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必背古诗梳理.doc_第1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梳理.doc_第2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梳理.doc_第3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梳理.doc_第4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梳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古诗梳理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练习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汉乐府的意思是_2) “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3)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田田: 可:在这里有 的意思4)这是一首采莲歌,描写了 ;表达了 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5)看到碧绿的荷叶,你想到了哪些与荷花相关的诗,试着写一、两句。6)请再写出两句描写江南风景的诗句。7) 从诗中你感受到这些鱼儿们是怎样的心情?你仿佛听见它们在说些什么?。 _ 8) 读着古诗,我们不免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写 的池上中的诗句_也不免想到宋代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_。9) 诗中_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填写诗句) 、 。10)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_ _答案1、长江 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2、 (拟人) 3、荷叶茂盛的样子 适宜” 、“ 正好” 4、采莲时的光景 采莲人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8、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朗月行作者:李白 (唐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背景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注词释义朗月行:为乐府古题。呼:称呼。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古诗今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名句赏析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练习1、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作者 ,号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他与 _(谁)被人们称为“大李杜”。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 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 和 ,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4诗中 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5、诗中的第一行第二行把月亮比作 和 。这样写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满月”时的月亮,还可以比作和。6、 和 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7、想象诗的意境。用几句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8、呼的意思是: 识的意思是: 端的意思是:9、读了这首诗,还能想到有关月亮的诗句:_。答案 1、李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杜甫 2、(怀疑) 古朗月行和静夜思3、(白玉盘)和(瑶台镜) 4、(又疑瑶台镜) 5、“白玉盘”和“瑶台镜” 6、“呼”、“疑” 7、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8、叫 认识 云的天际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4苍苍:青色。译文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练习。1)根据注释和诗句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敕( )勒川,阴山下, 天似( )穹庐,风吹草低见( )牛羊。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 2. 青色。( ) 3. 辽阔,深远。( ) 4. 同“现”,呈现。( )3)填空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全诗共四行。第一行告诉我们 第二行把天空比作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三行突出了北方草原的 第四行表现了“草肥牛羊壮”,表达了游牧民族 4)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 风吹草低见牛羊5)思考探究1.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2. 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6)默写这首“千古绝唱” 7)学习了这首诗,让你想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的题目)一诗中赞美小草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千古名句 答案1、 ch s xin 2、穹庐 苍苍 茫茫 见 3、敕勒川的位置 巨大的圆形帐幕 辽阔壮丽 对家乡的热爱 4、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5、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态的描写。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态的,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这样诗看起来就会显得有生气。 6、 略 7、 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绝句唐 杜甫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练习1填空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杜甫与合 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2、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 诗的哪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感情?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5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6、后两句中的 “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7、读了这首诗你还想到了杜甫的那一首诗?试着背一背。8、读了杜甫的诗,还让我想到了有关他的读书的名言: 9、杜甫写的春夜喜雨一诗中,赞美老师的诗句: 答案 1、“诗圣” 诗史 李白 大李杜 2、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柔和温暖的春景图。3、 迟日江山丽 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4、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 5、 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 6、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7、. 春夜喜雨绝句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解、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移舟:靠岸。、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练习1、孟浩然, 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合称为“王孟”。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3、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4、读了这首诗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5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你想到了王维的那首诗了吗? 6、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7、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你又想到了哪些借月抒怀的诗句了呢? 8、宿建德江是 诗人 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9、本首诗中既是借景抒情的句子是:是_ 触景生情的诗句是 _ 。 10诗人因 而 客愁心 (用原诗句中的词来回答)。这首诗的体裁是, 答案1、唐 王维2、 略 3、 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4、游子出门在外寂寞忧愁的心境 (意思对即可) (愁) 5、(思乡之愁) (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8、唐代 孟浩然 9、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10、日暮 五言绝句一去二三里一 去 二 三 里,烟 村 四 五 家。亭 台 六 七 座,八 九 十 枝 花。赏析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练习1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雍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刘绍棠曾在 一课中提过这首诗。2、这是一首 ,也称 。请你再背一首数字小诗 3、读了这首诗,我仿佛想到了有关花的成语: 、 、 。我还会想到赞美春天的诗句 4、假如你看到孩子想折花,你会想到爱护花草树木的公益用语_5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6、发挥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答案 1、师恩难忘 2、数字小诗 “十”字令诗 题秋江独钓图 3、百花齐放、花团锦簇 竞相开放 姹紫嫣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咏 鹅 唐 骆宾王鹅 鹅 鹅,曲 项 向 天 歌。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注释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练习1、 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请你用两个成语表达一下。( )2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这首小诗? 3、全诗共四句,分别写 、 、 ,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4、请你找出诗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 5、结合本诗的内容,画一幅美丽的白鹅图。(答案不统一 可自由发挥)6、(结合本诗,猜出下面的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7、曲项的意思是 “曲 项 向 天 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8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 、 、 。9、咏鹅一诗中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 (填写诗句)10、 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11、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 之情。 答案1、自由自在;悠闲自得 2、对鹅的喜爱之情 3、 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 4、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7、弯曲着脖子 。8、王勃、杨炯、卢照邻 9、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10、“浮”“拨” 11、诗人对鹅十分喜爱悯农 唐 李绅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注释1悯:怜悯。2粟:(s)简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练习1、这首诗作者李绅 朝诗人。他的另一首悯农诗是 2、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四海:全国之内。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犹:还是。悯:怜悯。3.诗的前两句写春种秋收,概括了农民生产粮食的全过程。其中“ ”和“ ”表现了劳动的无限创造力。4、诗中第(1)句写 ,第(2)句写 。春华秋实概括了(农民)生产粮食的(辛苦)。“一粒粟” 和“万颗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农民劳动(创造的巨大财富)。 5、“春种”“秋收”让你想到了什么?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又写出了什么?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为什么?(意对即可)6、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7、 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8、写农民辛勤劳动,硕果累累的诗句: 9、诗中最能体现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的句子是: 答案1、唐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3、一粒(粟)万颗(子) 4、春种 秋收 6、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不满 7、犹饿死 8、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 9、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悯农 唐 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注释】禾:禾苗。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餐:饭。 皆:都是。 【译文】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告诉我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要爱惜粮食。练习1、这首诗作者李绅唐朝诗人。他的另一首悯农诗是 2、这首诗当中的名句 告诫人们要 。3、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 (谁)的辛苦,提醒人们 ,诗歌表达了对农民 ,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 。4、这首诗所描写的天气怎么样?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5、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7、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些什么?8、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你还能背出一些这样的诗吗?谈谈自己的感受。10、人们常常会选用诗中的哪句话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答案1、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珍惜粮食,不要浪费)3、农民 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敬重与同情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4、 (晴天、午、汗滴) 8、江 上 渔 者 9、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江 上 渔 者 宋 范仲淹江 上 往 来 人,但 爱 鲈 鱼 美。君 看 一 叶 舟,出 没 风 波 里。【注释】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练习1、江上渔者是 代诗人 的一首五言绝句。范仲淹是一位忧国忧民的 诗人,他的千古名句: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 ,体现了诗人对 2、江岸上人来人往的原因是: (用文中诗句回答)。3、诗中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及同情的句子: (用文中诗句回答)。4、捕鱼艰辛表达出作者 同情,从“一叶舟”、“出没”这两个词读懂了 5、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江上渔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句中了解到的。8、“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和“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1、 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生疾苦的注意 劳动人民的同情。2、但 爱 鲈 鱼 美 3、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4、劳动人民的同情。农民为了捕鱼要冒着生命危险 (意对即可) 5、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6、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意对即可) 7、江上渔者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都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赏析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练习.1、咏华山是 宰相 时咏诵的一首诗。题中“咏”是什么意思?“华”字注读音是( )。.2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的诗句: 3、站在华山顶上,俯视山下,不由自主想到杜甫写的望岳中的千古名句句: 。4、读了咏华山让我们想到一句俗语: 。 想到五岳 、 、 、 。 还想到成语: 、 、 。5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句诗运用了 修辞手法。6、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案1、宋朝 寇准七岁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hu2、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华山自古一条道 中岳 嵩山 北岳衡山 南岳恒山 西岳华山 东岳泰山 连绵起伏 崇山峻岭 重峦叠嶂5、对偶 6、感叹华山的高大,自己竟是如此的渺小村 居清 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东风:春风。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练习1、村居的作者是 _ , _ (朝代)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 的情感。2、 诗中用了 一词,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3、 (填写诗句)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4“、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中含有成语“草长莺飞”,请写一两句含有成语的诗句。 。5、描述儿童活动的诗句: , 6、村居作者是清朝诗人高鼎。诗题的意思是在乡村居住。 “春烟”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7诗歌用一个“_”字,一个“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8诗歌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不超过30个字。 9诗歌通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10这首诗,前面两句描写景物,后面两句描写人物。请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歌第一二句展示的画面。1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2.请简要赏析“拂堤杨柳醉如烟”中“醉”字和“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字各有何妙用?背默一首关于春天的诗答案:1、 高鼎 清代 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草长莺飞”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4、春色满园关不住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6、(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风筝)7、 (拂 醉) 8、(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儿童们放学归来高高兴兴地放着风筝。意对即可)9、(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春天的勃勃生机。)10、江南的早春二月,草木萌发,黄莺飞舞;碧绿柔长的柳条随风摇曳,轻轻地拂着堤岸,就像沉醉在烟雾般的春色之中。11、对乡村春天美景的热爱,对儿童天真快乐生活的欣羡。12、“醉”字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了柳枝在烟霭氤氲中低垂飘拂的情态。“忙”字突出了儿童放风筝兴趣之浓烈,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鹿寨(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解、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译文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赏析这是写景。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练习一、我知道。(连线)1.诗仙 A.杜甫2.诗圣 B.王维3.诗佛 C.李贺4.诗鬼 D.李白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内)1.鹿柴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