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期中古文复习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一课文注释与翻译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注释:履:鞋 者:助词,不译。 度du这里作动词用,量长短其:他的,指郑人的 而:表顺接 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其:他的,指郑人的 坐:同“座”,座位翻译: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自己脚的尺寸,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原文:至之市,而忘操之。注释:至:等到 之:动词,到,到去 而:转折连词,却,但是 操:持,拿 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翻译: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量好的尺寸)。原文: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注释:乃:于是,就 度: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翻译: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发现忘记了带量好尺寸) , 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原文: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注释:反:通假字,同“返”,返回之: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及:等到 罢:散。 遂:终于翻译: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原文: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何:为什么 之:代词,鞋 以:用 宁:宁可 无:不翻译: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二寓意: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三停顿:1、而/置之其坐。2、遂/不得履3、何不/试之以足? 刻舟求剑一课文注释与翻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注释:涉江:渡江 其:代词,他的 自:从 坠:掉 于:到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原文:遽(j) 契(q)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注释:遽(j)急忙,立即 契(q)刻,雕刻其:那 是:这,这儿之:助词,不译翻译: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原文: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注释:其:他,代指楚人 者:的地方之:代词,代指剑翻译: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原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而:转折连词,但是,可是若此:像这样 亦:也惑:迷惑,糊涂翻译:像这样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二寓意: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三停顿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是/吾剑之所从坠。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总结归纳与问题探究 1“之”字用法(1).置之其坐: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至之市; 动词,到去(3).而忘操之: 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4).反归取之: 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5).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指鞋(6).是吾剑之所从坠: 助词,无实在意义(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指剑2. “其”字用法先自度其足:他的,指郑人而置之其坐:他的,指郑人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他的,指楚人遽契其舟: 指示代词, 那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他的,指楚人3. 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郑人最可笑的“言”:宁信度,无自信也(2)楚人最可笑的“行”: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5. 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答: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6.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 答: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讽刺性 幼时记趣一原文注释与翻译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注释:1余:代词,我。 2.张目:睁大眼睛。张,张开,这里是张得很大的意思。3.明察秋毫:这是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翻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原文: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注释:1.藐小:微小。藐、小。 2.其:代词,相当于“藐小微物”。3.纹理:泛指花纹。必:副词,一定。翻译: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原文:故时有物外之趣。注释:1.故:所以 2.时:时常。 3.物外之趣: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之:的。 趣:乐趣。翻译: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原文: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注释:1.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 2拟:比。 翻译:夏天蚊群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原文: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注释:1之:助词,不译。 2则:连词,那么。3或:或者。 4 果然:副词,真的,果真。翻译: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原文: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注释:1.第一个“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第二个“之”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2为 (i):介词,表原因,“因为”。 3. 强:同僵,僵硬翻译: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原文: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注释:1于:在。 素:指白色的。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其:代蚊子。 4作观:即“当看”。5怡然:喜悦的样子。 6然,助词,作词尾,可以作“的样子”讲。7称快:喊痛快。 称:喊、叫的意思。 快:痛快。翻译:(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原文: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注释:1.于:在。 丛杂:多而杂乱。 2.其:代词,相当于“自己的”。3.使与台齐:一样高。翻译: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原文: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注释:1.“以为”:“把当做”。 2.砾:瓦砾。 邱:同丘,土山。3.神游:这里指在想像中游历。其:代想像中的山林。4.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翻译: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原文: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注释:1. 之:代二虫斗。 2. 浓: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3.庞然:很大的样子。 4.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5. 拔:移,搬开。 6.而:连词,表修饰关系。7.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翻译: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原文: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注释:1.而:表顺接连词,“就”。 2.为:被翻译:(哈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原文: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注释:1.方:正。 2.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3.神定:心神安定。 4.驱之别院:之:癞蛤蟆翻译: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二常识: 本文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观察细致,想象奇特。三停顿: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故/时有物外之趣。3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盖/一癞蛤蟆也。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四总结归纳与课文探究1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鞭打虾蟆图2. “夏蚊成雷”运用了什么修辞?什么作用?“夏蚊成雷”,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3.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我”对观察蚊群的兴趣之浓。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4. 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唳”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5. 写神游山林的乐趣突出了幼时的哪些心理特点? 表现了幼儿视小为大、喜欢想像的特点。作者由丛草、虫蚁、土砾联想到自然山林、野兽的美景,进入了心旷神怡之境,丰富了美的感受,获得移情入境、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的欣赏效果。当然,这种想像和乐趣与作者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缺乏知识和生活,也就无从想像,自然也就没有神游的感受6. 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年幼时怎样的性格?表现了作者年幼时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7. 写出文中三处表现“我”神游其间的心理描写。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8.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了什么?既反映了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9.“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10.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把少儿鲜明的爱憎观念表现的十分到位。11.“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12.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我的看法: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 13.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4. “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5.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1)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2)庞然大物:身体庞大的东西,现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很脆弱的东西 16. “之”字用法归类项为之强:代昂首观之的动作物外之趣 :助词,的心之所向 :助词,无实在意义昂首观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是吾剑之所从坠:助词,无实在意义驱之别院; 代词,指蛤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贫困地区有关课件
- 2025年软件开发行业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报告
- 2025年航空运输行业航空运输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零售行业无人商店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2025年人文教育行业教育理念与文化传承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业行业智能农业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教育科技行业教育科技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艺考协议书班
- 2025年医药行业生物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云计算行业边缘计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兰新线N857次旅客列车神突重大事故30课件
- 拼箱货海运出口流程操作指南
- 《光学性质中的手性光学异构》课件
-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解读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GB/T 14478-2025大中型水轮机进水阀门基本技术规范
- 《神经科学感觉系统》课件
- 零星维修服务合同
- 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 分体空调施工方案
- 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