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史学史教案第一章 史学起源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该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起源、史学产生的条件,掌握我国先秦时期主要的史学著作的内容体例,理解孔子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二、本章教学重点、难点:远古的传说、原始的历史意识的产生、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第一节 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一、 远古的传说:中国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传说时代。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的传说,在先秦史籍中以各种不同形式的记载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虽然这些记载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后人的加工,但它却包含着生活在阶级社会的人无法凭虚描绘的一些原始的内容:比如关于原始社会的基本状况,有的书籍作了如下记载: 居住情况: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 饮食情况: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生产工具:易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婚姻状况:商君书开塞“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吕氏春秋恃君览“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上下长幼之道”。 人类征服自然的情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见淮南子览冥训)、羿射九日(见淮南子本经训)等。 军事战争:黄帝战蚩尤、克炎帝。(见山海经大荒北经)从这些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多少可以窥见我们的先祖生活斗争的情况。这些神话传说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的滥觞。二、原始的历史意识: 从远古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始的历史意识: (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两种思想经常搅混在一起,从整体上看又显示出崇拜自然神的倾向。 在险恶的自然面前,人们往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这样,远古的传说(有一定的历史根据)和神话(纯粹的幻想和虚构)往往杂糅在一起。对自然神的迷信,产生了原始的宗教思想,是后代唯心主义“天人观”的原始基础。同时传说中的“人能胜天”的思想,对后代无神论的萌芽,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公共利益。 远古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不是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君王,而是过着平民生活的劳动者:如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绩”,“尝百草之滋味、水泉甘苦”。(淮南子修务训 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尧:“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茅草屋顶不修剪整齐),采椽不斲,(用栎木作的椽子不砍削)。粝粢之食(粗糙的饮食),藜藿之羹(野菜汤),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冬日披鹿皮御寒,夏日穿葛麻之衣。)这些古代的帝王都是“天下为私”以前的英雄人物的形象。 (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 被颂扬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多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治服洪水,抗御天旱,改造环境,创造农具、器物成为传说中的主要内容。 这些传说大部分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是靠人们脑记口传而流传于世,经后世文人加工整理而成。但这些传说无疑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是古代历史的镜子。这些原始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记述赖以发生的前提。第二节 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靠以下几种方法: A、结绳记事法:以绳之长短,结子数目,形状来记事。后人称之为“结绳时代”。至今云南佧佤族仍采用此法记事。 B、刀刻记事法:如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器皿上常刻有整齐、规则的符号。 C、图画表示法:比如古代岩画上,画一头牛和一个手持弓箭的人,即表示狩猎或射箭,后逐步衍化为象形文字。 如:(略) 关于文字的产生,史书上有仓颉造字说,这是一种托古现象。事实上文字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关于文字的产生,究竟始于何时,学术界意见不一。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文字,是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属于殷商后期,还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看,夏代应当有了文字。甲骨文已经有了会意、形声、假借文字的出现。说明在此之前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如会意:祭 :持肉以享神祗也。 :厶,公私之私,八,背也,背厶为公。 :从日在草中,俗作暮。 :(至)“鸟飞从高下至低地”(许慎) :(君)以手口指挥,自己不动者。 :(妇)从女持帚。 再如指事: (灾)災,川流受阻则为害。 :(疆),田与田之间有分界形。 :(天),人之头顶。即颠之初文。 :(亦)即腋之初文,指出腋之所在。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已有3000多个字汇。郭沫若“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6000年)(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 (2)历法的产生: 史学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有了历法,才能推算时间,确定岁时年月。年月不清,就没有时间观念。一部史书如果没有确定的时间,那么史料再丰富也是毫无价值的。一部真正的史书,必须是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四者有机地结合。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慢慢地发现了月盈、月亏的规律,其周期等于二十九次或三十次日出,这样人们头脑中就形成了日月的概念。后来因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于是产生了把一年分为十二月,一月分为二十九或三十天比较精确的历法。 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月亮又叫太阴。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日,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天和29天。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年、节气是阳历成份。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0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3)史学意识的产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需要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于是便产生了史学意识。以后历史的记录权力把持在极少数人手中,他们代表统治阶级做历史记录,因此他们选择的历史材料乃至记录的原则和方法都有一定规定。史学意识在逐步成长。二、史学产生的年代: 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比如西周的统治者曾声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既然要用前朝兴亡的事实作为自己统治的借鉴,那就只有借助于记载前朝兴亡事迹的史书。此外在春秋时代,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引用古籍的论述作为自己议论和施政的依据,同时把史书作为教育自己后代的教科书。这些因素促进了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尚书多士“维殷先人,有典有册”。说明商代已经出现典册,而这些典册极有可能是各种档案文件的汇编。比如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件汇编,也可称是最早的成文史料。它记载了上至唐、虞,下讫春秋时秦穆公虞、夏、商、周数代的部份史实。尚书甘誓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一篇誓师词,顾颉刚考证认为该篇应成于殷代。(中国史研究1979年1期“尚书甘誓校释评论”)因此说我国史学的起源,应从夏代开始。第三节 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 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史”: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象执简形,古文中作 ,无作中者,推其意,盖以中当作 ,即 之省形,册为简策本字,持中,即持册之象也”。 传说我国很早就有史官的设置。后汉书班彪传“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诵,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这里含有托古的成份。 我国有文字可稽的历史,应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史官的设立应去此不远。 商朝的史官,甲骨文作“作册”、“史”、“尹”、“太史”、“内史”,原本与宗教官“卜”、“占”、“巫”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都充当神人之间的媒介,不仅负责上帝的旨意,而且可以代表上帝监督商王的行动。因此,史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商代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的责任。史记殷本纪记载了自契以下诸王的世系,说明司马迁可能参考了商代史官记录下来的原始史料。商代史官还负责记录商王的行事、言论及国之大事。今尚书中保留有五篇商书:汤誓,记汤伐夏桀时的誓辞;盘庚记盘庚迁殷时对臣民的告诫;高宗肜日记祖巳对商王的谏语;西伯戡黎记祖伊对殷王的警告;微子记载了微子启与少师、父师的对话。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 周朝的国家机构更加完美,史官设置具有明细的分工。 西周金文中有“作册”、“内史”、“内史尹”等称谓。周礼中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称,分工也十分明确。(周有五史)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即治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奠世系,辨昭穆”;“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八枋:爵、禄、废、置、杀、生、予、夺)“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之冢宰”。此外,还有女史,是负责后宫记录的。 另外,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说明国君身边设有左、右史。所谓记言,就是为国王起草文书,发布文告,推行政令;所谓书事,就是指负责记录所发生与国君相关的事件。以上两条记载各不相同,恐怕对左、右史的分工不能作机械的理解。 周朝各诸侯国也设有史官,如鲁有太史,齐有太史、南史,楚有左史,秦、赵有御史。各国史官有史可考者如:晋有史赵董狐,楚有左史倚相,赵有史墨等。 从夏、商、周三代看,古代史官一直负有两项任务:一是关于人事方面,一是关于天道(宗教迷信)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事活动的内容逐步超过了天道。这一变化,使史官的职守逐步摆脱了神道宗教的事务,慢慢分离而成为一种专业,专门负责史料的记录、搜集、汇编、保存和史书的撰写和典籍的保管。第四节 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 孔子以前的史学:传说中在所谓的“三皇”、“五帝”时代就有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这是不可信的。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史书是尚书,尚书.甘誓就是一篇夏启讨伐有扈氏的誓师词。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其中盘庚记载了盘庚迁殷前对臣民的谈话。这一时期留下的甲骨文反映了殷商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无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西周时期保留下来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春秋时期各国都编有史书,如晋国的乘、郑国的志、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秦国的秦记(见孟子.离娄)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 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可见孔子是以鲁春秋为蓝本,博采各国史记,修成流传至今的春秋的。 春秋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孔子修春秋,是利用旧文献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孟子滕文公下) 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 (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从此,史书从官书中解放出来,私人著述的风气随之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对战国时期的学术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 ,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他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如同样写战争,就有伐、侵、战、围、入、灭、救、取、败等不同的字眼:声罪致讨曰伐,潜师掠境曰侵,两兵相接曰战,环其城邑曰围,造其国都曰入,毁其宗庙社稷曰灭。同样杀人,又有杀、诛、弑等区别:杀无罪者曰杀,杀有罪者曰诛,下杀上曰弑。孔子借此以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褒贬。 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孔子将242年之事,逐年加以记述排比,有条而不紊。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孔子对鬼神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虽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但也不去宣扬。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是他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的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 孔子是中国奴隶社会史学的结束者,又是中国封建史学的开创者。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但春秋作为一部史书,还存在许多弱点和问题。首先是记事太简单,每条最少一个字,一般十个字,最多45字(定公四年春三月),一部包括242年历史的著作总共一万八千多字,可以说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使人无法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其次是孔子为尊者、亲者讳,不是依据事实而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史学成就 战国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题材,原有的那些专记王室、诸侯诰命和大事记之类的尚书、春秋等史书形式,显然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新型的历史著作。一、完备的编年体巨著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的作者:史记和汉书均以为是左丘明;南宋郑樵认为应是战国时楚国左史倚相的后代;清姚鼐认为是战国初的吴起;清末刘逢禄、康有为认为是西汉刘歆采摭国语,依春秋纪年而精心伪造的作品。现代学者认为是孔子门徒或孔子后学根据左丘明的口诵并加以补充在战国初年写成的。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东汉时班固才使用春秋左氏传这一名称。史记称它为左氏春秋。原本是一本独立的著作。在汉代尊经的情况下,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西汉刘歆“治左氏,引经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汉书楚元王传)可见左传原本不象公羊传、谷梁传那样“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晋书王接传),何况左传与春秋记事断限不同,左传所记的时间范围远远超过春秋。今天的左传之所以与春秋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与刘歆的重新整理有关。 左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造: 春秋作为编年体史书还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它记事简单,如同大事记。左传记事则相当详细,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一般能做到首尾完整,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左传记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比如全书共记录了37次目蚀,记录了陨石的降落、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水旱虫灾等,这些记载是研究自然科学史的宝贵资料。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如记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都写得有声有色、雄壮激烈。作者在描写战争的过程中,并不单纯地叙述战争的过程,他总是把军事与政治联系起来一并考虑,并且往往把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看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 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在书中,冠以“君子曰”、“君子以为”、“君子谓”等语者,约80余条,对所载史实或人物或直接发表议论,或引用他人言论进行评论。开创了“史论”之先河。后来史记的“太史公曰”,汉书的“赞曰”,无不受其影响。 左传可贵的“民本”思想:左传对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国家盛衰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城濮之战中认为晋文公称霸的主要原因是教化人民的结果。在对待“卫人出其君”这一事件时,作者引用师旷之语称:“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纵其淫,以弃天地之性?必不然也”。明确指出象卫君这样的“困民之主”,“弗去何为?”(襄十四年)并多次指出:“众怒难犯”,“违民不祥”。 左传的局限性:作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历史的创造归功于王侯将相的创造,归之于天命。很多处记载了关于卜筮、星占、星气等预断人间祝福的事,并且没有一处不得到验证。说明作者没有完全冲破天命和鬼神观念的束缚。二、多种史著的撰述: A、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体。 竹书纪年:编年体通史: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或作二年(280年或281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其中完整的68篇),共10万余字。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体裁采用编年,记事简短如同春秋。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用该书,称作“竹书纪年”,后人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作者可能是魏国史官。 该书唐以后就不见于著录,约宋代亡佚。明嘉靖年间出现一本竹书纪年二卷,为伪作。近代称之为今本竹书纪年。 清末朱右曾始辑原书佚文为汲冢纪年存真二卷,王国维据以撰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二卷,可资参考。 穆天子传:汲郡魏墓发现的竹书之一。内容记周穆王西巡之事,有日月或寻,并详记所行里数。名虽曰传,其体裁实属编年,晋郭璞曾为本书作注。该书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周穆王西行所到之处,各部落或献良马、牛羊,或献美酒,而穆王赐给他们黄金之鹿、白银之麇等物,这说明远在张骞之前,中原和中亚间早有个人和团体的交往接触。B、谱牒类: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等。 世本:纪传体通史: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春秋。从今所见佚文看,实际已记到战国末年,并称赵王迁为“今王迁”。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商务印书馆世本八种为清代八家的辑本,可资参考。C、语类:以记语为主的史著。 国语:国别体 作者:司马迁报任书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晋韦昭在作国语解叙时说,左丘明作完左传,又作国语,因此国语又称为左氏外传。清代的康有为、崔适又武断地说国语、左传原为一书,至西汉末刘歆“从国语分出左传来”,改为编年,引传解经。这些说法都是不可信的。现代的史学界认为,该书成书在战国初年,其中有左丘明传诵的篇章。 国语是一部以国分类,以语为主的有关春秋历史的史著。它与左传的区别在于:左传采用编年,而国语则按国别编写;左传以记事为主,国语以记言为主;左传详载事件的过程,国语则侧重于对事件发表议论。 全书21篇,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征犬戎(前967)下迄智伯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德麻将馆整治通知书
- 幼儿园一年级入学通知书
- 广告同款宣传整改通知书
- 广州医院手术通知书
- 广西停薪留职通知书
- 库房改造变更通知书
- 康城煤矿封控通知书
- 延长假期违规处罚通知书
- 建昌县一高中通知书
- 开发区二期停电通知书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财政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2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解热镇痛消炎药
- 2025-2030盐化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研究与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指南
- 小区屋面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 全球临界点报告2025【摘要英译中】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低滚动阻力轮胎(LRR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足球脚背内侧踢球
- 《新污染物治理技术》-课件 第1章 新污染物简介
- 创新联合体建设合同
- 产力异常的课件
- 大学班级干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