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doc_第1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doc_第2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doc_第3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doc_第4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是以“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本次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该地区的管理提供依据,它将引导、指导、控制下一步的地块开发设计、周边建筑设计、开放空间及环境设计。本设计结合了基地现状、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设计方的设计理念而最终形成。本设计的解释权和修编权属于张家港市规划局。第一章绪论一、 项目背景及意义:作为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张家港市在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绩,已获得多项荣誉: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现正在积极创建“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这一系列的目标对城市发展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张家港市的区域功能定位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综合性临港工业基地,苏锡常地区重要的物流业基地和具有一定区域服务功能的中心城市。张家港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可表述为:张家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贸、现代化工业和物流服务为主导的具有高度可居性的生态型花园式中等城市。中心城区在规划期内,将形成一个城市核心区、多个外围片区、城市周边工业园区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本次城市设计“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地段正位于城市核心区范围内,是核心区的主干道之一,是对外展示现代港口城市形象的窗口地区。在张家港市区加快发展的时期,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沿线地区也正进入全面整治开发的时期,随着城市发展其作为环城交通的主要功能正在弱化,其周边的工业厂区将陆续搬迁,本次设计主要以加强相应的商业居住和景观建设为主。在张家港市新一轮城市建设中,明确了“充分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使城市环境向自然化、人性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景观工程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该地段缺乏必要的统一规划和景观组织,使管理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沿路景观进行控制,容易导致城市交通组织的无序,城市景观的混乱和城市生态的失衡,与本地区的重要性极不相称。因此,应当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的优越性和开发潜力上升的有利因素,结合地块建设,把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地区建设成张家港市区富有特色,景观优美的城市核心地段。二、设计范围:本次城市设计的范围包括: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 三、用地面积:规划和城市设计范围的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四、主要目的:通过对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道路交通、空间与景观的分析,形成相应的设计导则,以控制整个地块的发展。它将有助于规划主管部门、土地管理者、地块开发商、设计师以及今后的使用者建立起一致、连续、协调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整个地区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有序的城市空间。第二章基础资料分析一、 地区概况:整个规划区域位于张家港市内环线东段和南段,北临人民中路、沙洲东路和步行街,东起新市河,西到长安路。本次规划设计段现状大部分为陈旧住宅、商业用地、工厂厂房、堆场和部分荒置用地,范围内有数条河流水系。l 地区公共设施:整个规划区域公共设施现状包括商业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商业服务设施:环城东路近沙洲路、河西南路以及河西南路与环路交叉口附近道路两侧现有底层沿街商店。文化教育设施:大学一所,中学一所。医疗卫生设施: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规划区内。l 地区道路系统:规划区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主要通过城市干道人民中路、暨阳路、城北路和长安路,地区性道路梁丰路、沙洲路、南门路等来承担,其自身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也是城市主干道。第三章 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想一、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景观规划定位及目标1. 定位:现代都市高级商业、住宅区核心景观走廊。 2. 目标:依据其定位,本次规划设计的目标主要有:创造个性化、高品质商业、住宅区公共空间;延续地区城市脉络;指导、引导各地块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以促进地区协调一致地发展建设。二、城市道路交通组织分析要创造一个成功的空间场所,使之成为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为人们所接受,首先必须向人们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多种进出渠道。这种与周边地区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即为“可达性”(Permeability),它是本地区未来能否体现其成功价值的基础。1 地块与周边地区联系本地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是通过几条城市干道和地区性道路来实现,其中人民中路是3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暨阳路、城北路和长安路宽15-20米,地区性道路梁丰路、沙洲路、南门路也承担该地区内部的交通联系。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也是城市主干道,但其拓宽的可能性已不大。通过对地区现在和规划道路网的分析,可以发现规划地块至城市外部的联系十分便捷,但其地区道路网的交通组织存在问题,建议改善与周围城市道路的联系:建议加强周边道路的交通功能,相应减少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的交通压力,增加商业和居住活力。加强建农路的对外联系,分流环城东路和环城南路的部分车流,增加环城路的步行系统可达性,并使之形成步行空间完善的公共场所。2 可达性分析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是城市干道。道路两侧的七、八个居住街区的车流人流,东西向交通由环城南路承担,南北向交通流量由环城东路和河西南路承担。除了居住街区以外,还有二处相对集中的公共设施。一是河西南路商业服务娱乐设施及其北端的第一人民医院,二是环城东路与人民中路交叉口法院、检查院等政府机关和对面的梁丰中学。这两处公共设施吸引了住宅区以外的城市其他人流,此外,规划的公共绿地和沿谷渎港的河港公园将来也会吸引一些区外人流。地块两侧街区的居住人流主要通过面向环城路的几个街区步行出入口进行组织,而从第一人民医院部分辟出的绿地广场及其路对面的三角绿地则是步行街和周围北部地区人流的主入口。建议规划在沙洲东路、环城东路和谷渎港围合成的地块中部增设一条南北向机动车道,缓解河西南路交通压力,并加强该地块的可达性。规划在谷渎港沿河东侧增设一条人行滨河步道,吸引周围居民来本地块休闲游憩。在几处可能形成的公共人流集聚点(街头广场绿地)周围增加回车道,辟出上下客区及临时停车场。沿两侧商店店面部分地段留出应急车道,以便应急车及夜间货运车的通行。 3 停车场布置分析停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它的设置对与城市空间的可达性和干扰性有直接影响。本地区在处理停车问题上需避免三种倾向:一是停车场设置离主干道过远;二是设置停车场过于集中;三是没有统一的停车场规划,放任自流。前两种倾向将影响本地区的可达性,而后一种倾向将与人流产生相互干扰,进而导致景观环境恶化。建议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尽量避免设大型停车场,其他路段可设多个小型机动车地面停车场。提倡小区内道路街边停车。停车场与绿化环境结合成一体。每个道路交叉口附近设多个自行车停车点。远期可考虑在大型公建地下层设停车库。环城东路北入口河道管理处、梁丰路与环城东路路口、沙洲东路与环城东路路口“广场B-1”、环城南路“广场C-2”附近、南门路与环城南路路口可各设一处小型机动车停车场,共五处。建农路与环城东路路口、“广场C-1”(原第一人民医院)处各增设一处大型机动车地上及地下停车场,兼有非机动车停车场,共有两处。三、城市道路景观空间分析 “可达性”对一个成功的景观空间场所是必不可少的些外,对身处该场所活动的人而言,还必须方便地了解此地明确的空间构架以及视觉要素,这种使人获取空间要素的容易程度,即是空间的“可识别性”(Legibility)。 1 不同性质景观空间交叉分析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作为城市干道,无论是本地区居民还是周围地区居民,其车流与车流、人流与车流,均会形成在不同程度上的交织,性质不同的景观空间(如河道景观与主要道路之间)也会产生大小不一的交叉区。尤其是在河西南路和环城南路交叉口,沙洲东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东横河与环城东路),人民中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是需要重点处理的路段。建议几处道路交叉口必须控制车流和车速,尤其是步行空间与道路交叉口。在几处人流交叉汇聚点设置广场、街头绿地、雕塑小品等景观内容,以吸引人流,带动地区活力。由于今后环城路两侧为相对不错的商住区,因此应对环城东路房产的开发强调公共开放性由北向南逐渐加强,相应地环城南路则由西向东逐渐加强。2 空间结构要素分析要清晰表达一处地区的空间印象,可从五大要素入手,即:路径、节点、地标、界面、场所。 路径(Paths)路径是所有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空间要素,它们是公共活动的通道机动车道、街道、小巷、铁路等,这些往往是人们对一个城市、地区印象中最容易记住的特征。 建议本地块应着重处理的特征路径包括:环城东路和环城南路两侧人行道、河西南路车道、沿河步道系统。 节点(Nodes)节点是指焦点区,如路径的交叉、不同空间的转换点、界面转折点等。建议在本地区的景观空间布局中可通过强调几个重要的节点,以突出空间个性,保持空间活力。 在本地区沿路的重点地段合理布置重要节点建筑和节点广场,并控制各个节点的相互距离。 地标(Landmark) 重要的建筑和构筑物,常常成为认识一个城市和地区十分有效的切入点,这些点就是标志点和节点。 标志点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内最重要、最显著的建筑或构筑物,同一地区往往只有一个标志点,控制数量和位置,保护已有标志点是创造独特城市形象最基本的手段。环城南路与河西南路交叉口为地区标志点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观赏距离,有可能成为设置标志点最佳的场所。建议在整个地块中明确提出环城南路与河西南路交叉口东南角广场绿地及其南侧规划高档住宅区中的高层商住楼为本地区标志点,并不再增加数量和扩大范围。 严格保护该地区标志点的观赏空间,控制周围建筑高度。 注意新标志点与已形成的标志点之间关系。 每个标志建筑和节点的详细设计,应通过专家认可,以保证其高水准的设计。界面(Edge) 界面是空间的另一线性元素,但不同于路径乖一性元素,它是指空间的边缘界面及空间轮廓线。建议保证沿街裙房的连续性,形成几段具有连续曲线界面的街道空间,强化其流动的空间特征。 尽可能使环城路和河西南路两侧的高层建筑远离街道,并确保高层建筑的开敞性,以消除高层建筑产生的压抑感、大面积阴影和高层气流的影响。 保持谷渎港和沙洲路之间环城东路北侧新开发小区景观的沿道路弧线连续界面,并使周围建筑的轮廓线富于变化。 场所(District) 本次规划地块还未形成有强烈“地区特性”的场所。建议运用连续式建筑布局、多变的开放空间、统一基调的色彩、绿地广场、喷水雕塑等特征元素的多种组合,延续地区的发展脉络,引入新的特征元素,创造出该地区物质上的和视觉上的崭新形象。 3 景观视觉整体性分析 视觉的易读性、可观赏性及通达性对一个场所的可识别性尤其重要。 视觉易读性 本地区的景观空间及周边建筑的形状应向人们表达明确的信息?它能提供什么(品质和用途)。 首先要了解场所的主要使用者。环城东路和南路两侧会是居住区,河西南路两侧是商业区,本地区是以大多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这也决定了设计基调应适合高级商业住宅区的环境。 建议周围建筑在形状、色彩材料的使用中,应有协调的风格,并与建成区有一定的联系。 沿街的商业裙房,在立面处理时应反映其用途,并与相邻店面产生联系。 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分为三段主题街区,各段街区可采取不同风格,但应有联系。 在滨河步行道和部分小区步行道的入口处、主要绿地广场设置信息指示牌等信息点。 视觉可观赏性 在本设计中,应采用丰富的多种尺度的细部、变化的沿街轮廓、令人难忘的趣味点等处理手法,来达到空间的可观赏性。 建议沿街商店需特别注意其材质、色调的运用,及小尺度的细部处理,如门、窗、橱窗、一层檐口、店面标识、广告等。广场、步行道地面铺装对材质及细部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有丰富质感的材料,而且必须具有可接触性,建议采用软性材料或处理。视觉通达性 组织起有效的视线及多样化的观赏点,以便让人们舒适、愉快、方便地接收本地区景观中的设计信息。 第四章 景观环境设计构思一、 道路景观主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整个规划道路区域缺乏统一的主题和连续性。因此在把本地区定位在“现代都市高级商业、住宅区核心景观走廊”的同时,规划划分本地区为三个主题街区“过去东方”、“现在西方”和“未来东西融合”,三段街区各有特色,但又有风格的融合和相互渗透。“过去东方”街区始于长安路到河西南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西侧100米处,该路段体现的是“东方古韵魅力”,其中几处街头小广场采用中国古代的“九宫”方格网状的构图,或是小桥流水的自由格局。沿街建筑底层立面可多用木质材料或作镂空雕花,或用中国灯笼装点门面;色彩以白墙青瓦的基调为主,部分路段可配以红色点缀。植物种植应讲究诗情画意,以竹、梅、芭蕉为主,辅以桂花等花叶小乔木,营造幽静淡雅的特色氛围。“现在西方”街区是指环城东路从人民中路到沙洲东路段,该路段体现的是“西方现代色彩”,基本上要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退后道路红线12米,确保此段城市道路空间的开敞性,以消除高层建筑产生的压抑感和大面积阴影的影响。此街区的绿地设计要求做到风格大气规整,与周边住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或利用地形高差创造生动活泼、收放自如的休闲广场。沿街建筑底层立面应多用合金等金属构架和大面积的玻璃作门面,色彩以银色、浅灰和深灰等色调为主。绿化种植以大面积的草坪为主,植物配置应做到简洁明快,可种松柏、梧桐、广玉兰等大型乔木。 “未来东西融合”街区是指沙洲东路以南,新市河以西,河西南路以东(包括以沿街西侧)围合路段,该路段是最能体现现代都市特色的街区。无论从“过去”街区还是从“现在”街区进入,走到此处都会达到景观序列的高潮。这里既能体现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又能让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现代化都市街区朝气蓬勃的特色,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互相渗透。 环城东路南侧、谷渎港东侧地块更多地突出东方主题;沙洲路以南、谷渎港东侧环城东路以北地块更加强调生态住区的概念,绿地率可达50%;环城南路与河西南路交叉口东南角广场绿地及其南侧规划高档住宅区,需展现现代城区简约醒目的风采;河西南路商业街区则要求做到人行道拓宽,车行道远期改为三车道,两侧店面内容重组,应改变现在以建材、五金为主的店铺形式,形成以餐饮娱乐和电器销售为主的商业街。本地块色彩应更为浓烈大胆,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街道景观,广场绿地也不拘泥于形式,力争呈现出多元的城市文化氛围。植物种植可以多种搭配,沿谷渎港的滨河步行道两侧可以种植银杏、垂柳等季相色彩丰富多变的乔木,各个绿地可以形成枫树园、樱花园、椰风园等多个主题,但绿地种植都要求乔、灌、草比例合理,讲究生态物种多样性。二、 绿地广场景观 根据现状条件和城市发展规划,本次规划沿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共规划了八处较大的绿地广场。 “A6广场”在环城东路中段,环城东路与暨阳东路交叉口东南角的交通大酒店处,作为整个广场系列的开始,该广场与路对面的带状绿地一起形成环城东路中段的绿核,同时它是周边住宅小区和商业街区的休闲集散点,又连接环城东路步行道和新市河滨河绿地步道,地位极其重要。结合有大型停车场。 “B1广场”位于沙洲东路和环城东路交叉路口西南侧,是规划新开发的地块沿环城东路绿地的起始点。“B4广场”在建农路与环城东路路口,三角形的基地平面中布置以“鲜花”为主题的多姿多彩的花卉种植。 “B5广场”是整个道路景观的高潮所在,应最能体现现代气息,集中展现张家港城市建设成就的滨水广场,兼有休闲公园性质。 “C1广场”是在原第一人民医院的部分用地上建设的,作为连接张家港市唯一一条步行商业街的入口广场,广场以硬质景观为主,设高大乔木、座椅、喷泉或水池、雕塑等,布置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以方便市民游憩。硬质地面铺砌拼花至关重要,其风格应与环境相符。 “C2广场”在环城南路原富都汽车公司旧址上兴建,以方格网构图为主,与对面的国税局绿地相呼应。 “C3广场”位于小菜巷弄与环城南路路口,随着小菜巷弄的拓宽,向南延续有一条宽约9米的绿带结合西侧商业店面设置。“河港公园”是规划新建的市级大型综合性公园,位于谷渎港与新市河交汇处,由环城东路、谷渎港、新市河与建农路围合的地块,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可建成为集休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公园,与周边的高档住宅相呼应,是整个城市核心区的生态“绿肺”。三、 滨水景观 充分利用张家港市水网密布的独特条件,沿河规划游憩、观光绿化带,既起到河岸防护的作用,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可参与的开敞空间。 在新市河、谷渎港、东横河等主要河道两侧控制2030米宽的滨河绿地,对于河边已划拨的用地,其建筑红线应向河边退让20-30米,其他河道两侧适当控制10-20米绿化带。植物绿化时考虑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增加城市亲水空间。规划期内应逐步加强沿河带状绿地中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和景观设计,突出其在城市绿地环境中的地位。尤其是新市河两侧应控制出宽度25米的绿带,做为河港公园的延续。 滨水绿地可设置雕塑、碑文、展示栏(牌)、纪念性构筑物等小品,可以在一定时间举办各类展览、表演、娱乐活动,如摄影展、书画交流、情景剧表演、露天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生活。滨水区建筑要控制在一定红线范围内,在河道两侧留出一定的绿化面积,立面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适当控制建筑高度。 适当布置灯具、坐椅、电话亭、废物箱等设施,而具有视觉传达性能的设施如交通标志、报栏、广告牌等除了应具备传达信息的功能外还应考虑其美观特性。 树种选择应考虑地方性、土壤和地形的特性,不破坏水系环境,保持原有自然型的原生植物,部分可选用树形优美的树种,如水柳、银杏、杨树等,既美化空间又不遮挡观水视线。游憩地区种植园林绿化树种,满足视觉、嗅觉需求,如桃树、桂树、丁香等。 四、 绿地开发控制指标 1用地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与范围备 注大类中类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地G11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规模较大的绿地G12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居民服务的绿地小区游园为一个居住小区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R0.3-0.5kmG13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G14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长形绿地G15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应用65%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林的苗圃等圃地G3防护绿地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附属绿地G41居住绿地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内绿地G43工业绿地工业用地内绿地G44仓储绿地仓储用地内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对外交通用地内绿地G46道路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交通岛绿地、停车场绿地等G47市政设施绿地市政设施用地内绿地G48特殊绿地特殊用地内绿地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如风景名胜区2 用地性质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及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现状,现将本次规划地段绿地性质分为:滨水带状公园、街头休闲公园、小区游园、街头小游园、街头休闲广场、沿道路绿化、交通环岛绿化等。 3 绿地开发控制细则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地区的绿地开发控制主要从其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绿地率、主要出入口等方面来控制,现列表如下: 地块编号用地分类用地性质用地面积(m2)绿地面积(m2)绿地率(%)主要出入口方位备 注东南西北A-1G14,G2街头休闲公园兼苗圃64544840.575A-2G15沿街绿化5860416070A-3G15沿街绿化917640.568A-4G14街头小游园62355575A-5G15小广场466326.270A-6G12小区游园76945251.772B-1G15街头广场44463201.172B-2G15沿街绿化2631189572B-3G15沿街绿化21181525.372B-4G15休闲广场24961872.675B-5G15休闲广场4100311676B-6G15街头小游园538403.575B-7G14沿河绿地1857144978B-8G14滨水带状 公园169141217872B-9G15街头小游园1158830.472B-10G46交通环岛 绿化80362778B-11G11综合性公园70C-1G15街头休闲 公园34352232.865C-2G15街头小广场25141709.968C-3G15街头小广场434295.168C-4G15沿街绿化1167794.168C-5G15街头小广场271203.575C-6G15沿街绿化2471732.370C-7G15沿街绿化226158.870已建五、绿化种植设计 (一) 树种规划 1 规划原则树种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来创造特色,充分挖掘地方植物资源;选择生态效益好、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防护林、生态保护林可考虑使用有经济效益的植物种类; 选择抗性强、管理粗放、易于推广的植物种类,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注重生态效益,降低维护成本,营造植物立体群落,除了广场、道路以外的绿地应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的原则,不提倡单一的疏林草地景观或大面积使用草坪;适当引种边缘树种,丰富植物品种,改变目前物种较为单一的现状,以丰富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绿化布局上,以带状背景林与成片的植被景观为基础,以小片的种植为点缀,并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观赏景观,同时在成片的植被种植时,进行色叶的协调与对比,以形成优美的观叶林。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潜力,使植物、地形、建筑、道路、水网融为一体; 加强垂直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丰富城市景观;增加花,灌木品种,为城市绿化增加层次与色彩。 2基调树种基调树种是代表一个城市绿化风格的树种,从张家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确定本地区基调树种是:悬铃木、香樟、女贞等。 3. 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是指该种树木具有优异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发挥骨干作用,作为重点繁殖和应用的树种。推荐骨干树种有:广玉兰、雪松、银杏、棕榈、水杉、枫杨、香椿、重阳木等。行道树 悬铃木、女贞、香樟、重阳木、合欢、七叶树、枫香、樱花、榉树、朴树、栾树、无患子、银杏、白蜡树、旱柳、榔榆、国槐、刺槐等。 绿篱和花篱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火棘、龙柏、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栀子花、珊瑚树、大叶黄杨、杜鹃、红叶小檗、蚊母、海桐、刺柏、狭叶十大功劳、金丝桃等。 庭院树种 广玉兰、雪松、水杉、圆柏、落羽杉、日本五针松、罗汉松、榧树、枫杨、垂柳、麻栎、玉兰、含笑、腊梅、榆叶梅、溲疏、桑树、柳杉、鸡爪槭、梧桐、枸骨等。垂直绿化树种 爬山虎、藤本月季、蔷薇、木香、葡萄、凌霄、紫藤、五叶木通、络石、金银花、常春藤等。 抗毒气和污染物的植物 抗SO2:美人蕉、凤仙花、刺槐、棕榈、加拿大杨、构树、胡颓子、海桐、蚊母树、圆柏、枣、白蜡树、广玉兰、黄杨、女贞、夹竹桃、龙柏、枸骨、冬青、悬铃木; 抗氟化物植物:侧柏、槐树、山楂、连翘、胡颓子、臭椿、金银花、木槿、银杏、圆柏等; 抗氯气植物:枣、臭椿、黄杨、早熟禾、紫藤、丝棉木、银杏、紫穗槐、刺槐、枇杷等; 滞尘能力强的植物:棕榈、无花果、木槿、侧柏、枫香、龙柏、杜仲、珊瑚树、石楠、罗汉松、广玉兰等; 衰减噪声的植物:水杉、雪松、珊瑚树、柳杉、龙柏、合欢、胡颓子等枝繁叶茂的植物。 水边植被 水杉、池杉、落羽杉、垂柳、鸢尾、香蒲、睡莲、荷花等。 草坪及地被植物 高羊茅、百慕大草、三叶草、马蹄筋草、狗牙根、马尼拉草、黑麦草、玉簪、吉祥草、麦冬、菲白竹、地被菊、红花酢浆草、葱兰、鸢尾等。防护林植物 水杉、雪松、珊瑚树、柳杉、刺槐、棕榈、加拿大杨、胡颓子、海桐、蚊母树、白蜡树、广玉兰、女贞、夹竹桃、枸骨、冬青、槐树、山楂、连翘、金银花、木槿、银杏、圆柏、臭椿、黄杨、丝棉木、紫穗槐、枇杷、侧柏、枫香、龙柏、石楠、罗汉松、合欢等。 (二)绿化种植构想 绿化种植设计强调高、中、低三个层次,以植栽作为景观载体。 高层次的乔木树种选择统一,起到背景和遮挡作用。落叶乔木选用1排挺拔的水杉,间距约5米,以达到成林的效果。松柏作为冬季落叶时的背景林,起到遮挡的作用,林带可有厚有薄,富于变化,一般2排左右。中间层次强调西欧园林图案化的效果,以斜线韵律为主旋律,穿插流畅的曲线,产生丰富的变化。树种采用低矮灌木和小乔木,瓜子黄杨或女贞修剪作为底色,配以红花夹竹桃、海桐球、重瓣红花木槿、紫薇、紫荆、桃树、红(紫)叶李等灌木和小乔木作为色叶和观花树,点缀以枫树和迎春增添四季的变化,桃叶洒金珊瑚四季亮丽。丰富多彩的中间层次产生最富变化的景观效果。 低层次的草坪,可间隔一些当地草坪,亦可作为护坡,以降低造价。花卉在草坪中的图案效果,艳丽灿烂,可根据季节变化更换。 柳树作为池塘岸线的行道树设计,在驳岸石块处配以适当的树丛,如迎春等,增加水乡效果。另外,路旁原有乔木建议予以保留。球状的瓜子黄杨为主,种成间隔的树林;利用当地草种作为护坡和取消视线不及处的种植,都是节省造价的手法。 第五章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城市街景改造及景观设计导则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城市景观设计导则总则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城市景观设计是以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城市景观设计导则作为一个指导性的设计准则,是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相关集团进行土地开发以及各地块开发商在建筑设计时提供参考。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两侧相邻地块的开发商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遵守导则所提出的带有地区普遍意义的处理建议。在建筑方案审批上报过程应单独提供与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相关的技术资料,供规划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审查。 1 建筑景观控制导则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周边相关地块严格控制高层住宅建筑屋顶处理: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相关地块高层住宅建筑高度应符合有关规定:特别是与这三条道路紧邻的高层住宅建筑其高度(层数)应完全与规划相符;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两侧高层住宅建筑屋顶处理不仅与其单体建筑本身的功能、形式相协调,而且彼此应该保持相当的统一。这对保证该街区建筑风貌在视觉上是否完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两侧高层建筑屋顶处理除了与其单体建筑本身相协调之外,应以简洁、明快为首要原则。规划建议以平顶为主,可以通过女儿墙伸高将屋顶上高低不一的构筑物加以遮挡,以统一形式。其檐口部分可以适当地加修饰以符合建筑整体风貌,但不应修饰过度而显得繁琐。 居住街区通向街道步行出入口处理大门处理方式: 大门可以是其两侧裙楼的延伸,也可以单独形成较为醒目的通透的栅栏式大门;大门所用形式材料应与裙楼和街道整体风格相协调;大门应醒目标识居住街区的名称或相关标识;大门应同时增设其他安保措施,但门房应大门设计时一并考虑,不应设置临时性的门房; 大门处铺砌应延伸至街区内。 裙楼建筑转角处理方式:街角交汇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裙楼建筑转角处理应强调转角建筑在体量上相对独立,一般而言比其所连的裙楼要略高一些,能够有力地吸引视线; 转角建筑在形式、色彩、材质方面可以略微变化但总体上应与其紧邻的裙楼保持统一; 转角建筑所对应的步行道铺砌应该相应地作出变化。 2 室外广告物设计导则 裙楼广告牌处理:广告牌及霓虹灯应以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为标准;裙楼一般采用直条幅外悬式,其尺寸应符合统一规定;在街道两侧任何一段内均禁止超大尺度的广告牌,同时禁止大尺度的霓虹灯广告。 人行道广告牌处理:三个街区各自统一人行道广告牌的尺寸和色彩,“过去”街区应以木质构造为主,“现在”街区以金属材质的构造为主,“未来”街区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材质的构造,广告牌和灯箱本身的造型,采用流线型的曲面,与亚光不锈钢的材质配合,轻巧造型竖直向上;广告牌下沿的高度不得低于3.5米; 人行道上禁止任何超大尺度的广告牌。 裙楼灯具及商家标识处理: 无论裙楼是否拱廊式或雨蓬式挑式,其外墙灯具一律采用悬臂外挑式灯具;灯具式样应与街道及裙楼整体风格相统一; 商家标识可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直接附着店面上;第二种为悬挑式。无论哪一种其尺度应该合理,色彩样式应与环境协调。悬挑式标识尺寸应符合统一规定。 3 夜景灯光照明设计导则 考虑功能上安全的要求,主要在于车道、人行步道、路边停车、台阶与水边有充分照明; 主要功能性照明为黄色钠灯从高处照亮车道;人行步道的照明为白色碘化灯,使树木、地面及环境设施的色彩不失真; 两类不同强度的灯光形成反差效果,车道照明强度适中,有利于控制车速;高杆路灯垂直照亮主要广场和停车场及附近车道; 环境气氛的照明是照明效果的重点。例如照射乔木的上投灯、水景与公共艺术品的照明;上投灯须加深格栅套以避免对行人造成眩光,照树的灯源须白光,才能呈现树木翠绿效果; 一系列射灯照亮沿路的重点绿化景观、标志和广告,营造现代城市的气氛; 主要街头广场标志设泛光灯,勾勒出三维实体的体量和色彩; 为达到经哜效益,灯具必须根据照明空间形态,选择最适合的配兴曲线,例如广场中的照明选四面对称的长椭圆形,如此不但不至浪费灯具数量,且不会造成不应有的泛光、眩光。 4 地面铺装设计导则 人行道地面材料包括其色调应与整个建筑色调、特别是裙楼的色调相统一,其色调应以暖灰色为主调,其材料应以石材为主,包括: 浅灰系列:以石材为主,小方弹石与其他材料相匹配是很好的选择。浅灰的色调可与不同风格的裙楼相匹配;中灰系列:以石材为主,木材作为铺砌材料要慎用,因为其休闲的情调比较重,适合草地步道或临水平台;中灰色调适应性同样较广;深灰系列:除石材外,也可以使用地砖。地砖的运用应尽可能地在地面铺砌成图案,以增加地面的铺地变化。 人行道街道家具处理: 人行道街道家具风格样式应与三个街区各自整体风貌即“东方”、“西方”、“东西融合”的风貌定位相统一;街道家具应该有统一、完整的系列,简洁实用,且尺度宜人;街道家具以现代风格为主调,可部分兼有古典气质,应注重材质,突出细部。5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导则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应辟有步行安全区;部分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可以适当缩小车道转变半径,以降低转变车速,并缩短人穿越道路的距离;步行安全区内机动车道宽度适当收缩,安全区内长度不大于45米; 步行安全区两侧人行道应相应配置路障、人行红绿灯等交通安全设施;在道路交叉口的大型广场沿道路侧设上下客区、出租车停靠点和专用车道; 在交叉口适当的地方应设置相关的标识或指示片等便民设施。 6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导则 在人流量大的街道和商业区,公共厕所的配置间距不超过300米;一般街道上公共厕所的间距宜为750-1000米;居住小区内公共厕所的配置不少于3座/km2; 在繁华街道配建一类公厕,其它新建公厕均为二类公厕,现状三类公厕逐步改造为二类公厕;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为90-100m2,并而具备无障碍通道与厕位; 在繁华街道的大型公共设施、主要街道两侧的商场和大型建筑物应建分附属式公厕,附属式公厕应与主体建筑一并设计和建造,有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和管理间,并应有明显的公厕标志;废物箱的设置标准为:商业街上间距为25-50米,交通干道上间距为50-80米,一般道路上间距为80-100米。 7绿化种植设计导则 植物形态的应用应加强景观的空间设计与空间个性,例如长向空间宜列植同样树种,广场宜种植树阵。反之,非正式空间、软化水岸宜错植、混播不同种类与层次树种,以达到自然高度的效果; 多数植栽以选择本地乡土树种为植栽种类,如此不但适应力强,且能呈现地区特色,亦符合生态性。少数植物品种强引用外地种类,尤其是已证明有相当程度驯化种类,重点栽植则可根据所需效果做另外选择; 混植常绿与落叶树种以制造景观上季节的变化趣味,尤其善用不同季节开花与树叶变色的效果,选择抵抗病虫害力强且较易维护的植物,譬如在广场及车行、人行帝选自然分支高的乔木、修剪成型的灌木及四季草花,仅用在空间或色彩效果最明显的重点地方; 考虑人们居住、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应尽量栽植净化功能强、树干整洁、无病虫害、无污染的树种; 高大乔木是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街道建设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成排成行的乔木不仅能够烘托街道悠长的天空,更能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休憩环境。规划建议本地块中重点地段高大乔木不少于两排,成材后高度在18米左右,其中树干分叉高度应在4米以上,冠径在12米以上,树间距在5米左右。在落叶乔木中,法国梧桐、银杏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常绿乔木中,香樟以其树形优美,材质优良而成为首选; 规划建议在“现在”街区中适量地增加引入杉类、松柏类树种,以显示西式园林的神韵;灌木的配置区是人视线接触较广的部分,在自然的配置中,应注意树形、叶形叶色以及花时花形花香等诸多要素搭配; 在人行道较宽的路段,应该适当地运用人工修剪的绿篱。高大的绿篱其高度应在人视线以上;低绿篱应与花台高度相结合,接近人的尺度; 设计有层次的植栽大小乔木、灌木、地被、草花与草皮形成空间的层次与趣味变化。 第六章 建筑设计导则一、 总则 本导则适用于张家港市中心区域的三条街:河西路、东环路和南环路上的新建和改建、扩建改造项目。 、 强化每条街在城市总体设计中的差异性风格化,使得每条街的分导则各具特点有所不同。 、 本导则虽是建筑设计导则,但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确定每条街各个单体建筑设计的目标和构思的。 、 于具体的单体建筑立面改造,在追求最大效果的同时注重现实的可操作性,简言之,以最少的花费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使张家港的改造后街景达到新世纪的审美要求,产生质的飞跃。、 综合解决广告、空调室外机杂乱,缺乏照明设计以及遮阳、雨蓬形式统一等问题,力求整洁有序。、 着重街景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在追求一条街的统一风格时,考虑到单体建筑间的差异性,力求统一中有变化。二、 河西南路的分导则 现状分析:河西南路是联结张家港市核心商业区和南环路的重要通道、中心城区的南大门,也是核心商业区的延伸段。 现存的河西路两旁商业建筑已初具规模,主要矛盾是杂乱无章、缺乏延续连贯的建筑外观;城市空间单一化,缺乏人行绿化和停车场地,形成不了有节奏、有起伏的空间序列。尤其在节点处(指河西南路南端处),建筑外观形式已显落伍,缺乏标志性。 设计目标: 街景的有序化处理,体现商业化的氛围。 加强底层门面房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建筑竖直向三段式处理,基部一二层连贯呼应处理。底层门面采用玻璃门,利用建筑低层檐口外突的现状,强化雨棚形象和商业街的全天候功能。金属的广告杆、遮阳板,蓝灰色铝塑板的外贴框架装饰,不仅有效把广告牌、空调搁板、遮阳板统一起来,而且横竖与色彩的对比创造了购物的热闹氛围。这种设计手法可称之为以“线”带“面”,这种“面”即街的界面,形成了“区域”。 注重“节点”的设计。河西路口的转角建筑则是通往商业中心区的路口招牌。因此它的招揽性要求就比较高一些,商业性浓一些。建筑设计宜采取对比手法,增加活跃的因素,创造商业气氛。原日杂公司大楼采取的玻璃幕屏做法过于冷清、简单。新方案采取双塔和富有装饰艺术性的玻璃幕墙,双塔结合灯光照明,丰富而热烈,并与对面海陆大厦相呼应。对于河西路的另一端则弱化处理,因为尽端有国际购物中心作为节点可借用。 建筑外观的细部有机处理泛光照明,广告牌和空调位置。 节点处注重顶部的处理,日杂公司大楼双塔的顶部可做灯光照明。对于河西路中段,加强基部、顶部和凹凸部位的灯光照明,突出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