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教案 芒宽中学 杨雪艳教学目标:1、运用上节课所学新闻知识,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2、仔细品味语言,理解平实语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感悟主题。3、让学生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珍惜自由幸福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了吗?一幕幕惨象令我们目不忍视,一则则死伤得新闻更让我们耳不忍闻。这是令人恐慌的天灾。但人祸远比天灾让人恐慌下面这组图片中的惨象就是由人祸导致的:(展示图片)2导入新课3明确学习目标二、简介作者和奥斯维辛集中营1、简介作者罗森塔尔,美国记者,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2、关于奥斯维辛: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这里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初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1四位学生读课文2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导语(1-3段) 主体(4-1段) 结语(第16段)3、参观者访问了哪些地方?参观毒气室和焚尸室死囚牢(女牢房)试验室纪念长廊绞刑室 四、合作学习,内容探究读了课文和看了图片后,请问大家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提示: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间地狱。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提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开始时“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的表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侧面烘托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直接写集中营如何恐怖,而让读者从参观者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所见,突出表现这里带给人们的恐惧。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无论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都写了欢乐的情景,这种乐景描写与文章的整体悲情基调协调吗? 文章写了布热金卡太阳和煦、树木繁茂、儿童嬉戏的祥和景象,这是写实景。但作者觉得这种祥和之景出现在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是“一场噩梦”。这是以乐写悲,以乐衬悲。虽然今天的奥斯维辛早已是“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是一幅欢乐的景象。但是这里也曾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地方,是善良的蒙难地。眼前虽然是一幅阳光明媚、欢乐祥和的景象,但是人们心头阴霾难除,总觉得在此地出现此景,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使人更感“毛骨悚然”的。这是以乐写悲,更增其悲。 五、解题文章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什么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1、“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说这里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 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 3、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是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 六、请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七、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南京大屠杀的遗址、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事实吧!八、作业:“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