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无污染环保灯.doc_第1页
古代无污染环保灯.doc_第2页
古代无污染环保灯.doc_第3页
古代无污染环保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无污染环保灯 长信宫灯摘要:本文通过对长信宫灯外观、结构、做工、特点、功能、环保等方面的阐述,交代了以下几点:(1)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2)宫灯结构精巧,每个工具都有其独到的用处;(3)宫灯设计精巧,新颖别致,宫女的形象栩栩如生,富于性格特点,是一件实用又美观的工艺美术品;(4)宫灯没有过多的修饰物与复杂的花纹,较为朴素,同时又对空气无污染。关键字:长信宫灯;结构精美;设计巧妙;无污染 十九世纪中叶,丹麦的考古学家汤姆最先提出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以此来划分人类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中青铜文化最为灿烂。中国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世界的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汉代的铜灯中,最负盛名的是“长信宫灯”,公元127年铸造,是我国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1986年满城汉墓,根据铭文考证,此灯是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的。灯的最初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刘揭子中意“有罪国除”,此灯被没收进少府的“内者”(官名),归长信宫所有。长信宫是皇太后居信的宫殿,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很有权势。后来窦太后又把此灯送给了她娘家族裔中的一位叫窦绾的女子,窦绾将铜灯视为珍宝,死后就将灯随她埋入墓中.现于河北历史博物馆满城汉墓展区,整体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及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其设计者考虑到了油烟灯会产生灰尘、烟雾等特点,在设计上用以精巧的方法(将宫女的右臂上举,衣袖下垂成灯罩形成吸烟导烟的管道,使油烟进入宫女的体内)将其解决。一、长信宫灯的外观与结构 长信宫灯从其外观看是一个宫女左手举着灯身,右手衣袖深入灯罩内,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上衣,衣袖宽大,面目清秀,目光十分专注,头略向前斜,神情恭谨、小心翼翼,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的所特有神态。各个部分可拆卸,灯盘可移动,灯盘上两片弧形的屛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解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右臂和体内都是空的,形成烟道,可将等燃烧产生的烟雾吸入体内,以保室内清洁。灯身刻有铭文九处共65字,内容包括等的重量、容积、铸造时间和拥有者等详细的信息。因其刻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名长信宫灯。二、长信宫灯的做工与特点 长信宫灯的做工非常精致,是一件通体鎏金的铜灯,整个灯分为头部、身体、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别制造完成后合在一起的;灯盘可以转动,灯罩能自由的开合来调节灯光的方向及强弱;宫女的右手臂和身体都是中空的而且相通,油灯燃烧产生的烟雾和灰尘可通过宫女的右手臂进入体内,烟尘就会留在体内,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整体的做工形象逼真,宫女跪坐在地上,表情凝注而疲惫,头向前微斜,小心翼翼,逼真的表现出一个下层宫女的所特有的心理特征。长信宫灯不仅是件日用品同时制作者和设计者还富于了性格特点,是一件实用与观赏完美统一的工艺美术品。三、长信宫灯的功能与环保 长信宫灯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在制作工艺上,采取了分别铸造,在整合到一起的方法,导管分为两半,便于拆卸清洗,组装方便,在使用时可以随意调节光的方向和强度,而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和灰尘通过宫女的右臂吸入体内,灰尘就会留在宫女的体内而不会飞入空气中。 长信宫灯的绝妙之处就是它的环保方面的理念,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在设计实用的工具时不仅考虑到了它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考虑到了环境保护理念。从灯内残留的少量的没有燃烧尽的燃料可推测出,当时宫灯的燃料主要为动物的脂肪,而动物的脂肪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主要是碳氢化合物,他们燃烧时生成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还有一些没有完全燃烧尽的固体颗粒物,这些饱和脂肪酸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没有燃烧完的固体小颗粒随烟雾飞入空气中就会污染空气和环境,中国汉代的工匠们发现了这一点,就在设计和制作上研究改进的方法。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将产生的烟雾收集起来处理阻止其飞入空气中,根据这一理念,设计者想到了一个奇妙的方法,他们发现在皇宫中很多灯都是在宫女手中拿着,宫女们身穿衣服都是桶状的衣袖和身体相连,他们就巧妙地将这一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将宫女的衣袖和身体设计为中空,衣袖和身体相连,端坐在一旁,左手举着灯,右手的衣袖放在灯盖上,当灯盘内的油脂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就会通过灯盖被吸入宫女的衣袖内,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最后进入宫女的体内,宫女的体内事先倒入部分清水,当烟尘进入体内就会溶入清水中,这样就避免了烟尘进入空气中,而污染空气和环境,而没有燃烧完的燃料和宫女体内的水也可以拆卸下来清洗。这种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而在西方,直到15世纪由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达芬奇发明了油灯的铁皮岛烟罩,后来18世纪,玻璃罩代替了铁皮罩,才初步解决了油烟污染空气和环境的问题。 “长信宫灯”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也见证了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仅灯具的烟管设计就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汉代人将科学性、实用性和审美性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创造出了一件件杰作,令世人称叹。“长信宫灯”在环保技术之路上的先锋作用更是让后人震惊和赞叹,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为先进环保技术的探索和研发之路增加了信心。“长信宫灯”作为汉代青铜灯具的典型代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环保理念下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1) 秦进才,张玉.“长信宫”灯铭文说“阳信家”铜器的最初所有这问题,2005年第4期。(2) 孙忠家,刘跃忠等.中国考古与文物鉴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