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doc_第1页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doc_第2页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doc_第3页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教学内容】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教学目的和要求】五柳先生传1、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的形象,赞美了他正直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反复诵读,体会语言的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的特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了解本文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小石潭记1、了解文章生动形象的写景的方法。即肖其貌、传其神。2、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如何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知识重点和难点】五柳先生传1、背诵及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2、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的含义。3、了解下列语句的本来含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短褐穿结,箪飘屡空,晏如也。”小石潭记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篁、佩、洌、坻、屿、 、佁、俶、翕、邃【教材分析及拓展】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如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兮辞等。五柳先生传是他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而作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便讲述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得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之后,文章结尾仿史家笔法,加了赞语。这其实是陶渊明的“自赞”,是自我评价,却写得好象与己无关而仅作纯客观的评论。这也是本文不同于其他传记的独到之处。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欲?葛天氏民欲?”表明作者也很放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钢潭记、钴钢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哀家谒记、石渠记、山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入景,其心情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作者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先写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石头;再写池潭上的景物,仅仅用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考差披拂”便写出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学致。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同学们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细加体会。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在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第四段,写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来。最后一段,记下了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同步练习】一、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 j() dn() d( )嗜 汲 箪 坻 sh() j() shn() ch( ) y ( ) sh( ) shng( ) shu( )佁 俶 觞 俦 y ( ) ch( ) tng( ) chu( )二、解释加点词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好读书,不求甚解()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7、兹若人之俦乎()8、如鸣佩环,心乐之()9、全石以为底()1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三、默写课文中的有关内容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晏如也。3、青树翠蔓,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往来翕忽。四、翻译句子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五、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C、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请,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本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为唐代的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中还有一位也是唐代的著名文学家他是: 。2、用一句话概括第C小节的内容。3、与“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字的含义相同的选项是: A、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游鱼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给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该字词林壑尤美()饮少辄醉()2、概括这节文字的内容:3、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用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与“名之者谁”中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B、莫名其妙 C、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D、黄帝正名百物5、本文选自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请写出一篇。【练习答案】一、嗜sh汲j箪dn坻ch 佁y俶ch觞shng俦chu二、1、地方,处所 2、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4、就 希望,愿望 5、冷冷清清的样子 6、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 7、朋友,伴侣 8、以之为乐 9、用作为 10、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三、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3、蒙络摇缀,参差被拂4、皆若空游无所依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四、1、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五、阅读文(一)1、柳宗元 韩愈2、描写小石潭上四周的自然景物及内心的感受3、B4、潭中鱼可百许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