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答案.doc_第1页
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答案.doc_第2页
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答案.doc_第3页
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答案.doc_第4页
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其芳秋天比较阅读答案 篇一:14、秋天含答案 第14课秋天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日期:12.10使用人: 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第课时导学案编号: 班级:小组名称: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结合作者感情,揣摩一些词语与句子的精妙;学习作者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培养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析法、资料助读法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早期诗作 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 放。主要作品: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 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 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丁丁(zhng)肥硕(shu)青鳊鱼(bin)栖息(q)乌桕(ji) 枯涸(h)清冽(li)梦寐(mi)寥阔(lio)芦篷(png) 3、理解词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导学过程(七环节)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感知诗歌内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教师寄语: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1 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 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 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 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 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 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 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学习伙伴听(挑感受最深的语句或章节进 行诵读;准确流畅,感情真挚,把握节奏;圈点批注你的感悟)。(节奏划分详见 课件) 1、试着标出每个小节的中心句 第一节: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三幅图画为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 为每幅图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吗? 第一幅图:农家丰收图 第二幅图:霜晨归渔图 第三幅图:牧女沉思图 3、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景? 明确:由远及近 4、全诗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对秋天的赞美、喜爱。 三、组内合作探究(议)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针对上述问题,组内展示、矫正,组员及时记录问题要点, 完善导学案。 四、展示反馈、班级交流(展) 问题理解,看哪个小组理解深刻有新意。 五、补充、点评、精讲(评) 根据展示情况,同学相互评价,补充、纠正,教师相机点评。(不要忘了进一步 完善你的导学案) 六、组内互帮(助) 教师寄语: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2 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请尽快向组内其他人请教,导学案所有问题得以清理。 七、课堂检测。 反思纠错: 1、这节课我最大收获是什么: 2、存在问题有哪些(或需要纠错的内容): 3、解决办法有哪几种(必须记住已纠正的内容): 下次课预习内容:品味秋天诗句 导学过程(七环节)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秋天诗句,体会语言美。 2、培养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 1“满披”形象生动。从感官上属于什么描写? 答:从感官上属于视觉。 2.“飘”字贴切传神,让我们体会到了伐木似有似无的感觉。”丁丁“从感官 上属于什么描写? 答:从感官上属于听觉。 3.“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感官上属于什么写? 答:从感官上属于嗅觉。 4.“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应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拟人,作用是形象、生动、自然。 5.“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比喻,作用是形象、生动、自然。 6.“归泊”妙处是什么? 答: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7.“游戏”妙处是什么? 答:一词虚实相生,体现了秋天的活泼和渔人收获的喜悦。8、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拟人丰收之景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拟人松弛、悠闲的气氛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问句耐人寻味 教师寄语: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3 三、组内合作探究(议) 合作的力量无穷大(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上述问题,寻求正确理解和答案并做好 记录。) 四、展示反馈,亮出你的风采(展) (看哪个小组展示更快、更准、更全面。) 五、精讲点拨(评) 根据展示情况,同学们互相评价、补充和纠正,老师稍作点评。 六、组内帮助(助) 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在小组中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如果小 组不能解决,请求组外同学帮忙解决。 七、课堂检测(测)我肯定能达标(测试题目见课件) 反思纠错: 1、这节课我最大收获是什么: 2、存在问题有哪些(或需要纠错的内容): 3、解决办法有哪几种(必须记住已纠正的内容): 下次课预习内容: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王几何的形象? 第14课秋天同步自助餐作业 1.仿照下面的例句,请你也写一句。 1)我爱冬天,我爱她的千锤百炼,我爱她的孕育生命。 我爱秋天,我爱她的金黄灿烂,我爱她的收获幸福。 秋天很美,美在 2.请你写出关于四季的诗句,并背诵。关于春的诗句关于夏的诗句 关于秋的诗句 教师寄语: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4 篇二:秋天何其芳同步训练 姓名:班级:次数: 秋天同步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4)乌桕() (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洌() (9)芦篷()(10)梦寐()(11)撒网() 2解释下列词语。 (1)栖息: (2)肥硕: (3)枯涸: (4)寥阔: 3秋天选自,现代4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 (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 (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寥阔了。() 5.这首诗三段的写景内容依次是、。诗人将秋天的乡村、江湖、牧女浓缩在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中,让人感受到了秋天_在农家,_在渔船上,_在牧羊女的眼里的美妙。 6.找出下列划分朗读音节不正确的一项() A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B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C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D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7重读课文“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1)这首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_角度,写出了幽谷_的特点。“稻香”从_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篇三:14秋天导学案附答案 14秋天导学案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季节,它没有春的羞涩,没有夏的袒露,也没有冬的含蓄。但它同春一样可爱,和夏一样热情,与冬一样迷人。它就是秋天,象征成熟,充满魅力的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去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好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秋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境。秋天是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难以琢磨的善变女人:时而萧瑟凄清,时而丰收富足。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淘气孩子,需要你睁大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其芳先生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震(zhn)落丁丁(zhngzhng)镰(lin)刀 肥硕(shu)栖(q)息鳊(bin)鱼乌桕(ji) 芦篷(png)满载(zi)归泊(b)寥(lio)阔 枯涸(h)清洌(li)梦寐(mi)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肥硕) (2)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栖息) (3)高远空旷。(寥阔) (4)干涸,没有水了。(枯涸) (5)水清。(清洌) (6)睡梦。(梦寐) 3.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读“秋”: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先学生朗读然后师生一起点评朗读,纠正读音、节奏和重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整体感知 探“秋”: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交流点拨】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 【交流点拨】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 3.通过这些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语言品析 品“秋”:在诗中找到自己最喜欢或是感触最深的地方,读一读,并品析下列诗句。 1.伐木声飘出幽谷。 【交流点拨】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交流点拨】“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交流点拨】“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4.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交流点拨】一种理解是诗人故意用倒装,实际上应是以乌桕叶比喻青鳊鱼。另一种理解是江岸上的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很有情趣。 5.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交流点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交流点拨】“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交流点拨】“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四)感悟反思 这是一首很美的秋之韵律,是一曲让人心动的秋之赞歌。它的美让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体验感受。如:它是美在声音: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的“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语声,婉转悠扬的木笛声?交织成一曲“秋之歌”。 讨论交流,用相同的句式说话,对文章内容进行小结。 【交流点拨】美在动作:撒网的干脆,收网的利索,摇船的轻快挥洒着一支“秋之舞”。 美在神态:欣然的笑脸,忘我的陶醉,热切的痴迷溢动着一段“秋之情”。美在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凝练的语句编织成绮丽的“秋之梦”。 四、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清远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清静 少女思恋图梦寐清甜 五、拓展延伸 1.请搜集你所学过的有关“秋”的古诗词。 【交流】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秋风引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