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互学”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docx_第1页
“互教互学”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docx_第2页
“互教互学”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教互学”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林万春【内容摘要】在当前新课改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互教互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师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之中共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本文中,我对“互教互学”基本概念与意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论述了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互教互学”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互教互学;课堂应用 所谓“互教互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教学能够互动起来,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采用这一种教学法,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主动地投入思考、探究当中,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而教师呢?主要是起到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以知识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就是把培养和发挥人的主体性作为教学的价值方向,充分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知识为载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以说,探索完善“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认为“互教互学”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三个方面。 一、“互教互学”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生本互动最为基本的目标是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但生本互动的根本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上,更深层次的要求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例如,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Unit 1 Friendship(Reading)时,我就这样设计六道文本阅读理解题,告诉学生阅读课文,而后回答:1. What did the time of the story happen?2. What did the place of the story happen?3. Who was the heroine of the story4. Who or what was Annes best friend?5. How long was the long time when they hid away?6. What was the date of the diary?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就能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同时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互教互学”促进主体之间的交流 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学习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础。英语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英语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英语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互教互学”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英语 必修Unit 1 Cultural relics(Reading)时,告诉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如下题目。1.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A. In Germany B. In RussiaC. In English D. In Germany and Russia2. Who made the Amber Room? A. Frederick I B. William I C. Peter the Great D. Catherine II3. How much amber was used to make the Amber Room? A. Two tons of amber B. Three tons of C. Many tons of amber D. several tons of amber4. What else was used to make it? A. gold and amber B. gold and jewels C. jewels and amber D. gold and jewels5. When was it given to Peter the Great? A. 1716.B. 1770C. 1941D.2003.6.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amber Room? A. An object or building can be faithfully reproduced. B. Helping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ason why such a building was destroyed. C. It is necessary to tell when they celebrated the 300th birthday of their city. D. The Russian and Germans have built a new Amber Room at Summer Palace.英语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三、“互教互学”促进师生情感共鸣 师生互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过程,师生互动更应追求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例如,在学习高中英语 必修Unit 5 Music(Reading)时,我先告诉学生自主完成如下两个表格,随后与老师讨论。1. Fill in the tabl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Band That Wasnt”. How do people get to form a band?MemberReasonsPlacesFormsResults2. Fill in the tabl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Band That Wasnt”. How was the Monkees formed and became a real band?Beginning of the bandStyle of the performanceFirst music and jokesDevelopment of the bandChanges of the band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英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英语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开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