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信息技术课之为时超前作者:王 能摘 要:本文针对云南曲靖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状况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课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也很重视;对于置身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笔者,通多年的教学、观察及研究,对小学、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之为时超前进入了深层的思索。关键词:学科性 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一、引言自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等三个重要文件。课程的名称正式由“计算机课”改成“信息技术课”。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学校都相当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以求将信息技术教育搞好。一谈到信息技术课,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囊括了哪些内容?二、从定义说起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定义1、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定义2、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定义3、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定义4、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定义4、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定义5、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定义6、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定义7、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定义8、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从以上8个定义来看,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应该如何编制教材要值得深思,而把信息术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开展,我们需要考虑传授他们哪一方面的内容?当然,“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广义、中义、狭义来看,我们同样看到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与这些定义相去甚远;教材的内容有如信息技术定义的麟毛凤爪一般。显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所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学科性内容有待考究。三、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来看1、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上面之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门课程性质对学习者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很高,它要定位学习者的素养也非一般。我们再来读解一下中小学各阶段的课程目标吧。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从以上三个阶段的课程目标看,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的教学目标只有信息与计算机,初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只有信息、计算机、知识产权,高中的教学目标内容与初中教学目标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多了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有点趋于专业化方向,但仍然是老调重谈而已。不难看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目标所体现的学科性是信息与计算机。我不禁要问,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需要怎样编写才好呢?2、教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如下:小学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初中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1)、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修改。(2)、版式的设计。*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计算机安全。(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高中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与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的应用。(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文本的编辑。()、其他对象的插入。()、特殊效果的处理。()、版式设计。模块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络通信基础。()、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电子邮件的使用。()、因特网上其他应用。()、网页制作。模块五数据库初步()、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数据的组织与利用。模块六程序设计方法()、问题的算法表示。()、算法的程序实现。()、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发布。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信息的数字化表示。()、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软件系统简介。()、计算机的安全。()、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以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材设计模块来看,只有一个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性,所表现的仍然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每个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这门课程适宜吗?在大学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管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还是一门专业课,它所需要的课时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深入的学习需要个人的修为,学习领域趋于专业化更需要特殊的人群。计算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和开发,这仍然是针对至少高中以上年龄阶段的人群而言。四、用国家课程标准设置来“绳”国家课程的设置是经过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及培育方向而科学设定的:年 级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科学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从上面的课程设置来看,我们只可能把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地方与学校课程来看。在我所任教的学校,虽然信息技术课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也要肯定它的负面影响的存在。其一,增设一门课程,这就意味着其它学科课程课时的缩减;它完全影响到其它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按时完成。其二,对于初中生而言,虽然我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但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学习空间决定了他们不能把这门学科成为支持他们学习其它课程的手段。其原因是他们不具备信息的筛选理智,缺少对不良信息的自控力,信息恰恰成为干扰和阻碍他们在其它课程学习上的致命毒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基本理念是大道理,实质的内容就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所以,这门课程走进校园需要针对学习者及教学内容深入研究,这门课程学习的利弊需要权衡?我们不能在追求新的事物中而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时间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很珍贵的,每一个人都想把有限的时间赢得无限多的知识。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其它学科的时间被占据;而把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锅炉烟囱施工协议书
-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与钢铁流程优化方案
- (2025年标准)管理咨询项目协议书
- 游戏娱乐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探讨
- 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作业指导书
- 社区农业规划方案协议
- 环保工程集团生产副总经理岗位职责
- 2026届浙江省高中发展共同体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铁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笔试预测试题
- 2025年数据分析师招聘面试指南模拟题及解题思路
- 2025年新版期权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度吉林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吉安市新庐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025年第二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全国2023年招商银行招银网络科技校园招聘考试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
- YY/T 1745-2021自动粪便分析仪
- MT 220-1990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械排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检验规范
- 燕窝工艺参考
- 班组施工任务单
- 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施工方案
- 双氧水生产工艺简单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