。(生读第三节)3指名读这些骏马如何,指生读。可以重点去读“成群的骏马骠悍”(解读:这里有清新的空气与肥嫩的绿草,还有清清的运河之水,呼吸着这马儿怎能不骠悍呢?通过不同的提示,让学生反复读骏马的样子。)4总结:这里的马几乎都可以一日千里,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他们完全可以征服,也就归他们所有了。(三)羊猪鸡图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能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这一段师生用对话的形式,一带而过。)(四)夜景图1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天已经是傍晚了,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小声地读第5节。总结:是的,在这里在这个时候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他们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详和,收获与喜悦。2过渡:在这一天中,动物们尽情地享受这草原无限的美感,也从嫩草中汲取了无限的营养,这里他们也该休息了,而在运河之中,在马路之上又是一番繁忙与收获。默默读第六节,看看这时的田园风光又是如何。指名配乐轻声朗读这节,看看入夜的荷兰田园风光。这才是真正的荷兰王国。(五)总结现在让我们反思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吧,我们知道,说荷兰是水之国,是因为(碧绿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是因为那里有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荷兰应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模块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在这个美丽的国度中畅游了一两天,天亮了我们就要回家了,想带点什么留作纪念呢?(突出这里的特产的独有的特点。)二三、选择自已喜爱的段落熟读。四三、作业设计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你认为“真正的荷兰”指的是什么?3.课外找一些描写外国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文章读一读。4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某一处景色。板书设计12.田园诗情奶牛图、郁金香港 这就是荷兰。骏马图、动物世界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挤奶图、夜景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1.桂花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疑点:课文中表达出来的对童年、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引导学生迁移,让语言与精神和谐共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检查读书情况仔细 左右 尤其 吩咐 帮着 口占一绝 拣去 糕饼 姿态 沉浸 即时 比较生字字形:尤龙,资姿 理解词语:(1)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仔细( ) 尤其( ) 吩咐( ) 即时( ) (2)比较“捡”和“拣”的不同。选字填空 a我从地上( )起一块橡皮。 b妈妈买回来各式各样的糖,我专( )巧克力糖吃。 C秋天,黄树叶红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快乐地( )起地上的树叶。回到家,( )出最美的夹在书里做书3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子: (1)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2)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收。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竞:争。解:明白,知道,体会。) (3)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52读书交流。(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引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课文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喜欢桂花) 2我喜欢桂花的什么呀?学生再次读读课文第一段,并议一议。 引导学生体会: (1)我喜欢桂花的香气。(“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没有不”, 从“浸”中体会桂花的香气。) (2)我喜欢桂花的品格。(从“只是,也得,可是”体会桂花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课文是怎么写桂花的品格的?体会比较的写作方法。) 用上合适的词语把上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体会我对桂花的喜欢) 3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出喜欢之情。四、作业写习字册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引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课文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喜欢桂花) 2我喜欢桂花的什么呀?学生再次读读课文第一段,并议一议。 引导学生体会: (1)我喜欢桂花的香气。(“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没有不”, 从“浸”中体会桂花的香气。) (2)我喜欢桂花的品格。(从“只是,也得,可是”体会桂花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课文是怎么写桂花的品格的?体会比较的写作方法。) 用上合适的词语把上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体会我对桂花的喜欢) 3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出喜欢之情。四、作业写习字册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11 桂花雨我喜欢的是桂花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比不上家乡的桂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怀旧思乡。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我喜欢桂花是因为( )。 因为( ),所以我喜欢桂花。 过渡:我喜欢桂花,更让我终生不忘的是童年时的摇花乐。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四段,感受桂花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写“我”摇桂花前、摇桂花时、桂花摇下来后的句子。(尝分层) 2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摇桂花前、摇桂花时、桂花摇下来后的作者和全家人的心情。 3摇桂花前:抓“缠”字体会“我”的急切。 4重点:摇桂花时 (1)划出课文中写摇桂花的句子。 (2)读了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说说作者 “乐”的原因。(桂花树的样子可爱,笨笨拙拙的;桂花的香气味儿迷人;作者摇落桂花时的情景更迷人。) (4)让我们去作者家乡游览一番,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课件出示桂花树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 (5)再次朗读课文中写摇桂花时情景的句子,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6)体会、感悟桂花摇落时的情景。 桂花摇落时的情景美吗? 它美在哪里?(启发学生回忆淋雨时的情景:春天细雨蒙蒙,雨丝飘落在头发上、脖子上,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现在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7)朗读课文中写摇桂花的句子。 5桂花纷纷落下,金灿灿的铺满竹席。桂花丰收了,此时此刻,父母亲是怎么做的?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母亲:洗净手 撮 放在水晶盘里 父亲:点檀香 口占一绝 反映了桂花在父母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父母亲的快乐。 (2)理解“诗兴发了”“口占一绝”体会父亲的兴奋和快乐。 (3)诵读父亲即兴创作的诗歌,体会全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 6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桂花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7怪不得几十年后,母亲还是念念不忘家乡的桂花。 出示句子,学生朗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二)阅读第五段,感受桂花给全村带来的欢乐。 1引读课文第五段1、2句,概括:晒干桂花、收藏桂花、品尝桂花。 2理解“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体会桂花给全村带来的快乐。 3再读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三)朗读第五段,体会母亲的思乡情。 11949年作者全家移居台湾,从此离开了这终年飘着甜甜桂花乡的家乡。但是我们的桂花情结依旧。每次到外地出差,看到桂花我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2可是母亲常常说(学生朗读母亲的话)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我们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蕴涵着的意思。 这句话表面上说家乡的金桂香,实际上表达了母情怎样的情感?联系“家乡旧宅院”,领悟母亲话中的“金桂”实际上指的是家乡。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不能忘怀的还是故乡。“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仿造句子: (1)外地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 (2)外地的生活过得舒服。母亲会怎么说? (四)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1朗读第六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再次朗读第四段,与作者一起回忆童年的摇花乐。 3指导朗读,语气舒缓,读出怀念之情。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三、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三、指导学习生字。1.分析字形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板书: 11桂花雨喜欢桂花“摇花乐” (我,全家,全村)习作3教学目标:1.根据例文,对照“习作要点讨论”,了解写作方法及要求。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家乡3.熟悉写书信的格式。教学重点:记叙要有重点有序。教学难点: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教学疑点:通过生动、细致、热情洋溢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了解书信的格式。2懂得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风俗。教学过程:一、例文引路1学生默读信的内容,思考:王磊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写了什么,内容吸引人吗?为什么?2分小组交流回答小结:作者写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重点选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来写因此写得生动具体,很吸引人。二、明确本次作文要求三、启发交流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独具特色之处吗?你准备选拿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介绍呢学生讨论交流,学习例文介绍具体生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练习习作教学过程:练写习作提纲 二.生习作师巡视 练习3教学目标: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